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研究
作者:王芳
作者(外文):WANG FANG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謝哲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專利救濟合理權利金懲罰性賠償patent infringementdamage compensationpatent rescuereasonable royalty feepunitive compens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是專利權利制度和解決專利侵權糾紛的核心問題,也是處理專利糾紛實務中較為複雜的難題。中國大陸因此也經歷了對專利法的歷次調整和修改,並且還相應地補充了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使得有關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制度相對地比較完整。但從多年的司法實踐中可以看出,對於專利侵權的賠償原則、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賠償額度的計算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相同或相似案件的處理結果不盡相同,有些結果甚至相差懸殊,學界、實務界對此亦有較多的討論。比如,「商譽損害是否在損害賠償範圍」、「專利所有人在核查或制止侵權人的行為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是否屬於賠償範圍」等問題,在認定上、學術探討上還存在較大的差異,亟需在充分借鑒國外、臺灣專利侵權賠償判定相關立法和司法經驗,深入歸納總結中國大陸專利侵權賠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專利侵權賠償範圍進行系統性研究。本文即是對專利侵權賠償範圍進行系統研究的初步嘗試。
本文圍繞中國大陸專利侵權賠償範圍的類型、實踐之不足、專利侵權賠償數額之方式、依據和方法、中國大陸專利侵權賠償範圍制度之完善等問題,採用比較分析、歷史分析、實證分析和技術分析等方法展開研究。結構上,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專利權的概念和特徵,其中第一章概括了本文的研究主題、現狀、意義和方法,第二章界定了專利權概念、種類、專利侵權判定、侵權賠償之法律規定,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構成要件、規則原則、賠償範圍等概念,並分析了國內外學者對此之見解;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五章,這一部分圍繞研究主題較為深入地分析了專利侵權判定的物件、依據和方法,緊密結合美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實際的立法、案例做出建議;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是對美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專利侵權損害範圍的問題、爭議的焦點進行研究,第七章則提出了專利侵權損害考量之內容和計算標準,提出自己之見解和完善建議。最後一部分即第八章是結論部分,對整個論文進行歸納總結。文章具體內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章是緒論部分,先就撰寫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相關文獻探討及研究架構與流程加以介紹。
第二章是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概論部分,從專利之概念和侵權之概念開始,引出侵權損害賠償的概念,然後對侵權損害賠償的性質、特點進行論述,進一步分析了專利權的種類,專利法對專利權的保護範圍,以及對專利侵權的認定,讓讀者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另一方面對域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構成之立法目的與法律規定進行介紹。然後根據法律規定對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舉證責任歸類分析,並對損害賠償原則、賠償範圍進行研究和論述。從而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相關概念及其構成進行概括性之理論闡釋。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選取了法律制度完善、立法及司法經驗豐富的美國和臺灣地區為例,在介紹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相關法令,和其中有關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規範基礎上,引用經典案例對當前司法現狀進行分析,並總結分析處理相似問題時之實施成效。
第五章是介紹中國大陸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具體針對中國大陸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進行詳細介紹。首先闡明中國大陸專利對侵權損害賠償相關法律法規之規定,然後進一步具體針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法律法規進行分析,進而結合中國大陸當前司法現狀對專利損害賠償規定之歷史沿革進行回顧,再結合引用中國大陸實務經典案例加以分析,並根據法院判決結果,提出影響損害賠償範圍確定之相關因素。
第六章是有關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爭議,側重選取中國大陸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的實施現況中存在之主要爭議問題,詳細對比分析美國和臺灣對相關問題之處理。
第七章是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見解,首先針對美國、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做對比分析;其次提出中國大陸借鑒域外制度之因應和建議,具體地,在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方面和相關配套制度方面進一步討論。在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方面,首先提出對現有的賠償額計算方法進行完善;其次建議擴大專利侵權的賠償範圍;此外應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在相關配套制度方面,則應在審判過程中完善間接侵權制度,在專利侵權判定和侵權認定方面提出完善均等論原則和禁反言原則,以及完善專家輔助人制度。
第八章最後章節就以上各章之內容進行總結,希望本文的研究結果能為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進一步完善提供理論支援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is the core issue of the patent right system and the solu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isputes, and it is also a complex problem in the practice of patent disput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patent law has also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adjustments and revisions,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is supplemented by the Supreme Court as well, which makes the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relatively complete. However, from years of judicial practice,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remaining in the area of principl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infringement,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ensation amount, which leads to many different results, or even a disparity results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cases. There are discussions in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For example, "whether damage to goodwill is in the scope of damages”, “whether the patent owner’s expenses in the process of verifying or stopping the infringer’s behavior "are within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differences voices still can be heard in academic area.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a systematically study on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amount, in consideration of relevant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and Taiwan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as well as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of mainland China. This article is a preliminary attempt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on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types of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of mainland China, the shortcomings in practice, the ways, basis and methods of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system, etc., via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as well as technical analysis. The structure of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Chapter 1 and Chapter 2. Chapter 1 is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Chapter 2 first defined of patent rights, patent infringement behavior, amount of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then abstracted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he calcula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 compensation amount and infringement behavior, and last, opinion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re analyzed.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Chapters 3 to Chapter 5. In this part, the object, basis and method of patent infringement judgment of the research are deeply analyzed,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raised based on the actual legislation and case of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third part focus on the issues and controversial topics of scope of damage to patent infringement in USA,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content and calculation criteria of the amoun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 were put forward, as well a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is summary of the whole paper.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article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Chapter 1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d the research structure and process are introduced.
Chapter 2 begins the introduc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atent and infringement, the concept of infringement damage compensation. The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ringement damag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types of patent rights,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of patent right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s are further analyzed, which allow reader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and legal provisions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compensation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the burden of proof a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damage compensation an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as well. Therefore, a general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composi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s provided.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which have perfected the legal system, and has rich experience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are selected as an example for stud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and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n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the classic case is cited.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judicial status is analyz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is summarized when dealing with similar issues.
Chapter 5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n mainland China, in which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n mainland China is specifically introduced in detail. Firstly,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n mainland China is clarified, and then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 history of patent damages is reviewed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judicial status in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lassic cases of China's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the court's ruling,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cope of damages are proposed.
Chapter 6 deals with the disputes over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the main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current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n mainland China is selected, and the relevant iss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Chapter 7,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s explained. Firstl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aiwan are carried out. Second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mainland China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learning from the extraterritorial system. Specifically, the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and related supporting systems a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e aspec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firstly, improvement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existing compensation amount is proposed; secondly, expanding of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is also proposed; in addition, a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 as well. In terms of relevant supporting systems, the indirect infringement system should also be improved, the principle of perfection of equ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estoppel should be propo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infringement, and the system of expert assistants should be improved as well.
Chapter 8, a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of the above chapters are concluded. I hope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cope of patent infringement damages.
1.中文部分
(一)專書
1.中山信弘,特許法第三版,弘文堂,2016年3月。
2.王利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3.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4.王遷、王淩紅,知識產權間接侵權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5.王澤鑒,侵權行為法(第1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6.史尚寬,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7.安雪梅,專利侵權行為研究,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9年8月。
8.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9.吳漢東,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10.吳廣海,專利法:原理、法規與案例,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8月。
11.李明德,美國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12.亞瑟,庫恩著,陳朝壁譯,英美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13.和育東,美國專利侵權救濟,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
14.林州富,智慧財產法-案例式,五南出版社,2013年2月。
15.迪特爾(Dr. Heunemann Dieter )、巴拉斯(Dr. Valentin Balass )(德國),發明的創造性,專利與商標的申請和保護一北京國際工業產權討論會文集,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年。
16.馬俊駒、餘延滿,民法原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
17.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新專利法詳解,知識產權出版社,2001年10月。
18.崔國斌,專利法:原理與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19.張乃根,美國專利法判例選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
20.張廣良,知識產權民事救濟,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
21.陳聰富,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北大出版社,2012年7月。
22.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23.曾陳明如,專利商標法選論,1980年9月四版。
24.曾陳明汝,兩岸及歐美專利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25.曾陳明汝、蔡明誠,兩岸暨歐美專利法,新學林出版社,2009年1月三版。
26.湯宗舜,專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
27.程永順,案說專利法,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9月。
28.程嘯,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5月。
29.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之研究,元照出版社,2004年8月。
30.黃東熊,審判機構民主化之一措施-美國法院之友制度,刑事訴訟法研究(第二冊),1999年4月。
31.楊利華,美國專利法史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
32.蔡明誠,專利侵權要件及損害賠償計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4月。
33.蔡明誠,專利請求要件及損害賠償計算,台大出版社,2006年12月二版。
34.蔡明誠,發明專利法研究,台大出版社,2001年1月。
35.鄭中人,智慧財產權法導讀,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三版。
36.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
37.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四)—中國民法典立法,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38.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翰蘆出版社,2001年6月三版。
39.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元照出版社,2018年9月。
40.嚴吉承,專利侵權分析理論及實務,五南出版社,2014年7月。
41.蘇平、範長軍、董玉鵬,專利法,法律出版出版社,2015年10月。
42.孫海龍、姚建軍,完善專利侵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載于馮曉青主編,專利侵權專題判解與學理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1月。

(二)期刊文獻
1.丁錦希、傅淩宇、孟立立,美國專利非顯而易見性Graham-TSM判定標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基於“Pfizer vs.Apotex案”的實證分析,上海醫藥,2015年13期,頁62-67,2015年7月。
2.三村量一、付麗莎、許清,非專用品型間接侵害——日本特許法101條2號、5號的問題點,太平洋學報,2009年10期,頁54-67,2009年10月。
3.山橋、閻春光,司法實踐中對專利權利要求解釋的實例分析,中國發明與專利, 2006年4期,頁76-79,2006年4月。
4.中島敏、劉新宇,中國專利法中的新問題--論制止侵權中的臨時禁令制度與先用權的要件制度的設立、法律效力問題,科技與法律,2003年第4期,頁30-35,2003年4月。
5.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法律部,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專利與商標,第4期,頁7,2009年。
6.孔祥俊、王永昌、李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適用的若干問題,電子智慧財產權, 2010年2期,頁76-80,2010年2月。
7.尹志強,侵權法的地位及與民法典各編關係的協調,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第22卷第2期,頁25-40,2019年2月。
8.尹新天,關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智慧財產權,2001年11卷5期,頁3-7,2001年5月。
9.尹曉丹,專利侵權訴訟中現有技術的認定,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年9期,頁67-70,2014年9月。
10.毛映紅,日本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若干問題研究及對我國的借鑒,電子智慧財產權, 2017年6期,頁74-85,2017年6月。
11.王仁君,專利清泉的不當得利問題,全國律師,第19卷第7期,頁64-75,2015年7月。
12.王岩雲,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原則探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頁6,2009年1月。
13.王東勇,裁量性損害賠償制度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的運用,電子智慧財產權,2014年6期,頁98-101,2016年6月。
14.王芳,台灣創新藥與學名藥專利之平衡與發展——以美國、台灣學名藥之豁免為例,財產法暨財產法,56期,頁135-160,2019年6月。
15.王保民、張嶢,我國專利先用權制度實施的困境與立法完善,智慧財產權,2013年8期,頁59-64,2013年8月。
16.王能武、陳明,試論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之懲罰性賠償原則,特區經濟,2007年6期,頁242-243,2007年6月。
17.王能武、陳明,試論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之懲罰性賠償原則,特區經濟,2007年6期,頁242-243,2007年6月。
18.王琳,智慧財產權侵權訴訟中的證據收集問題研究,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期,頁78-81,2013年6月。
19.王曉芬,技術標準實施中專利侵權問題研究——兼論最高人民法院就張晶廷案所做出的再審民事判決書,電子智慧財產權,2016年6期,頁84-92,2016年6月
20.王寶筠、李少軍,專利間接侵權的理論分析及現實解決方案,河北法學,2017年第10期,頁183-200,2017年10月
21.民宏、天成,故意損害他人商譽-坐牢又罰款,現代行銷,1999年3期,頁45-50,1999年3月。
22.田力普,如何判斷專利侵權,智慧財產權,1987年2期,頁33-39,1987年2月。
23.田娟、宋慶文,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的法定賠償制度, 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8期,頁98-100,2004年8月。
24.田韶華,論侵權責任法上可得利益損失之賠償,法商研究,2013年1期,頁127-135,2013年1月。
25.白彥、伏軍,虛假陳述侵權的賠償責任,中國法學,2003年2期,頁99-102,2009年2月。
26.安玉萍、黎海鷹,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中的行政調解,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4期,頁149-154, 2004年4月。
27.曲三強,專利侵權歸責的等同原則研究,天津財經學院學報, 2002年9期,頁3-10,2002年9月。
28.朱啟莉,我國知識產權法定賠償適用情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當代法學,2012年第5期,頁11-18,2012年5月。
29.何培育、馬雅鑫,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認定,電子智慧財產,2018年5期,頁50-58,2018年5月。
30.余敏、王震宇、江耀純,淺析創造性判斷中下位概念對上位概念的影響,專利代理,2016年4期,頁49-52,2016年4月。
31.吳玉和,專利侵權責任研究,科技與法律,1999年3期,頁37-41,1999年3月。
32.吳玉和,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範圍及等同物判定 最高法院《關於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解決方案草稿》評介,中國專利與商標, 2004年1期,頁27-36,2004年1月。
33.吳紀樹,《侵權責任法》功能之不足及其完善,研究生法學, 2012年6期,頁54-66,2012年6月。
34.吳勝華,專利權的限制:先用權問題之再探討,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 27卷3期,頁23-24,2010年3月。
35.吳漢東,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市場價值基礎與司法裁判規則,中外法學,頁1480-1494,2016年第6期,2016年6月。
36.吳漢東,試論知識產權的物上請求權與侵權賠償請求權--兼論知識產權協議第45條規定之實質精神,法商研究,頁3-11,2001年第5期,2001年5月。
37.宋文梅,侵權責任抗辯事由初探,法制與社會,2009年30期,頁19-20,2009年6月。
38.宋皇志,瓶頸設施理論在智慧財產權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115期,頁160-179,2004年12月。
39.宋哲,專利字面解釋與字面侵權之辯,電子智慧財產權, 2006年7期,頁52、61,2006年7月。
40.宋曉明、王闖、李劍,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理解與適用,人民司法(應用),2016年10期,頁28-36,2016年10月。
41.李小武,論專利法中法定賠償制度的終結, 電子智慧財產權,2015年10期,頁46-59,2015年10月。
42.李正華,中美智慧財產權制度比較研究,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02期,頁38-55,2003年2月。
43.李永軍、劉德志,論英美法名義上的損害賠償金,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4期,頁57-60,2010年4月。
44.李金光, 關於區別技術特徵的確認, 2014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第五屆智慧財產權論壇論文(第三部分),2014年8月。
45.李雨峰、陳聰,專利捐獻原則的重構——從當然捐獻到推定捐獻,電子智慧財產權, 320卷7期,頁29-39,2018年7月。
46.李雨峰、鄧思迪,專利隨同銷售的侵權賠償標準,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7年2期,頁102-111,2017年2月。
47.李彥芳,懲罰性賠償與中國的侵權立法——兼談現代侵權法的功能定位, 社會科學家,2009年1期,頁72-76,2009年1月。
48.李春暉,等同原則對功能性特徵的適用——評法釋[2016]1號第8條,智慧財產權,2016年9期,頁45-52,2016年9月。
49.李柏靜,中國大陸專利法制之損害賠償規範與計算方法:從第三次專利法修正談起,智慧財產評論,7(2)期,頁39-83,2009年2月。
50.李珍珍,新穎性創造性審查中如何認定對比檔附圖公開的內容,電子智慧財產權,2014年11期,頁70-74,2014年11月。
51.李軍,兩岸專利侵權賠償種類及計算方法研究,行政與法,2016年3期,頁121-128,2016年3月。
52.李軍、楊志祥,專利侵權不停止侵害的替代措施研究,智慧財產權,2016年10期,頁39-43,2016年10月。
53.李浩成,影響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權穩定性的實質因素,政法論叢,2008年1月,頁35-38,2008年1月。
54.李素華,專利侵權訴訟之不當得利請求權與合理權利金,萬國法律,第224期,頁85-93,2019年4月。
55.李素華,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及侵害所得依法之具體使用:以我國專利法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2卷第4期,頁1387-1455,2313年12月。
56.李國旗,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抗辯探析,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9卷3期,頁9-13,2010年3月。
57.李熙、劉昶、李鵬,淺談封閉式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與全面覆蓋原則,中國發明與專利, 2012年11期,頁90-92,2012年11月。
58.李鳳奇、王寶摘,專利侵權賠償的現狀分析及調整路徑,河北法學,2017年第4期,頁115,2017年第4月。
59.李磊,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的計算及借鑒意義,寧夏社會科學,2016年03期,頁60-68,2016年3月。
60.李黎明,專利侵權法定賠償中的主體特徵和產業屬性研究——基於2002-2010年專利侵權案件的實證分析,現代法學, 2015年4期,頁170-183,2015年4月。
61.李黎明,專利侵權法定賠償中得主體特徵和產業屬性研究,現代法學,頁171,2015年第4期。
62.李學成,侵權責任法功能體系的二元化研究,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年9期,頁48-51,2012年9月。
63.李曉、桃袁、曉東,揭開專利侵權賠償低的黑箱:激勵創新視角,科研管理,2019年2期,頁65-75,2019年2月。
64.李穎怡、嚴義,法定賠償限額的提高對阻卻著作權侵權作用剖析——以混合策略納什均衡理論為視角,政法學刊,2016年6期,頁10-19,2016年6月。
65.杜微科,方法專利中步驟順序的確定及其作用,人民司法,2009年20期,頁8-11,2009年10月。
66.杜曉君、陽平,侵權行為法基本概念辨析,法律適用,2004年6期,頁40-43,2004年6月。
67.沈世娟、嚴建東,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之量化研究——以“填平原則”為視角,智慧財產權,2011年6期,頁89-92,2011年6月。
68.沈宗倫,專利侵害均等論之過去、現在及未來—我國法應何去何從?,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2期,頁173-222,2008年10月。
69.秀娟,評美國Uniloc USA案中重要規則法適用的轉變,知識產權,2011年5期,頁86-90,2011年5月。
70.肖海、常哲維,專利侵權損害中不宜引入懲罰性賠償,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頁68,2018年。
71.肖愛、梁志文,專論專利行政機關“責令停止侵權”的法律屬性,政治與法律,2011年8期,頁119-127,2011年8月。
72.周根才、高毅龍, 智慧財產權侵權救濟中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法律適用,2008年12期,頁61-63,2008年12月。
73.周桂、楊亞軍,淺談我國國際技術貿易中的智慧財產侵權問題,時代金融,頁14,2017年4月。
74.周華,以損害之名為限制賠償之實——試論侵權法之完全賠償原則的自我修正,河北法學,2017年5期,頁46-57,2017年5月。
75.周詳、羅軍,對專利權保護範圍延及專用品的質疑——專利間接侵權及其與權利要求撰寫質量之間的關係,中國專利與商標,2019年01期,頁30-41,2019年1月。
76.周輝,對侵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的思考,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8-3期,頁102-103,2002年3月。
77.和育東,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制度:變遷、比較與借鑒,智慧財產權,2009年19卷5期,頁7-18,2009年5月。
78.孟繁新,禁止反悔原則在權利要求解釋中的作用——以三安公司與實益拓展公司的專利糾紛為視角,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暨智慧財產權論壇,頁1-13,2010年6月。
79.延然,淺談專利侵權案件中等同原則的應用,中國發明與專利,2017年14卷12期,頁101-104,2017年6月。
80.林洲富,專利制度與競爭制度之調和—以專利強制為探討之中心,律師雜誌,頁70-94,2007年9月。
81.姚維紅,以專利財產價值減損作為侵權賠償額計算依據的探討——兼評《專利法》第65條,政法論叢,2017年2期,頁153-160,2017年2月。
82.姚維紅,我國專利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立法研究,電子智慧財產權,2017年10期,頁12-21,2017年10月。
83.柯東明,論專利侵權判定中等同原則的限制,商品與品質, 2010年6期,頁6,2010年6月。
84.洪紹庭、王立達,我國法上專利侵權賠償責任之主觀要件,科技法學評論,12卷1期,頁88,2015年6月。
85.洪瑞章,專利侵害鑑定實務暨案例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智慧財產權講座,頁3,2001年8月14日。
86.胡波,擴張還是限制?———從美國專利判例法的演變趨勢看我國專利法修改,河北法學,2014年第5期,頁80-88,2014年5月。
87.胡海容,雷雲,知識產權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是與非—從經濟學角度解讀,知識產權,頁70-74,2011年第2期,2011年2月。
88.胡淑珠,判定專利侵權的等同原則在我國審判實踐中的適用與限制,法學, 2006年8期,頁153-160,2006年8月。
89.胡輝,發明構思在創造性答覆中的應用——以材料類發明專利申請審查意見答覆為視角,專利代理,2018年1期,頁36-40,2018年1月。
90.郎貴梅,論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認定和責任確定的制度設計,法學論壇,2004年第1期,頁30-34,2004年1月。
91.韋曉雲,專利侵權中先用權抗辯問題研究,智慧財產權法研究,2005年1期,頁52-56,2005年1月。
92.原曉爽,專利侵權行為的經濟分析,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卷4期,頁57-61,2004年4月。
93.奚曉明,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體系建設發揮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主導作用——在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報告會上的講話,智慧財產權, 2008年4期,頁11-15,2008年4月。
94.孫久姍,淺析專利侵權判定中的全面覆蓋原則和等同原則,中國金屬通報,2017年08期,頁106-107,2017年8月。
95.孫久姍,淺析專利侵權判定中的全面覆蓋原則和等同原則,中國金屬通報,2017年8期,頁106-107,2017年8月。
96.孫利民,由專利侵權判定依據和原則看企業自主創新,法制與經濟, 2011年3期,頁89-90,2011年3月。
97.孫明飛、黃軍,先用權抗辯中"相同產品"的認定——涉及一種制瓷球土專利侵權糾紛案評析,科技與法律,2010年2卷1期,頁65-69,2010年3月。
98.孫芳麗,論侵權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法學論壇,1994年4期,頁15-17,1994年4月。
99.孫楊,專利侵權抗辯簡析,經營管理者,2014年25期,頁248-248,2014年10月。
100.孫瑩,論侵權責任法與安全性規範的關係——以大規模侵權的預防為切入點,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卷33第252之08期,頁81-86,2012年6月。
101.徐小奔,論專利侵權合理許可費賠償條款的適用,法商研究,頁187,2016年第5期,2016年5月。
102.徐中強,關於先用權若干問題的研究,中國專利與商標,2005年1期,頁49-58,2005年1月。
103.徐妤、智慧財產權仲裁的理論與實踐,仲裁研究,2008年(01)期,頁57-67,2008年1月。
104.徐卓斌,美國專利等同侵權判定的“三步法”及其啟示,法律適用:司法案例,第401卷08期,頁108-112,2018年8月。
105.徐清霜,專利侵權中過錯責任與無過錯責任的立法選擇,山東審判: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2001年2期,頁29-31,2001年2月。
106.徐棣楓、於海東,專利侵權判定原則:變化發展中的中國司法實踐,中德法學論壇,2016年1期,頁276-296,2016年1月。
107.徐新,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範圍的解釋原則——以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為視角,智慧財產權,2009年19卷6期,頁55-59,2009年6月。
108.徐銘夆,歐盟共同體設計維修免責條款之實踐與探討-以美國BMW v. R&M案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200期,頁45-65,2015年8月。
109.殷宗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的立法及司法實踐研究——從中國與美國比較的視角,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2年27期,頁145-149,2012年11月。
110.祝建輝,基於經濟分析的專利使用費賠償制度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頁226-228,2010年11月。
111.祝建輝、繆小明,專利侵權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經濟分析,情報雜誌,2006年第11期,頁54-60,2006年11月。
112.袁杏桃,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的正當性基礎與制度構建,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
113.袁秀挺、王翠平,等同侵權的司法實踐:原則、限制和案例--“專利等同侵權的司法認定”研討會綜述,智慧財產權, 2013年8期,頁96-100,2013年8月。
114.馬浛菲、韓元牧,簡述技術事實之審查——從我國智慧財產權法院設立技術調查官制度談起,中國發明與專利, 2015年5月,頁52-56,2015年5月。
115.馬瑋,英美法系懲罰性國家賠償之考察與借鑒,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卷2期,頁29-34,2009年2月。
116.馬銳,淺析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法制與社會,2010年16期,頁106-107,2010年8月。
117.高曉,試論審理專利侵權案件中的等同使用判斷,智慧財產權,1996年1期,頁30-32,1996年1月。
118.國家知識產權專利管理司組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開發與侵權賠償,電子工業出版社,頁627-633,2012年5月。
119.寇宗來、石磊,專利制度的運行機制及其合理性,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頁109-115,2009年5月
120.寇宗來、張弘、周敏,走下確定性"神壇"的專利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7年1期,頁53-57,2007年1月。
121.寇宗來、張劍、周敏,專利保護寬度、非侵權模仿和壟斷競爭,世界經濟,2007年30-1期,頁60-68,2007年1月。
122.專利行政執法處,正泰如何打贏中國專利侵權賠償第一案,今日科技,2013年8期,頁41-42,2013年8月。
123.崔忠武,論專利權保護範圍界定的原則,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9期,頁93-96,2009年9月。
124.崔哲勇,對專利授權確權審查程序中權利要求的理解,智慧財產權, 2016年10月,頁75-82,2016年10月。
125.巢榮華、李江波,淺談侵權責任中的抗辯事由,湖北社會科學, 2001年1期,頁44-45,2001年1月。
126.康添雄、田曉玲,美國專利間接侵權的判定與抗辯,智慧財產權,2006年06期,頁86-90,2006年6月。
127.張丹、李春新,謂美國專利訴訟案件快速增加,企業面臨日益嚴峻的專利風險,世界石油工業,第6期,頁34,2014年6月。
128.張平,論技術創新中知識產權保護的特殊性問題,甘肅科技,2005年第10期,頁206,2005年10月。
129.張玉敏,侵害知識產權民事責任歸責原則研究,法學論壇,頁20-28,2003年第3期,2003年3月。
130.張玉敏、楊曉玲,美國專利侵權訴訟中損害賠償金計算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法律適用,2014年08期,頁114-120,2014年8月。
131.張玉敏、鄧宏光,專利間接侵權制度三論, 學術論壇,2006年1期,頁141-144,2006年1月。
132.張兆永,論我國專利等同侵權判定規則的完善,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11期,頁28-33,2015年11月。
133.張宇樞,美國與我國關於侵害專利權損害賠償範圍之探討,科技法學評論,第2卷1期,頁215,2005年1月。
134.張春豔,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定賠償制度之反思與完善,法學雜誌, 2011年5期,頁118-121,2011年5月。
135.張炳生,全面賠償原則在侵犯智慧財產權案件中的適用,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99年3期,頁100-105,1999年3月。
136.張炳生、喬宜夢,專利行政調解:比較優勢與實現路徑,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4年3期,頁107-113,2014年3月。
137.張玲、紀璐,美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及其啟示,法學雜誌,頁38-40,2013年第2期。
138.張玲、張楠,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計算中的技術分攤規則,天津法學,2013年1期,頁13-20,2013年1月。
139.張偉、郭倩,簡析專利制度中先用權的法律適用,財經政法資訊, 2013年1期,頁24-28,2013年1月。
140.張陳果,專利訴訟“權利救濟實效”的實證分析——兼評中國專利法修訂的成效與未來, 當代法學,31卷2期,頁81-96,2017年2月。
141.張漢國,專利行政確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思路,智慧財產權,2016年3期,頁111-116,2016年3月。
142.張廣良,懲罰性賠償並非破解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難題的良策,中國專利與商標,2012年第1期,頁85-92,2012年1月。
143.張慧霞,美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標準的新發展,智慧財產權,2016年9期,頁104-109,2016年9月。
144.張曉都,再談現有技術抗辯的認定標準與現有技術抗辯中的抵觸申請,中國專利與商標, 2008年1期,頁43-50,2008年1月。
145.張曉霞,損害賠償舉證責任的雙刃作用——對提高定額賠償立法趨勢的質疑,智慧財產權, 2016年5期,頁25-28,2016年5月。
146.張澤吾,多餘指定原則之缺陷分析及司法對策,行政與法, 2004年2期,頁124-126,2004年2月。
147.張壘,專利侵權判定及侵權之訴的應對策略,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1年6期,頁71-72,2011年6月。
148.張瓊,禁止反悔原則在我國專利侵權訴訟中的應用,法制與社會,2013年16期,頁123-124,2013年8月。
149.張繩祖,美國專利法的修改及對我國的影響,法律適用,頁107-110,2012年第11期,2012年9月。
150.張鵬,中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發展回顧與演進規律探析,專利代理,04期,頁16-23,2018年4月。
151.張鵬,日本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計算的理念與制度,知識產權,第6期,頁52,2017年6月。
152.張鵬,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價值初探,科技與法律, 2016年2期,頁322-343,2016年2月。
153.張鵬、崔國振,現有技術抗辯的對比方式和對比標準探析,智慧財產權,2009年19卷1期,頁61-67,2009年1月。
154.曹慧敏,智慧財產權審判技術諮詢專家意見的性質探究,人民司法, 2014年7期,頁52-56,2014年7月。
155.曹險峰,我國侵權責任法的侵權構成模式——以“民事權益”的定位與功能分析為中心,法學研究, 2013年6期,頁88-103,2013年6月。
156.梁勇,禁止反悔原則在專利侵權案件中的適用——解某某訴青島H公司專利侵權糾紛案, 中國發明與專利, 2006年11期,頁67-68,2006年11月。
157.許少波,證據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擴大化,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頁18,2009年1月。
158.許忠信,從德國法之觀點看我國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期,頁79-109,2007年3月。
159.許忠信,智慧財產權侵害警告函之比較法貫徹—以美國法和德國法比較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16:3期,頁53-106,2008年7月。
160.許明月,資源配置與侵犯財產權責任制度研究——從資源配置的效果看侵犯財產權事責任制度的設計,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頁90,2010年1月。
161.郭斯倫、馬韶青、冉曄,等同原則在中藥複方專利侵權認定中的適用,中國衛生法,2017年25卷05期,頁14-17、22,2017年5月。
162.陳本寒、艾圍利,侵權責任法不可抗力適用規則研究——兼評《侵權責任法》第29條, 現代法學,33卷1期,頁60-69,2011年1月。
163.陳志興,淺析智慧財產權訴訟合理開支的確定與賠償,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智慧財產權論壇論文,頁1-17,2014年10月。
164.陳怡之,知識產業發展-無形資產技術鑑價及產業政策意涵,科技發展政策報道月刊,2002年11月號,頁4-10,2002年11月。
165.陳明明、劉琪,等同原則在專利侵權案件中的適用,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4期,頁86-88,2006年4月。
166.陳秉訓,論專利法的制度設計是否可達成立法的目的,智慧財產權月刊,76期,頁80,2005年4月。
167.陳容正,行政行政處分作為民事訴訟先決問題之判斷-以專利、商標事件為中心,兼論智慧產案件審理發第16條、第17條之規定,智慧產權月刊,頁105,2007年7月。
168.陳龍昇,由最高院106年台上字第2467號判決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與不當得利請求,萬國法律,224期,頁48-60,2019年4月。
169.陳燦平、肖秋平,懲罰性賠償的法際協調研究,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1期,頁54-61,2015年1月。
170.陳聰,專利捐獻原則的法理分析,智慧財產,2019年第1期,頁69-76,2019年1月。
171.陳禮和、劉品,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兩大政策工具:標準與智慧財產權,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期,頁19-23,2006年1月。
172.曾海帆,專利制度發展簡史,湖南省專利管理局,湖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頁16,1985年8月。
173.程永順,關於先用權的幾個問題,智慧財產權,1993年3期,頁6-10,1993年3月。
174.程志偉,等同原則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的法律適用,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11期,頁162-164,2012年11月。
175.程紹飛、夏研,試論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中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幾個問題,理論界,2005年1期,頁96-98,2005年1月。
176.程萍,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法學雜誌,1999年4期,頁29-30,1999年4月。
177.賀立中,就一件藥品專利侵權訴訟案探討先用權的適用,2015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智慧財產權論壇,頁1-20,2015年10月。
178.賀寧馨、袁曉東,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科研管理,第33卷第4期,頁124-130,2012年4月。
179.馮術傑、夏曄,警惕懲罰性賠償在智慧財產權法領域的泛用——以商標法及其實踐為例,智慧財產權, 2018年2期,頁42-48,2018年2月。
180.馮漢橋,我國專利侵權行為立法的缺失及補救——以幾種特殊類型為視角,法學雜誌,32卷7期,頁70-73,2011年7月。
181.馮曉青,知識產權法的價值構造: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機制研究,中國法學,2007年第1期,頁67-77,2007年1月。
182.馮曉青,知識產權法與公共利益探微,行政法學研究,01期,頁49-60,2005年第1月。
183.馮曉青,羅嬌,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研究——人文精神、制度理性與規範設計,中國政法大學學報,頁24-46,2015年第6期,2015年6月。
184.馮曉青、胡夢雲,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兼與無過錯責任論者商榷,河北法學,頁54-64 。
185.黃驥,論我國商譽損害賠償計算規則的完善——以美國相關規則為借鑒,智慧財產,2005年10期,頁45-54,2015年10月。
186.楊方程,智慧財產權法定賠償數額確定存在困境及完善建議,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 2018第2期,頁52-64,2018年2月。
187.楊正宇,強制許可中半導體技術的"亂入"之謎——兼談與合法來源抗辯條款的銜接,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2期,頁68-75,2017年2月。
188.楊宏輝,論專利之間接侵權與競爭秩序之維護,公平交易集刊,第16卷第1期,頁95-151,2008年1月。
189.楊志敏,專利侵權訴訟中“公知技術抗辯”適用之探討——中、德、日三國判例、學說的比較研究,專利法研究(2002)會議,頁74-114,2002年2月。
190.楊志敏,德國法院對專利等同原則的適用及其啟示,法商研究, 2011年4期,頁127-134,2011年4月。
191.楊彪,論侵權責任法對產品損害預防體系的改造——基於產品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確立,法商研究,2011年3期,頁28-36,2011年3月。
192.楊勝江,侵權責任法預防功能研究,西部大開發旬刊,2011年6月,頁63-64,2011年6月。
193.楊智傑,專利侵權之不正行為抗辯與行使詐欺取得專利之反托拉斯法制裁,公平交易季刊,頁101-152,第23卷第1期,2015年1月。
194.楊濤、楊斌,智慧財產權仲裁制度的困境與出路,電子智慧財產權,2011年12期,頁80-83,2011年12月。
195.溫世揚、邱永清,懲罰性賠償與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適用,2004年12期,頁50-51,2004年12月。
196.溫彪飛,從一起跨國專利糾紛案例看權利要求解釋原則的變化及適用趨勢,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暨智慧財產權論壇,頁1-15,2010年8月。
197.萬迪、路聰,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實施效果分析及完善路徑(上)——以北京法院判決書為考察物件,中華商標,2016年4期,頁55-61,2016年4月。
198.葉昌藝、張啟欣、汪亞東,我國仿製藥行政審批抗辯制度的完善,法制與社會,2017年33期,頁40-41,2017年11月。
199.葛建義,面向“未來”的侵權法:論侵權責任法的預防功能,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4年1期,頁78-82,2014年1月。
200.董紅海,等同侵權行為的判斷,智慧財產權, 2004年14卷2期,頁37-40,2004年2月。
201.鄔君梅,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相關因素探析,經濟研究導刊,2015年22期,頁196-197,2015年11月。
202.熊文聰,被誤讀的專利間接侵權規則-以美國法的變遷為線索,東方法學,2011 (1)期,頁150-158,2011年1月。
203.甄世輝,論專利侵權判定中等同原則的完善,河北法學,2007年 25卷12期,頁160-165,2007年12月。
204.管育鷹,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判定中專利貢獻度問題探討,人民司法,2010年23期,頁83-88,2010年12月。
205.管榮齊、管萃竹,以技術分攤規則核算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日本本田公司等訴力帆公司等專利侵權糾紛案,中國發明與專利, 2019年1期,頁107-111,2019年1月。
206.翟文峰、張炳生,現有技術抗辯的對比標準,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卷3期,頁52-59,2010年3月。
207.翟潤,論專利侵權行為,新西部月刊, 2009年3期,頁63-64,2009年3月。
208.趙旭梅,專利保護寬度的國際趨同與創新博弈,科研管理,2015年 36-9期,頁128-133,2015年9月。
209.趙梅生,專利侵權損害的賠償責任,中國專利與商標, 1998年4期,頁29-33,1998年4月。
210.趙烽,淺議我國專利侵權賠償標準的完善,新學術2008法學論壇,頁226-227,2008年9月
211.趙傑、陳中利,智慧財產權行政管理部門在智慧財產權糾紛仲裁解決機制中的作用,商事仲裁,2015年12卷01期,頁1-22,2005年1月。
212.麼家偉,略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63期,頁63-64,2002年4月。
213.劉小成,專利侵權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安徽科技,2009年4期,頁30-31,20009年4月。
214.劉介明、遊訓策、柳建容,基於生命週期理論的專利聯盟運作機理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31卷4期,頁56-65,2010年4月。
215.劉友華、徐敏,美國多主體專利侵權認定規則的演變與啟示,知識產權,2015年第09期,頁84-91,2015年9月。
216.劉友華、陳騫,我國專利侵權判定原則及其適用研究,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第一期,頁52-59,2014年1月。
217.劉尚、何春江、李岩,基於權利要求分析的專利規避方法研究,齊齊哈爾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34卷4期,頁64-67,2018年4月。
218.劉明江,當然許可期間專利侵權救濟探討——兼評《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83條第3款,智慧財產權, 2016年6期,頁76-85,2016年6月。
219.劉波林、王自強,侵害著作權的過錯責任,著作權,1996年第4期,頁70-75,1996年4月。
220.劉俊梅,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正確理解與適用現有技術抗辯,環球市場訊息導報,2016年46期,頁144,2016年12月。
221.劉建芳、田小伍、陳大通,等同原則:識別專利是否被侵權的火眼金睛,律師世界,1998年1期,頁27-30,1998年1月。
222.劉倩,全面賠償原則的適用及其限制,中國管理資訊化, 2016年19卷12期,頁210-211,2016年12月。
223.劉國偉,多餘指定原則之我見,電子智慧財產權,2002年1期,頁37-39,2002年1月。
224.劉強, 沈立華, 馬德帥,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實證研究,武陵學刊, 2014年5期,頁78-85,2014年5月。
225.劉強,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過錯原則,金陵法律評論,2015年2期,頁175-194,2015年2月。
226.劉惠明,試論確定專利保護範圍的等同原則,環球法律評論,1999年4期,頁98-101,1994年4月。
227.劉筠筠、張其鑒、徐博,侵權責任法視角下我國專利間接侵權的規則審視與立法設計,2013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暨第四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彙編第三部分,頁1-22,2013年7月1日。
228.劉運華,司法保護對專利權經濟價值的影響,中國科技論壇, 2017年10期,頁122-128,2017年10月。
229.劉影,日本標準必要專利損害賠償額的計算——以Apple Japan vs. Samsung案為視角,知識產權,第3期,頁90-104,2017年3月。
230.劉慧,智慧財產權糾紛仲裁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河南科技,2017年第8期,頁52-54,2017年8月。
231.劉鑫,日本職務發明權屬規則轉變的梳理與借鑒——兼評2015年日本《特許法》修訂, 電子智慧財產權,2017年9期,頁43-49,2017年9月。
232.範曉波,以許可使用費確定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探析,知識產權,第8期,頁46,2016年8月。
233.蔡朝安,智慧財產權鑑價,智慧財產專業法官培訓課程,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頁24,2006年5月。
234.蔣金燕,五國專利法關於現有技術定義的比較研究,中國發明與專利,2012年1期,頁12-15,2012年10月。
235.蔣舸,智慧財產權法定賠償向傳統損害賠償方式的回歸,法商研究,2019年36卷02期,頁182-192,2019年3月。
236.蔣舸,著作權法與專利法中“懲罰性賠償”之非懲罰性,法學研究, 2015年6期,頁80-97,2015年6月。
237.衛緒華,論全部賠償原則對著作權法定賠償制度的指導價值,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頁52-55,2012年2月。
238.鄧恒,論獨立權利要求缺少必要技術特徵作為不侵權抗辯事由之合理性,法律適用, 2015年2期,頁101-104,2015年2月。
239.鄧雲鵬,權利要求中的上位概念與說明書的支持,職工法律天地(下),2016年1期,頁38,2016年1月。
240.鄭成思,侵權責任、損害賠償責任與知識產權保護,環球法律評論,頁458-467,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
241.鄭芊,淺析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問題,知識經濟,頁7,2009年7月。
242.鄭思誠,侵害知識產權的無過錯責任,中國法學,1998年第1期,頁81-90,1998年1月。
243.鄭新建,商譽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研究,河北法學,24卷7期,頁49-52,2006年7月。
244.鄭瑞琨、鄒平平、李婉平,著作權侵權與專利侵權判斷標準淺析,鐵道員警學院學報,2001年11卷3期,頁37-39,2001年3月。
245.餘秀寶,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計算方法適用論要,法學論壇,頁115-119,2011年第1期,2011年1月
246.餘秀寶,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的整體構建——民法典編纂背景下的思考,法治研究,2018年03期,頁46-52,2018年8月。
247.魯琳,淺談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完善,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年4月,頁43-46,2010年4月。
248.錢玉文、駱福林,論我國智慧財產權法中的懲罰性賠償,法學雜誌, 2009年4期,頁33-40,2009年4月。
249.駱品亮、鄭紹濂,專利的保護年限與保護寬度之優化確定,系統管理學報,1997年2期,頁49-53,1997年2月。
250. 薑芳蕊,專利糾紛行政調解之困境與完善,求索,2018年06期,頁133-139,2018年6月。
251.謝哲勝,從法律的經濟分析論智慧財產權之保護政策,法律評論,60,3/4期,頁2-11,1994年4月。
252.謝哲勝,懲罰性賠償,臺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頁131-161,2001年1月。
253.謝銘洋,方法專利侵害與損害賠償-最高院96年度台上字1710號民事判決評析,法令月刊,第60卷第11期,頁23-36,2009年11月。
254.謝黎偉,美國專利侵權賠償制度的變革和啟示,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社版),第8期,2012年8月。
255.鄺憲平、劉蔚,全面覆蓋原則在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斷中的適用,創新時代,2012年4期,頁14-17,2012年4月。
256.魏旭萍,兩岸專利侵權制度及其法律適用比較分析(之二)——以我國大陸地區為視角,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2年6期,頁68-71,2012年6月。
257.魏征,是技術方案之間的等同還是特徵等同——從一起專利侵權訴訟案談等同原則的適用(下),中國發明與專利, 2009年12期,頁66-67,2009年12月。
258.魏瑋,等同原則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的適用與利益平衡,法律適用, 2005年3期,頁42-45,2005年3月。
259.羅施福,侵害著作權之損害賠償責任比較研究——以兩岸著作權法及有關判例為視角,北方法學,2014年第五期,頁38-47,2014年9月。
260.羅莉,論懲罰性賠償在知識產權法中的引進及實施,法學,頁22-32,2014年第4期,2014年4月。
261.竇玉梅,因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之確定,人民司法,頁42-44, 2008年 11期,2008年11月。
262.黨曉林,功能性限定特徵的審查與保護範圍之探討,智慧財產權, 2011年1期,頁43-48,2011年1月。



(三)學位論文
1.丁澤平,美國軟體發明專利創造性標準研究及對我國之借鑒,蘇州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王建鈞,論我國專利權之間接侵害:以美國法、日本法為比較之對象,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3.王風,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相關問題研究,蘭州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4.王詩雲,專利侵權行為判定中的等同原則,復旦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5.王榮,現有技術抗辯對比標準研究,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
6.王曉丹,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法定計算因素研究,湖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7.朱丹,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8.朱燁,論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的適用和完善,山東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年6月。
9.吳秀文,現有技術抗辯制度適用的實證研究,湘潭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10.宋世玉,商業方法專利創造性要件的判斷標準研究,蘭州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1.林子丞,專利侵權之救濟-以專利法為中心,玄奘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
12.林洲富,專利侵害之民事救濟制度,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1月。
13.邱昭中,專利間接侵害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14.金慧,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問題研究,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5.施志遠,自美國專利改革趨勢論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認定,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16.胡達川,侵害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問題研究,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17.耿華,智慧財產衝突法適當論,吉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年6月。
18.張世莎,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研究,江西財經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19.張世莎,專利間接侵權制度研究,南京理工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20.張明,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確定標準研究,海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6月。
21.張林佑,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之研究,東吳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2年6月。
22.張金強,論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責任,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23.張琳,論我國專利確權程序與侵權訴訟程序的交叉與協調,吉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5月。
24.張劍,專利制度的經濟學分析,復旦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25.莊耿接,專利間接侵權法律規範與實務分析之探討,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26.郭文婧,論專利間接侵權法律制度的完善,華中師範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27.陳宏潔,論我國《侵權責任法》的預防功能及其實現,甘肅政法學院碩士論文,2016年6月。
28.陳師敏,專利間接侵權之法律分析與實證研究,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29.陸利鋒,中美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比較研究,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4月。
30.賀寧馨,我國專利侵權訴訟有效性的實證研究,華中科技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6月。
31.楊穎,專利侵權判定問題研究,大連理工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32.葉芳君,論專利間接制度,台灣大學科技整合法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33.範娜,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中實際損失的計算,北京化工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
34.範淩岐,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6月。
35.鄭元磊,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安徽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四)研討會論文
1.王登遠、儲曉丹,淺議抵觸申請類推適用于現有技術抗辯的可行性——評蘇泊爾訴炊大王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 2015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第六屆智慧財產權論壇論文集,頁1-14,2015年10月。
2.汪瑋柏、林承永、劉育彬、傅東卿,專利故意侵權實證研究: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in re seagte 案為中心,第四屆全國法學實證研究研討會論文集,頁70-89,2009年5月。
3.崔國振,數據之眼:透視專利侵權訴訟中無效宣告手段的影響,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2017年會論文集,頁78-85,2017年6月4日。
4.範明瑞,特徵替換,有難易乎?,2015年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年會第六屆智慧財產權論壇優秀論文集,頁1-18,2015年6月。

(五)其 他
1.陳建民,FRAND條款(聲明)的效力分析,中國智慧財產權網,http://www.chinaipmagazine.com/journal-show.asp?2377.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05月27日。
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法逐條釋義,2014年版,頁300,https://www.tipo.gov.tw/public/Attachment/410179315298.pdf,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10日。
3.鳳凰科技,「中國去年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比美國日本加起來還多」,鳳凰科技網,2017年6月24日,http://www.techweb.com.cn/news/2017-06-24/2540767.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1月13日。
4.2019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之派出常設審判機構知識產權法庭建立,審理全國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之上訴案。http://ipc.court.gov.cn/zh-cn/news/view-17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5月26日。

2.外文部分
(一)專書
1.Coase, Ronald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3 J.L. &Econ. 1(1960).
2.EdwardJ.Kionka, Torts, Law Press (1999).
3.FED. TRADE COMM’N, THE EVOLVING IP MARKETPLACE: ALIGNING PATENT NOTICE AND REMEDIES WITH COMPETITION (2011).
4.Schechter, Roger E. &. Thomas, John R.,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Law of Copyrights, Patents and Trademarks, Thomson West, 2003.
5.Schechter, Roger E. &. Thomas, John R.,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2004).

(二)期刊文獻
1.ABA ANTITRUST SECTION, MONOGRAPH NO. 13 TREBLE-DAMAGES REMEDY 17019(1986).
2.Blair, Roger D. & Cotter, Thomas F. Cotter, Rethinking Patent Damages, 10 Tex. Intell. Prop. L. J. 1, 9, (2001).
3.Chretien M.,Question of Availability: Grain Processing Corp. v. American Maize-Products Co. The,1489 (2001).
4.Cole , Benjamin M. et al., Food For Though: 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s as De Facto Standard-Essential Patents, Vol. 85 University of Colorado Law Review 313 (2014).
5.Cotter, Thomas F., AN Wxonomix Analysis of Enhanced Damages and Attorney’s Fees for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14 Fed.Cir.B.J.291 (2004/2005).
6.Dune , Daralyn J. Dune, Mark A. Lemley,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Calculating Reasonable Royalties, 14 Lewis & Clark L. Rev 627(2010).
7.Economic Connection, 76 J.Pat. & Trademark Off. Soc’y, 887(2008).
8.Hausman, Jerry A., Gregory K. Leonard & J. Gregory Sidak, Patent Damages and REal Options: How Judicial Characterization of Non-Infringing Alternatives Reduces Incentives to Innovate, 22 BERKELEY TECH.L.J. 825(2007)
9.Janicke, P., & Ren, L. Who wins patent infringement cases. Aipla Quarterly Journal, 34(1):1. (2006)
10.Krouse C G. BUT-FOR MARKETS AND REASONABLE ROYALTIES: THE RITE-HITE v. KELLEY MISDIRECTION. Jurimetrics, 43(2):229 (2003)
11.Leary, Matthew, Adverse to What: The Increasing value of Patent Opinions After Knorr-Bremse, 25 Cardozo Arts &Ent. L.J. 271 (2007).
12.Lemley, Mark A., Distinguishing Lost Profits from Reasonable Royalties, 51 Wm. & Mary L. Rev 655(2009)
13.Love , Brain J., The Misuse of Reasonable Royalty Damages as a Patent Infringement Deterrent, 74 Missouri L. R. (Number 4) 909 (Fall, 2009)
14.Lovsin, James L., A Constitutional Door Ajar: Applying the Ex Parte Young
15.Mark A. Lemly, Distinguishing Lost Profits from Reasonable Royalties, 51 Willia, & Mary L. Rev. (Issue 2) 655 (2009).
16.Moore, Kimberly A., Empirical Statistics on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 14 Fed. Cir.B.J.2007 (2004/2005)
17.Munson , Daniel C.Munson,The Equitable Profits and Reasonable Royalty Remedies—An Doctrine to Declaratory Judgment Actions Seeking State Patent Invalidity, U. Ill. L. Rev.,266 (2010).
18.Pall, Stephanie ,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 Theoretivally Sound?A Proposal to Restore Willful Infringement to Its Proper Place Within Patent Law, 2006 U.Ill.L.Rev.659 (2006)
19.Powers, Mathew D. & Carlson, Steven C., The Evolution and Impact of the Doctrine of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 51Syracuse L. Rev. 53, 102 (2001)
20.Roger D. Blair & Thomas F. Cotter, Rethinking Patent Damages, 10 Tex. Intell. Prop. L.J. 1, 17, (2001).
21.Schechter, R. & Thomas, J.,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West, a Thomson Business, St. Paul, MN,334, (2004)
22.USITC. China: Eff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and Indigenous Innovation Policy on the U. S. Economy. Investigation No.332-514,8 (2010)
23.Wright, Jon E.,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Enhanced Damages-Evolution and Analysis, 10 Geo. Mason L. Rev. 97 (2001-2002)
(三)其他
1.Aro Manufacturing Co.v.Convertible Top Replacement Co.,377 U.S( 476),507( 1964)., https://openjurist.org/377/us/476 last visit :2019/05/11.
2.Jason Rantanen,Uniloc v. Microsoft: The CAFC Rejects the 25 Percent Rule,Patentlyo, https://patentlyo.com/patent/2011/01/uniloc-v-microsoft-the-25-percent-rule-of-thumb-is-no-more.html last visit:2019/05/10.
3.Kristina Sepetys and Alan Cox,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Trends in Litigation and Economic Damage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3 Feb 2009,: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330619 last visit:2019/05/09.
4.SHAWN M J, kEDROWSKI K M. Trends in Patent Damage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http://www.docs.piausa.org/ABA/07-06-01-ABA-Report-On-Patent-Damages.pdf. last visit:2019/05/0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