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執行挑戰與因應對策之研究
作者:范欣華
作者(外文):Fan, Hsin-Hua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吳清基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社會責任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USR proj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近年來,重視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實踐已蔚為主流國際趨勢,世界各國開始強調大學實踐社會責任,希望能藉由大學自身的能量,參與在地社會發展,帶動產業、社區與環境的繁榮,履行帶領社會變革的功能與角色,以達成共好的目標與願景。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社會責任之內涵及各大學推動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project of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USR計畫)之執行挑戰與因應對策,據以提出未來精進大學推展社會責任之具體可行策略建議。
本研究先以焦點團體法蒐集國內對USR計畫有實務經驗和見解之八位專家學者,冀以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和學校行政單位主管階層聚焦之USR計畫執行策略、困難挑戰、因應對策、與政策建議。其次,本研究選取四校來自臺灣北、中、南、東部各一所大學連續三期(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2年)獲得教育部補助B類(萌芽型)及C類(深耕型)計畫大學之USR計畫主持人,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蒐集大學教師在第一線執行計畫之現況看法。
依據研究目的與結果分析,本研究綜合歸納出以下四點結論,包括:
一、大學社會責任之內涵有五項立論基礎。
二、我國大學USR計畫之推動策略有五項。
三、我國大學USR計畫執行之困難與挑戰有十三項。
四、我國大學面對USR計畫執行困難與挑戰之因應對策有八項。
最後,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大專校院、社會合作夥伴、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俾供我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後續學術探究與實務應用推動之進一步參考。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gun to emphasiz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universities, hoping to use the energy of universities to participate in loc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drive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ies, communi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re are two aims of this research proposed, including (1)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 and (2) analyzing the issues, challe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USR projects. This research adopted focus groups an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viewpoints of stakeholders on the university side.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Fiv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connotation of USR.
2.Fiv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USR projects.
3.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USR projects are 13.
4.The coping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USR projects are 8.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are propos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universities, social partners and future studies.
壹、中文部分
Kerr, C.(2009)。大學的功用(楊雅婷譯)。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1)
Owens, R. G.(2000)。教育組織行為(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1999)。教育行政。麗文文化。
田培林(1976)。德意志大學制度的演進及其任務。載於賈馥茗(主編),教育與文化(下冊):田培林先生的教育哲學(538-568頁)。五南。
田培林(1985)。教育與文化(上冊)。五南。
池俊吉、郭玟杏、俞子翔(2022)。開卷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授蘇玉龍: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評鑑雙月刊,95,1-5。
但昭偉(2000)。責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820/
吳明錡(2017)。106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推動概況與社群經營重點:技職組。https://rd.nkuht.edu.tw/var/file/9/1009/img/276478103.pdf
吳明錡(2018)。大學社會責任之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6(1),62-67。
吳清山(2018)。教育名詞-大學社會責任。教育脈動,15,14。
吳清基(2016年7月18日)。教育人員的社會責任(論文發表)。2016臺灣教育論壇,桃園市,臺灣。
李安曜(2022)。我國大學社會責任之政策與成效研究—系統動力學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原大學。
李品揚(2019)。從專題競賽觀點探討企業社會責任與大學社會責任結合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僑光科技大學。
李鈺淇(2022年5月12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7個目標。天下雜誌。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867#1
林子平、楊馨茹(2019)。結合氣候變遷科學傳播及跨領域建築設計之大學社會責任行動方案。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94,51-55。
林宇廷、許恆銘、黃敏柔(2016)。臺灣如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https://npost.tw/archives/24078
林孝信(2005)。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第七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研討手冊(13-14頁)。教育部。
林孟柔(2019)。學生於社會參與之環境素養探討─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林亮如(2018)。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實踐經驗:社區音樂治療、音樂照護與青銀音樂共學。通識在線,78,101-103。
林秋芬、余珮蓉(2018)。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與推廣。新臺北護理期刊,20(2),1-7。
林清江(1984)。教育社會學新論 : 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林清江(2000)。大學的社會功能。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039/
邱韻祥(2019)。關山經驗─建築專業教育下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94,30-35。
金耀基(2003)。大學之理念。臺北市:時報文化。
柯幼寧(2021)。大學角色的省思-探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對大學課程的改變與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原大學。
洪子鑫(2015)。終身學習城鎮與社區教育發展。https://www.hisp.ntu.edu.tw/report_paper?id=69
馬信行(1993)。教育社會學。桂冠。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2018a)。高科大簡介。https://www.nkust.edu.tw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2018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春燕築巢地方創生從新農業出發】107年公開計畫書。https://twfriendlyliving.blogspot.com/2018/05/usr080.html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18a)。USR成果受肯定暨大榮獲第一屆USREXPO最佳實踐獎。https://www.gazette.ncnu.edu.tw/node/18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18b)。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營造綠色水沙連智能減污循環】107年公開計畫書。https://twfriendlyliving.blogspot.com/2018/05/usr089.html
國立臺北大學(2018)。【社會實踐】USR顧問觀點─「來自一位諮詢顧問的觀察與建議」輔大廣告系陳尚永副教授。https://www.ntpu.edu.tw/college/e4/news_more-.php?id=605
張佳芬(2018)。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產學研鏈結價創計畫為案例做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
https:// 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36/90.07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pdf
教育部(2014)。教育雲教育百科─中世紀大學。http://pedia.cloud.edu.tw/home/index
教育部(201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責任。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search.htm
教育部(2016)。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即時新聞:在地連結.區域合作.社會創新-啟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07084151BAB58I2C
教育部(2017a)。大學社會責任:連結在地推動改變。高教創新,17,12-15。
教育部(2017b)。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定版)。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0217161130F0B192&s=48B633D53D143A26
教育部(2018)。大學社會責任:連結在地推動改變。政府審計季刊,38(2),13-16。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2018a)。教育部補助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推動重點議題內涵。http://www.ctl.nptu.edu.tw/ezfiles/21/1021/img/2777/138712997.pdf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2018b)。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2018 展示計畫內容。http://usrexpo.tca.org.tw/tech.php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2019)。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2019展示計畫內容。https://usrexpo.tca.org.tw/tech_2019.php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2020)。「在地實踐,放眼國際」─第二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審查結果公布。https://usr.moe.gov.tw/media/25359
曹慧君(2020)。大學社會責任與企業社會責任關聯性研究—規範同形論的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原大學。
許倍銜(2019)。城市服務設計─舊城中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94,17-23。
許筱君、林政逸(2011)。學校行銷策略對學校公共關係推展之應用。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25(1),121 -137。
郭為藩(2004)。轉變中的大學:傳統、議題與前景。高等教育。
郭耀煌(2019)。大學社會參與的萌發與茁壯。載於郭耀煌(主編),春芽—大學社會參與的萌發與茁壯:實作與積累(7-13頁)。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陳世明(2019a)。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展開與社會實踐導向建築人才培育的可能性。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94,11-16。
陳世明(2019b)。大學社會實踐與建築教育展開的可能性。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94,9-10。
陳君豪和郭冠廷(2019)。從USR計畫執行看大學協助在地產業發展--以佛光大學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55-62。
陳振遠(2018年1月18-19日)。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校務支持系統(主題演講)。2018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臺南市,臺灣。
陳慧玲(1994)。學校公共關係。師大書苑。
彭森明(2005)。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編),第七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研討手冊(25-33頁)。教育部。
馮靖惠(2018 年05月10日)。學者:大學沒有盡到責任,社會才會這麼混亂。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135533
黃世輝(2017)。堅持與社區共進─大學與社大持續進入社區的問題。通識在線,70,17-18。
黃昆輝(2000)。一般系統論。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1424/
黃昆輝、張德銳(2000a)。學校本位管理。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427/
黃昆輝、張德銳(2000b)。社會系統理論。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859/
黃俊傑(2015)。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楊正誠(2019)。大學社會責任發展的國內外趨勢。評鑑雙月刊,79,32-36。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9/05/01/7142.aspx
楊如晶(1993)。臺北縣市國民中學公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葉坤靈、林逢祺(2018)。Kerr新世紀多元大學之描繪及對臺灣高等教育之借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邁向教育4.0:智慧學校的想像與建構(99-146頁)。學富文化。
詹盛如(2018)。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探討。政府審計季刊,38(2),17-20。
詹盛如(2020)。評介《大學社會責任與生活品質》。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8(3),103-112。
詹棟樑(1996)。教育倫理學。明文。
熊毅晰、邱學慈、伍詩婷(2019)。首屆「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揭曉,哪些學校準備好了。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6614
熊毅晰、鄧凱云(2020)。2020「天下 USR 大學公民」結果出爐!全台大學以正能量應對新冠肺炎威脅。天下雜誌。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69/7115
遠見雜誌(2020)。2020遠見第一屆USR獎項:屏科大跨組獨得兩座楷模獎。https://www.gvm.com.tw/article/72384
遠見雜誌(2022)。2022第三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https://www.gvm.com.tw
劉志鋒(2018)。大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對國小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國小英語教師教學策略之影響---以元智大學與自立國小合作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為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
劉秀曦(2019a)。從大學和企業的社會責任觀點談人才培育政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43-47。
劉秀曦(2019b)。另類大學排名:「大學影響力排名」之反思。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89。https://epaper.naer.edu.tw/index.php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2019)。創新大學評鑑方式—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國家教育研究院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169。https://fepaper.naer.edu.tw/paper_view.php?edm_no=169&content_no =7567
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英國高等院校學習標竿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教育部電子報,783。https://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20301
盧以琳(2019)。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之實踐--以「落在他鄉的家香:新住民小吃店的在地故事」為例。人文資源研究學報,25,111-128。
賴欣蔚(2018)。大學社會責任之推廣與實現—以協助小農網路行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
賴曉黎(2009)。「大學之理念」再思考─從洪堡與紐曼談起。教育與社會研究,17,33-77。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高等教育。
簡旭伸、吳奕辰(2018)。國際發展與2030聯合國永續議程:臺灣的可能策略。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852
簡育柔(2021)。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備受矚目!臺灣有哪些學校上榜。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73/8080
蘇玉龍(2018年1月18-19日)。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校務支持系統(主題演講)。2018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臺南市,臺灣。
蘇聖珠(2020)。臺灣地區樂齡社會資源準備度之研究—以大學社會責任觀點析論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貳、英文部分
Altbach, P. G., Rieisberg, L. & Rumbley, L.E. (2009). Trends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Tracking an academic revolution.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https://www.cep.edu.rs/public/Altbach,_Reisberg,_Rumbley
_Tracking_an_Academic_Revolution,_UNESCO_2009.pdf
Colby, A., Ehrlich, T., Beaumont, E., Rosner, J., & Stephens, J. (2000). Introductio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In Ehrlich, T. (Ed.), Civic Responsibi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p. xxi-xlii).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Oryx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axouQky8xbkC&pri
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EU-USR (2015).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reference framework. http://www.eu-usr.eu/wp-content/uploads/2014/05/2013_EU-USR_e-leaflet.pdf
Gomez, L. (2014).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Hispanic America: A responsible tre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7589606_The_Importance_of_University_Social_Responsibility_in_Hispanic_America_A_Responsible_Trend_in_Developing_Countries
Harlow, R. (1976). Building a public relations definition.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4), 36.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2009). IAU policy statements.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pril 1998). http://www.unesco.org/iau/p_statements/af_statement.html.
Longworth, N. (2016). Learning city/region development and scope in Europe: A Historical Review. https://www.lct.tp.edu.tw/files/15-1001-4455,I2C6-1.php
Nejati, M., Shafaei, A., Salamzadeh, Y., & Daraei, M. (2011).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universities: A study of top 10 world universities’ websites.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5(2), 440-447.
Palmer, K. (1995). Tightening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e benefit-cost or the no-cost paradig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9(4), 119-132.
Reiser, J. (2007). Managing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Campus Network: Best Practices - Future Challenges. http://www.international-sustainable-campus-network.org/viewdocument/108-panel-b1-juan-reiser-pontificia-universidad-catolica-del-peru
Reiser, J. (2008).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finition. http://www.usralliance.org/resources/Aurilla_Presentation_Session6.pdf
Scott, P. (2006). 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 Medieval to postmodern trans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7, 1-39.
Shek, D. T. L. & Hollister, R. M. (Eds.) (2017).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 Global Survey of Concepts and Experiences. Quality of Life in Asia Vol. 8. Singapore: Springer.
Steinberg, K.s., Hatcher, J. A. & Bringle, R. G. (2011). Civic-minded graduate: A north star.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8(1), 19-33.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ttps://www.undp.org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twork. (2021). About USRN. https://www.usrnetwork.org/
Vasilescu, R., Barna, C., Epure, M., & Baicu, C. (2010). Developing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model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civil society.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 4177-418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