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村寨博物館--民俗文化展示的突破與問題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周星
作者(外文):Chou, Hsing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4:1
頁次:頁95-108
主題關鍵詞:村寨博物館民俗文化展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114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與民俗文化在各地民間的陸續復興同步,民俗文化也越來越被看作是一類可開發的資源。發掘民間民俗文化並予以展示有幾種基本方式,如建立民俗文化並予以展示有幾種基本方式,如建立民俗博物館、商業化操作的「民俗村」及各類民俗表演等。其中設立「村寨博物館」,即選擇典型的村寨予以保護,給予適當投資,將其建設成可對外開放的博物館的構想,近幾年在大陸腹地的貴州省已多所實踐,一時也好評如雲。 作者根據兩次實地調查資料,認為村寨博物館在民俗文化展示方法上已有很好的突破,集中體現在:村寨博物館乃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民俗文化的「原生態」:參觀者與展示者之間略化了解說環節,交流顯得更加直接;使通常在民俗博物裡展示的「物」,即「民俗文物」,被還原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必有太多文字說明;參觀者與展示品之間的阻隔消失等等。 不過同時,村寨博物館卻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其中最大的倫理問題是,例如:村寨博物館裡的村民是否可被看作類似於「展示品」的存在;遊客和參觀者如何理解當地人也希望「發展」的願望;村寨博物館裡「民俗文物」的定義及其消解;為了「展示」的表演,如何影響到村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自外、自上而來的力量(如:政府主管博物的官員、旅遊者等),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村寨博物館社區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評估這些影響。最後,由於此個案屬苗族村寨,因而還存在苗族基層社區的民俗文化,當在的個漢化乃至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將發生哪些變遷等問題。 總之,村寨博物館的創立,既引發了一些突破,以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擾。這兩方面的問題,尚未引起大陸學界的認真討論。本文拋磚引玉,恭請大家指教。
期刊論文
1.吳正光(1998)。搶救民俗文物,營造良好文化環境。民俗博物館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正光(1998)。郎德苗寨銅鼓文化與時代精神。文化廣角,199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嘉琪(1998)。郎德現象的啟示。苗侗文壇,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建新(1998)。論民俗博物館與民俗物的徵集研究。中國民俗學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雷山縣志編纂委員會(1992)。雷山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功明(19980000)。博物館與原住民。臺北市: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周星(1999)。旅遊產業與少數民族的文化展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侯天佑(19980000)。民族村寨博物館--郎德的保護和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天泰(1998)。人類學的應用與臺灣原住民教育的發展。社會科學的應用與中國現代化。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鐵柱(1994)。我國民族博物館學體系初探。民族學博物館學散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志清(1994)。博物館縱橫談。民族學博物館學散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