:::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家轉型與運輸規劃:臺灣南北高速鐵路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
作者:溫蓓章
作者(外文):Wen, Pei-Ch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指導教授:夏鑄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高速鐵路運輸規劃國家轉型High Speed Rail Projecttransportation planningstate transform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摘要
近年來有關我國威權體制轉型的研究,大多專注於探討黨政關係、政商關係的轉型;但這種取向只能說明「民選部門」促動轉型的政治動力,而無法深入探究轉型的實質內涵。同時,這種取向還預設了一個空洞、從屬、被動、絕對替「民選部門」服務的行政官僚機器。本文以為,面對民選部門所促動之轉型的政治衝擊,行政部門的因應調整作為,才賦予了國家轉型的實質內涵。行政體制中各部門與各層級的官僚,在國家轉型的特殊歷史場域裡,依循其言行慣習,衡量其結構限制、考察其個人與組織的目標及利益,或是主動作為、或是消極反應地與民選部門互動,方才構築了國家轉型的實質內涵。據此,本文以國家轉型階段提出的改造台灣西岸空間之重大計畫,即臺灣南北高速鐵路計畫的政策過程為例,探討在這個流動空間的生產過程裡,行政體系(以運輸規劃部門為主)與民選部門的互動過程,以考察國家運輸規劃部門的實質轉型內涵。
本研究認為:1990年代初期高速鐵路技術全球移植過程中,國內立法機構要求與運輸需供失衡壓力下,行政部門提出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由於使用龐大國家資源,深度影響地方發展,以及涉及社會群體(地主)利害,而在初步邁向開放的社會脈絡中,成為眾所爭辯的公共政策。各種知識取向、行政與立法機構、中央與地方政府、國家/資本/社會(主要是資本、地主群體),參與在此政策過程中競逐決策權力。而此經建政策決策權力結構調整過程中,扭曲了高速鐵路計畫路線、改變建設方式,並且確定增設車站與擴大車站站區與特定區面積。運輸規劃專業知識被動調適學習、規劃邏輯被動地方化、實質規劃權力下放地方層級,以及高速鐵路由運輸設施建設變成為土地開發計劃等,則是國家運輸規劃體制轉型的實質內涵。而在國家轉型過程中,高速鐵路政策則成為維繫政權、改變國家制度的歷史計劃;建構出交通(公共)建設民間投資政策法制體系,並以擠壓濫用空間為代價,建構了新的國家/資本/社會關係。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High Speed Rail(HSR) Project in Taiwan. It takes state transformation as the main theme to understand the policy changing process of HSR, from a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in 1980s to a developing investment project of 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transplant process of new rail technologies inaugurated HSR project in Taiwan. Under pressures from Legislative Yuan''''s demanding and from insufficient system capacity of Western corridor transportation, HSR project was proposed by Executive Yuan. At that early stage of state transformation, HSR project became a public contested policy for reasons. It demands tremendous governmental input resources. It affects profoundly the local-regional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closely relates with interests of various social groups. Therefore, multiple knowledge approaches, elective and executive sectors of stat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plus many social groups, mainly the capital and the landlord, all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policy process to compete decision powers. The reconstructuring of state decision power structure results in the detoured route, increased numbers of station and enlarged station special zones, the private participation strategy of HSR project, as well as the inauguration of BOT Law in Taiwan.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 community has been passively learning and adapting its core knowledge as response. Now the planing logic is more political than rational, while planing power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to local governments. HSR project has been altered to be a developing investment project whose profit is guaranteed by the transformed state. Situated as state transformation, HSR project is the historical project through which the regime regulates and converts governance institution. Abusing space as its expanse, the new form of state/capital/social relationship has been built up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BOT Law and the detouring of High Speed Rail in Taiwan.
參考文獻
丁仁方(1996)〈民主化對經濟現況的影響:威權統合主義的轉型〉。收於陳文俊主編《臺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與展望》。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叢刊(1)。第213-231頁。
丁侃、游祥洲(編)(1995)《歷史的痕跡:中央社特稿選集之一(一九九四)》。台北:中央通訊社。
于宗先(1996)〈珍惜邱錦祥先生留下的治事精神〉。收於高鐵處(編)(1996c)《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二)高鐵精神》。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81-82頁。
中華顧問工程司(1998)《民間投資省轄捷運系統之作業規範及案例分析研究期末報告下冊》台北:省住都處。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8)《台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劃報告》〈附錄六:國內外民間投資案例評析〉台北:省住都處。
中選會(編)(1994)《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實錄》。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內政部(2000)〈變更高雄市都市計畫(配合高速鐵路左營車站建設)書〉。台北:內政部。
天下編輯(1992)《土地、財團、選舉》。台北:天下雜誌。
方仰忠(1993)〈高鐵自償率計算有風險存在〉。《中國時報》(1993,8,25)17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64-165頁。
毛治國(1996)〈悼念一位為理想盡瘁可敬的朋友-邱錦祥兄〉。收於高鐵處(編)(1996c)《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二)高鐵精神》。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19-28頁。
王力行(1993)《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台北:天下。
王志弘(1995)《性別、身體與文化譯文選》。台北:自印。
王松山、吳清輝、林秋綿、劉維貞(1994)《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使用公有土地租金優惠辦法之研究》。台北:交通部國工局。
王建火宣(1992)〈不拖垮政府財政唯獎勵民間經營〉。《聯合報》(1992,2,20)2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207-210頁。
王建火宣(1998)《讓好人出頭:王建火宣的從政理念》。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王建火宣、毛治國(1993)〈針鋒相對談高鐵〉。《中時晚報》(1993,7,18)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66-173頁。
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臺灣社會科學研究叢刊4。
王振寰(1993b)〈臺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23-163。
王振寰(1994)《財團與台灣的政治轉型》。台北:行政院國科會(NSC81-0301-H029-07)。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王業立(1996)〈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另一項臺灣經驗?〉。收於陳文俊主編《臺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與展望》。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叢書(1)。第15-36頁。
王鴻楷、洪鴻智、洪啟東(1995)《官僚之決策能力--台北捷運個案為例》。台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83-0301-H-002-109。
王鴻楷等(中華民國區運科學學會)(1993)《「高速鐵路站區開發邀請學者專家共同參與作業案」研討會及整合會議紀實》。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古澄(1994)〈立法院朝野協商的功能與前景〉。收於丁侃、游祥洲(編)(1995)《歷史的痕跡:中央社特稿選集之一(一九九四)》。台北:中央通訊社。第121-123頁。
台灣高鐵聯盟(1997)《高鐵投資建設總說明》。台北:台灣高鐵聯盟。
田弘茂等(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1998)《民主化潮流下政策制訂與執行之調適:交通部科技工程之個案分析研究計劃》。台北:交通部科技顧問室。
石育苑(2000)《政治轉型下的電信民營化政治學》。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立法院秘書處(編)(1994)《中華民國立法院大事記卷四十六:中華民國八十二年第二屆第一會期至第二會期》。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秘書處(編)(1995)《中華民國立法院大事記卷四十七:中華民國八十三年第二屆第三會期至第四會期》。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秘書處(編)(1996)《中華民國立法院大事記卷四十八:中華民國八十四年第二屆第五會期至第六會期》。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秘書處(編)(1997)《法律案專輯第一百九十七輯(上、中、下)交通(十三)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案》。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秘書處(編)(1997b)《中華民國立法院大事記卷四十九: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三屆第一會期至第二會期》。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0)《立法委員質詢與答覆:主題索引(七十九會期至八十四會期)》。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立法院議事記錄索引第一屆第八十五至九十會期》。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
交通部(1993)《國建交通建設計畫期中檢討》。台北:交通部。
交通部(統計處)(1993b)《民眾對陸上運輸狀況意向調查報告》。台北:交通部。
交通部(編)(1992)《中華民國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交通建設部份(綜合本)八十一至八十六年度》。台北:交通部。
地鐵處(1993)《鐵路地下化高速鐵路工程報導》69(1993,12,16)。
地鐵處(2001)〈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綜合規劃高雄專案規模檢討〉。會議簡報資料(2001,3,23)。台北: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
朱致遠(1999)《高速鐵路與台鐵班表整合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雲漢(1992)〈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收於蕭新煌等《壟斷與剝削》。台北:前衛。第139-160頁。
朱雲漢(1992b)〈如何面對民主時代政商關係的挑戰〉《國家政策雙週刊》37:6-8。
朱雲漢(1993)〈如何面對民主時代政商關係的挑戰〉。《企業社會倫理與合理政商關係之建立研討會論文集》(1992,6,20)。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朱雲漢(2000)〈90年代民主轉型期經濟發展政策制定的效率與公平性〉。收於朱雲漢、包宗和主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第1-26頁。
朱雲漢、包宗和主編(2000)《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
朱醒行(1999)〈歐、日出怪手爭相擁抱台灣高鐵〉。《時報週刊》1124。http://www.cweekly.com.tw/1124/money/mn_16.htm
朱醒行(2000)〈高層關愛新幹線打敗歐洲高鐵有「玄機」〉。《商業週刊》633。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2000/633/633t041.htm
何森龍(1994)〈高速鐵路計劃及民間參與之規劃〉。《都市交通》79:22-38。
何榮幸(1993)〈高鐵預算年底選舉『賣點』〉。《自由時報》(1993,7,25)2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38-40頁。
何鴻榮(1992)《行政失靈與國會控制之解析》。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志明(1993)〈土地徵收面面觀〉。《民眾日報》(1993,7,21)5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85-191頁。
吳文程(1993)《政黨政治與台灣地區的民主化》。台北:行政院國科會(NCS82-0301-H031-008)。
吳文程(1995)〈臺灣政治轉型理論的分析架構的探討〉。《東吳政治學報》4:135-183。
吳文程(1997)《立法院預算審議過程的政治》。台北:行政院國科會(NSC86-2414-h031-005)。
吳水生(1981)〈日本今後之新幹線電車簡介〉。《臺鐵資料》218:76-80。
吳典蓉(1991)《歷年來立法院監督權行使之探討》。台北: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世泉(1996)《臺灣高速鐵路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必賢(1993)〈今天不建明天就會後悔-從城鄉差距談高鐵興建〉。《民眾日報》(1993,7,22)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30-33頁。
李宇欣(1995)〈高速鐵路系統總旅行時間之理論下限〉。收於張新立、葉純志(編)(1995)《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海空運輸與高速鐵路》。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163-168頁。
李妍慧(1999)《熱門財委會:從一支籤看國會金權政治》。台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尚志(1999)〈鐵娘子「螳螂捕蟬」,大掌櫃「黃雀在後」?〉。《商業週刊》599。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1999/599/599t034.htm
李治剛、丁國樑等(1997)〈列車站間運轉時分之推估:最佳化控制理論之應用〉。《運輸學刊》10(4):59-78。
李治剛、周學怡等(1997)〈列車營運計畫之可靠性分析〉。《運輸學刊》10(1):73-90。
李俊平、楊永盛(2000)〈兩工程動土冠蓋雲集〉。《中國時報》(2000,7,14)。
沈進成、張有恆(1993)〈高速鐵路系統最適營運計畫之研究〉。收於張新立、馮正民(編)《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八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441-448頁。
沈龍利(1991)〈美國高速鐵路〉。《都市交通》59:6-7。
周玉津(1994)〈展望新年財稅改革〉。《中國時報》(1994,1,11)19版。
林天送(1998)〈民間投資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發表於《第三次國內重大工程建設績效研討會》。台北,1998年11月20日。
林忠正(1992)〈威權主義下弱勢團體相互剝削的循環:臺灣經濟體系的解剖〉。收於蕭新煌等《壟斷與剝削》。台北:前衛。第161-196頁。
林忠正(1993)〈興建高鐵面臨的問題重重〉。《民眾日報》(1993,8,15)11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80-83頁。
林建元(1992)〈高鐵用地不宜一次徵收〉。《聯合晚報》(1992,2,28)2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77-178頁。
林振得(1993)〈年底縣市長大選巡迴採訪報導公共政策篇〉。《自立早報》(1993,9,21)4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99-204頁。
林益山(1994)〈高鐵不是交通萬靈丹〉。《自立晚報》(1994,3,16)14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95-98頁。林能白(1993)〈高鐵爭議的焦點在興建時機與路線〉。《自立晚報》(1993,9,10)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86-88頁。
林啟敏(1983)〈簡介日本東北新幹線上野車站地下化工程〉。《臺鐵資料》229:71-94。
林森茂(1982)〈日本新幹線鐵路計劃與區域開發計劃〉。《臺鐵資料》224:84-91。
林欽財(1981)〈日本新幹線之成就的回顧〉。《臺鐵資料》215:69-76。
林欽財(譯)(1982)〈美國採用高速客運鐵路之背景及癥結〉。《臺鐵資料》228:81-90。
林欽財(譯)(1983)〈狹軌鐵路之高速化〉。《臺鐵資料》232:122-132。
林德武(1980)〈簡介日本國鐵新幹線之行車保安對策〉。《臺鐵資料》201:52-60。
林德武(1981)〈西德國鐵高速電車組簡介〉。《臺鐵資料》209:84-94。
林德武(1981b)〈日本國鐵新幹線962型高速試驗電車構造簡介〉。《臺鐵資料》212:88-98。
林德武(1982)〈日本國鐵新幹線綜合試驗線試驗結果報告〉。《臺鐵資料》225:106-117。
林繼鎔(1993)〈高鐵覆議王建火宣仍然反對〉。《自立晚報》(1993,7,25)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34-35頁。
邱大展(1996)〈邱主秘對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立法之貢獻〉。收於高鐵處(編)(1996c)《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二)高鐵精神》。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126-128頁。
邱陳麗瑛(1996)〈曾經滄海難為水〉。收於高鐵處(編)(1996c)《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二)高鐵精神》。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212-218頁。
邱瑜瑾(1996)《解嚴後台中市都市發展形塑的社會機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穀、陳子淳(1989)〈臺灣地區高速鐵路運輸需求及路線方案研擬之研究〉。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四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329-346頁。
邱錦祥(1991)〈高速鐵路對台北都會區第三級產業人口成長之影響〉。《運輸計劃季刊》20(2):149-168。
邱錦祥(1991b)〈臺灣高速鐵路發展規劃〉。《中華道路》30(1):6-14。收於高鐵處(編)(1996)《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一)臺灣高速鐵路研究規劃集》。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41-55頁。
邱錦祥(1992)〈高速鐵路對都市空間結構影響之展望〉。《都市交通》65:22-28。
邱錦祥(1994)〈高速鐵路車站選擇與對區域發展影響之回顧與展望〉。《都市與計劃》21(1):47-61。
邱錦祥、周永暉(1990)〈高速鐵路系統技術之探討〉。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五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557-570頁。
邱錦祥、張贊育(1991)〈高速鐵路安全防護系統之研究〉。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六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393-412頁。
邱錦祥、陳天賜(1993)〈高速鐵路財務規劃暨替代方案之分析〉。原收於《公共建設財務研討會論文集》(1993年6月)。亦收於高鐵處(編)(1996b)《秋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一)臺灣高速鐵路研究規劃集》。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247-257頁。
邱錦祥、鄭偉仁、李泰陽(1994)〈高速鐵路車站站區規劃與開發:以台中烏日車站為例〉。《現代營建雜誌》(1994年8月)。亦收於高鐵處(編)(1996b)《秋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一)臺灣高速鐵路研究規劃集》。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79-101頁。
金正良(1986)〈各國高速鐵路之發展〉。《臺鐵資料》248:1-26。
金泓汎、董玉洪、林岡(1998)《臺灣的政治轉型:從蔣經國體制到李登輝體制》。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
侯家駒(1993)〈新國會舊會期評價-兼評高鐵特別預算被刪案〉。《經濟日報》(1993,7,19)2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34-137頁。
施文雄、伊藤順一(2000)〈各國高速鐵路線況及鐵路技術之發展趨勢〉。收於陳敦基等(編)(2000)《新世紀軌道運輸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軌道運輸發展願景與挑戰論文集》。第13-28頁。台北:淡江大學(2000,10,21)。
柯三吉(1992)〈高速鐵路新線規劃環境影響評估民意調查〉。收於高鐵處(1992)《高速鐵路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臺灣經驗》。台北:時英。
洪丁福(1999)《民主政治的社會經濟理論:制度面、過程面與政策面的分析》。台北:天一。
洪淑宜(2000)《我國交通建設決策過程之研究:台北捷運系統(木柵線)及臺灣高速鐵路之個案分析》。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
胡大瀛、張學孔(1999)〈從德州高鐵看台灣高鐵〉。《營建知訊》197:11-21。
胡仲英(1999)《BOT理論與實務:兼論我國BOT政策之推動》。台北: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胡佛(1993)〈選舉與政治轉型〉。論文發表於台北:「選舉行為、憲政秩序與政治變遷」學術研討會。
郎俊臣(1987)〈西德高速鐵路ICE〉。《臺鐵資料》253:1-16。
韋端、許瓊瑤、鹿篤瑾、蔡鴻坤(1998)〈財政改善之十年政策形成執行成果及未來展望〉。《主計月報》516:19-28。
唐逸萍譯(1972)〈日本新東海道高速鐵路的巨大成就〉。《運輸計劃季刊》1(2)82-86。
孫中和(1987)〈臺灣鐵路進入現代化〉。收於壽俊仁等(編)(1987)《臺灣鐵路百週年紀念》。台北:臺灣鐵路管理局。第373-374頁。
徐士堯(1995)《以區段徵收取得大型公共建設用地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亦南(1987)〈日本新幹線之發展〉。《臺鐵資料》254:1-15。
徐亦南(1988)〈日本新幹線之演進〉。《臺鐵資料》255:1-19。
徐亦南(1988b)〈義大利國鐵之改組與高速鐵路計劃〉。《臺鐵資料》256:1-10。
徐亦南(1989)〈高速鐵路之迷思〉。《臺鐵資料》260:1-30。
徐振國(1996)《工商團體組織與台灣政經體制的轉型》。台北:行政院國科會(NCS84-2414-H031-002-B2)。
徐琳(1978)〈臺灣高速鐵路建設標準要點之檢討〉。《臺鐵資料》179:1-9。
徐瑞希(1991)《政商關係解讀:臺灣企業實用政治學入門》。台北:遠流。
徐耀賜、顏秀吉、呂文哲(1993)〈由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環境影響評估之比較淺談環境影響評估之理念〉。《都市交通》71:4-13。
馬凱(1991)〈赤字預算通膨危機〉。《聯合報》(1990,1,30)4版。
高雄市政府(1993)〈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簡報資料〉。未出版之內部簡報文件。高雄:高雄市政府。
高鐵局(1999)〈與世界同步的高鐵〉。http://www.hsr.gov.tw/homepage.nsf/cc0908f7f15d5e49482566500029bc2d/493c0e3f2e7146a2482568d70012e176?OpenDocument&Highlight=2,_t2amfo4lgt8_。(1999.9.10)
高鐵局(1999b)〈大陸高鐵計畫發展近況報導〉。http://www.hsr.gov.tw/homepage.nsf/cc0908f7f15d5e49482566500029bc2d/e4db4da5a1609561482567a80027628e?OpenDocument&Highlight=2,_c2aia84lgt8_。(1999.9.10b)
高鐵局(1999c)〈機電核心系統決選考量之因素〉。《高鐵簡訊》43 (1999,9,29)。
高鐵局(2000)〈高速鐵路十週年年鑑草稿〉。尚未發表之內部文件。台北:交通部高鐵局。
高鐵局(2000b)〈高鐵苗栗、彰化、雲林新設三站特定區規劃辦理情形〉。《高鐵簡訊》51(2000,5,21)。台北:交通部高鐵局。
高鐵局(2001)〈高鐵站區開發構想〉。高鐵局網頁http://www.hsr.gov.tw/提供資料(2001,3,30)。
高鐵處(1991)《臺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綜合規劃期末報告(中文版)》。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1991b)《臺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綜合規劃期中報告》。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1992)《高速鐵路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1993)《高鐵特刊》2(1993.10.25)第4版。
高鐵處(1994)《國外交通建設民間投資案例與法案》。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1995)《高速鐵路計畫民間投資初步資訊備忘錄》。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提供)(1991c)〈最新臺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建設計劃簡介〉。《臺鐵資料》270:1-20。
高鐵處(編)(1996)《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暨相關法規》。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編)(1996b)《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一)臺灣高速鐵路研究規劃集》。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編)(1996c)《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二)高鐵精神》。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高鐵處(編)(1996d)《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暨相關法規》。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康添財(1998)〈高鐵簽約案天蠶變內幕追蹤〉。《商業週刊》555。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1998/555/555t066.htm張有恆、沈進成(1995)〈高速鐵路系統最適營運計畫之研究:應用模糊多目標規劃法〉。《運輸計劃季刊》24(4):369-390。
張有恆、沈進成(1995b)〈高速鐵路最適停站方式之研究〉。收於張新立、葉純志(編)(1995)《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海空運輸與高速鐵路》。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155-162頁。
張有恆、沈進成(1996)〈高速鐵路最適停站方式營運成本下限值之探討〉。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一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城際運輸與物流管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625-636頁。
張有恆、沈進成(1997)〈高速鐵路系統最適停站方式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26(3):417-448。
張有恆、沈進成(1999)〈鐵路客運最適停站模式啟發式求解方法之建立〉。《運輸學刊》11(1):17-29。
張有恆、陳星豪(1997)〈高速鐵路技術型式評估準則及方法之研究:模糊與灰色之應用〉。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二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四冊》。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1031-1040頁。
張有恆、陳星豪(1998)〈模糊與灰色評估方法之比較:以高速鐵路技術型式之評估為例〉。《運輸計劃季刊》27(4):637-668。
張有恆、蘇昭旭(1995)〈高速鐵路停靠站距對營運速度影響之研究〉。收於張新立、葉純志(編)(1995)《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海空運輸與高速鐵路》。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169-176頁。
張家祝、卜元禮等(交通部運研所、臺鐵局、PBI、DE-C、中華顧問司、HalFox等)(1990)《臺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台北:交通部運研所。
張清溪(1993)〈高鐵應暫緩興建重新規劃〉。《中國時報》(1993,7,27)17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41-45頁。
張景琪(1998)《BOT計畫前置期評估模型與台灣個案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雲銑(1994)〈饒穎奇指出國民黨繼續執政具體途徑〉。收於丁侃、游祥洲(編)(1995)《歷史的痕跡:中央社特稿選集之一(一九九四)》。台北:中央通訊社。第117-120頁。
張新立、張有恆、何志宏(編)(1994)《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九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
張新立、馮正民(編)(1993)《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八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
張新立、葉純志(編)(1995)《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海空運輸與高速鐵路》。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
張瑞猛、陳華昇(1991)〈政黨決策過程〉。收於《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台北:民主基金會。第95-122頁。
張瑞猛、蕭全政(1991)〈臺灣的威權轉型:國民政經體制與政經改革〉《國家政策雙週刊》24:2-8。
張樑、海英俊等(環宇財務顧問公司)(1993)《高速鐵路財務計劃暨相關財務條款規定期末報告第一冊報告摘要》。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張蓴(1991)《鐵路運輸學理論與實務》修訂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學孔、趙紹廉(2000)〈德國磁浮高速運輸系統之研發歷程與展望〉。《土木水利》(2000,05)27(1):83-103。
張鐵志(1999)《資本主義發展與民主化:臺灣新政商聯盟與國民黨政權維繫》。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巧鶯、周晏正(1996)〈都會區內場站與快速道路配置型態對高鐵與航空站市場範圍之影響〉。《運輸學刊》9(1):41-64。
許巧鶯、鍾文明(1995)〈高速鐵路與傳統鐵路市場範圍之研究〉。收於張新立、葉純志(編)(1995)《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海空運輸與高速鐵路》。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147-154頁。
許俊逸(2001)〈高速鐵路計畫提供臺灣軌道運輸未來發展的願景〉。《土木水利半月集》7(2001,1,1-2001,1,15)。http://www.ciche.org.tw/semimonth/vol3/3-7.asp.(2001,1,3)
許耿地(1994)《政策形成與政策變遷-我國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個案研究》。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淑晴(2000)〈中共猛批高鐵外交〉。《商業週刊》633。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2000/633/633t044.htm
許舜閔(1993)《威權政治下臺灣中央行政體制的發展歷程(1950-1993)》。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劍英(1998)《立法審查論》。台北:五南。
許劍英(2000)《立法審查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陳天賜、徐榮崇(1994)〈交通建設之財務自償率探究〉。收於張新立、張有恆、何志弘(編)《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九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515-522頁。
陳文俊主編(1996)《臺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與展望》。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叢刊(1)。
陳世昌(1989)〈高速鐵路路線簡介〉。《臺鐵資料》262:73-94。
陳明通(1992)〈臺灣地區政商關係之演變〉。《國家政策雙週刊》37:3-5。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區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陳東升(1997)〈都市政治與都市政策的分析〉。收於蔡勇美、張英華(編)(1997)《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第475-513頁。
陳東升、周素卿(1993)〈國家結構、政商關係與空間形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2:149-183。
陳武正等(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1992)《國家六年交通建設對臺灣運輸系統市場定位及需求之研究》。台北:交通部科技顧問室。
陳建仲(1995)《政權轉型期政商關係的法制化:臺灣「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立法過程之個案分析》。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涵(1999)〈比價錢、比關係、更比手腕〉。《商業週刊》617。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1999/617/617t040.htm
陳師孟等著(1991)《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臺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澄社。
陳偉志(1995)《可及性與區域發展--以臺灣地區西部運輸走廊為例》。台北: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敦基等(編)(2000)《新世紀軌道運輸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軌道運輸發展願景與挑戰論文集》。第13-28頁。台北:淡江大學(2000,10,21)。
陳瑞良(1987)〈歐洲高速鐵路系統與法國TGV〉。《臺鐵資料》255:1-38。
陳鳳珠(1996)《我國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研究(1993-1995)》。台北: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沛(1987)〈淺談當前台鐵運輸問題〉。收於壽俊仁等(編)(1987)《臺灣鐵路百週年紀念》。台北:臺灣鐵路管理局。第390-391頁。
章倩萍(2000)〈高鐵機電系統確定採日本新幹線〉。《聯合報》(2000,6,6)聯合新聞網。
彭杏珠(1998)〈台灣高鐵神秘合約大公開〉。《商業週刊》554。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1998/554/554t078.htm
彭杏珠(1999)〈十二家營造商向殷琪說「不」〉。《商業週刊》608。http://www.bwnet.com.tw/bcontent//1999/608/608t040.htm
彭懷恩(1987)《從政治發展看臺灣黨政體系》。台北:洞察。
曾旭正(1994)《戰後台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游常山(1992)〈失去土地的人〉。《天下雜誌》1992年9月號。收於天下編輯(1992)《土地、財團、選舉》。台北:天下雜誌。第33-44頁。
程佩鳳(2001,4,3)〈高雄地區軌道運輸系統相關區位示意圖〉。個人資料。
馮正民、康照宗(1998)〈交通基礎建設BOT契約之風險集合研究:多屬性風險效用函數之構建〉。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三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運輸政策與運輸規劃》。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509-518頁。
馮正民、蘇振維、朱冠文(1995)〈臺灣地區西部走廊高快速運輸系統對區域發展之衝擊〉。《運輸計劃季刊》24(4):355-368。
馮智捷(2001)《台灣公共投資對私部門經濟影響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黃玄銘(1997)《戰後臺灣黑道的政治分析》。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霖(編)(1998)《公共建設民營化》。台北:中華民國營建管理協會。
黃秀端(1997)《金權政治和立法院的財政、經濟與交通委員會》。台北:行政院國科會(NSC85-2417-H031-001)。
黃建豪(1998)《土地徵收補償措施適當性之政治經濟分析:臺灣地區北二高個案之研究》。台北: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仲(1994)《高速鐵路車站地區土地使用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六家車站為例》。台北: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子葆(1989)《臺灣都市交通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之個案研究》。台北: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幼文、藍武王(1993)〈民間參與交通建設之問題與對策〉。收於張新立、馮正民(編)《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八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33-40頁。
楊永盛(2000)〈高鐵苗栗站「預估」十年後營運〉。《中國時報》(2000,7,13)。
楊永盛(2000b)〈「高鐵苗栗站何時營運?」特定區都計是關鍵〉。《中國時報》(2000,7,14)。
楊永盛(2000c)〈苗栗站恐成賠錢貨〉。《中國時報》(2000,7,14)。
楊立奇、林再淡、查拔禧(1995)〈高雄都會區高鐵、臺鐵、捷運整合研究〉。收於張新立、葉純志(編)(1995)《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海空運輸與高速鐵路》。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177-184頁。
楊重信(1991)〈國家建設六年計畫部門投資金額優先順序之探討〉。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討會論文(1991,10)。
楊照(1997)〈高鐵是宰割臺灣空間的兩面刃〉。《新新聞》(1997,10,5-11)552:60-61。
楊瑪利(1995)〈高鐵復活的背後:獎勵投資還是鼓勵投機?〉。《天下》165:42-48。
楊澤麟、林威夷(美商聯城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1993)《鼓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之策略研究-摘要報告》。台北:交通部運研所。
楊澤麟、蓋華英等(美商聯城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1993)《引進民間投資國建交通建設法律問題配合之研究》。台北:交通部運研所。
溫蓓章(1994)〈以官僚體制、國家決策與規劃理論分析台北都會區公車政策〉。發表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九屆學術論文研討會」。收錄於張新立、張有恆、何志宏(編),《中華運輸學會第九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9-16頁。
經建會(編)(1988)《日本經濟中政府與民間之角色》。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
經建會(編)(1991)《日本鐵路事業法》。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經建會(編)(1991b)《德國聯邦鐵路法》。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經建會(編)(1993)《香港東區海底隧道條例》。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經建會(譯)(1990)《日本運用民營企業活力加速興建特定公共設施臨時措施法及立法說明》。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經建會(譯)(1991)《公營事業民營化:英國經驗與國際趨勢》。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
經建會(譯)(1991b)《日本鐵路相關法規》。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社法規工作小組。
董民瑞(1979)〈英國終於推出了APT高速列車〉。《臺鐵資料》184:78-82。
董民瑞(1985)〈簡介日本國鐵新幹線的新型電聯車〉。《臺鐵資料》245:98-109。
董萍等(1990)《日本新幹線鐵路規劃設計興建與營運考察報告》。台北: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
董萍等(1990b)《德國法國高速鐵路規劃設計興建與營運考察報告》。台北: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
路政司、高鐵局(編)(1999)《交通部辦理民間參與交通建設計畫作業手冊》。台北:交通部。
運研所(1986)《臺灣地區整體運輸規劃修訂報告》。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運研所(1990)《臺灣西部走廊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4)《國外交通建設投資案例與法案(彙編)》。台北: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8)《投資台灣高鐵風險因素與策略探討》。台北:台灣高鐵聯盟。
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8b)《捷運淡海線財務計畫》台北:台北市政府捷運局。
壽俊仁(1978)〈歐洲與日本高速鐵路之現況〉。《運輸計劃季刊》7(1)81-90。
壽俊仁(1978b)〈正在發展中的英國高速APT列車〉。《臺鐵資料》174:87-94。
壽俊仁(1978c)〈日本超高速鐵路的計畫及試驗概況〉。《臺鐵資料》178:87-96。
壽俊仁(1978d)〈日本新幹線電車之檢修制度檢修標準及其主要設備(一)〉。《臺鐵資料》179:110-120。
壽俊仁(1978e)〈日本新幹線電車之檢修制度檢修標準及其主要設備(二)〉。《臺鐵資料》180:89-98。
壽俊仁(1979)〈日本新幹線對於噪音的防止對策〉。《臺鐵資料》185:59-66。
壽俊仁(1979b)〈日本鐵路對於超高速鐵路之研究〉。《臺鐵資料》188:53-63。
壽俊仁(1979c)〈法國TGV高速列車的設計簡介〉。《臺鐵資料》192:43-50。
壽俊仁(1979d)〈日本國鐵近年來的營業係數概況和新幹線的經濟效益〉。《臺鐵資料》194:56-64。
壽俊仁(1980)〈歐洲磁力浮揚式車輛之試駛及歐洲鐵路電氣化近況〉。《臺鐵資料》197:53-62。
壽俊仁(1980b)〈日本東北及上越新幹線之建設〉。《臺鐵資料》198:59-68。
壽俊仁(1980c)〈世界各國鐵路之高速化與超高速化〉。《臺鐵資料》200:10-22。
壽俊仁(1980d)〈從車輛設計觀點看英國APT高速客車〉。《臺鐵資料》204:63-74。
壽俊仁(1980e)〈磁力浮揚和線形馬達式鐵路的理論和概念〉。《臺鐵資料》206:39-46。
壽俊仁(1981)〈從車輛設計觀點看法國TGV高速列車〉。《臺鐵資料》210:53-65。
壽俊仁(1981b)〈日本最近磁浮式超高速鐵路之進展〉。《臺鐵資料》218:57-66。
壽俊仁(1982)〈再談法國TGV高速鐵路〉。《臺鐵資料》222:65-76。
壽俊仁(1982b)〈日本東北上越新幹線的運轉管理系統〉。《臺鐵資料》223:63-71。
壽俊仁(1982c)〈日本交通配合的特殊應用例-上越新幹線和新交通系統伊奈線的聯運計劃〉。《臺鐵資料》227:61-71。
壽俊仁(1985)〈日本新幹線新型電車之改進設計〉。《臺鐵資料》244:66-75。
壽俊仁(譯)(1983)〈日本上越新幹線大清水隧道施工經過摘要〉。《臺鐵資料》233:117-120。
壽俊仁等(編)(1987)《臺灣鐵路百週年紀念》。台北:臺灣鐵路管理局。
廖益興(1993)〈地方派系與金權政治〉。《國家政策雙週刊》69:2-3。
廖崑亮(1993)〈如何藉著興建高鐵提昇國內軌道工業〉。《都市交通》72:45-48。
臧聲遠(1993)《從金錢遊戲與金融解嚴看台灣金權政治之形成》。台北: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趙永茂(1996)〈臺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7:39-56。
趙繼宣(1972)〈韓國首都高速鐵路建設計劃簡介〉。《運輸計劃季刊》1(3):118-119。
劉世駿(1979)〈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一)〉。《臺鐵資料》193:68-78。
劉世駿(1979b)〈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二)〉。《臺鐵資料》194:91-100。
劉世駿(1979c)〈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三)〉。《臺鐵資料》195:93-100。
劉世駿(1980)〈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四)〉。《臺鐵資料》196:117-124。
劉世駿(1980b)〈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五)〉。《臺鐵資料》197:94-100。
劉世駿(1980c)〈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六)〉。《臺鐵資料》198:93-99。
劉世駿(1980d)〈介紹日本新幹線列車無線電系統的山洞對策實況(七)〉。《臺鐵資料》199:52-56。
劉玉山(1997)〈以BOT方式推動基礎建設之現況與未來〉。發表於《1997基礎建設與BOT計畫國際研討會》。台北,1997年10月7至8日。
劉俊秀(1993,8,8)〈高鐵規劃應重新評估〉。《民眾日報》(1993,8,8)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66-68頁。
劉紹樑(1998)〈創備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基本法制:兼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之研擬〉。收於黃玉霖(編)(1998:26-60)《公共建設民營化》。台北:營建管理協會。
劉鳳珍(1996)〈企業關係對立委問政態度之影響:三個財經法案的內容分析〉。《東吳政治學報》5:77-102。
劉憶如、王文宇、黃玉霖(2000)《BOT三贏策略:Win-Win Strategy for BOT》。台北:商鼎財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劉寶傑、呂紹煒(1994)《捷運白皮書:4444億的教訓》。台北:時報。
潘明秀(1992)〈追加高鐵預算財政部有意見〉。《台灣日報》(1992,2,24)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211-241頁。
潘應辰(1994)〈大智若愚劉泰英雙喜臨門吐真情〉。收於丁侃、游祥洲(編)(1995)《歷史的痕跡:中央社特稿選集之一(一九九四)》。台北:中央通訊社。第223-225頁。
蔡宏明(1992)〈金權政治的公共監督〉。《國家政策雙週刊》49:14-16。
蔡勇美、張英華(編)(1997)《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
蔡惠芳(2000)〈高鐵土建工程七月起全線動工〉。《中國時報》(2000.6.27)第24版。
蔡滋聰(1998)《中央與地方空間計劃法律關係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勳雄(1996)〈敬悼邱錦祥先生:臺灣地區高鐵計畫的開路先鋒〉。收於高鐵處(編)(1996c)《邱故主任秘書錦祥先生紀念集(二)高鐵精神》。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第85-87頁。
鄭力軒(1999)《鈴聲響起:台灣電信市場化的社會學分析》。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鄭又平(1996)〈臺灣民主化過程中國家與資本家階級互動關係之研究〉。收於陳文俊主編《臺灣的民主化:回顧、檢討與展望》。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叢刊(1)。第177-193頁。
鄭莉莉(1995)〈臺灣高速鐵路以BOT方式執行之探討〉。發表於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主辦《高速鐵路BOT工程法律國際研討會》。台北,1995年12月13、14日。
鄭錫鍇(1999)《BOT統理模式的研究:兼論我國興建南北高速鐵路政策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蕭玉珍(1997)《民營化政策之比較政經制度分析》。台北: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全政(1991)〈國民主義:臺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政治科學論叢》2:71-92。
蕭安琦(2000)《台灣BOT制度之研究:以台灣高速鐵路為例》。台北: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復元(1992)〈他不完美,他很乾淨:金權時代的鬥士王建火宣〉。《遠見》(1992,8)。收於王建
火宣(1998)《讓好人出頭:王建火宣的從政理念》。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第268-276頁。
蕭新煌等(1992)《壟斷與剝削》。台北:前衛。
賴鴻枝(撰譯)(1992)〈進行中之韓國京釜高速鐵路計劃〉。《臺鐵資料》272:72-92。
龍天立等人(台大土木所交通組)(1990)《嘉義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台北:交通部運研所。
謝浩明、王隆昌、彭增光(1996)〈國際機場與高速鐵路間銜接方式之探討〉。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一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城際運輸與物流管理》。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795-806頁。
韓嵩齡(1999)〈五個車站的商業開發就有三十六萬多坪〉。《時報週刊》1121(1999,8,22-,8,28)。
簡又新(1992)〈序〉。於交通部(編)(1992)《中華民國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交通建設部份(綜合本)八十一至八十六年度》。台北:交通部。
藍武王等(中華民國運輸學會)(1992)《高速鐵路建設條例研擬》。台北:交通部高鐵籌備處。
顏錦福(1993)〈緩建高鐵的經濟理由〉。《自立晚報》(1993.9.18)14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89-92頁。
顏錦福(1993b)〈高鐵不可採重編特別預算方式〉。《自立晚報》(1993.8.12)14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62-163頁。
魏牧民(1992)〈交部、財部、經建會為高鐵而角力〉。《商業週刊》(1992,6,28)240:14-15。
魏健宏、鍾明志(1997)〈運輸系統建設民營化政府與民間之財務考量〉。收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二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台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689-704頁。
魏錫玲(1993)〈國建計畫卻有必要重新評估:從高鐵何時興建說起〉。《經濟日報》(1993,3,7)2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2-14頁。
羅傳賢(1993)《立法程序》。台北:龍文。
嚴啟昌(1993)〈深思熟慮重編高鐵預算-為交通部進一言〉。《中央日報》(1993,8,5)3版。收於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1994b)《立法報章資料專輯第49輯高速鐵路》。台北:立法院。第154-161頁。
蘇彩足(2000)〈民主化對於政府預算決策的衝擊與因應之道〉。收於朱雲漢、包宗和主編(2000)《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9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挑戰》。台北:桂冠。第51-74頁。
蘇應森(1989)〈各國高速鐵路基本建設之發展〉。《臺鐵資料》262:1-15。
Amtrak, (1999) Acela Express. http://mercurio.iet.unipi.it/tgv/acela.html#history. (1999,6)
Au, Lewis Li-Tang. (1971) Air Transportation, Rapid Transit, and High-Speed Rail System for Future Taiwan Transportation. 《運輸計劃季刊》1(1):134-173。
Banister, David, and Berechman, Joseph. (eds.) (1993) Transport in a United Europe: Policies and Challenges. Amsterdam: Elsevire Science Publishers B. V.
Bromage, David. (1998) Th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Set Up a Taskforce to Examine the Feasability of More High Speed Rail Lines.: Under Construction! http://www.railpage.org.au/vhst/. (1998,8,12)
Bromage, David. (1998b) Speedrail decision a move on the right track. http://www.railpage.org.au/vhst/myarticle.html. (1998,8,15)
Buchanan, J., and Wagner, R. (1977) Democracy in Defici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uchholz, Rogene A. (1986)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2nd ed. NJ: Prentice-Hall Inc.
California High Speed Rail Authority. (2000) Executive Summary. In Draft Business Plan: Building A High-Speed Train System For California. http://www.cahighspeedrail.org/business_plan/index.html. (2000,7,15)
Castells, Manuel. (1998)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 3. End of Millennium. Malden, Mass.: Blackwell.
Castells, Manuel. (1977) The Urban Question. MA: MIT Press.
Cheng, Tun-jen and Haggard, Stepan. (1992) Regim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Theoret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In Cheng, Tun-jen and Haggard, Stepan, (eds.)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Boulder: Lynne Rienner.
Cheng, Tun-jen and Haggard, Stepan, (eds.) (1992)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Boulder: Lynne Rienner.
Chu, Yun-han. (1992) Crafting Democracy in Taiwan. Taipei: Institution for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 Press.
Crompton, R. (1990) Professions in the Current Context.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Journal of British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Special Issue, 147-166.
Dicken, P., Peck, J., and Tickell, A. (1997) Unpacking the global. In Lee, R. and Wills, J., (eds.) Geographies of Economics. London: Arnold.
Dingwall, R., and Lewis, P., (eds.) (1983) The Sociology of Profession. London: Macmillan.
Elizer Jr., R. Marshall. (2000)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 ITE Journal, 70(5): 22-26.
Evans, Bob. (1995) Experts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vebury, Aldershot.
Evans, Bob. (1993) Why We No Longer Need a Town Planning Profession. 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8(1):9-16.
Evans, Peter. (1995) Embedded Aut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ainstein, Norman I., and Fainstein, Susan S., (1982) Introduction: Restoration and struggle: Urban Policy and Social Forces. In Fainstein, Norman I. And, Fainstein, Susan S., eds., Urban Policy Under Capitalism. London: Sage. pp. 9-20.
Fainstein, Norman I. And, Fainstein, Susan S., eds., (1982) Urban policy under capitalism. London: Sage.
Fainstein, Susan S. (1994) The City Builders: Property, Politics, and Planning in London and New York. Oxford, UK: Blackwell.
Fainstein, Susan S. and Campbell, Scott, (1996) Introduction: Theori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nd Planning. In Fainstein, Susan S. and Campbell, Scott, eds., (1996) Readings in Urban Theory. Cambridge, MA: Blackwell. Pp. 1-18.
Fainstein, Susan S. and Campbell, Scott, eds., (1996) Readings in Urban Theory. Cambridge, MA: Blackwell.
Federal Railroad Administration, USDOT. (2000) http://www.fra.dot.gov/o/hsgt/states/index.htm.
Federal Railroad Administration, USDOT. (2000b) http://www.fra.dot.gov/o/hsgt/states/TX2.htm.
Fordick, Anna. (1999) Conflicts Management Learning?: Policy Refle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 Global Governance, 5(4)425-456..
Friedmann, John, (1987)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 From Knowledge to Ac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riedson, E. (1983) The Theory of Profession: State of the Art. In Dingwall, R., and Lewis, P., (eds.) The Sociology of Profession. London: Macmillan.
Harloe, Michael, Mingione, Enzo, Pickvance, Chris, and Preteceille, Edmond. (1998) IJURR: Looking Back Twenty-One Years L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2(1):i-iv.
Healey, P. (1997) Collaborative Planning: Shaping Place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 Basingstoke: Macmillan.
Healey, Patsy, Cameron, Stuart, Davoudi, Simin, Graham, Stephen and Madani-Pour, Ali. (eds.) (1995) Managing Cities: The New Urban Context.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Held, David, McGrew, Anthony, Goldblatt, David, and Perraton, Jonathan. (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MA: Polity Press.
Hollingsworth, J. R., and Boyer, R. (eds.) (1997)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The Embeddedness of Institu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ppe, R. (1999) Policy Analysis, Science and Politics: From "Speaking Truth to Power" to "Making Sense Together".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6(3): 201-210.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6). World Market: Spain.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6/worldmarket.html. (2000,6)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3). World Report: Spain To Invest $US 2 Billion in Rail This Year.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3/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3b). World Report: Germany Rejects Maglev But Offers It to China.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3/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3c). World Report: Euotrain Setback in Taiwan.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3/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2). World Report: Korea Opens First High-Speed Test Section.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2/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2b). World Report: Japanese Beat Eurotrain in Taiwan.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2/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2c). World Report: French-German High Speed Rail Project.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2/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1). World Report: Talgo Unvails 350km/h Prototype HS Train.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1/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2000,1b). World Report: Start On High Speed Line by Year End. http://www.railjournal.com/2000-01/worldreport.html.
International Rail Journal. (1999,11). World Report: German Maglev Project Is Dead. http://www.railjournal.com/1999-11/worldreport.html.
Jacob, Brian D. (1992)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Jacob, Brian D. Fractured Cities: Capitalism, Community and Empowerment in Britain and America. London: Sage. Pp. 37-49.
Jacob, Brian D. (1992) Fractured Cities: Capitalism, Community and Empowerment in Britain and America. London: Sage.
Jessop, Bob. (1997) A Neo-Gramscian Approach to the Regulation of Urban Regimes: Accumulation Strategies, Hegemonic Projects, and Governance. In Lauria, Mickey, ed., Reconstructing Urban Regime Theory: Regulating Urban Politics in a Global Econom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p. 51- 74.
Jessop, Bob. (1992) Fordism and Post-Fordism: A Critical Reformation. In Stopher, M., and Scott, A. J., eds., Pathways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Jessop, Bob. (1977) Resent Theories of the Capitalist State. In Jessop, Bob. (1990) State Theory: Putting Capitalist State in Their Pla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Pp. 24-47. Originally in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4):353-373. 王志弘譯〈近年來關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理論〉。收於王志弘(1995)《性別、身體與文化譯文選》。台北:自印。
Judge, David, Stoker, Gerry, and Wolman, Harold, eds., (1995) Theories of Urban Politics. London: Sage.
The Korean Economy Daily Report. (1998,7,8) Government Seeks Foreign Capital to Finance Bullet Train Project. http://www.consulatekorea-tor.org/html/archives/july_8_1998.html.
Laffin, M. (1986) Professionalism and Policy: The Role of the Professions in the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hip. Aldershot: Gower.
Larson, M. S. (1977)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auria, Mickey, ed., (1997) Reconstructing Urban Regime Theory: Regulating Urban Politics in a Global Economy. Thousand Oaks, CA: Sage.
Lee, R. and Wills, J., (eds.) (1997) Geographies of Economics. London: Arnold.
Liao, Ching-Lung. (2000) The Experience of Taiwan High Speed Rail Project.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 Transportation of New Century, Tam-Kung University, Taipei, 2000,10,21.
Linz, Juan J. (1964)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The Case of Spain. In Allardt, Arik, and Littunen, Yrjo, (eds.) (1964) Cleavages, Ideologies and Party Systems. Helsinki Westmarck Society.
Long, Stanley G., ed., (1997) Transport at the Millenium.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53. Thousand Oaks, CA: Sage.
Madelin, K. B., (2000) Roads, Reality and the Customer.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s: Transport, 141:179-186.
Makielski, S. J. Jr. (1980) Pressure Politics in America.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Massey, Doreen, Allen, John, and Pile, Steve, eds. (1999) City Worlds. London: Routeledge.
Mayer, Margit. (1995)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Post-Fordist City. In Healey, Partsy, Cameron, Stuart, Davoudi, Simin, Graham, Stephen and Madani-Pour, Ali (eds.) Managing Cities: The New Urban Context. 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Pp. 231-250.
McShane, Clay. (1994) Down the Asphalt Path: The Automobile and the American C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uselis, Nicos. (1985) On the Concept of Populism: Populist and Clientelist Modes of Incorporation in Semiperipheral Politics. Politics and Society, 14(3).
Munchschwander, Peter. (1989) The Intercity Express(ICE). In Proceedings High Speed Rai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ymposium held in Taipei, November p-10, 1989, organized by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CT, ROC. Pp. F-51~F-67.
News World. (2000,3) Sharing Cultured Values to Engender Creative Synergy. News World, 8(86). http://www.newsworld.co.kr/cont/0003/16.html.
O''''Donnell, Guillermo. (1973) Modernization and Bureaucratic Authoritarianism.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lds, K., Dicken, P., Kelly, P., Kong, L. and Yeung, H. (eds.) (1999) Globalisation and Asia-Pacific: Contested Territories. London: Routledge.
Osborne, David, and Gaebler, Ted.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ating the Public Sector. 劉毓玲譯《新政府運動》。台北:天下。
Painter, Joe. (1995) Regulation Theory, Post-Fordism and Urban Politics. In Judge, David, Stoker, Gerry, and Wolman, Harold, (eds.) (1995) Theories of Urban Politics. London: Sage. Pp. 276-296.
Pasha, Mustapha Kamal. (2000) Liberalization, State Patronage, and the "New Inequality" in South Asia. Journal of Developing Societies, 16(1):71-85.
Pile, Steve, Brook, Christopher, and Mooney, Gerry (eds.) (1999) Unruly Cities?: Order/Disorder. London: Open University.
Papadopoulos, Yannis. (2000) Governance, Coordination and Legitimacy in Public Poli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4(1):210-223.
Reade, Eric. (1987) British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Milton Keynes, Buckinghamshire,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Rothengatter, Werner. (1989) Setting Priority for High Speed Rail Investments. In Proceedings High Speed Rai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ymposium held in Taipei, November p-10, 1989, organized by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CT, ROC. Pp. F-1~F-33.
Rusk, David, (1999) Inside Game/Outside Game: Winning Strategies for Saving Urban America.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Rutgers, M. R.; Mentzel, M. A. (1999) Scientific Expertise and Public Policy: Resolving Paradoxes?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6(3):146-150.
Sassen, Saskia. (1999) Serving the Global Economy: Reconfigured State and Private Agents. In Olds, K., Dicken, P., Kelly, P., Kong, L. and Yeung, H. (eds.) Globalisation and Asia-Pacific: Contested Territories. London: Routledge.
Stopher, M., and Scott, A. J., eds., (1992) Pathways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Sugawara, Misao. (1989b) Shinkansen Construction and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In Proceedings High Speed Rai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ymposium held in Taipei, November p-10, 1989, organized by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CT, ROC. Pp. D-151~D-173.
Tanda, Wayne K. (2000) Non-Tech Talk: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TE Journal, 70(5):20-21.
TAV. (2000) Key Events. http://www.tav.it/eng/ita/eventi_av.htm. (2000,10,24)
TAV. (2000b) http://www.tav.it/eng/ita/eu/e3.htm. (2000,10,24)
Vantuono, William C. (1999) Amtrak''''s vision: Today, the Northeast. Tomorrow, America. Amtrak is hoping its new high speed trains-and a new image- will position it for growth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http://www.railwayage.com/apr99/amtrak.html. (2000,7,7)
Viegas, Jose M., and Blum, Ulrich. (1993) High Speed Railways in Europe. In Banister, David, and Berechman, Joseph. (eds.) Transport in a United Europe: Policies and Challenges. Amsterdam: Elsevire Science Publishers B. V. pp. 75-90.
Walrave, Muchel. (1989) The French Experience in High Speed Railway & Its Development in Europe. In Proceedings High Speed Rai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ymposium held in Taipei, November p-10, 1989, organized by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CT, ROC. Pp. E-1~E-25.
Whitt, J. Allen. (1982) Urban Elites and Mass Transportation: The Dialectics of Pow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ilding, P. (1982) Professional Power and Social Welfare. London: Routledge.
Wilson, James. (1997) American Government: Brief Version. 4rd ed. Berkeley, CA: Houghton Mifflin Co.
Winckler, Edwin A. (1992) Taiwan Transition? In Cheng, Tun-jen and Haggard, Stepan, (eds.) Political Change in Taiwan. Boulder: Lynne Rienner
Wood, Donald F., and Johnson, James C. (1996) Contemporary Transportation.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Yeung, H. (1998) Capital, State and Space: Contesting the Borderless World. Transactions, Institution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3:291-30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