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主體思考與「士大夫傳統」:從重讀葉榮鐘的《美國見聞錄》談起
書刊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作者:徐秀慧
作者(外文):Hsu, Hsiu-hu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13
頁次:頁75-125
主題關鍵詞:葉榮鐘美國見聞錄臺灣問題反殖民士大夫傳統儒學Yeh RongzhongMeiguo Jianwen LuTaiwan issuesAnti-colonialism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scholarsConfucia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3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施懿琳(19930300)。從「應社詩薈」看日據中晚期彰化詩人的時代關懷。中國學術年刊,14,365-3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若林正丈(20101200)。葉榮鐘的「述史」之志:晚年書寫活動試論。臺灣史研究,17(4),8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鴻生(20120600)。解嚴之前的海外臺灣左派初探。人間思想,1,8-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甘陽(2016)。專題:儒學與社會主義。開放時代,2016(1),10-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尹章義(20150320)。捨我其誰的史學家葉榮鐘:駁若林正丈的台灣再殖民主義。兩岸犇報,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中忱(2016)。葉榮鐘與矢內原忠雄--在殖民知識系譜上的考察。人間思想,13,195-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雙一(2017)。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學科創立前史--「保釣」後旅美華人的「新中國」認同熱潮與文學交流。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7(3),1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麗娟、徐秀慧(20140606)。身在局內的「局外人」--葉芸芸訪談錄。兩岸犇報,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秀慧(2016)。魯迅與台灣文人葉榮鐘。魯迅研究月刊,2016(10),1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光興(20170800)。陳映真的第三世界--瓦解「本/外省人」、「臺灣/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7,129-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靜茹(20180700)。時代洪流中的自我發聲:從日記、書信看葉榮鐘文學觀與思想的演變軌跡。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2(2),6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重崗(2016)。葉榮鐘的戰後思考。文學評論,2016(4),102-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良澤(1979)。葉榮鐘先生作品概述。台灣文藝,63(3),207-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昭瑛(2010)。台灣儒者論儒學的普世價值--王敏川與徐復觀。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2010(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芸芸(20140612)。陽春麵攤子。兩岸犇報,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芸芸(20151210)。1974年的夏天:葉榮鐘.美國.日本。兩岸犇報,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蔚南(2016)。父親葉榮鐘的民族意識及其著作。觀察,29(1),6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蔚南(2017)。葉榮鐘對「孫黃革命、康梁革新」的評價。觀察,46(6),6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蔚南(2018)。葉榮鐘的史、傳書寫與祖國情懷。觀察,63(11),6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蔚南(2018)。丘念台與葉榮鐘。觀察,64(12),6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儒賓(20160600)。葉榮鐘、中國與中國的現代性。人間思想,13,207-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徐秀慧(2006)。跨國界與跨語際的魯迅翻譯(1925-1949)--中、日、台反法西斯的「地下火」與臺灣光復初期「魯迅戰鬥精神」的再現。魯迅:跨文化對話--紀念魯迅逝世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河南鄭州:大象出版社。6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金英(2003)。葉榮鐘及其文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玉萍(2013)。見證者的散文詩學--省籍作家葉榮鐘與洪炎秋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麗娟(2014)。被遺落的歷史拼圖--《台灣與世界》雜誌研究(1983-1987)(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三連、蔡培火(1987)。台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瑛(1998)。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復觀(1984)。徐復觀最後雜文集。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少陽(2018)。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鴻生(2001)。青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85)。徐復觀子雜文--論中共。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復觀(1980)。徐復觀子雜文--記所思。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復觀(1980)。徐復觀子雜文--億往事。台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秀慧(2007)。戰後初期(1945-1949)台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化思潮。板橋: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明忠(2014)。無悔。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昭瑛(2005)。台灣與傳統文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光南、葉芸芸(2002)。葉榮鐘全集9.葉榮鐘年表。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榮鐘、葉芸芸、藍博洲(2000)。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榮鐘、葉芸芸、陳昭瑛(2002)。葉榮鐘全集7.葉榮鐘早年文集。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榮鐘、林莊生、葉芸芸(2002)。葉榮鐘全集6.葉榮鐘日記。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榮鐘、葉芸芸(2000)。葉榮鐘全集5.少奇吟草。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榮鐘、葉芸芸(2000)。葉榮鐘全集4.半壁書齋隨筆。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榮鐘、葉芸芸、呂正惠、黃琪椿(2015)。葉榮鐘選集.文學卷。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廖振富(2007)。台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從晚清到二二八。台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廖振富(2017)。以文學發聲。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榮鐘、李南衡(1985)。臺灣人物群像。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英時(2003)。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秦賢次。《新知識》辭條,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journal/Journal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朱漢民(20140922)。士大夫精神與中國文化(全文實錄),http://hunan.ifeng.com/hunanspecial/yljt/detail_2014_09/22/2938677_0.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莊生(19740728)。林莊生致葉榮鐘信1974年07月28日,新竹。,http://sc.lib.nthu.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Sh2Q4/mygraphviewer?dbid=%7C%82%5EFNV%5EFNV%60YbQ_&fulkype=ospath&initpage=0&,(NTHU-LIB-001-070400360038)。  new window
3.河原功(19720417)。河原功致葉榮鐘信1972年04月17日,新竹。,http://sc.lib.nthu.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Sh2Q4/mygraphviewer?dbid=%7C%82%5EFNV%5EFNV%60ZFN&fulltype=ospath&initpage=0&,(NTHU-LIB-001-070400420001)。  new window
4.洪若詩(19741107)。我在新中國十五年,香港。(NPTKP1974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榮鐘(1974)。《中國歸來答客難》摘要,新竹。,http://sc.lib.nthu.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KSh2Q4/mygraphviewer?dbid=%7C%82%5HFNV%5EFNV%5CNXE&fiilltype=ospath&initpage=l&#,(NTHU-LIB-001-040100280002)。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尹章義(2000)。捨我其誰的史家和客觀環境的互動--《手稿本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和報刊本、單行本《台灣民族運動史》的比較研究。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正惠(2015)。歷盡滄桑一文人。葉榮鐘選集.文學卷。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昭瑛(2002)。誰召同胞未死魂--葉榮鐘〈早年文集〉的志業與思想。葉榮鐘全集7.葉榮鐘早年文集。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志強(2012)。傳統與當代中國。朱陸.孔佛.現代思想--佛學與晚明以來中國思想的現代轉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芸芸(2000)。[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編後記。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朝陽(2008)。從儒家憂患意識看甲申和乙未兩慘變後儒士的反省與回應。台灣儒學的傳統與現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榮鐘(1971)。[台灣民族運動史]序。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榮鐘(2000)。致蔡培火絕交書。葉榮鐘全集1.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儒賓(2018)。徐復觀與台中學人。徐復觀的政治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人社高研院東亞儒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魯迅(1981)。[准風月談]後記。准風月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鴻生(2018)。葉榮鐘為我們留下的香火傳承。重認中國。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鴻生(2018)。台灣的認同問題與世代差異。重認中國。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