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提升運動會賽會可觀賞性的傳播策略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廖清海邱翼松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9:2=73
頁次:頁54-63
主題關鍵詞:運動賽會觀賞知名度傳播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29
藉助傳播媒體來進行運動賽會的傳播,以提升其知名度及可觀賞性,是二十一世紀體育運動組織必用的行銷策略,本文分別從傳播的特性,包括新聞傳播、廣告傳播、事件傳播、出版傳播、公關傳播、特殊活動傳播;及整合行銷傳播包括消費者資料庫的建立、對利益關係人進行整合、發展一致性的溝通訊息、對行銷傳播工具進行整合、溝通管理接觸對象及運動賽會的屬性來探討如何提升運動賽會的可觀賞性,文中所提的傳播策略可以做為體育運動組織在舉辦運動賽會時的參考。
期刊論文
1.許昭彥(1994)。球迷的海洛英--棒球統計。中華職棒雜誌,107,6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ate, H. L.(1998)。Annals of marketing: Net worth。The New Yorker,48-61。  new window
3.Reilly, J. C.(1991)。The role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brand management。The Advertiser,32-35。  new window
4.施致平(2004)。解構2003年亞洲棒球錦標賽收視與廣告特性分析。體育學報,37,229-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ill, C.(2001)。Essentially a matter of consistency: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Marketing Review,1(4),483-495。  new window
6.張良漢(19980300)。從職棒八年至十年的職棒轉播權利金創天價看大眾傳播媒體對職業運動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27(1)=116,28-3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千源(19990400)。宏國職業籃球隊觀賞者行為之研究。大專體育,42,116-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Duncan, T.、Moriarty, S.(1998)。A communication-based marketing model for managing relationship。Journal of Marketing,62(2),1-13。  new window
9.侯致遠(19901200)。大眾傳播與職業運動互動關係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19(4)=87,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長啟(19950600)。我國申辦國際運動賽會應有之認識。國民體育季刊,24(2)=105,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鴻雁(19980300)。大眾傳播媒體在運動行銷扮演之角色。國民體育季刊,27(1)=116,11-16+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志強(19980300)。大眾傳播媒體與體育運動。國民體育季刊,27(1)=116,4-10+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意文(2003)。整合行銷傳播於企業市場之應用--以某軟體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易善佑(1995)。台北地區居民觀賞職業籃球比賽市場之區隔化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蕙娟(2003)。運動賽會公關策略之研究--以2002年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佑鋒(2003)。運動賽會的媒體策略對企業贊助意願之研究:以Nike贊助HBL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淑珍(1993)。台北市大學生收看體育運動電視節目的動機與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智謀(1991)。職業棒球運動觀賞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司桓(2003)。台灣職業棒球現場觀眾再購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之弘(1991)。職業棒球市場區隔化與消費者行為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雍仁(2003)。整合行銷傳播於運動行銷之應用--以HBL「高中籃球聯賽」與adidas「街頭籃球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Verna, T.(1987)。Live TV: An inside look at directing and producting。Stoneham, MA:Butterworth。  new window
2.Boyle, R.、Haynes, R.(2000)。Power play: Sport,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Gosport:Ashford Colour。  new window
3.Harris, J. C.(1994)。Athletes and the American hero dilemma。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4.Thorson, Esther、Moore, Jeri、吳宜蓁、李素卿(1999)。整合行銷傳播。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Schultz, D. E.、Tannenbaum, S. I.、Lauterborn, R. F.(1994)。整合行銷傳播--21世紀企業決勝關鍵。台北市:滾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oakley, Jay J.(2001)。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McGraw-Hill。  new window
其他
1.凱逸歐(20041003)。台灣何時才有鈴木一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程紹同(2002)。運動產業時代的來臨。運動管理學導論。台北市:華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紹同(2002)。國際運動賽會的管理。運動管理學導論。台北市:華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