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魯迅、賴和鄉土經驗的比較--以其民俗與迷信書寫為例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廖淑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Shu-fang
出版日期:2000
卷期:1
頁次:頁215-237
主題關鍵詞:魯迅賴和傳統現代迷信民俗鄉土經驗殖民地知識份子啟蒙知識份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魯迅和賴和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和臺灣分別受到帝國強權摧殘的政治病態階段,也是現代性初萌而封建舊勢力籠罩的文化劇烈變革階段,在新舊文化緊繃對峙的時代境遇下,他們雖然同樣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進步性,但正因為他們的「帝國殖民經驗」的差異,使他們最後在面對自己的鄉土經驗時,表現出一否定、一肯定截然不同的面貌,這一差異面貌,尤其表現在他們對民俗活動與信仰迷信的書寫態度上,本文對兩人民俗迷信書寫的面貌與形成的根源作一初步簡要的考察,以作為兩人鄉土經驗比較的主要切入點,藉此說明他們分別被稱為中國與臺灣「新文學之父」的原因,正因為他們透過審視故鄉的病兆,深刻地挖掘出他們各自生存世界的根本性難題。
期刊論文
1.黃得時(1942)。輓近臺灣文學運動史。臺灣文學,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澤(1995)。邊緣的抵抗─試論魯訊的現代性與否定性。臺北。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1981)。寫在《勞動問題》之前。魯迅全集(3)。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魯迅(1981)。藥。魯迅全集(第一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魯迅(1981)。父親的病。魯迅全集(第二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賴和(1979)。鬥鬧熱。賴和先生全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林瑞明(1994)。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魯迅與賴和,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恆豪(1994)。蒼茫深邃的時代之眼,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90)。臺灣民族運動史。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淑(1997)。賴和小說的思想性質。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