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世杰與中國外交,1937-1949
作者:劉傳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chuan-ya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綱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王世杰戰時外交戰後外交Wang Shih-chiehNationalist China''s DiplomacyCold W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1
王世杰,曾任武漢大學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民國27年以後開始參與國民政府的外交決策,並曾擔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對抗戰時期以及戰後多項重要外交問題,均有涉入,且在多次重要外交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旨即在討論王世杰在1937年至1949年間與國民政府外交間的各項關係,首先介紹王世杰早期經歷;第二部份討論抗戰初期的外交路線,包括對國內主和聲浪以及國外調停企圖的回應;第三部份討論王世杰對各國的看法與外交方針,包含美英蘇德四國;第四部份討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王氏在提升中國國際地位、修補中英關係以及新國際組織等各項問題的方針與建議;第五部份討論王世杰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關係;第六部份則將焦點鎖定在戰後中蘇共以及中美蘇各方關係上。
Wang Shih-chieh, had been the Principal of Wuhan University,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f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after 1938. Wang was also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he eyewitness, even a part of many important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Because of Wang’s importance, the subjects of this dissertation will research the role of Wang in Nationalist China’s diplomacy. Wang’s early career will be the first part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second topic is Wang’s opinions and suggests about internal peaceful request and demands by other countries that asking Nationalist China to cease military confrontation with Japan. The third topic is Wang’s thought about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clude the U. S., the Great Britain, Soviet Union, and Germany. The fourth topic is Wang’s suggests about how to improve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Sino-Britain relations, and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new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cil., the United Nations. The fifth topic is to discuss Wang’s role in the negotiation of Sino-Soviet Treaty in 1945. The last part of this dissertation will focus on the multi-relation between Nationalist China,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WⅡ.
徵引書目
壹、檔案
一、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
(一)〈王世杰檔〉
1.冊號10:〈致王世杰函稿(一)〉
2.冊號24:〈致王世杰函稿(十五)〉
3.冊號32:〈王世杰個人著作卷〉
4.冊號33:〈王世杰演講稿、談話卷〉
5.冊號36:〈王世杰九秩祝壽文、祭文、紀念文〉
6.冊號41:〈雜項卷(一)〉
二、中華民國國史館
(一)《蔣中正總統檔案》
1.〈特交檔案〉
2.〈特交文電〉
3.〈特交文卷〉
4.〈籌筆〉
(二)《國民政府檔》
1.〈簡體字推行法令案〉,微卷號133/2182,民國24年6月4日
2.〈五國外長會議卷〉,微卷號402/775,402/780
3.〈美援運用卷〉,微卷號400/183,
4.〈美援運用卷〉,微卷號400/191,
5.〈國際和平機構〉,檔案編號:0631/6077.01-01,縮影號:402,403。
6.〈舊金山聯合國會議有關事項〉,檔案編號:0631.30/4480.01-01,縮影號:403。
7.〈舊金山聯合國會議有關電文〉,檔案編號:0631.30/4480.02-01,縮影號:403
8.〈四國聯合宣言及其他宣言〉,檔案編號:0633/6060.0101,縮影號:403。
(三)《外交部檔》:目錄號172-1
1.〈印度問題〉,案卷號147
2.〈甘地被刺逝世案〉,案卷號148
3.〈駐外各使對歐戰局勢之觀察〉,案卷號0757
4.〈向參政會報告卷〉,案卷號785
5.〈國際會議對戰局之討論〉,案卷號1003
6.〈各國對軸心國家宣戰案〉,案卷號1004
7.〈中日糾紛──國聯會議〉,案卷號1029
8.〈中日糾紛──九國公約會議〉,案卷號1029
9.〈中日糾紛──歐美各國情報〉,案卷號1030
10.〈中日糾紛──與美國商洽情形〉,案卷號1031-1
11.〈中日糾紛──與美國商洽情形〉,案卷號1031-2
12.〈中日糾紛──與英國商洽情形〉,案卷號1033
13.〈中日糾紛──與德義兩國商洽情形〉,案卷號1034
14.〈中日糾紛──與法蘇兩國商洽情形〉,案卷號1035
15.〈抗戰期間之我國對外關係〉,案卷號1099
16.〈我國與各民主國家商洽制日〉,案卷號1100
17.〈國際關係〉,案卷號1330
18.〈各使館關於敦巴士橡樹會議及舊金山會議報告〉,案卷號1332
19.〈中蘇問題卷〉,案卷號1421,
20.〈中蘇關係〉,案卷號1423
21.〈中蘇關係卷〉,案卷號1424,
22.〈中蘇關係卷〉,案卷號1426,
23.〈德義日軍事同盟與蘇聯〉,案卷號1450
24.〈中蘇有關東北交涉事項簽報主席轉達美方〉,案卷號1463
25.〈中蘇在東北經濟合作問題〉,案卷號1476
(四)《外交部檔》:目錄號172-7
1.〈外長會議〉,案卷號0233
2.〈外長會議──對德奧義和約〉,案卷號0235
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一)國民政府檔
1.〈教育部主管經費〉,《國民政府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1,案卷號:0383,(微卷號第16J2183 1248-)
2.〈修正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組織條例及戰時圖書雜誌原稿審查辦法〉,《國民政府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1,案卷號:1482,微卷號第16J2295 1747-
3.〈公佈戰時書刊審查章則及禁載標準〉,《國民政府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1,案卷號:1736,(微卷號第16J2311)
4.〈各地參議會等反對四國外長會議討論中國問題〉,《國民政府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1,案卷號:2255,微卷號第16J2354
5.〈外交部第二期戰時行政計劃(另名:第二期戰時行政計劃外交部分)〉,《國民政府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1,案卷號:5348,(微卷號第16J2659)
6.〈國民黨中央制定的八中全會決議案實施督導辦法等項法令〉,《國民政府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1,案卷號:6611,(微卷號第16J2705)
(二)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
1.〈參事室經辦要案錄存〉,《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南京二檔 全宗號:761,案卷號:20
2.〈參加太平洋學會代表錢端升、周鯁生等對大會情況、在美觀感、對駐美大使胡適之的意見事給室主任王世杰之函與簡報〉,《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07
3.〈該室對外交部王寵惠所擬之國聯外交提案、國聯行政院第一○三屆常會中國應提方案及國際安全組織中投票問題等之意見〉,《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 案卷號111
4.〈「聯合國公約」及該室所寫之中國政府對「國際安全和平組織」問題之主張,《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12
5.〈該室對英方所擬組織太平洋區域安全機構之意見,《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16
6.〈該室所擬之「四國會議問題節略」及駐荷蘭大使關於蘇波關係、四國會議戰後保安機構等事之來電〉,《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17
7.〈該室所擬之訪英團工作計劃大要、訪英團人選及核議意見與訪英團節略及團員簡歷〉,《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21
8.〈對美國中立法修改問題應持之態度、步驟及如何使美國積極與美蘇接近之對策及關於美國中立法問題之報告〉,《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 案卷號:152
9.〈現時外交政策說帖、廢除不平等條約方案草案、「領袖」策動太平洋宣言建議書〉,《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73
10.〈關於國內外大事每週宣傳要點、歐洲局勢的分析與對策〉,《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74
11.〈國際現勢的測定及今後的外交方略、歐洲大勢〉,《軍事委員會參事室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761,案卷號:175
(三)教育部檔
1.〈教育部改進專科以上學校訓令匯編〉,《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5,案卷號:1946
2.〈國立武漢大學教職員名冊〉,《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5,案卷號:2597
3.〈全國中等教育統計表〉,《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5,案卷號:6950
4.〈教育部關於健全各級義務教育行政組織、各地訂定簡易小學辦法應行注意事項的訓令〉,《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5,案卷號:10312。
5.〈湖北省國教義務實施計劃、經費預算及有關文書〉,《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5,案卷號:10582
6.〈推進蒙藏回教育之意見〉,《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5,案卷號12413
貳、史料彙編
1.王煥琛,《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79年)。
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二)、(三)》,(台北: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民國70年)。
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五編,《中共活動真相(一)、(四)》,(台北: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民國70年)。
4.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一)、(二)、(三)》,(台北: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民國70年)。
5.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國民黨政府政治制度檔案史料選編》,上冊,目錄,(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2000年)。
7.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編,《中日外交史料叢編》,第四編,《蘆溝橋事變前後的中日外交關係》,(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84年)。
8.外交部編,外交部檔案叢書:界務類,第二冊,《中蘇關係卷》,(台北:外交部,民國90年)。
9.孟廣涵主編,《抗戰時期國共合作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
10.吳相湘、劉紹唐主編,《國立武漢大學一覽(民國24年)》,(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0年重刊本)。
11.美國國務院編,《美國與中國之關係》(中美關係白皮書),(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1年)。
12.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3年)。
13.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第53、輯,《抗戰前教育與學術》,(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民國60年)。
14.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第54輯,《抗戰前教育政策與改革》,(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民國60年)。
15.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第55輯,《抗戰前教育概況與檢討》,(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民國72年再版)。
16.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第56輯,《抗戰前之高等教育》,(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民國60年)。
17.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第57輯,《抗戰前中等教育》,(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民國60年)。
18.馬振犢主編,《中德外交密檔(1927-1947)》,(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19.國民參政會史料編輯委員會,《國民參政會史料》,(台北:國民參政會在台歷屆參政員聯誼會,民國51年)。
20.郭恆鈺、羅梅君主編、許琳菲、孫善豪譯,《德國外交檔案:1928~1938年之中德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0年4月)。
21.復旦大學歷史系編,《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史料選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2.葉惠芬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籌設篇》,(台北:國史館,民國90年)。
23.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DBFP), 1931-1939, Vol. 21,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84).
24.State Department of the U. S., Conference at Cairo and Teheran, (Washington D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
25.U. S. Department of State, United States Relations with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1944-1949 (China White Paper), (Washington: Public Affairs Office, 1949).
26.U. 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
參、報紙、期刊
1.《大公報》
2.《中央日報》
3.《太平洋》,孫逸仙圖書館藏。
4.《珞珈》,台北:國立武漢大學校友會,1964年1月創刊。
5.《現代評論(1-8卷)》,湖南,岳麓書社,1999年1月,重刊本。
肆、日記、傳記資料
1.王世杰,《王世杰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9年)。
2.公安部檔案館編,《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日記》,(北京市:群眾出版社,1991年)。
3.朱傳譽編,《王世杰傳記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74年)。
4.朱傳譽編,《陳源傳記資料》,(台北:天一出版社,民國68年)。
5.胡頌平,《朱家驊年譜》,(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8年)。
6.胡適,《胡適的日記》,(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
7.唐縱原作,《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台北:傳記文學社,民國87年)。
伍、文集、書信選集
1.王世杰,《比較憲法》,《民國叢書》第一編,第30冊,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
2.王世杰,《王世杰先生論著選集》,(台北:國立武漢大學旅台校友會,民國79年)。
3.王聿均、孫斌同編,《朱家驊先生言論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66年)。
4.中國社會科學院,《胡適任駐美大使期間往來電稿》,(北京:中華書局,1978年)。
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研究室編,《胡適往來書信選》,(香港:中華書局,1983年)。
6.梁錫華編,《胡適秘藏書信選》,(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民國89年)。
7.傅斯年,《傅斯年全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
8.馮愛群編輯,《胡適之先生紀念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2年)。
9.編者不詳,《王芃生先生紀念集》,(台北:出版者不詳,民國55年)。
10.蔣廷黻,《蔣廷黻選集》,(台北:文星書店,民國54年)。
陸、回憶錄、訪問紀錄
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李書華,《碣廬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6年)。
3.何廉著、朱佑慈等譯,《何廉回憶錄》,(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
4.胡頌平,《朱家驊年譜》,(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8年)。
5.張忠紱,《迷惘集》,(香港:吳興記書報社,出版年不詳)。
6.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出版項不詳)。
7.陳布雷,《陳布雷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6年1月初版)。
8.郭沫若,《學生時代》,(香港:三聯書店,1978年)。
柒、中文專著:
1.王世杰、胡育慶,《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台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書編纂委員會,民國56年)。
2.王真,《動盪中的同盟──抗戰時期的中蘇關係》(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3.王建朗,《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5年)。
4.王建朗,《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歷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5.王永祥,《雅爾達密約與中蘇日蘇關係》,(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92年)。
6.尤‧米‧加列諾維奇,《20世紀的俄羅斯與中國:兩大民族及其領袖們》(Rossiia I Kitai V XX Veke. Natsii I Ikh Lidery),(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7.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齊福霖譯,《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北京:中華書局,1981)。
8.孔華潤、入江昭〔美〕編,《巨大的轉變:美國與東亞(1931~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年)。
9.孔華潤,《美國對中國的反應──中美關係的歷史剖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年)。
10.古屋奎二編著,中央日報社譯,《蔣總統密錄》第八、十一冊,(台北:中央日報社,民國67年)。
11.吳景平,《從膠澳被占到科爾訪華:中德關系(1861-1992) 》,(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李榮秋,《珍珠港事變到雅爾達協定期間的美國對華關係》,(台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會,民國67年)。
13.杭立武,《國民政府時代之中英關係 1927-1950》,(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
14.金光耀主編,《顧維鈞與中國外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5.邵玉銘,《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9年)。
16.柯偉林著,陳謙平等譯,《蔣介石政府與納粹德國》,(北京市: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4年)。
17.徐正榜主編,《武大逸事》,(瀋陽:遼海出版社,1999年)。
18.馬振犢、戚如高,《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7年)。
19.孫其明,《中蘇關係始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20.國立武漢大學編,《國立武漢大學一覽》。
21.陳能治,《戰前十年中國的大學教育(1927~193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9年)。
22.陳立文,《宋子文與戰時外交》,(台北:國史館,民國80年)。
23.陳立文,《從東北黨務發展看接收》,(台北,東北文獻雜誌社,民國89年)。
24.陳雁,《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外交制度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25.屠傳德,《美國特使在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
26.黃慶秋編,《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工作紀要》,(台北:國防部史政局,民國58年)。
27.黃宇人,《我的小故事》,上冊,(香港,吳興記書報社,1982年)。
28.喬治、F、凱南著,徐芸書譯,《五十年來的美國外交》,(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委員會,民國44年)。
29.程天放,《使德回憶錄》,(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出版委員會,民國56年)。
30.資中芸,《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1945-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31.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
32.鄒讜 著,王寧、周先進 譯,《美國在中國的失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3.臧履謙編,《學府紀聞──國立武漢大學》,(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0年)。
34.魏德邁原著,程之行、徐昶、陸道孚譯,《魏德邁報告》,(高雄:華南書局,民國48年)。
35.羅志剛,《中蘇外交關系研究(1931-1945) 》,(武昌市: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捌、英文專著
1.Borg, Dorothy.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of 1933~1938,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2.Brown, Seyom. The Faces of Power:Constancy and Change in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Form Truman to Johnson, ( N. 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8).
3.Buhite, Russell D. Patrick J. Hurley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3).
4.Deane, John. R. The Strange Alliance: The Story Of Our Efforts At Wartime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N. Y.: Viking Press, 1950).
5.Feaver, John Hansen.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1945~1950,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1980).
6.Feis, Herbert. The China Tangl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 Press, 1950).
7.Fox, John P. Germany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1931-1938 : a study in diplomacy and ideology,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N. 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8.Gaddis, John Lew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1941~1947, (N. 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2.
9.Garver, John W. Chinese-Soviet Relations, 1937-1945: the Diplomacy of Chinese Nationalism, (N. Y.: Oxford Univ. Press, 1988)
10.Gull, E. M. British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Far East, ( London: Oxford Univ. Press, 1943).
11.Hull, Cordell. The Memoir of Cordell Hull, (N. Y.: Macmillan, 1948).
12.Iriye, Akira. After Imperialism: the Search for a New Order in the Far East, 1921-1931, (Cambridge: Harvard Univ. Press, 1965).
13.Iriye, Akira. The Cold War in Asia,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74).
14.Johnson, Walter ed. Edward R. Stettinius Jr., Roosevelt and the Russians: the Yalta Conference, (Garden City, N. Y.: Doubleday, 1949)
15.Kennan, George F. Memories, 1925~1950,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 1967).
16.Kirby, M.W. The decline of British economic power since 1870, (London; Boston: Allen & Unwin, 1981)
17.Kubeck, Anthony. How the Far East was lost: American policy and the creation of Communist China, 1941-1949, (Chicago: H. Regnery, 1963).
18.Lee, Bradford A. Britain and the Sino-Japanese war: a study in the dilemmas of British declin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19.Levine, Steven I. Anvil of Victory: 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Manchuria, 1945-1948, (N. Y.: Columbia Univ. Press, 1987)
20.Louis, Wm. Roger. British strategy in the Far East, 1919-1939,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1).
21.Lowe, Peter. Great Britai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Pacific War: A Study of British Policy in East Asia 1937-1941,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77)
22.May, Ernest R.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 1945-4949, (Philadelphia: J. B. Lippincott Company, 1975).
23.Miscamble, Wilson D. Georg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47-1950, (N. J. Princeton Univ. Press, 1992)
24.Pollard, Robert T.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1917-1931, (N. Y.: Arno Press, 1970).
25.Prince, Gregory S. Jr. The American Foreign Servic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Political Reporting 1935~1941, (Boston: Yale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1973).
26.Stueck, William. The Road to Confrontation: American Policy toward China and Korea, 1947-1950, (Chapel Hill: Univ.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1).
27.Stueck, William. The Wedemeyer Mission: American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Cold War, (Athens: Univ. of Georgia Press, 1984).
28.Thorne, Christopher. The limits of foreign policy: the West, the League and the Far Eastern crisis of 1931-1933, (London: Hamilton, 1972)
29.W., Barnett Robert. Economic Shanghai: Hostage to Politics,1937-1941, (N. Y.: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41).
30.Wedemeyer, Albert C. Wedemeyer Report, (N.Y.: Henry & Co., 1958).
31.Westad, Odd Arne. Cold War and Revolution: Soviet-American Rivalry and the Oringins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4-1946, (N. Y.: Columbia Univ. Press, 1993)
32.Westerfield, H. Bradford. Foreign Policy and Party Politics: Pearl Harbor to Korea, (N. Y.: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5).
玖、論文
1.王世杰,〈吳稚暉先生關於「投線裝書於茅廁」的解釋〉,《傳記文學》,第18卷第6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0年6月。
2.王成勉,《馬歇爾使華調處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6年。
3.王天成,〈關於王世杰先生〉,《傳記文學》,第52卷第3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6年9月。
4.王和林等,〈王世杰家世〉,《湖北文史資料》,第29輯,(湖北:中國人民政協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9年12月)。
5.王允斌,〈追憶雪艇、撫五校長的幾件往事〉,《武大校友通訊》,1998年第一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6.王綱領,〈洪恩貝克與中國〉,《宋旭軒教授八十榮壽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國89年)。
7.王綱領,〈抗戰前期美國外交官對華政策的分歧〉,《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37期,(台北:中國歷史學會編印,民國94年)。
8.白瑜,〈懷念從政學人朱家驊與王世杰〉,《傳記文學》,第40卷第1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1年1月。
9.西村成雄,〈頓巴敦橡樹園會議──從中國代表團報告書看「中國自畫像」〉,《顧維鈞與中國外交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00年9月)。
10.汪熙,〈門戶開放政策的一次考驗──美國白銀政策及其對東亞的影響,1934-1937〉,入江昭、孔華潤編,《巨大的轉變:美國與東亞,1931-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
11.汪朝光,〈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東北決策研究〉,《歷史研究》,第6期,(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年。
12.江廣元,〈德國軍事顧問團與國民政府的陸軍教育改革,1927-1938〉,(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3.巫金燕,〈王世杰個人檔案整理概述〉,,《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8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8年9月。
14.李朝津,〈顧維鈞與舊金山會議〉,《顧維鈞與中國外交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2000年9月)。
15.呂芳上,〈訓政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民國十五年至三十四年高等教育大事記〉,《近代中國》,第7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67年9月。
16.吳忠亞,〈追懷武漢大學首任校長王世杰老師〉,《武漢文史資料》,第29輯,(湖北:中國人民政協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9年12月)。
17.近代中國雜誌社,〈「訓政時期之高等教育」口述歷史座談會紀實〉,《近代中國》,第7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67年9月。
18.沈雲龍,〈三個中俄友好同盟條約的歷史教訓〉,《傳記文學》,第36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8年10月。
19.邵玉銘,〈抗戰勝利至大陸淪陷前美蘇與國共四角關係之研究與檢討〉,《傳記文學》,第37卷第5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9年5月。
20.林泉,〈中美、中英平等新約之研究〉,《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4年)new window
21.林能士,〈國民黨內派系之爭與國共商談──以《王世杰日記》為中心的探討〉,《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近代史學會,民國85年)。
22.林雅青,〈從緬甸問題看抗戰初期中英關係〉,《抗戰期間中國爭取國際地位之努力論文集》,(台北:東北文獻雜誌社,民國89年)。
23.林雅青,〈顧維鈞與戰時中英外交(1941-1944)〉,《抗戰初期中國爭取國際地位之努力論文集》,《抗戰期間中國爭取國際地位之努力論文集》,(台北:東北文獻雜誌社,民國89年)。
24.林輝鋒,〈太平洋戰爭時期中英印度問題交涉淺探〉,胡春惠、周惠民主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香港:珠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2年)。
25.周惠民,〈德國軍事顧問撤出中國始末〉,《慶祝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5年9月初版)。
26.范體仁,〈現代評論派與王世杰〉,收錄於《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31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
27.柯樹屏,〈王雪艇先生在教長任內之教育措施〉,《傳記文學》,第40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1年4月。
28.威廉‧斯圖克,〈馬歇爾與魏德邁使華〉,《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29.奎元編,〈湖北高等教育述要(一)〉,《湖北文獻》,第98期,(台北:湖北文獻社),民國80年1月。
30.馬五,〈政學系與現代中國政局〉,《大成》第8期,(香港:大成出版社,1974年7月)。
31.馬光裕紀錄整理,〈沈從文談《現代評論》〉,陳溯渝主編,《魯迅論爭集》,上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32.馬光裕紀錄整理,〈陳翰笙談《現代評論》周刊〉,陳溯渝主編,《魯迅論爭集》,上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國87年)。
33.倪謂卿,〈我對王世杰先生的看法〉,《傳記文學》,第52卷第5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6年11月。
34.徐保達,〈王世杰與民國政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部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35.浦薛鳳,〈記何廉兄生平〉,《傳記文學》,第27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4年10月。
36.高思庭,〈國民黨政府統治教育事業概述〉,《文史資料選輯》第87輯(1983年4月)合訂本第30卷,(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年)。
37.張希哲,〈記抗戰時期中央設計局的人與事〉,《傳記文學》,第27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4年10月。
38.張水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中德外交關係之演變(1919~1939)〉,(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39.張水木,〈滿洲國與中德關係〉,《近代中國》,第86期,(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80年12月。
40.郭德權,〈中蘇有好同盟條約簽訂經過〉,《傳記文學》,第35卷第2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8年2月。
41.許倬雲,〈追念王雪艇先生〉,《傳記文學》,第39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0年10月。
42.陶英惠,〈抗戰前十年的學術研究〉,《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1928-1937》(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3年12月)。
43.張玉法,〈美蘇兩國與戰後國共談判〉,《歷史月刊》,第89期,(台北:歷史智庫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4年6月。
44.張瑞德,〈無聲的要角──侍從室的幕僚人員,(1936-1945)〉,台北,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民國90年,抽印本。
45.國是研究社(黃養志、孫貢鉥、郭宣俊、史大昌),〈外蒙獨立的經過及其獨立後對我國防之影響〉,《明報月刊》,第100期,(香港:明報雜誌有線公司),1974年4月。
46.梁敬錞,〈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簽訂與其影響──美國遠東門戶開放政策之沒落〉,《傳記文學》,第24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3年4月。
47.梁敬錞,〈雅爾達秘密協定始末〉,《傳記文學》,第25卷第5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3年5月。
48.梁敬錞,〈一九四五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簽訂與其內幕真相〉,薛光前,《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
49.章著五,《魏德邁就美國對華政策之主張: 與馬歇爾之比較(1945-1948)》,(台北:私立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年。)
50.陶英惠,〈王世杰〉,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名人傳》,第八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77年)。
51.陳西瀅,〈關於「新月社」──覆董保中先生的一封信〉,《傳記文學》,第18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0年4月。
52.陳進金,〈抗戰前教育政策之研究,(1928-1937)〉,(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53.陳立文,〈居里兩度訪華在戰時中美外交上的意義〉,《抗戰期間中國爭取國際地位之努力論文集》,(台北:東北文獻雜誌社,民國89年)。
54.程天放,〈使德回憶──德政府局部改組與承認偽滿〉,《傳記文學》,(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第7卷第4期。
55.曾昭安,〈武大雜記〉,《武漢文史資料》,第24輯,(武漢:武漢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年6月。
56.萬亦吾,〈王世杰──蔣介石的智囊〉,《武漢文史資料》,(武漢:武漢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第29輯,1987年9月。
57.楊元忠,〈我對王世杰先生的看法〉,《傳記文學》,第53卷第1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7年1月。
58.楊凡逸,〈美日「帕奈號」(U.S.S. Panay)事件與中美關係,1937-1938〉,(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碩士論文,民國89年。)
59.蔣永敬,〈「王世杰日記」中的史事與人物〉(一)~(四),《傳記文學》,第61卷第5、6期、第62卷第1、2、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60.蔣永敬,〈王世杰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簽訂〉,《傳記文學》,第53卷第3期至第54卷第1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7年3月-7月。
61.蔣永敬,〈宋子文、史達林中蘇條約談判紀實〉,《傳記文學》,第53卷第4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7年4月。
62.蔣永敬,〈王世杰傳〉,《國史擬傳》,第八輯,(台北:國史館,民國89年)。
63.趙保軒,〈王世杰先生與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國67年6月)。
64.劉傳暘,〈杜魯門政府與中國,1947-1949〉,(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65.Bernd Martin著、孫若怡 譯,〈駐華德國軍事顧問團(1929-1938)〉,《思與言》,第26卷第4期,(台北:思與言雜誌社,民國77年11月)。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