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北部訊塘埔文化的內涵探討-
作者:郭素秋
書刊名:臺灣史前史專論;劉益昌 (主編)
頁次:185-246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
主題關鍵詞:訊塘埔文化遺跡地理分布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郭素秋(20030900)。福建庄邊山上層類型彩陶的源流及其與浙南地區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3),389-4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臧振華(19901200)。論臺灣的細繩紋陶文化--兼論臺灣史前文化來源問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田野考古,1(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璋如(19540500)。圓山貝塚發掘概況。臺北文物,3(1),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盛清沂(19610900)。記臺北地區二處史前遺址。臺北文物,10(2),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臧振華、劉益昌、朱正宜(19900600)。臺灣北海岸新發現的萬里加投遺址--兼述鄰近的龜子山遺址。田野考古,1(1),2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屈慧麗(20120600)。梳理的文明--再看西大墩遺址牛罵頭文化特色。田野考古,15(2),1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公務(1989)。霞浦黃瓜山遺址調查簡報。福建文博,1989(1/2),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公務(1993)。福建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福建文博,1993(1/2),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公務(1994)。福建霞浦黃瓜山遺址發掘報告。福建文博,1994(1),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素秋(2000)。台湾の縄蓆文土器について。東南アジア考古学,20,1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素秋(20070600)。福建閩江下游幾何印紋陶文化遺存研究述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2),261-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朝棨(19661100)。概說臺灣第四紀的地史並討論其自然史和文化史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8,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光直(1954)。圓山發掘對臺灣史前史研究之貢獻。大陸雜誌,9(2),3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士強(19891100)。臺北市圓山遺址第二地點試掘報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5,20-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君實(19611100)。臺北縣八里鄉十三行及大坌坑兩史前遺址調查報告。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7/18,4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盛清沂(19620900)。臺灣省北海岸史前遺址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3(3),60-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公務(1990)。黃瓜山遺址的發掘與認識。福建文博,1990(1),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福建省博物館(1994)。福建霞浦黃瓜山遺址發掘報告。福建文博,1994(1),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福建省博物館(1998)。福建閩侯庄邊山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8(2),171-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郭素秋(2014)。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遺址試掘研究。2013年度本院考古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會議日期: 2014年2月12日)。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素秋(2014)。臺灣新石器時代的圓形旋截法及其旋轉機械初探。澳門黑沙史前輪軸機械國際會議。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68-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2004)。澎湖早期人類活動--以地質資源和人類關連為主。澎湖永續發展經營管理研討會,澎湖縣政府主辦 (會議日期: 2004.6.12-13),7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屈慧麗、楊小青、科博館考古團隊(2011)。梳理的文明--再看西墩里的牛罵頭文化特色。2010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10.05.28-30)。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屈慧麗、何傳坤、趙啓明(2010)。臺中市12期重劃區公兼兒六基地的考古發現。2009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會議,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中心考古專題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9.3.19-2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屈慧麗、劉克紘、趙啟明、紀科安、閻玲達(2011)。中興大學頂橋仔遺址試掘報告。2010臺灣考古工作會報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 (會議日期: 2011.5.28-30)。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素秋(2012)。臺灣北部圓山文化的內涵與起源。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中央研究院主辦 (會議日期: 2012.04.26-28)。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素秋(2014)。彰化縣牛埔遺址的文化內涵。宋文薰教授九秩華誕慶祝活動暨2013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14.3.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素秋(2014)。四千年前後的臺灣與中國東南地區文化樣相。2014從馬祖列島到亞洲東南沿海:史前文化與體質遺留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連江縣政府文化局(主辦) (會議日期: 2014/09/27-0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朱正宜(2012)。大龍峒遺址搶救發掘及施工監看計畫成果報告。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水金、朱正宜、戴志家、蔡佳輔(2010)。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線調查分析暨土建基本設計服務DX102標 萬大-中和-樹林線LG02站植物園遺址考古試掘成果報告暨後續維護管理建議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2010)。大龍峒遺址搶救發掘及施工監看計畫期初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19970427)。臺北市芝山岩遺址受「天母忠誠路次幹管工程」影響部份處理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20030515)。臺北市芝山岩史蹟公園施工前考古試掘計畫考古試掘工作計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郭素秋、盧瑞櫻、戴瑞春、陳得仁(20041202)。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北縣、基隆市、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鍾亦興、顏廷伃、周子揚、林怡玲、林康偉、徐佳瑜、熊仲卿(2008)。東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線八里五股段工程影響訊塘埔遺址緊急考古發掘與資料整理分析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修整建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士強、劉益昌、楊鳳屏(19991231)。圓山遺址史蹟公園範圍區考古發掘研究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益昌、陳儀深、詹素娟、陳亮全(1996)。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史前文化、人文歷史、視覺景觀等資源及居民資源之培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益昌、邱水金、戴瑞春、王美玉、李貞瑩(2001)。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受北宜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匝道影響部份發掘研究報告。宜蘭: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益昌、郭素秋(20000315)。台北市考古遺址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士強(1991)。圓山遺址中山三十三號道路試掘與評估。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0)。臺中市西屯區12期重劃區西墩里公兼兒六基地遺物內涵調查工作執行計畫成果報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素秋、戴瑞春、陳得仁、吳美珍(2008)。彰化縣遺址普查計畫第一期:彰化市、福興鄉、花壇鄉、芬園鄉、員林鎮。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財團法人樹谷文化基金會(2012)。大龍峒遺址搶救發掘及施工監看計畫期中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益昌、陳俊男、曾宏民、李佳瑜(2007)。臺中縣考古遺址普查與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益昌、曾宏民、李佳瑜、陳俊男(2007)。臺中縣考古遺址普查與研究計畫遺址登錄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臧振華(20040630)。臺南科學工業園區道爺遺址未劃入保存區部份搶救考古計劃期末報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仲玉、袁萬里、張敏麗(1994)。土地公山遺址第三次發掘報告: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土城延伸線文化遺址發掘及初步展示規畫(期末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得仁、郭素秋(2004)。臺北市植物園遺址採集資料整理研究計劃。臺北:臺北縣三峽國民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益昌(1995)。北宜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匝道與宜蘭縣大竹圍文化遺址重疊部分發掘調查報告。宜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益昌(20070125)。臺北市「六藝廣場考古探坑試掘計畫」試掘結果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益昌(20071031)。臺北市大龍國小考古探坑挖掘計畫期末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益昌、郭素秋、林淑芬、林美智(2006)。臺北植物園及南海學園地下遺址之考古探勘專業分析評估計畫期中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顏廷伃、王淑津(20150130)。淡海新市鎮後期發展區開發案「二期一區考古探坑試掘工作」委託專業服務案調查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士強、劉益昌、楊鳳屏(1999)。臺北兒童主題公園圓山遺址考古調查研究計畫。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益昌、劉鵠雄、施錫洲、戴瑞春、張美妹(1997)。臺北縣北海岸地區考古遺址調查報告。中國民族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益昌、陳光袓、顏廷伃(2001)。第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調查研究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陸泰龍(2003)。台北縣石碇溪口與雙溪河口及鄰近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調查與研究--以內寮等五個遺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素秋(2007)。彩文土器から見る台湾・福建と浙江南部の先史文化(博士論文)。日本東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文杰(1996)。中國古代製陶工藝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屈慧麗(2009)。城市考古:隨筆與論述。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1993)。宜蘭縣大竹圍遺址初步調查報告。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士強(1984)。臺北芝山巖遺址發掘報告。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2006)。南科考古發現專輯:先民履跡。臺南:臺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ang, Kwang-chih、Lin, Chao-chi、Stuiver, Minze、Tu, Hsin-yuan、Tsukada, Matsuo、Pearson, Richard、Hsu, Tse-min(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李匡悌(1999)。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文化遺址試掘補充調查報告,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素秋(2013)。縄文時代に並行する台湾の縄蓆文土器とその文化様相について。講座日本の考古学3縄文時代。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素秋(2014)。植物園遺址--見證臺北盆地人類發展史。時空的行舟:神秘的植物園遺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