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范文瀾《文心雕龍注》研究
作者:黃端陽
作者(外文):Huang Tuan-Yang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江聰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文心雕龍注文心雕龍范文瀾Wen Xin Diao Long ZhuWen Xin Diao LongFan Wen-L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
《文心雕龍》一書,體系嚴謹,思深慮周,明清學者或藉評點鉤玄纂要,彰美指瑕;或撰序跋銓衡往哲,究其旨歸;或立箋疏博稽精考,補遺刊衍,是以藝林樹幟,稱名龍學。洎民國李詳研求字句,補正《輯注》遺失,別撰《補注》,以求備善,黃侃講學上庠,始立專科,手定《札記》,嘉惠後學。惟《文心》博裁意匠,通曉匪易,前賢撰書,徵實引典,尚且未備,近人蘊釀篇章,抉摘靡遺,然殫思竭慮,不免妄斷。至范文瀾初撰《講疏》,其後改訂內容體例,易名《文心雕龍注》,上承前賢校注成果,補苴昔賢遺漏,下啟今日研究法門,奠定學術基礎,其承先啟後之關鍵,就《文心》研究史言,一改明清諸家多重訓詁考據,而能本諸《札記》:「補苴罅漏,張皇幽眇」之初衷,除徵引經史傳注,取法子集與其它諸說外,尚能藉表列圖示,條分縷析,復能以注論文,闡明理論,實已開拓民國注釋學之領域。就學術流變史言,清代以乾嘉考據為主之學風,面對清末西學的挑戰,處於其間之傳統文人以捍衛文化自居,師承國粹學派之范文瀾為《文心雕龍》撰注,自許躡蹤於乾嘉老輩,以專精訓詁考據為己任,驗諸日後其致力於馬克斯唯物史觀之研究,更可視作其思想與學術歷程之重要轉折。
none
主要參考書目

一、專著
(一)范文瀾著作及相關研究
王更生:《文心雕龍范注駁正》,台北:華正書局,1979年11月。
范文瀾:〈從煩惱到快樂〉,延安《中國青年》雜誌第三卷第二期,1940年12月。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12月。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9月。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10月。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58年。
范文瀾:《文心雕龍講疏》,天津:新懋印書局,1925年10月。
范文瀾:《范文瀾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范文瀾:《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北京:中國社科院,1979年4月。
范文瀾:《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4月。
徐曰彪、朱瑞熙:《范文瀾傳略》,《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十一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年7月。
陳其泰:《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西元2000年12月。
董郁奎:《新史學宗師──范文瀾傳》,杭州:杭州出版社,西元2005年1月。

(二)文心雕龍校注及研究
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王更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社,1995年7月。
王更生:《重新增訂文心雕龍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5月。
王運熙:《文心雕龍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牟世金:《文心雕龍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8月。
李曰剛:《文心雕龍斠詮》,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82年5月。
林其錟、陳鳳金撰:《文心雕龍集校合編》,台北:暨南出版社,2002年6月。
張文勛:《文心雕龍研究史》,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張立齋:《文心雕龍考異》,台北:正中書局,1974年11月new window
張立齋:《文心雕龍註訂》,台北:正中書局,1967年1月。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6月。
黃叔琳:《文心雕龍注》,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10月。
黃端陽:《文心雕龍樞紐論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年6月。
黃錦鋐編:《文心雕龍論文集》,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1月。
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8月。
詹锳:《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
潘重規:《唐寫文心雕龍殘本合校》,香港:新亞研究所,1970年9月。

(三)古籍
周.佚名撰,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
漢.司馬遷撰,張守節正義:《史記》,台北:綜合出版社,1981年2月。
漢.應劭撰:《風俗通義》,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6月。
晉.干寶撰,李劍國輯:《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3月。
晉.裴啟撰,魯迅輯:《語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7月。
晉.裴啟撰,周楞伽輯校:《裴啟語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12月。
南朝宋.陶潛撰,李劍國輯:《新輯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3月。
南朝宋.劉義慶撰,魯迅輯:《幽明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7月。
梁.沈約:《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10月。
梁.蕭統編:《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3月。
梁.蕭繹撰,清.謝章鋌校:《金樓子》,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7月。
梁.鍾嶸:《詩品》,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4月。
唐.李延壽:《南史》,台北:鼎文書局,1998年11月。
遍照金剛撰,王利器注:《文鏡秘府論校注》,台北:貫雅出版社,1991年12月。
明.胡維新撰,王雲五編:《明刊本兩京遺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5月。
清.王士禎:《分甘餘話》,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月。
清.趙翼:《陔餘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0月。
清.盧文弨:《群書拾補》;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3月。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9月。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7月。
清.李詳:《李審言文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
清.孫梅:《四六叢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清.杭世駿:《道古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
清.嚴可均輯:《全三國文》,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2月。
清.嚴可均輯:《全後漢文》,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2月。
清.朱蓉生:《無邪堂答問》,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2月。

(四)今人著作
包鷺賓:《包鷺賓學術論著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台北:學海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緒言》,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60年。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9月。
余嘉錫:《余嘉錫論學雜著》,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2月。
汪一駒著、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新竹:楓城出版社,1978年12月。
周天度:《蔡元培傳》,北京:人民出版社,西元1984年。
周生杰:《太平御覽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12月。
南開大學編:《南開大學校史資料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流出版社,1988年。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台北:新興書局,1967年。
梅家玲編訂:《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台大》,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5月。
莊吉發:《京師大學堂》,台北:台大文學院,1970年8月。new window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1月。
郭紹虞:《量守廬學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年8月。
郭紹虞:《照隅室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
陳平原:《老北大的故事》,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年10月。
陳其泰:《十八世紀中國史學的理論成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陳其泰:《史學與民族精神》,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8月。
陳垣:《校勘學釋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3月。
陳景磐:《中國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陳燕撰:《清末民初的文學思潮》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9月。
陳獨秀撰,陳平原主編:《獨秀文存選》,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陳燮君、盛巽昌主編:《廿世紀圖書館與文化名人》,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西元2004年7月。
章太炎:《章氏叢書》,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4月。
章太炎:《量守廬學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年8月。
章群:《中共早期的歷史研究工作》,台北:學海出版社,2000年9月。
程金造:《史記索隱引書考實》,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賀治起、吳慶榮編:《紀曉嵐年譜》,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6月。
逯耀東:《中共史學的發展與演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79年11月。
楊明照:《學不己齋雜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楊亮功、蔡曉舟同編:《五四》,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2年9月。
董洪利:《古籍的闡釋》,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
劉師培:《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1997年6月。
劉師培撰,陳居淵注:《經學教科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
蔡元培:《蔡元培自述》,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
蔡宗陽:《劉勰文心雕龍與經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5月。new window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2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論叢》卷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6月。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台北:里仁書局,1999年1月。
顏賢正:《文心雕龍述秦漢諸子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7月。
欒梅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4月。

二、學位及單篇論文
尹俊忠:〈范文瀾在河南大學期間的革命活動〉;《河南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戶田浩曉:〈文心雕龍小史〉;王元化選編:《日本研究「文心雕龍」論文集》,山東:齊魯書社,1983年4月。
王秀清:〈范文瀾對史學比較方法的成功運用〉;《學術研究》,2003年第11期。
朱海濤撰:〈北大與北大人〉;陳平原,夏曉虹編《北大舊事》,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3月。
朱瑞熙、劉仁達、徐曰彪:〈范文瀾〉;《中國史學家評傳》,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
牟世金:〈文心雕龍的范注補正〉;《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第4期。
余英時:〈五四文化的精神反省〉,《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79年5月。
佚名:〈范文瀾〉;《中國社科院──學術大師治學錄》,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9月。
周策縱著,鍾玲譯:〈五四運動的定義〉;周策縱等撰,《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79年5月。
周策縱著、鍾玲譯:〈五四運動的發展──觀念上和政治上的分裂〉;周策縱等撰,《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79年5月。
唐克敏:〈袁世凱與中國資本主義〉;丁日初主編《近代中國》第四輯,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4年 5月。
張文勛撰:〈中國文心雕龍研究的歷史回顧〉;楊明照主編:《文心雕龍綜覽》,上海:上海書店,1995年6月。
嵇道之:〈歷史的安排──嵇文甫與范文瀾、曹靖華、馮玉祥〉;《河南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楊明照:〈文心雕龍有重注必要〉;曹順慶編:《文心同雕集》,四川:成都出版社,1990年6月。
楊亮功:〈五年北大讀書生活〉;蔣永敬,李雲漢,許師慎編《楊亮功先生年譜》,台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溫光華:〈文心雕龍黃注紀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42號,2002年6月。
賈士毅:〈五十年來之中國財政〉;周開慶編:《五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台北:華文書局,1968年7月。
劉大年:〈光大范文瀾的科學業績〉;《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
樂正:〈從學堂看清末新學的興起〉;《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2月。
蔡美彪:〈范文瀾在天津的革命與學術生涯〉;《歷史教學》,2001年第1期。
蔡美彪:〈舊國學傳人新史學宗師──范文瀾〉,收於《巍巍上庠,百年星辰──名人與北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西元1998年4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