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福建庄邊山上層類型彩陶的源流及其與浙南地區的關係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作者:郭素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o, Su-chiu
出版日期:2003
卷期:74:3
頁次:頁389-443
主題關鍵詞:庄邊山上層類型彩陶著黑陶泥釉製陶技術Zhuangbianshan upper stratum typePainted potteryPottery with black slipClay glazePottery-making techniqu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1
期刊論文
1.福建省博物館(1984)。閩侯溪頭遺址第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4(4),459-5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65)。福建福清東張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1965(2),49-61/ 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東文物工作隊福建組、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5)。閩侯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探掘報告。考古學報,10,5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榮芳(1959)。中國東南區新石器文化特徵之一:印紋陶。廈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4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福建省博物館(1984)。福建閩侯黃土侖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4(4),2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福建省博物館(1976)。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六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6(1),8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1983)。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報告(一0)。考古,7,646-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振鏞(1987)。關於福建史前考古若干問題的初步分析。福建文博,2,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永抗、毛兆廷(1981)。江山縣南區古遺址、墓葬調查試掘。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學刊,1981,5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永抗(1981)。浙江的印紋陶-試談印紋陶的特徵以及與瓷器的關係。文物集刊,3,261-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永抗(1990)。錢塘江以南的古文化及其相關問題。福建文博,增刊,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公務(1990)。黃瓜山遺址的發掘與認識。福建文博,1,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公務(1990)。福建史前文化遺存概論。福建文博,增刊,6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聿亮(1990)。閩臺彩陶文化略論。福建文博,增刊,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釗(1994)。福建新石器文化與青銅文化概述。考古,5,421-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其海、呂榮芳(1965)。福建閩侯曇石山遺址陶器分析。考古,4,193-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存洗、陳龍(1983)。閩侯曇石山遺址發掘新收穫。福建文博,1,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存洗(1989)。汰溪摩崖石刻年代問題。福建文博,1/ 2,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龍(1994)。閩江下游的青銅時代文化。南方文物,2,7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曾凡、黃炳元(1959)。閩東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考古,11,633-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富蓮(1990)。光澤縣漢坪山古墓清理簡報。福建文博,2,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1959)。福清縣東張鎮白豸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第11-39探方發掘報告。廈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式挺(1990)。試論閩臺粵先秦考古學文化關係。福建文博,增刊,4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1961)。閩侯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至四次發掘簡報。考古,12,669-672/ 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廈門大學考古實習隊(1964)。福建閩侯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五次發掘簡報。考古,12,601-602/ 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福建省博物館、南平市博物館(1991)。南平樟湖寶峰山遺址發掘報告。福建文博,1/ 2,4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福建省博物館(1980)。福建閩侯白沙溪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4,289-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福建省博物館(1983)。福建閩侯縣曇石山遺址發掘新收獲。考古,12,1076-1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福建省博物館(1984)。閩侯庄邊山遺址82-83年考古發掘簡況。福建文博,2,40-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福建省博物館(1989)。霞浦黃瓜山遺址調查簡報。福建文博,1/ 2,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福建省博物館(1994)。福建霞浦黃瓜山遺址發掘報告。福建文博,1,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福建省博物館(1997)。1996年福建考古的重要收獲.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八次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獲。福建文博,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福建省博物館(1998)。福建閩侯庄邊山遺址發堀報告。考古學報,2,171-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福建省博物館、福建省光澤縣文化局、福建省光澤縣文化館(1985)。福建省光澤縣古遺址古墓葬的調查和清理。考古,12,1095-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郭素秋(2002)。臺灣及び福建の彩文土器について。東南アジア考古學,2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福建省博物館(1984)。福建閔侯黃土侖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4(4),2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式挺(1990)。試論閩臺粵先秦考古學文化關係。福建文博,1990增刊,4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廈門大學考古實習隊(1964)。福建閩侯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五次發掘簡報。考古,1964(12),60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福建省博物館(1983)。福建閩侯縣曇石山遺址發掘新收獲。考古,1983(12),1076-1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福建省博物館(1980)。福建閩侯白沙溪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1980(4),289-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公務(1990)。福建史前文化遺存概論。福建文博,1990增刊,6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1983)。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報告(一○)。考古,1983(7),646-6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振鏞(1987)。關於福建史前考古若干問題的初步分析。福建文博,1987(2),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牟永抗、毛兆廷(1981)。江山縣南區古遺址、墓葬調查試掘。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學刊,5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牟永抗(1990)。錢塘江以南的古文化及其相關問題。福建文博,1990增刊,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綿吉(1987)。曇石山文化研究中的若干問題。福建文博,1987(2),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呂榮芳(1959)。中國東南區新石器文化特徵之一:印紋陶。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9(2),4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林公務(1990)。黃瓜山遺址的發掘與認識。福建文博,1990(1),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林聿亮(1990)。閩臺彩陶文化略論。福建文博,1990增刊,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林釗(1994)。福建新石器文化與青銅文化概述。考古,1994(5),421-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張其海、呂榮芳(1965)。福建閩侯曇石山遺址陶器分析。考古,1965(4),193-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存洗、陳龍(1983)。閩侯曇石山遺址發掘新收穫。福建文博,1983(1),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陳存洗(1989)。汰溪摩崖石刻年代問題。福建文博,1989(1)/1989(2),9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龍(1994)。閩江下游的青銅時代文化。南方文物,1994(2),74-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曾凡、黃炳元(1959)。閩東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考古,1959(11),633-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華東文物工作隊福建組(1955)。閩侯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探掘報告。考古學報,5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黃富蓮(1990)。光澤縣漢坪山古墓清理簡報。福建文博,1990(2),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1959)。福清縣東張鎮白豸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第11-39探方發掘報告。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9(1),1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1961)。閩侯曇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至四次發掘簡報。考古,1961(12),669-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福建省博物館、南平市博物館(1991)。南平樟湖寶峰山遺址發掘報告。福建文博,1991(1)/1991(2),44-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福建省博物館(1976)。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六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6(1),8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福建省博物館(1989)。霞浦黃瓜山遺址調查簡報。福建文博,1989(1)/1989(2),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福建省博物館(1994)。福建霞浦黃瓜山遺址發掘報告。福建文博,1994(1),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福建省博物館(1997)。1996年福建考古的重要收穫‧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八次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穫。福建文博,1997(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福建省博物館(1998)。福建閩侯庄邊山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8(2),171-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福建省博物館(1985)。福建省光澤縣古遺址古墓葬的調查和清理。考古,1985(12),1095-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郭素秋(2002)。台灣及び福建の彩文土器について。東南アジア考古學會會報,2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福建省博物館庄邊山發掘隊(1984)。閩侯庄邊山遺址82-83年考古發掘簡報。福建文博,1984(2),40-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振鏞(1981)。試論福建貝丘遺址的文化類型。中國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振鏞(1981)。試論福建貝丘遺址的文化類型。中國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永抗(1981)。浙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初步認識。北京。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春明(1993)。粵閩臺沿海的彩陶及相關問題。北京。161-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素秋(2003)。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春明(1993)。粵閩臺沿海的彩陶及相關問題。北京。161-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牟永抗(1981)。浙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初步認識。北京。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光周(1983)。鵝鑾鼻公園考古調查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光周(1983)。鵝鑾鼻國家公園考古調查報告。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春明(1999)。中國東南土著民族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觀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矽酸鹽學會(1982)。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ang, Kwang-chih、Lin, Chao-chi、Stuiver, Minze、Tu, Hsin-yuan、Tsukada, Matsuo、Pearson, Richard、Hsu, Tse-min(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1997)。閩侯文史資料,第七輯。閩侯文史資料,第七輯。福建閩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2)。我國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化學組成、燒成溫度和物理性能。中國陶瓷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永抗(1993)。高祭臺類型初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家治、陳顯求、張福康、郭演儀、陳士萍(1985)。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栗建安(1994)。福建沿海地區的彩陶。南中國及鄰近地區古文化研究。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處、泰順縣文博館(1999)。浙南飛雲江流域青銅時代文化遺存。東南考古研究,第二輯。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昭燏、尹煥章(1963)。江蘇古代歷史上的兩個問題。江蘇省出土文物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道腴(1991)。陶瓷釉藥學。陶瓷釉藥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文程、林忠幹(2000)。閩臺陶藝文化。閩臺陶藝文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9)。福建省新石器時代遺址資料匯編。福建省新石器時代遺址資料匯編。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鐘禮強(1999)。論福建沿海史前文化的經濟型態。東南考古研究,第二輯。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昭燏、尹煥章(1963)。古代江蘇歷史上的兩個問題。江蘇省出土文物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閩侯縣委員會(1997)。閩侯文史資料(第七輯)。閩侯文史資料(第七輯)。福建閩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永抗(1981)。浙江的印紋陶—試談印紋陶的特徵以及與瓷器的關係。文物集刊(第三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永抗(1993)。高祭臺類型初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十周年紀念1980-1990。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綿吉(1981)。曇石山遺址的分期和年代。文物集刊(第三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綿吉(1996)。福建幾何印紋陶遺存與閩越族。東南考古研究(一)。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家治(1985)。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中國古代陶瓷科學技術成就。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栗建安(1994)。福建沿海地區的彩陶。南中國及近鄰地區古文化研究。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9)。浙南飛雲江流域青銅時代文化遺存。東南考古研究(二)。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程道腴(1991)。陶瓷釉藥學。陶瓷釉藥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文程、林忠幹(2000)。閩臺陶藝文化。閩臺陶藝文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9)。福建省新石器時代遺址資料彙編。福建省新石器時代遺址資料彙編。福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鐘禮強(1999)。論福建沿海史前文化的經濟型態。東南考古研究(二)。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素秋(2003)。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彩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