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台灣社會與文化中的進化觀念──以《台灣日日新報》為觀察核心
作者:黃千珊
作者(外文):HUANG,QIAN-SHAN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江寶釵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進化論觀念社會文明台灣日日新報evolutionismideologysocietycivilizationTaiwan Daily New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達爾文將進化觀念發展成生物學理論。1859 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甫一上市,立刻引起眾人熱烈的討論。達爾文的觀點因迥異於神學而遭受攻擊,結果不僅未曾動搖,許多人更將進化論奉為真理而坦然接受。除了自然科學領域,進化論也在社會與其他領域裡流行開來。進化論從歐美逐漸向全球蔓延,也伴隨著日本的殖民擴張被移植到台灣。政府機關或民間組織在當時利用各種管道使民眾得已接觸與認識進化論。正如《台灣日日新報》一樣,這些管道有助於進化論的普及與傳播,並對台灣社會造成了實質上的影響。與此同時,進化觀念也因進化論而得到了鞏固。進化論的核心概念──生存競爭、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物競天擇──也成為「進化」一詞的延伸語詞。「進化」一詞不僅融入台灣人的日常話語,它在各種著述中也被一再提起。 進化觀念不僅在進化論的發源地與流行地的歐美是至關重要的,它在亞洲地區的中國、日本也都位居支配地位。誇大其辭的說,中日兩國近代化發展與其對進化觀念的理解與融入程度成正比。台灣向來與中國、日本關係密切,就難以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也就有理由懷疑,進化觀念可能影響台灣人的思考模式,也可能形塑了台灣人的價值取向。因循這樣的思路,本文以《台灣日日新報》為觀察核心,探討日治時期台灣社會與文化中的進化觀念,意在揭示台灣人對進化觀念的吸收與本土化結果。文中敘述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台灣主要的傳播途徑;並分析「進化」一詞在《台灣日日新報》的使用情形與意義變化。其次,探討台灣知識分子對進化觀念所採取的因應態度。分別從「文明」與「社會」的角度,探討台灣知識分子如何對進化觀念進行吸收與轉化,以及觀察他們能否將進化觀念與社會實踐作一連結。最後,藉由李春生的個案,窺探反進化論者的思想傾向。
Darwin had developed the concepts of evolution into biological theories. In 1859, as his work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was published, it immediately triggered heated public debates. Darwin’s ideas had been under a fierce attack, because they were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ological views. In spite of arousing arguments,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still stands unshakable, and many people even embrace it as truth. In addition to the realm of natural science, evolutionism has also become popular in social aspects and other fields.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had gradually spread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to the world, and the ideas were later introduced to Taiwan through Japanese colonial expansion. At that time, the government and civic organizations enabled citizens to gain access to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via multiple channels. Just like Taiwan Daily News, these channels greatly promoted populariz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aiwanese society. Meanwhile, the ideology of evolution got consolidated owing to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core concepts of evolution—struggle for survival,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nd natural selection—had also become synonyms for the term "evolution." The term "evolution" was not only integrated into Taiwanese people’s everyday conversations, but also brought up constantly in various
writings. The ideology of evolu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urope and America where the theory was born and widely embraced; furthermore, it ha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wo Asian countries: China and Japan. It would be
exaggerating to say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Japa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deology of evolution in society. Taiwan has always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China and Japan, thus it is difficult to avoid similar situations. There is an adequate reason to speculate that the ideology may affect the way of thinking in Taiwan, and it might also shape Taiwanese people’s value orientation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deology of evolution in Taiwa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based on Taiwan Daily News, aiming to reveal how Taiwanese people absorb these ideas, and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localization. Firstl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ain channels of spreading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in Taiwan, and analyzes the usage and the changes of meanings of the term “evolution” in Taiwan Daily News. Secondly, it discusses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attitudes in response to evolutionism. Vie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ivilization" and "society" respectively, it examines how Taiwanese intellectuals absorb and
transform the concepts of evolution, and further observes whether they could connect evolutionism with social practice. At last, this study pries into the ideological tendency of an anti-evolutionist through the case of Chung-Seng Lí.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一)中文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張竹明譯,《物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法)基佐(Guizot, F. P. G.)著,程洪逵、沅芷譯,《歐洲文明史》(北京:商
務印書館,1998)。
(美)諾夫喬伊著,張傳有、高秉江譯,《存在巨鏈:對一個觀念的歷史的研究》
(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英)約翰.伯瑞著,范祥濤譯,《進步的觀念》(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
(英)達爾文著,舒德干等譯,《物種起源(增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英)赫胥黎著,宋啟林等譯,黃芳一校,陳蓉霞終校,《進化論與倫理學(全
譯本)(附《天演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戰國)呂不韋門客編撰,關賢柱、廖進碧、鍾雪麗譯注,《呂氏春秋全譯》(貴
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編著,蘇碩斌、鄭陸霖合譯,《基礎社會學》(台
北:群學,2008)。
牛仰山選注,《嚴復文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王中江,《進化主義在中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王栻主編,《嚴復集》第 5 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
王國璠,《板橋林本源家傳》(臺北:林本源祭祀公業,1984)。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原編,王乃信等譯,林書揚等編,《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
第一冊 文化運動》(台北:海峽學術,2006)。
皮後鋒,《嚴復大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朱耀沂,《臺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
李冬木,《鲁迅精神史探源:「進化」與「國民」》(台北:秀威出版,2019)。
李永熾,《日本的近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水牛,1997)。
李明輝、黃俊傑、黎漢基合編,《李春生著作集》附冊(台北:南天,2004)。
李明輝、黃俊傑、黎漢基合編,《李春生著作集》第 1 冊(台北:南天,2004)。
李明輝、黃俊傑、黎漢基合編,《李春生著作集》第 3 冊(台北:南天,2004)。
李明輝、黃俊傑、黎漢基合編,《李春生著作集》第 4 冊(台北:南天,2004)。
李明輝編,《近代東亞變局中的李春生》(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
李明耀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台北:正中,1995)。
李黃臏,《台灣第一思想家李春生》(桃園:聖環圖書,1996)。
李劍華,《社會學史綱》(上海:世界書局,1930)。
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制、容受與共享》(北京:中華
書局,2010)。
周傑、南凡,《一本書讀懂日本歷史》(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庚鎮城,《進化著的進化學:達爾文之後的發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林正珍,《近代日本的國族敘事:福澤諭吉的文明論》(台北:桂冠,2002)。
林履信,《希莊學術論叢》第一輯(廈門:廣福公司出版部,1932)。
林履信,《希莊學術論叢》第二輯(廈門:廣福公司出版部,1936)。
林慶彰編,《日據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上冊(臺北:學生書局,2000)。
金觀濤、劉青峰,《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
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9)。
洛克著,關文運譯,《人類理解論》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約翰.麥克曼勒斯(John McManners)主編,張景龍等譯,《牛津基督教史(插
圖本)》(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
胡衛清,《普遍主義的挑戰:近代中國基督教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胡適,《胡適文集》第 1 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胡適著,肖伊緋編,《胡適的自傳:中英文匯校本》(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若林正丈著,何義麟等譯,《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新北市:遠
足文化,2020)。
浦嘉珉著,鍾永強譯,《中國與達爾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2008)。
狹間直樹編,《梁啟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共同研
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財團法人台灣教育會著,許錫慶譯注,《臺灣教育沿革誌》(南投:臺灣文獻館,
2010)。
高肇暘,《世界最偉大的科學經典:智取成功的謀略妙計》(新北市:德威國際文
化,2012)。
國立編譯館主編,翁聖峰,《日據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台北:五南,
2006)。
張允起主編,張允起等編譯,《日本明治前期法政史料選編》(北京:清華大學出
版社,2016)。
張勇、蔡樂蘇主編,《中國思想史參考資料集.晚清至民國卷(上編)》(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張達修,《醉草園文集》(台中:張振騰,2008)。
習近平主編,《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連橫,《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連橫,《臺灣詩薈》上冊(台北:成文,1977)。
連橫,《臺灣詩薈》下冊(台北:成文,1977)。
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陳運棟編纂,《重修苗栗縣志.卷卅二.人物志》上冊(苗栗市:苗縣府,2006)。
陶方宣,《刀尖上的舞者:章太炎與梁啟超》(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
黃臥松編,《彰化崇文社詩文小集》(彰化:崇文社,1937)。
黃俊傑,《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台
北:麥田出版,2004)。
黃哲永、吳福助主編,《全台文》第 32 冊(台中:文听閣圖書,2007)。
黃哲永、吳福助主編,《全台文》第 34 冊(台中:文听閣圖書,2007)。
黃哲永、吳福助主編,《全台文》第 35 冊(台中:文听閣圖書,2007)。
黃純青監修,《台灣省通志稿》第 34 冊(台北:成文,1983)。
黃瑞霖主編,《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 150 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
方志出版社,2003)。
葉純芳、張曉生主編,《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台北:北
市教育大學儒學中心,2008)。
葛奇蹊,《明治時期日本進化論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
雷蒙.威廉士(Raymond Williams)著,劉建基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
彙》(台北:巨流,2003)。
福澤諭吉著,北京編譯社譯,《文明論概略》(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福澤諭吉著,北京編譯社譯,《文明論概略》(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潘永祥等人編著,《自然科學概論》(台中:五南,1996)。
鄭政誠,《認識他者的天空: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台北:博揚文化,
2005)。
謝國興,《陳逢源:亦儒亦商亦風流(1893-1982)》(台北:允晨文化,2002)。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日本日記.甲午以前日本遊記五種.扶桑日記.
日本雜事詩(廣注)》(長沙:岳麓書社,1985)。
韓玉敏主編,《新編社會學辭典》(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
羅偉虹,《中國基督教》(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
(二)日文
E・S・モース著,石川欣一譯,《日本その日その日(1)》(東京:平凡社,1970)。
154
エドワルド・エス.モールス著,石川千代松譯,《動物進化論》(東京:萬卷書
楼,1883)。
ダーウィン著,仁田桂次郎譯,《人類成來論綱:一名人祖論綱》(東京:中近堂,
1887),頁 5。
チャールス・ダーウィン著,神津專三郎譯,《人祖論》一(東京:山中市兵衛,
1881)。
ワイツマン著,石川千代松譯,《万物退化新說》(東京:小川堂,1889)。
小泉丹,《ラマルク動物哲学・ダーウヰン種の起原》(東京:岩波書店,1935)。
小泉丹,《進化學經緯》(東京:鐵塔書院,1930)。
山本美越乃,《植民政策研究》(京都:弘文堂書房,1920)。
中西牛郎,《同化論》(台北:佐藤源平,1914)。
井上哲次郎、元良勇次郎、中島力造,《英獨佛和 哲學字彚》(東京:丸善株式
會社,1912)。
井上哲次郎、有賀長雄增補,《改訂增補 哲學字彚全 附梵漢對譯佛法語籔 清
國音符》(東京:東洋館,1884)。
井上哲次郎等編,《哲學字彚全 附清國音符》(東京:東京大學三學部,1881)。
丘浅次郎,《進化と人生》(東京:開成館,1921)。
丘淺次郎,《進化と人生》(東京:開成館,1911)。
丘淺次郎,《新補進化論講話》(東京:開成館,1925)。
丘淺次郎,《煩悶と自由》(東京:大日本雄辯會,1921)。
丘淺次郎,《増補進化と人生》(東京:開成館,1921)。
加藤弘之先生八十歳祝賀会編,《加藤弘之自叙伝:附・金婚式記事概略・追遠
碑建設始末》(東京:加藤弘之先生八十歳祝賀会,1915)。
台灣總督府,《初等理科敎授書》(台北:台灣總督府,1938)。
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國語讀本》(台北: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
1913)。
石川千代松,《進化新論》(東京:敬業社,1891)。
林履信,《洪範の體系的社會経綸思想》(台北:如水社学術時事研究部,1930)。
牧茂市郎編,《台灣博物教科書(鑛物篇 通論)》(臺北:晃文館,1921)。
建部遯吾,《哲学大観》(東京:金港堂,1898)。
建部遯吾,《陸象山》(東京:哲学書院,1897)。
建部遯吾,《普通社會學.第一卷.社會學序說》(東京:金港堂,1904)。
建部遯吾,《普通社會學.第四卷.社會動學》(東京:金港堂,1918)。
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東京:後藤新平,1889)。
泉哲,《植民地統治論》(東京:有斐閣,1924)。
神田正雄,《動きゆく臺湾》(東京:海外社,1930)。
陳崑樹,《台湾統治問題:相対的同治主義.議会(帝国中央及台湾中央参政)
主義.民族的平等主義》(台北:宝文堂書店,1931)。
筑波常治編集解說,《近代日本思想大系 9:丘浅次郎集》(日本:筑摩書房,
1974)。
臺灣總督府,《國語教育 農業讀本》(台北:臺灣總督府,1913)。
二、期刊論文
(一)中文
〈一視不同仁 統治的下策〉,《台灣新民報》第 360 號(1930.06.07),頁 2。
〈天演論書後序〉,《通問報》,1907.11,頁 33。
〈文協之夏季學校閉校〉,《台灣民報》第 68 號(1925.08.30),頁 6。
〈文協消息〉,《台灣民報》2 卷 12 號(1924.07.01),頁 3-4。
〈文協消息〉,《台灣民報》2 卷 21 號(1924.10.21),頁 3-4。
〈台灣人的就職難 利害沒有一致 機會那得均等?〉,《台灣民報》第 253 號
(1929.03.24),頁 2。
〈台灣青年的使命〉,《台灣民報》3 卷 8 號(1925.03.11),頁 2-3。
〈民族融和的要諦 在乎機會均等〉,《台灣民報》第 170 號(1927.08.21),頁 2。
〈林呈祿氏的供述〉,《台灣民報》2 卷 16 號(1924.09.01),頁 15-16。
〈物質進化談錄時報〉,《東方雜誌》11 卷 2 號(1914),頁 5-8。
〈問答〉,《新民叢報》1902 年第 9 號,頁 93-94。
〈現存之人類始祖〉,《臺灣文藝叢誌》3 卷 3 期(1921.03.15),頁 27-28。
〈尊重植民地的國民性就不是同化主義了〉,《台灣民報》3 卷 6 號(1925.02.21),
頁 1。
〈撤廢差別待遇 促進內台融和〉,《台灣新民報》第 393 號(1931.12.05),頁 2。
中國之新民,〈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新民叢報》1906 年第 4 年第 1 期,
頁 17-28。
中國之新民,〈論學術之勢力左右世界〉,《新民叢報》1902 年 1 期,頁 69-78。
中國之新民,〈天演學初祖達爾文之學說及其略傳〉,《新民叢報》1902
年 3 期,頁 9-18。
方維規,〈「鞍型期」與概念史──兼論東亞轉型期概念研究〉,《東亞觀念史集刊》
1 期(2011.12),頁 85-87+89-115。
方維規,〈概念史八論──一門顯學的理論與實踐及其爭議與影響〉,《東亞觀念
史集刊》4 期(2013.06),頁 101-170。
木村德藏,〈進化論の概意〉,《臺灣教育會雜誌》第 104 期(1910.11.30),頁 10-14。
王文仁,〈進化思想與梁啟超的「史界革命」〉,《東吳中文學報》19 期(2010.05),
頁 309-328。
王文仁,〈嚴復與《天演論》的接受、翻譯與轉化〉,《成大中文學報》第 21 期
(2008.07),頁 145-165。
王汎森,〈近代中國的線性歷史觀──以社會進化論為中心的討論〉,《新史學》
19 卷 2 期(2008.06),頁 1-46。
王宏志,〈重釋「信、達、雅」──論嚴復的翻譯理論〉,《翻譯學報》第 1 期(1997.12),
頁 36-62。
王長汶,〈加藤弘之的社會進化論與日本的近代化〉,《學術論壇》2015 年 11 期,
頁 87-90。
王農,〈孫中山先生歷史觀的精義〉,《復興崗學報》52 期(1994.09),頁 1-19。
王嘉弘,〈從李春生對進化主義的反駁看其在近代思想史的定位〉,《東海中文學
報》19 期(2007.07),頁 269-284。
王韜,〈《天演論》與嚴復〉,《學海》2014 年 4 期,頁 187-192。
永井柳太郎著,王錫舟譯,〈就植民政策之根本思想〉,《台灣》3 卷 8 號(1922.11.04),
頁 17-21。
永井柳太郎著,植民轉譯,〈劃時代的植民政策(續〉,《台灣民報》73 號(1925.10.04,
頁 10-11。
朱雙一,〈啟蒙現代性與中華傳統思想的調和與互補──林履信著述論〉,《台灣
研究集刊》2011 年 3 期,頁 54-63。
吳文星,〈日據初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肆應與變動〉,《歷史學報》15 期(1987.06),
頁 285-349。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的教育與社會領導階層之塑造〉,《歷史學報》10 期
(1982.06),頁 367-404。
吳展良,〈嚴復「天演論」作意與內涵新詮〉,《台大歷史學報》24 期(1999.12),
頁 103-176。
吳密察,〈福澤諭吉的台灣論〉,《臺大歷史學報》10、11 期(1984.12),頁 531-551。
吳寧、馮瓊、馮旺舟,〈進化與倫理〉,《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
卷 2 期(2011.03),頁 5-8。
李冬木作,李雅娟譯,〈魯迅與丘淺次郎(下)〉,《東岳論叢》2012 年 7 期,頁
5-14。
李本松,〈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思想探解〉,《石家庄經濟學院學報》31 卷 6 期
(2008.12),頁 121-124。
李永傑,〈源於理性的法則──洛克《政府論》下篇中的自然法理論解讀〉,《中
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328 期(2008.02),頁 69-73。
李春生,〈後藤新平公小傳跋〉,《台灣時報》8 號(1909.02),頁 87。
李珍連、陳新花,〈斯賓塞的主要社會學思想〉,《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
年 30 期,頁 128-129。
李益順,〈簡論《新民叢報》中的科學認知〉,《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6 卷 6 期(2013.11),頁 194-197。
李漁,〈淺析孔德的實證主義社會學〉,《網路財富》2010 年 4 期,頁 141-143。
李震,〈淺論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論集》13 期(1981.06),頁 21-29。
沈國威,〈近代關鍵詞考源:保守、進步、進化、退化、退步〉,《東亞觀念史集
刊》6 期(2014.06),頁 301-323。
沈國威,〈詞源探求與近代關鍵詞研究〉,《東亞觀念史集刊》2 期(2012.06),頁
263-281。
沈國威著,任鈞華譯,〈明治時代的學術用語〉,《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1 卷 4 期
(2011.12),頁 93-103。
周宇、李興、皮偉兵,〈孫中山人性──道德進化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
學報》33 卷 3 期(2004. 05),頁 14-16。
東方孝義,〈台灣的歹風俗〉,《語苑》12 卷 5 期(1919.05),頁 47-53。
林以衡,〈日治時期臺灣文人魏清德東北亞紀行的文明之旅與漢文體驗〉,《漢學
研究》30 卷 4 期(2012.12),頁 241-274。
林呈祿,〈改正台灣統治基本法與殖民地統治方針 變更委任立法之原則、內地
延長主義、台灣評議會〉,《台灣青年》3 卷 1 號(1921.07.15),頁 1-13。
林呈祿,〈最近五年間的台灣統治根本問題〉,《台灣民報》67 號(1925.08.26),
頁 10-13。
林武彥,〈先總統 蔣公的社會進化論〉,《復興崗學報》52 期(1994.09),頁 21-44。
林淑慧,〈數位人文與空間資訊的對話:跨領域的臺灣旅遊文學研究〉,《人文與
社會科學簡訊》19 卷 2 期(2018.03),頁 108-117。
林慈舟,〈六三問題之運命〉,《台灣青年》1 卷 5 期(1920.12.15),頁 16-29。
林慈舟,〈世界植民地統治上之對人政策〉,《台灣青年》2 卷 2 號(1921.02.01),
頁 1-6。
林履信,〈公平政治和真正輿論(上)〉,《台灣民報》第 241 號(1929.01.01),頁
4。
林履信,〈公平政治和真正輿論(下)〉,《台灣民報》第 242 號(1929.01.08),頁
5。
芳園,〈最近之感想(一)〉,《台灣民報》第 119 號(1926.08.22),頁 11-12。
金兵、杜慧穎,〈對嚴復翻譯標準的再認識〉,《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年 4 期,頁 136-139。
金觀濤、劉青峰,〈「新青年」民主觀念的演變〉,《二十一世紀》56 期(1999.12),
頁 29-41
金觀濤、劉青峰,〈「新青年」民主觀念的演變〉,《二十一世紀》56 期(1999.12),
頁 29-41。
金觀濤、劉青峰,〈中國個人觀念的起源、演變及其形態初探〉,《二十一世紀》
84 期(2004.08),頁 52-66。
金觀濤、劉青峰,〈近代中國「權利」觀念的意義演變──從晚清到「新青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 期(1999.12),頁 209-260。
金觀濤、劉青峰,〈從「天下」、「萬國」到「世界」──晚清民族主義形成的中
間環節〉,《二十一世紀》94 期(2006.04),頁 40-53。
金觀濤、劉青峰,〈隱藏在關鍵詞中的歷史世界〉,《東亞觀念史集刊》1 期(2011.12),
頁 55-83。
金觀濤、劉青峰、邱偉雲,〈中國現代主權觀念形成的數位人文研究〉,《二十一
世紀》172 卷(2019.04),頁 49-67。
金觀濤、劉青峰、章清,〈中國現代政治觀念形成的計量研究〉,《近代中國史研
究通訊》28 期(1999.09),頁 77-99。
侯傑、胡偉,〈剃髮.蓄髮.剪髮──清代辮髮的身體政治史研究〉,《學術月刊》
2005 年 10 期,頁 79-88。
泉哲著,王敏川譯,〈敬告台灣島民〉,《台灣青年》1 卷 1 號(1920.07.15),頁
13-16。
范燕秋,〈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從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
談起〉,《新史學》9 卷 3 期(1998.09),頁 49-86。
唐利群,〈進化論:新文學史敘述的生成〉,《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年 1 期,頁 66-70。
席興利,〈印章在標誌發展中的歷史功用及當代特徵〉,《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39 卷 5 期(2008.09),頁 104-109。
翁聖峯,〈被遮蔽的台灣新學與「新」文學(1895-1920)〉,《台灣風物》70 卷 4
期(2020.12),頁 25-64。
高勞,〈金權與兵權〉,《東方雜誌》15 卷 5 期(1918),頁 1-6。
婁玉芹,〈論居維葉科學研究方法」,《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年 1 期,頁 55-58。
張玉寶,〈馬克思與進化論──對馬克思與達爾文學說關係的重新思考〉,《社科
縱橫》2011 年 10 期,頁 7-9。
張明國,〈進化論在近代中日兩國傳播問題初探〉,《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 年 10
期,頁 46-50、71。
晚村,〈科學叢談〉,《台灣民報》,第 75 號(1925.10.18),頁 14。
晚村,〈科學談叢〉,《台灣民報》,第 76 號(1925.10.25),頁 13。
晚村,〈科學談叢〉,《台灣民報》,第 77(1925.11.01),頁 13。
晚村,〈科學叢談〉,《台灣民報》,第 78 號(1925.11.08),頁 14-15。
晚村,〈科學談叢〉,《台灣民報》,第 80 號(1925.11.22),頁 15-16。
符鵬,〈進化與倫理:梁啟超的人道觀念及其張力〉,《哲學與文化》45 卷 3 期
(2018.03),頁 161-175。
許玉長、徐國慶,〈後藤新平衛生行政思想之研究──德國國家學之影響與繼受〉,
《中山學報》33 期(2013.08),頁 11-34。
陳建守,〈語言轉向與社會史:科塞雷克及其概念史研究〉,《東亞觀念史集刊》4
期(2013.06),頁 171+173-221。
陳逸雄譯解,〈福澤諭吉的台灣論說〉,《臺灣風物》41卷1期(1991.03),頁87-103。
陳瑋芬,〈近代化願景與概念的形成──試論近代日本新「文明」概念的意義建
構與內涵〉,《東亞觀念史集刊》11 期(2016.12),頁 225-270。
陳翠蓮,〈抵抗與屈從之外:以日治時期自治主義路線為主的探討〉,《政治科學
論叢》18 期(2003.06),頁 141-169。
陳艷紅,〈後藤新平治臺政策理念之形成及其影響〉,《臺北文獻直宇》99 期
(1992.03),頁 131-174。
傖父,〈精神救國論〉,《東方雜誌》10 卷 1 號(1913.07),頁 1-6。
曾巧雲,〈故國之內.國境之外──日治前期《臺灣日日新報》上傳統文人的西
渡經驗初探〉,《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8 期(2014.04),頁 153-206。
植村正久,〈願望臺灣之青年〉,《台灣青年》1 卷 1 期(1920.07.15),頁 29。
筑後則著,王鐵軍譯,〈日治初期日本關於近代文明的三大爭論〉,《日本研究》
2007 年 2 期,頁 16-19。
賀麟,〈嚴復的翻譯〉,《東方雜誌》22 卷 21 號(1925.11),頁 75-87。
馮志弘,〈進化論與基督宗教:孫中山的觀點〉,《清華學報》46 卷 1 期(2016.03),
頁 121-160。
黃天民,〈言禍與筆禍(一)〉,《台灣青年》3 卷 6 號(1921.12.15),頁 34-38。
黃克武,〈何謂天演?嚴復「天演之學」的內涵與意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
究所集刊》85 期(2014.09),頁 129-187。
黃美娥,〈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
民想像(1895-193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 期(2006.03),頁 81-119。
慈舟,〈創刊詞〉,《台灣民報》第 1 號(1923.04.15),頁 2。
楊貞德,〈進化與自由──胡適自由主義中的歷史觀及其意涵〉,《中國文哲研究
集刊》14 期(1999.03),頁 257-324。
熊沛軍,〈印章:從示信到藝術〉,《電影評介》2010 年 1 期,頁 81-82。
劉文明,〈歐洲“文明”觀念向日本、中國的傳播及其本土化述評──以基佐、
福澤諭吉和梁啟超為中心〉,《歷史研究》2011 年 3 期,頁 66-77。
劉青峰、金觀濤,〈19 世紀中日韓的天下觀及甲午戰爭的爆發〉,《思想》3 期
(2006.10),頁 107-128。
劉青峰、金觀濤,〈歷史研究的客觀性──論觀念史圖像中的真實〉,《新史學》
18 卷 1 期(2007.03),頁 87-119。
劉青峰、金觀濤,〈觀念轉變與中國現代人文學科的建立〉,《二十一世紀》127
期(2011.10),頁 77-89
劉紀曜,〈中國公學時代的胡適思想〉,《歷史學報》26 期(1998.06),頁 183-198。
劍,〈新時代的植民政策──要放棄舊時代的植民思想〉,《台灣民報》2 卷 4 號
(1924.03.11),頁 1。
蔡培火,〈吾人之同化觀〉,《台灣青年》1 卷 3 號(1920.09.15),頁 16-28。
鄭文惠,〈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概念變遷/觀念形塑──觀念史/概念史視域與
方法〉,《東亞觀念史集刊》4 期(2013.06),頁 223-302。
鄭芷芸,〈清末《山海經》神話敘事與物種進化之思辨──以蔣觀雲與劉師培論
述為例〉,《輔仁國文學報》45 期(2017.10),頁 169-209。
賴松輝,〈「文學進化論」、「反動進化論」與台灣新舊文學的演進〉,《台灣文學研
究學報》3 期(2006.10),頁 217-248。
薛玉琴、徐華博,〈清末民初知識界對嚴譯《天演論》的批判與反思──以李問
漁的《天演論駁義》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6 年 1 期,頁 109-125。
謝崇耀,〈日治初期新舊學之爭的歷史考察與時代意義〉,《人文社會學報》4 期
(2008.3,頁 199-229)。
藍弘岳,〈「明治知識」與殖民地台灣政治:「國民性」論述與 1920 年代前的同化
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8 期(2015.06),頁 151-203。
譚建川,〈福澤諭吉文明觀批判〉,《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年 4
期,頁 105-109。
蘇中立,〈天演、進化、進步的內涵及其關係研究述評〉,《安徽史學》2006 年 4
期,頁 65-68。
蘇惟梁,〈隨感錄(二)〉,《台灣民報》第 131 號(1926.11.14),頁 12-14。
鐘軍紅,〈胡適新詩創作及理論的定位分析──兼論進化論的文學史觀與 20 世紀
新詩批評〉,《文藝研究》2001 年 2 期,頁 88-94。
顧敏耀,〈台灣日治時期傳統文人對現代性的容受與拮抗──以古典詩作為分析
對象〉,《嘉大中文學報》3 期(2010.03),頁 305-344。
觀雲,〈庫雷唉治懶惰病法〉,《癸卯新民叢報彙編》(1903),頁 173-177。
(二)日文
〈チヤーレス.ダーキンの略歷〉,《臺灣教育》第 358 期(1932.05.01),頁 41。
〈科學の六大發見〉,《まこと》第 250 期(1936.09.01),頁 7。
〈授爵、敘任及辭令〉,《官報》,1906.04.12,第 5 版。
ゴールド.シュミット,〈進化と遺傳〉,《臺灣教育》第 273 期(1925.03.10),
頁 1-12。
小川茂富,〈臺北女子高等學院記事〉,《臺灣教育》第 346 號(1931.05.01),頁
90-95。
小泉丹,〈進化學及び進化論者〉,《臺灣時報》,1922.06,頁 46-58。
小泉丹,〈進化學及び進化論者〉,《臺灣農事報》187 期(1922.06),1922.06,
頁 44-55。
川合隆男,〈建部遯吾の社会学構想:近代日本社会学のひとつの底流〉,《法学
研究:法律.政治.社會》72:5(1999.05),頁 1-35。
左古輝人,〈初期の建部遯吾における儒学と社會学〉,《社会学評論》51 卷 1 期
(2000.06),頁 20-36。
市島吉太郎,〈最近の遺傳學と進化論〉,《臺灣教育》358 期(1932.05),頁 32-40。
弘谷多喜夫、廣川淑子,〈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朝鮮における植民地教育政策の
比較史研究〉,《北海道大學教育學部紀要》22 期(1973.11),頁 19-92。
安部磯雄,〈台灣教育問題〉,《台灣青年》1 卷 4 號(1920.10.15),頁 23-26。
林履信,〈新らしき臺湾の建設〉,《臺灣新民報》第 322 號(1930.07.16),頁 16。
林履信,〈新らしき臺湾の建設(二)〉,《臺灣新民報》第 323 號(1930.07.26),
頁 11。
林履信,〈新らしき臺湾の建設(三)〉,《臺灣新民報》第 324 號(1930.08.02),
頁 14。
津谷生,〈進化とは何ぞや〉,《財海》第 30 期(1908.11.05),頁 32-35。
津谷生,〈進化とは何ぞや(二)〉,《財海》第 31 期(1908.12.05),頁 40-45。津
谷生,〈進化とは何ぞや(三)〉,《財海》第 32 期(1909.01.05),頁 60-64。
津谷生,〈進化とは何ぞや(四)〉,《財海》第 34 期(1909.03.05),頁
68-70。
國分典子,〈日本の初期憲法思想における法實証主義と進化論〉,《法學研究:
法律.政治.社会》82 卷 1 期(2009.01),頁 687-710。
陳芳園,〈植民政策としての友聯主義〉,《台灣》4 卷 5 期(1923.04.10),頁 55-59。
落合由治,〈近代日本における進化概念の受容とその変貌─メディア界の言説
資料から─〉,《淡江日本論叢》34 輯(2016.12),頁 45-69。
福澤諭吉,〈新領地の処分〉,《時事新報》,1895.04.20。
福澤諭吉,〈臺湾の処分法〉,《時事新報》,1895.05.22。
福澤諭吉,〈臺灣永遠の方針〉,《時事新報》,1895.08.11。
蔡式穀,〈同化政策に就いて〉,《台灣青年》2 卷 3 期(1921.04.15),頁 23-29。
霜湖,〈生物進化より見たる人体の変化〉,《台灣青年》03 卷 01 期(1921.07.15),
頁 47-56。
三、學位論文
佐藤重人,〈日本殖民時代臺灣的「教育映畫」之研究──以《臺灣日日新報》
報導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吳宗曄,〈《臺灣文藝叢誌》(1919-1924)傳統與現代的過渡〉(台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呂若淮,〈台灣文社及其《台灣文藝叢誌》研究〉(中國福建:福建師範大學中國
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10)。
李黃臏,〈李春生及其哲學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6)。
李楠,〈生物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1873-1937)(陝西:西北大學科學技術史博
士論文,2012)。
彭筱芸,〈林履信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台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古
典文獻組碩士論文,2014)。
蔡佩玲,〈「同文」的想像與實踐: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謝雪漁的漢文書寫〉(台
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四、研討會論文
吳毓琪著,〈從日治臺灣報刊雜誌譯介「物種進化論」的知識脈絡與翻譯語詞探
討傳統文人的接受觀點〉,「以物觀物:臺灣、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文學院主辦,
2014.10.17-18),頁 341-365。
五、報紙文章
〈けふの催し〉,《台灣日日新報》,1931.04.19,第 7 版。
〈ダーウヰン 記念祭 昨日高等農林で〉,《台灣日日新報》,1926.11.25,第 5
版。
〈ダーウ井ンの 種の起源の會 高等農林の催し〉,《台灣日日新報》,
1926.11.21,第 5 版。
〈ダ-ウヰンの書齋〉,《台灣日日新報》,1931.04.23,第 6 版。
〈人群進化論 承前〉,《臺灣日日新報》,1900.04.26,第 4 版。
〈人群進化論 承前〉,《臺灣日日新報》,1900.04.27,第 4 版。
〈人群進化論〉,《臺灣日日新報》,1900.04.25,第 4 版。
〈人與猿實無關係〉,《台灣日日新報》,1925.09.13,第 4 版。
〈人類及社會進化(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09.26,第 2 版。
〈人類及社會進化(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09.29,第 3 版。
〈人類及社會進化(三)〉,《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10.03,第 4 版。
〈女子高等學院で ダーウヰン祭 十九日午前十時から〉,《台灣日日新報》,
1931.04.18,第 7 版。
〈女學校留學生〉,《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7.11,第 5 版。
〈女學進化之萌芽〉,《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06.08,第 1 版。
〈四十一年之臺灣〉,《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8.01.10,第 2 版。
〈民政長官の演説に就て(医学會大會席上に於ける)〉,《台灣日日新報》,
1903.11.12,第 2 版。
〈同胞聽者〉,《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7.01,第 2 版。
〈佐久間總督歡迎會〉,《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05.30,第 2 版。
〈改裝辯〉,《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7.06,第 2 版。
〈学術映畫『進化』六卷 大阪学校映畫協會提供〉,《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1,
第 3 版。
〈宜谷兆豐〉,《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01.16,第 4 版。
〈明史演說〉,《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10.23,第 4 版。
〈東洋文化振興及各士討論(七〉),《台灣日日新報》,1923.03.01,第 6 版。
〈松村博士之講話〉,《台灣日日新報》,1906.08.05,第 2 版。
〈板垣伯視察談〉,《台灣日日新報》,1914.03.06,第 6 版。
〈板橋大觀書社 籌組織財團法人〉,《台灣日日新報》, 1927.12.11,夕刊第 4
版。
〈後藤長官之訓諭〉,《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7.11,第 2 版。
〈政府助款興漢學 籌設東洋文化學院〉,《台灣日日新報》,1923.05.15,第 5
版。
〈活寫「進化」の上映〉,《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2,夕刊第 2 版。
〈秋樂天演技〉,《臺灣日日新報》,1928.12.10,第 8 版。
〈科罰稀少〉,《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1125,第 3 版。
〈紀元節斷髮不改裝〉,《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2.13,第 2 版。
〈捐建稻校續誌〉,《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7.30,第 3 版。
〈消閑雜噱〉,《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10.26,第 4 版。
〈記紅種人之進化〉,《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6.07.12,第 1 版。
〈國寶ダ-ウヰンの家〉,《台灣日日新報》,1931.04.19,夕刊第 2 版。
〈基隆剪辮會開會〉,《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4.05,第 3 版。
〈基督青年總會講演〉,《台灣日日新報》,1910.02.18,第 5 版。
〈崇文社之揭曉〉,《台灣日日新報》,1920.09.14,第 6 版。
〈敎育映畫『人類の進化』改題 『出產の前後』を觀る 本社講堂にての試寫
會〉,《台灣日日新報》,1931.11.05,夕刊第 3 版。
〈第十六囘醫學大會 引續き午前より第二日開會 小泉博士の特別講演と役
員選擧〉,《台灣日日新報》,1921.11.21,第 2 版。
〈第十四回始政紀念〉,《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9.06.17,第 2 版。
〈渡臺中所感(上)〉,《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4.03,第 1 版。
〈愛之進化(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1.01.08,第 1 版。
〈愛之進化〉,《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1911.01.07,第 1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13.10.01,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14.11.06,夕刊第 1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19.05.24,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19.12.14,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24.04.03,第 8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24.12.18,夕刊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25.09.28,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25.12.07,夕刊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29.05.07,夕刊第 3 版。
〈新刊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35.01.14,第 5 版。
〈新刊圖書紹介〉,《台灣日日新報》,1911.09.08,第 3 版。
〈新竹及同化會〉,《台灣日日新報》,1914.12.31,第 4 版。
〈新博士授與式〉,《台灣日日新報》,1918.07.11,第 5 版。
〈義舉樂捐〉,《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1.24,第 5 版。
〈達爾文進化論證左 人果由猿類進化〉,《台灣日日新報》,1927.09.03,第 4
版。
〈圖書館必要建設〉,《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919,第 2 版。
〈團體之成立〉,《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7.04,第 2 版。
〈夢論記〉,《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8.04,第 4 版。
〈種痘完結〉,《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4.12,第 5 版。
〈臺北のダーウヰン祭〉,《台灣日日新報》,1931.04.20,第 7 版。
〈臺北教會の露天演説〉,《臺灣日日新報》,1912.07.05,第 1 版。
〈臺灣之進步(中)〉,《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8.03.31,第 1 版。
〈臺灣紀念之大營造〉,《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10.04,第 2 版。
〈臺灣發達之三時期〉,《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8.14,第 1 版。
〈說雷震〉,《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1.28,第 2 版。
〈編輯賸錄(十六日)〉,《台灣日日新報》,1920.09.17,第 5 版。
〈編輯賸錄(三十日)〉,《台灣日日新報》,1920.07.01,第 6 版。
〈調查清人剪髮之利益〉,《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10.14,第 2 版。
〈學術映畫 「進化」映寫〉,《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4,第 5 版。
〈學術映畫「進化」〉,《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8,第 5 版。
〈學術映畫「進化」六卷 大阪學校映畫協會提供〉,《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1,
第 3 版。
〈學術映畫「進化」映寫〉,《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6,第 5 版。
〈獨逸ウーフア社特作 學術映畫 『人類の進化』(七卷) (原色大自然と
愛)〉,《台灣日日新報》,1931.11.01,夕刊第 3 版。
〈蕃界彙報〉,《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1.20,第 2 版。
〈謁督憲稟斷髮會事〉,《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2.08,第 2 版。
〈斷髮風雲疊疊〉,《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4.21,第 3 版。
〈藏衛番民進化談〉,《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11.30,第 3 版。
〈醫學校之斷髮者〉,《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12.27,第 2 版。
〈贈物紀念〉,《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10.02.,第 2 版。
〈贈物紀念〉,《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9.09.26,第 7 版。
〈勸告往觀共進會〉,《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5.08,第 2 版。
〈辮子不可不剪去(上)〉,《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11.13,第 1 版。
〈辮子不可不剪去(下)〉,《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11.14,第 1 版。
〈觀光上國〉,《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09.10,第 4 版。
〈觀光不可無記錄〉,《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8.18,第 5 版。
〈觀光回梓〉,《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2.12,第 5 版。
〈觀博覽會之便宜〉,《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4.10,第 2 版。
不朽,〈進化と人生 承前〉,《臺灣日日新報》,1906.06.27,第 1 版。
不朽,〈進化と人生〉,《臺灣日日新報》,1906.06.26,第 1 版。
少潮,〈耶蘇教說〉,《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0.06,第 4 版。
少潮,〈説遊〉,《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1.18,第 3 版。
王則修,〈促進同化論〉,《台灣日日新報》,1918.09.15,第 6 版。
王炳南,〈送吳乃占君往地觀光〉,《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9.06.02,第 1 版。
王貴,〈促進同化論〉,《台灣日日新報》,1918.09.21,第 6 版。
丘淺次郎,〈人類の將來(一)〉,《台灣日日新報》,1921.05.31,第 4 版。
丘淺次郎,〈人類の將來(二)〉,《台灣日日新報》,1921.06.02,第 3 版。
丘淺次郎,〈人類の將來(三)〉,《台灣日日新報》,1921.06.03,第 3 版。
平坂教授述,〈歷史の車輪を廻した人人(9) ダ-ウヰン〉,《台灣日日新報》,
1931.04.23,第 6 版。
西村真琴,〈秀れたる敎育映畫 『人類の進化』を見る〉,《台灣日日新報》,
1931.11.01,夕刊第 3 版。
佐倉達山,〈畜財〉,《台灣新報》,1987.02.06,第 1 版。
吳桂芳,〈促進同化論〉,《台灣日日新報》,1918.09.16,第 4 版。
李石鯨,〈新學說利害論〉,《臺灣日日新報》,1923.06.15,第 6 版。
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承前〉,《台灣新報》,1896.08.06,第 1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稅辯(一)〉,《台灣日日新報》,1903.11.20,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二)〉,《台灣日日新報》,1903.11.21,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三)〉,《台灣日日新報》,1903.11.22,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四)〉,《台灣日日新報》,1903.11.25,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五)〉,《台灣日日新報》,1903.11.27,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六)〉,《台灣日日新報》,1903.11.28,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七)〉,《台灣日日新報》,1903.12.01,第 4 版。
李春生,〈達爾文格致學說辯(八)〉,《台灣日日新報》,1903.12.02,第 4 版。
李逸濤,〈臺灣今昔之變遷〉,《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0.28,第 9 版。
卓周鈕,〈促進同化論〉,《台灣日日新報》,1918.09.14,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二)〉,《台灣日日新報》,1925.09.06,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三)〉,《台灣日日新報》,1925.09.09,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台灣日日新報》,1925.09.12,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五)〉,《台灣日日新報》,1925.09.14,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六)〉,《台灣日日新報》,1925.09.16,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八)〉,《台灣日日新報》,1925.09.20,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九)〉,《台灣日日新報》,1925.09.22,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十)〉,《台灣日日新報》,1925.09.23,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十三)〉,《台灣日日新報》,1925.09.28,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十四)〉,《台灣日日新報》,1925.10.01,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十五)〉,《台灣日日新報》,1925.10.02,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十九)〉,《台灣日日新報》,1925.10.16,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台灣日日新報》,1925.10.20,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一)〉,《台灣日日新報》,1925.10.29,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二)〉,《台灣日日新報》,1925.10.30,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三)〉,《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1,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四)〉,《台灣日日新報》,1925.11.03,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七)〉,《台灣日日新報》,1925.11.15,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廿八)〉,《台灣日日新報》,1925.11.18,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卅)〉,《台灣日日新報》,1925.11.29,夕
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卅六)〉,《台灣日日新報》,1925.12.19,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卅七)〉,《台灣日日新報》,1925.12.23,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卅九)〉,《台灣日日新報》,1925.12.29,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台灣日日新報》,1926.01.09,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二)〉,《台灣日日新報》,1926.05.02,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三)〉,《台灣日日新報》,1926.05.03,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四)〉,《台灣日日新報》,1926.05.06,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五)〉,《台灣日日新報》,1926.05.08,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六)〉,《台灣日日新報》,1926.05.10,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四十七)〉,《台灣日日新報》,1926.05.12,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五十八)〉,《台灣日日新報》,1926.06.03,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五十九)〉,《台灣日日新報》,1926.06.07,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六十)〉,《台灣日日新報》,1926.06.08,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六十一)〉,《台灣日日新報》,1926.06.15,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六十二)〉,《台灣日日新報》,1926.06.16,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六十三)〉,《台灣日日新報》,1926.06.17,
夕刊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六十六)〉,《台灣日日新報》,1926.06.20,
第 4 版。
林履信,〈社會制度之硬化與愛新主義(七十一)〉,《台灣日日新報》,1926.07.09,
夕刊第 4 版。
洪以南,〈於京都停車場讀陳君德誼斷髮有感即次其韻以表同情〉 《漢文台灣日
日新報》,1907.06.26,第 1 版。
寄民附評,〈新學說利害論〉,《臺灣日日新報》,1923.06.13,第 6 版。
張秋煌,〈范賓梯君斷髮改裝賦此誌祝〉,《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6.08,第
1 版。
張簡忠,〈觀光記略(一)〉,《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8.29,第 5 版。
梅陰子,〈母国みやげ(一)〉,《台灣日日新報》,1899.12.19,第 1 版。
梅陰生,〈望美人於天一方〉,《台灣日日新報》,1905.02.11,第 3 版。
梅陰生,〈筆のまにまに(三十二)〉,《台灣日日新報》,1905.09.17,第 3 版。
許子文,〈維持漢學策〉,《台灣日日新報》,1918.10.26,第 6 版。
許雷地,〈洪君以南上東京觀博覽會日昨回神戶改裝斷髮又送哲嗣入學校實現時
之達觀有此文明人世不多得因感成四絕以贈〉,《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1907.07.07,第 1 版。
郭涵光,〈文明說〉,《台灣日日新報》,1920.09.18,第 6 版。
陳永諧,〈國民性涵養論〉,《台灣日日新報》,1920.03.16,第 6 版。
陳式儒,〈文明說〉,《台灣日日新報》,1920.09.27,第 4 版。
陳連環,〈奉祝始政三十週年紀念〉,《臺灣日日新報》,1925.06.17,第 5 版。
陳瑚,〈天長節歌〉,《台灣新報》,1897.11.03,第 4 版。
陳瑚,〈恭祝天長節詩文引〉,《台灣新報》,1897.11.05,第 4 版。
陳錫如,〈文明說〉,《台灣日日新報》,1920.09.25,第 6 版。
雪,〈新月旦〉,《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7.02,第 3 版。
富士川博士,〈清國之醫學(一)〉,《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6.11.17,第 4 版。
最不羈生,〈記夢〉,《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1.01,第 7 版。
棲霞,〈鳥松閣偶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1.10,第 1 版。
植亭 漫評,〈洪君以南上東京觀博覽會日昨回神戶改裝斷髮又送哲嗣入學校實現
時之達觀有此文明人世不多得因感成四絕以贈〉,《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1907.07.07,第 1 版。
辜顯榮〈祝辭〉,《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5.01,第 5 版。
楊天賦,〈文明說〉,《台灣日日新報》,1920.09.29,第 6 版。
楊建,〈促進同化論〉,《台灣日日新報》,1918.09.17,第 5 版。
楊肇嘉,〈文明說〉,《台灣日日新報》,1920.09.20,第 4 版。
葉為,〈龍山寺中秋宴集拈得庚韻〉,《台灣新報》,1896.09.27,第 1 版。
達山居士,〈醫生〉,《台灣新報》,1987.03.04,第 1 版。
韶九,〈留棄辮子之利害〉,《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0.05.08,第 4 版。
潤,〈思想界要穩健(上)〉,《台灣日日新報》,1921.11.28,第 3 版。
潤,〈思想界要穩健(下)〉,《台灣日日新報》,1921.11.29,第 5 版。
潤庵生,〈南清遊覽紀錄(八)〉,《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11.01.27,第 1 版。
蕉鹿,〈生命界之關係〉,《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第 5 版。
謝雪漁,〈自利須合理義論〉,《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7.01.01,第 4 版。
謝雪漁,〈說文明〉,《漢文台灣日日新報》,1905.10.28,第 4 版。
蘇世昌,〈瀛社諸友倡設斷髮會謹次汝馨詞伯瑤韻以伸賀悃〉,《台灣日日新報》,
1911.02.09,第 1 版。
蘸綠,〈祝獨立漢文部刊始〉,《漢文台灣日日新報》,第 1 版。
六、電子媒體
〈《台灣民報》簡介〉,「台灣民報系列」資料庫,聯合知識庫。
〈三千萬年間の進化を活寫〉,「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http://twfilmdata.tnua.edu.tw/node/2438,2021.11.05 查詢。
〈小泉丹〉,「コトバンク」,
https://kotobank.jp/word/%E5%B0%8F%E6%B3%89%E4%B8%B9-49360
7,2021.11.05 查詢。
〈中西牛郎〉,「コトバンク」,
https://kotobank.jp/word/%E4%B8%AD%E8%A5%BF%E7%89%9B%E9
%83%8E-1096863,2018.06.08 查詢。
〈文明〉,「漢語網」,https://www.chinesewords.org/dict/143710-65.html,2021.11.05
查詢。
〈日本社會學〉,「百科知識」,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97%A5%E6%9C%AC%E7%A4
%BE%E6%9C%83%E5%AD%B8,2021.11.05 查詢。
〈木下成太郎 ~大東文化協会創設の立役者~〉,「大東文化大学」,
https://www.daito.ac.jp/100th/historia/07.html,2021.11.05 查詢。
〈出来事.人物〉,「大東文化大学」,
https://www.daito.ac.jp/100th/event_and_person/,2021.11.05 查詢。
〈石川千代松〉,「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F%B3%E5%B7%9D%E5%8D%83%
E4%BB%A3%E6%9D%BE,2021.11.05 查詢。
〈自然博物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博物畫-科學繪畫」,
http://www.bowuhua.com/article/279.html,2021.11.05 查詢。
〈資料庫說明〉,「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http://stfj.ntl.edu.tw.eproxy.nlpi.edu.tw:2048/cgi-bin/gs32/gsweb.cgi/login?
o=dwebmge&cache=1633247291109,2021.11.05 查詢。
〈演〉,「漢典」,https://www.zdic.net/hans/%E6%BC%94,2021.11.05 查詢。
〈演〉,「說文解字」,http://www.shuowen.org/view/7111,2021.11.05 查詢。
〈臺灣醫師會第一回大會に於ける〉,《後藤新平文書》資料庫。
〈學問思辨〉,「漢語網」,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87567-92.html,
2021.11.05 查詢。
《聖經珍藏:新舊約全書(委辦譯本)》,「珍本聖經數位典藏查詢系統」,
https://bible.fhl.net/new/ob.php?book=21&version=&page=989,2018.06.16
查詢。《聖經珍藏:新舊約全書(委辦譯本)》,「珍本聖經數位典藏查詢
系統」,
https://bible.fhl.net/new/ob.php?book=21&chineses=42&chap=12&sec=&s
ubmit1=%E6%9F%A5%E8%A9%A2,2018.06.16 查詢。
《漢書卷五十一.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賈山》,「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158^2055249074^807^^^
60202002000500210001^8@@990902660#top,2021.11.05 查詢。
「Sorbonne Université」,
https://sorbonne-universite.fr/index.php/universite/histoire-et-patrimoine/his
toire,2021.11.05 查詢。
「中文聖經網」,https://www.expecthim.com/online-bible,2021.11.05 查詢。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2021.11.05
查詢。
「英華字典資料庫」,
http://mhdb.mh.sinica.edu.tw/dictionary/image.php?book=1916&page=478 ,
2021.11.05 查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
=Z00000094793,2021.11.05 查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
=Z00000156242,2021.11.05 查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
=W00000008661,2021.11.05 查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
=Z00000126346),2021.11.05 查詢。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84^1061536867^22^^^3
@@1483589997#top,2021.11.05 查詢。
仲躋清,〈紀念我們的先賢仲由子路〉,http://www.dajunzk.com/zhongzizhuan.htm,
2018.06.08 查詢。
朱偉珏,〈日本社會學的歷史發展及展望〉,《社會科學》12 期(2007),
http://www.cssn.cn/gj/gj_gjwtyj/gj_rb/201310/t20131026_594558.shtml,
2021.11.05 查詢。
吳毓琪,〈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藝雜誌對「物種進化論」之譯介、接受與轉化〉,
「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search/planDetail?id=3119087,2021.12.14
查詢。
吳毓琪,〈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藝雜誌對「物種進化論」之譯介、接受與轉化(II)〉,
「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search/planDetail?id=8311361,2021.11.05
查詢。
吳毓琪,〈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藝雜誌對「物種進化論」之譯介、接受與轉化(Ⅲ)〉,
「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http://grbsearch.stpi.narl.org.tw/search/planDetail?id=11479860,
2021.12.14 查詢。
呂紹理,〈日治時期科學普及與傳播〉,
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01141436356.pdf,2021.11.05
查詢。
宋暘,〈你看的《物種起源》是達爾文的第幾版?看錯版本可是要會錯意的喔〉,
「上觀」,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9415,2021.11.05 查
詢。
李冬君,〈“進化論”登陸明治日本〉,「經濟觀察網」,
http://www.eeo.com.cn/2019/0402/352391.shtml,2021.11.05 查詢。
李承機,〈日治時期的報業發展〉,
https://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512910125196.pdf,2021.11.05
查詢。
李道明,〈台灣電影一百年〉,
http://w3.tkgsh.tn.edu.tw/97c219/%E5%8F%B0%E7%81%A3%E9%9B%
BB%E5%BD%B1%E7%99%BC%E5%B1%95.htm,2021.11.05 查詢。
張家昱,〈亞里斯多德的單純物的自然目的論──對《物理學》II.8 中雨的例子
的一個解釋〉,「搜狐」,http://www.sohu.com/a/254287002_488780,
2021.11.05 查詢。
樓繼中,〈啟蒙運動 Enlightenment〉,「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
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418/,2021.11.05 查
詢。
〈文學部的歷史〉,「東京大學」,
http://www.l.u-tokyo.ac.jp/traditional-chinese/history/history.html,
2021.12.13 查詢。
〈黃旺成先生日記/1925-10-17〉,「台灣日記知識庫」,
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9%BB%83%E6%97%BA%E6%88%9
0%E5%85%88%E7%94%9F%E6%97%A5%E8%A8%98/1925-10-17。
〈黃旺成先生日記/1925-12-08〉,「台灣日記知識庫」,
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9%BB%83%E6%97%BA%E6%88%9
0%E5%85%88%E7%94%9F%E6%97%A5%E8%A8%98/1925-12-08。
〈黃旺成先生日記/1926-11-18〉,「台灣日記知識庫」,
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9%BB%83%E6%97%BA%E6%88%9
0%E5%85%88%E7%94%9F%E6%97%A5%E8%A8%98/1926-11-18。
〈呂赫若日記/1943-01-22〉,「台灣日記知識庫」,
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5%91%82%E8%B5%AB%E8%8B%A
5%E6%97%A5%E8%A8%98/1943-01-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