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理論模式之實證檢驗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學報
作者:陳玉書
作者(外文):Chen, Yu-shu
出版日期:2000
卷期:37
頁次:頁253-276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特種行業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生活型態理論一般化犯罪理論日常活動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
  • 點閱點閱:36
     近年來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檳榔攤、泡沫紅茶店、理容院、舞廳、特種咖啡室和公關公司等特種營業場所,均潛藏許多青少年的問題與危機。本文以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和生活型態理論為基礎,來解釋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之遠因,從一般化犯罪理論和日常活動理論的觀點,探討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的推力、誘因和機會,建構而成解釋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之理論模式,並透過實證調查資料(含一一般組樣本241人,特種種行業組樣本208,來檢驗該理論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之遊樂型休閒與其過去之工作經驗、家庭變故、不良交友和學校附著關係較為密切,增加青少年對學校的附著,則能明顯降低其從事遊樂型休閒的頻率。在偏差行為方面,對於父親的凝聚力和學校附著愈強,則愈少從事偏差行為;而不良交友和母親的虐待與疏忽,卻使其偏差行為增加;其中又以不良交友對於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影響力為最大。在工作推力和誘因方面,青少年之教育程度、工作經驗、遊樂型休閒、母親虐待和服務型職業興趣等五個變項對其中輟有顯著的影響力。而分手經驗、待遇、中輟、偏差行為、管道等五個變項,對於青少年是否從事特種行業具直接影響力。研究發現基本上支持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生活型態理論、一般化犯罪理論和日常活動理論的觀點。最後並就從事特種行業研究之限制與未來發展方向提出討論。
期刊論文
1.Cohen, L. E.、Felson, M.(1979)。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4(4),588-608。  new window
2.黃淑玲(19960400)。臺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臺灣社會研究,22,10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皎眉(19950400)。雛妓的家庭與個人因素及其對策之探討。律師通訊,187,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淑玲(19950400)。未成年少女從事色情行業的原因與生活狀況之探討--「自願」與「被賣」、原住民與漢人的差異。律師通訊,187,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玥好(1996)。自願的背後。勵馨,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丘彥南(1993)。談雛妓漫長的心理復健歷程和需要。勵馨園,3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玉書(1988)。女性少年偏差行爲之實證硏究。警政學報,14,357-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ebhard, P. H.(1969)。Misconceptions about female prostitutes。Medical Aspects of Human Sexuality,3,24-30。  new window
9.James, J.、Meyerding, J.(1997)。Early sexual experience and prostitution。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34,1381-1385。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春金、馬傳鎭(1991)。暴力犯罪被害者個人特性與日常活動型態之實證研究 (計畫編號:NSC 79-0301-H-015-01)。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玉書、許春金、馬傳鎮、周文勇、黃翠紋(2000)。青少年從事特種行業影響因素及防制對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傳鎮、陳石定、黃政吉、黃翠紋(1996)。我國台灣地區女性少年犯罪相關因素及其防治對策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孟珍(1995)。從娼少女個別諮商歷程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慧文(1996)。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世賢(1994)。從娼少女對處遇之需求研究--以廣慈博愛院婦女職業輔導所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淑華(1996)。從事色情工作雛妓生活現況之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秀絨(1984)。臺灣私娼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慧女(1992)。從娼少女之個人及家庭特質與其逃家行為之分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宇君(1990)。被親人販賣爲娼之雛妓形成原因探討。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聘玉(1994)。機構安置之從娼少女對追縱服務的需求之探索。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春金、侯崇文、黃富源(1995)。兒童、少年觸法成因及處遇方式之比較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春金(2010)。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ampson, Robert J.、Laub, J. H.(1993)。Crime in the Making: Pathways and Turning Points Through Life。Cambridge, Mass:Harvard College Published。  new window
4.吳聰賢、蕭昆杉、呂淑清(1983)。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擇之關係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伊慶春(1992)。雛妓問題防治途徑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春金(1986)。青少年犯罪原因論:社會控制理論之中國研究。桃園:中央警官學校犯罪防治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indelang, Michael J.、Gottfredson, Michael R.、Garofalo, James(1978)。Victims of personal crime: an empirical foundation for a theory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Cambridge, Massachusetts: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8.Hirschi, T.(1969)。Causes of delinquency。Berkeley,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9.Gottfredson, Michael R.、Hirschi, Travis(1990)。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伊慶春(1993)。雛妓防治從根做起。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瓊月(1993)。不幸少女對機構需求之研究--以雲林教養院的習藝學員爲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春金、馬傳鎭(1999)。少年偏差行爲早年預測之硏究(第三年報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雍生(1997)。社會變遷下的青少年偏差與犯罪。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James, Jennifer(1980)。Entrance into Juvenile Prostitution。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15.Sereny, Gitta(1985)。The Invisible Children: Child Prostitution in America, West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New York。  new window
16.Siegel, Larry J.(1995)。Criminology。Minneapolis:West Publushing Co.。  new window
17.Weisberg, D.(1985)。Children of Night: A Study of Adolescent Prostitution。Boston, Ma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