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世變下的表態紀念--以南宋遺民為例
書刊名: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作者:何晉勳
作者(外文):Ho, Jin-shiu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7
頁次:頁115-132
主題關鍵詞:遺民服式居所表態紀念南宋元初Yi-mingCostumeResidenceGesticulationCommemorationThe southern SungThe early Yu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19
遺民,是傳統中國史書裡的特殊品類,也是觀察易代之際的政治及社會變化最佳指標。廣義的遺民總指故朝國民,狹義則專指拒仕新朝的故朝舊人。本文取遺民之狹義,以元初江南地區的遺民做為討論對象,觀察其在服飾、居室與坐臥方向、居次行止等方面所特意維持的某些規範,來探知遺民表達世變之際「何謂自我」的觀點。研究認為:十三世紀末葉,遺民在既傳統又帶著時代新特徵的紀念行為中,藉著諸種表態所蘊含的區分,實現其隱含的政治理論,也主張他們的國族經驗,完成其認同歷程。進入十四世紀,遺民團體隨著時間凋零、被取代及重新編排後,其組成與內涵有了重大轉變。這種改變依據遺民的構成條件與社會分類,反映遺民文化有系統的自我安排而形成變遷的原理。
期刊論文
1.陳國棟(19920300)。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新史學,3(1),6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丁崑健(2001)。從仕宦途徑看元代的游士之風。臺北。635-6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1)。元朝南人進士分佈與近世區域人才昇沈。臺北。571-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戴爭(1992)。中國古代服飾簡史。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桷(1965)。清容居士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松弟(1933)。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辰翁(1973)。須溪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溍(1965)。金華黃先生文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陶宗儀(1982)。南村輟耕錄。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濂(1965)。宋學士文集。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脫脫、中華書局編輯部(1985)。宋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陸心源(1967)。宋史翼,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王禕(1983)。王忠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炎午(1965)。吾汶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謝枋得(1966)。疊山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明)程敏政(1968)。宋遺民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萬斯同(1988)。宋季忠義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月卿(1966)。先天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明)宋濂(1965)。浦陽人物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黃宗羲(1980)。深衣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薩天錫(1965)。薩天錫詩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元)楊載(1965)。翰林楊仲弘詩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高登(1984)。東溪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謝翱。晞髮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牧(1984)。伯牙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啟慶(1999)。宋元之際的遺民與貳臣。元朝史新論。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