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
作者:衣若蘭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麗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列女傳女性史史學史性別明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1) 專書(6)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9
本論文是放在中國女性史傳的書寫與明至清初(1368-1736)傳記寫作的脈絡下,觀察明代女性如何被書寫,然後編入官修的《明史.列女傳》中,並藉由對《明史.列女傳》的分析,探討官修史書如何建構明代的模範女性。
全文共分為五章,首先釐清《明史.列女傳》的稿本問題,作為討論的根基,並探究《明史.列女傳》文本的衍化與成型,繼而分析《明史.列女傳》的書寫的重點與特色。第二章則簡述清以前歷代正史〈列女傳〉的編輯傳統,一方面從歷代正史類傳之設置論史學編纂之性別意涵,一方面則追尋歷代正史〈列女傳〉的史學傳承。第三章探討有哪些資源可為清初修《明史》史家的基礎,並在何種書寫女性的氣氛中,呈現出明代的模範女性。最後,論述明代女性入正史之意義,並探究《明史.列女傳》的採摭標準,及其所顯現之性別、文化意涵。
晚近已經有不少學者依據不同性質的史料,探究明代女性的歷史;她/他們有的研究貞節烈女,有的討論不同身份階層、地域的女性,即使彼此之間有所對話,也多是關注在實像的探索與重建。明清時代的貞節觀或婦女的禮教行為,學者多有論述,這些研究豐富了我們對於明至清初女性面貌的部分瞭解,是建構盛清以前女性歷史的基礎。但是本論文不是一篇從史料來構築明代女性實像的研究,而是嘗試剖析明代女性史傳的構成。其次,本文也不是一篇「貞節烈女」的研究,雖然明代女性入史者,確實以貞節烈女事蹟居多。但筆者是以明代女性傳記書寫的里程碑─《明史.列女傳》作為檢視明至清初女性史書寫的起點,探研是什麼樣的書寫環境與氣氛,造就了清初再現明代女性史的樣貌。問題的出發點不是探究、重構明代女性的全貌,而是藉由《明史.列女傳》編纂的剖析,考察明至清初纂修《明史》以前的女性傳記資料,希望提供女性史傳研究的一種可能方向,並有助研究者援引資料時的參考。
徵 引 書 目
一、史籍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81。
漢.班 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
漢.劉珍等,《東觀漢紀》,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37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晉.袁 宏,《後漢紀》,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30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1986。
晉.陳 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80。
南朝梁.沈約,《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
北齊.魏 收,《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唐.李延壽,《北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唐.李延壽,《南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唐.魏徵等,《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後晉.劉昫,《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1。
宋.歐陽修《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元.脫脫等,《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元.脫脫等,《遼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元.脫脫等,《金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明.宋濂等,《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80。
明.李景隆等,《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楊士奇等,《明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楊士奇等,《明宣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陳文等,《明英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劉吉等,《明憲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李東陽等,《明孝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費宏等,《明武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張居正等,《明世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張居正等,《明穆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顧秉謙等,《明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明.顧秉謙等,《明熹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鈔本微捲影印,1966。
清.汪楫,《崇禎長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勘本,據傅撕年圖書館藏舊鈔本影印,1967。
清.王鴻緒,《橫雲山人明史列傳稿》,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室藏,康熙敬慎堂刊本。
清.王鴻緒,《明史稿》,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雍正元年進呈刊本(橫雲山人集敬慎堂藏版)。
清.萬斯同《明史紀傳》,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據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影印清抄本。
清.(傳)萬斯同,《明史》416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冊3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1995。
清.張廷玉等,《明史》,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4。
清.張廷玉等,《明史》,上海:商務印書館,據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1936。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影印,1995。
清.巴泰等,《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70。
清.馬齊等,《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70。
清.勒德洪等,《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
清.勒德洪等《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
《方本上諭檔》,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史館原編,《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
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
二、經典、政書
周.左丘明,《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周.左丘明,《國語》,台北:宏業書局,1980。
周.孟子等,《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周.韓非,《韓非子》,台北:中華書局,1981。
漢.毛亨傳,《毛詩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漢.孔安國傳,《尚書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漢.高誘注,《戰國策》,收於《四部備要》史部284,台北:中華書局,1981
漢.劉向撰,清.梁端校注,《列女傳校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據汪氏振綺堂補刊本校刊,1972,台三版。
漢.鄭玄,《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漢.鄭玄,《禮記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漢.鄭玄注,《春秋公羊傳》,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漢.鄭玄注《春秋穀梁傳》,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7。
唐.唐玄宗注,《孝經》,收於《四部備要》經部15,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
宋.王溥,《唐會要》,收於《叢書集成》初編813-828,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宋.王溥,《五代會要》,收於《叢書集成》初編829-832,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4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元.不著撰者,《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
明.朱元璋,《皇明祖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64,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明.申時行修,《明會典》,北京:中華書局,據萬曆朝重修本印,1989。
明.俞汝楫,《禮部志稿》,《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9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明.徐學聚編,《國朝典彙》,收於《中國史學叢書》冊7,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5。
清.特登額等,《欽定禮部則例》,台北:成文出版社,據清道光間刊本影印,1966.2
清.朱銘盤,《南朝齊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成都:巴蜀書社,1987。
清.崑岡等,嘉慶《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67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91
清.賀長齡編,《清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
清.伊桑阿等纂修,康熙《大清會典》,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冊72,台北:文海出版社,1993。
清.宋權編,《皇清奏議》,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冊47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民國影印本影印,1997。
黃彰健編,《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9。
方齡貴校注,《通制條格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1.7。
三、文集、野史、筆記、小說
梁.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唐.劉知幾著,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台北:里仁書局1993.6。
宋.俞文豹,《吹劍錄外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6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宋.曾鞏,《元豐類稿》,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9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宋.葉夢得,《葉氏春秋傳》,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宋.歐陽修,《文忠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0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支允堅,《梅花渡異林》,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05,台南:莊嚴出版公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影印,1995。
明.文徵明,《甫田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方孝儒,《遜志齋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0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王越,《黎陽王太傅詩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6,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上海圖書館藏明嘉靖九年(1530)刻本影印,1997。
明.王節婦,《女範捷錄》,收於《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成都:巴蜀書社,1987。
明.王畿,《龍谿王先生全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9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明萬曆十五年(1587)蕭良榦刻本影印,1997。
明.王錡,《寓圃雜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冊11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明.王鏊,《震澤長語》,收於《叢書集成簡編》冊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明.丘濬,《大學衍義補》,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12-71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
明.朱棣,《孝順事實》,收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冊14,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明永樂十八年內府刻本影印,1990。
明.朱瑞圖,《女史全編》,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明啟禎間萬卷堂藏板刊本。
明.何喬新,《椒邱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何喬遠,《名山藏》,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冊42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明.何喬遠編,《皇明文徵》,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冊328,台南:莊嚴出版社,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1631)自刻本影印,1997。
明.何瑭,《柏齋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吳國倫,收於《甔甀洞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2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武漢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
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明.吳敬梓,《儒林外史》,台北:三民書局,1973.6。
明.吳震元,《奇女子傳》,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明末刊本。
明.呂坤,《呂新吾先生去偽齋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6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呂慎多刻本影印,1997。
明.呂坤,《閨範》,收於《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啟禎間新安泊如齋刊本,1994。
明.宋濂,《文憲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李夢陽,《空同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5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社,據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刊本,1997。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5。
明.李攀龍,《滄溟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1988。
明.汪氏增輯,仇英繪圖,《繪圖列女傳》,台北:正中書局,據清知不足齋藏版印,1997.8。
明.汪道昆,《太函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1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印,1997。
明.周汝登,《東越證學錄》,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65,台南:莊嚴出版社,據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印,1997。
明.東海猶龍子編,《古今列女傳演義》,收於《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林文俊,《方齋存稿》,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1,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俞憲輯,《榮節錄》,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室藏,天一閣嘉靖年間刻本。
明.計六奇,《明季北略》,收於《人人文庫》冊661-66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5。
明.郎英,《七修類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8。
明.倪元璐,《倪文貞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台北:世界書局,1975.7。
明.唐文鳳,《梧岡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收於《四部叢刊》冊8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明刊本影印,1965。
明.夏樹芳,《女鏡》,台北:傅斯年圖書館藏,萬曆年間刊本。
明.夏鍭,《明赤城先生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4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天津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映南軒活印本影印,1997。
明.徐一夔,《始豐稿》,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1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建陽游榕銅活字印本影印,1997。
明.徐渭,《徐文長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4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鍾人傑刻本影印,1997。
明.徐象梅,《兩浙名賢錄》,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冊54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天啟刻本影印,1997。
明.烏斯道,《春草齋集》,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袁華,《可傳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馬愉,《馬學士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遲鳳翔刻本影印,1997。
明.高啟,《梟藻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婁堅《學古緒言》,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張元忭,《張陽和文選》,收於《叢書集成新編》文學冊68,台北:新文豐出版,據正誼堂全書本排印,1985。
明.張新,《白堽集》,台北: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李醇儒刊本影印。
明.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
明.曹于汴,《仰節堂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許有穀,《古今貞烈維風什》,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11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天津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1996。
明.陳循,《芳洲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陳以躍刻本影印,1997。
明.陸文龍,《型世言》,收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珍本古籍叢刊》冊1,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1992。
明.陸粲,《陸子餘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陸簡,《龍皋文稿》,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元年(1522)楊鑨刻本影印,1997。
明.章懋,《楓山章先生集》,收入《叢書集成新編》文學冊67,台北:新文豐出版,據金華叢書本排印,1985。
明.湯顯祖,《湯顯祖集》,北京:中華書局,1962。
明.焦竑,《澹園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明.程敏政,《篁墩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賀復徵編,《文章辨體彙選》,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0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6。
明.馮汝宗,《女範編》,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明萬曆31年宛陵劉岩等刊本。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長沙:岳麓書社,1984。
明.馮謨,《豐陽先生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2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天啟二年(1622)馮振宗刻本影印,1997。
明.黃仲昭,《未軒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5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黃尚文,《閨範十集》,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據北平圖書館藏明萬曆間朱墨印本攝製,1997。
明.黃淮,《黃文簡公介菴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7,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民國二十七年(1931)永嘉黃氏排印敬鄉樓叢書本影印,1997。
明.楊宗袞,《岱宗藏藁》,台北: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室藏,明天啟間(1621-1627)秣陵廣慶堂刊本。
明.楊慎,《升菴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楊榮,《文敏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4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楊應震,《貞懿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據北平圖書館藏明天啟間潼津楊氏家刊本膠片攝製,1997。
明.楊爵,《楊忠介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7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葉盛,《菉竹堂稿》,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5,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山東省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1997。
明.解縉等編,《古今列女傳》,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45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鄒元標,《願學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鄒漪,《啟禎野乘》,收於《中國野史集成》冊33,成都:巴蜀書社,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故宮博物院排印本影印,1993。
明.趙南星,《味檗齋文集》,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冊9,北京:中華書局,據畿輔叢書本排印,1985。
明.趙貞吉,《趙文肅公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0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三年(1585)趙德仲刻本印,1997。
明.趙撝謙,《趙考古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2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劉文卿,《新刻劉直洲先生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7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國達刻本影印,1997。
明.劉宗周《劉蕺山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4,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潘希曾,《竹澗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明.諸萬里,《諸繼明如縷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山陰諸氏原刊本攝製,1997。
明.鄭棠,《道山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清活字本影印,1997。
明.鄧元錫,《皇明書》,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冊3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刻本影印,1997。
明.蕭鎡,《尚約文鈔》,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江西省圖書館藏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蕭氏趣園刻本影印,1997。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明.聶豹,《雙江聶先生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7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吳鳳瑞刻隆六年印本影印,1997。
明.魏校,《莊渠遺書》,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3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魏驥,《南齋先生魏文靖公摘稿》,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3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圖書館明弘治十一年洪鍾刻本影印,1997。
明.羅欽順,《整菴存稿》,《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1,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明.顧璘,《息園存稿》,收於《顧華玉集》,《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6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宋犖,《西陂類稿》,卷26,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23,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陳確,《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清.方苞,《望溪先生文集》,收於《國學基本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清.方象瑛,《健松齋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41,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世美堂刻康四十年續刻本影印,1997。
清.毛奇齡,《西河文集》,收於《國學基本叢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
清.王士禎,《分甘餘話》,北京:中華書局,1989。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王頌蔚,《明史考證捃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冊388-390,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清.朱彞尊,《曝書亭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1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吳偉業,《梅村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1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吳偉業,《綏寇紀略》,收於《中國野史集成》冊29,成都:巴蜀書社,1993。
清.李富孫,《鶴徵前錄》,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史部冊28,上海:上海書店,據昭代叢書本影印,1994。
清.李塨,《恕谷後集》,收於《叢書集成簡編》冊65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畿輔叢書本排印,1966。
清.沈珩,《耿巖文選》,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1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五年(1676)沈氏古慧居刻本影印,1997。
清.汪由敦,《松泉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28,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汪琬,《鈍翁續稿》,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28,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天津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1997。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冊113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緒十四年(1888)鉛印本影印,1997。
清.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冊253,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廣東叢書排印,1989。
清.屈大均,《翁山文外》,收於《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清.屈大均,《翁山文鈔》,收於《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冊7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康熙木天閣刻本影印,1997。
清.邵廷采,《思復堂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3。
清.金堡,《嶺海焚餘》,收於《叢書集成續編》58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據適園叢書本排印,1989。
清.姜宸英,《湛園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2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施閏章,《施愚山先生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1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施閏章,《學餘堂文集》,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1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昭槤,《嘯亭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清.查繼佐,《罪惟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清.紀昀,《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徐乾學,《憺園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4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遼寧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冠山堂刻本影印,1997。
清.徐乾學,《憺園集》,台北:傅斯年圖書館藏,光緒9年嘉興金氏重刊本。
清.張岱,《古今義烈傳》,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據北平圖書館善本書膠片攝製,1997。
清.張岱,《石匱書》,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冊3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稿本影印,1997。
清.張岱,《石匱書後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冊3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稿本影印,1997。
清.張岱,《瑯嬛文集》,收於《張岱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清.張煌言,《張蒼水集》,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冊150,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據四明叢書本排印,1989。
清.清世祖,《御定內則衍義》,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71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陪都書銘味三,《閨門學史》,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
清.陳廷敬,《午亭文編》,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31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陳鼎,《留溪外傳》,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122,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自刻本影印,1996。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4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咸豐六年(1856)刻本影印,1997。
清.陸圻,《新婦譜》,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社會科學冊62,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
清.陸奎勳,《陸堂文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27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天津圖書館藏乾隆小瀛山閣刻本影印,1997。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鼎文出版社,1977.3。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台北:漢聲出版社,1973。
清.傅維鱗,《明書》,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
清.湯斌,《潛菴先生疏稿》,成都:巴蜀書社,1993。
清.黃宗羲,《明文海》,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45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黃宗羲,《南雷文定三集》,收於《四部備要》冊集部524,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
清.黃宗羲,《南雷詩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冊13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鄭大節刻本影印,1995。
清.楊椿,《孟鄰堂文鈔》,收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冊14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嘉慶24年楊魯生刻本影印,1995。
清.溫睿臨,《南疆逸史》,收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冊3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傅氏長恩閣抄本影印,1997。
清.萬斯大,《學禮質疑》,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2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萬斯同《石園文集》,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冊15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四明叢書本排印,1989。
清.葉方靄,《葉文敏公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冊14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抄本影印,1995。
清.熊賜履,《澡修堂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3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澡修堂刻本影印,1997。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台北:鼎文書局,1975。
清.趙翼,《陔餘叢考》,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
清.劉振麟、周驤,《東山外紀》,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清嘉業堂刊本。
清.潘耒,《遂初堂集》,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249,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社,據吉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刻增修本影印,1997。
清.潘檉章,《松陵文獻》,收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冊19,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清康熙32年潘耒刻本影印,1988。
清.談遷,《北游錄》,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冊10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社,據杭州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三年(1585)趙德仲刻本印,1997。
清.談遷,《國榷》,台北:鼎文書局,1978。
清.談遷,《棗林雜俎》,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冊11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清抄本影印,1997。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收於《中國學術名著》冊20,台北:世界書局,1977.12。
清.錢林輯、王藻編,《文獻徵存錄》,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138,台北:文海出版社,咸豐6年序刊本,1986。
清.錢儀吉纂錄,《碑傳集》,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928,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清.錢澄之,《田間文集》,收於《錢澄之全集》6,合肥:黃山書社,1998。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清.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6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清.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收於《中國野史集成》冊28,成都:巴蜀書社,據玄覽叢書續集影印,1993。
清.歸莊,《歸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清.藍鼎元,《女學》,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41,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清.魏源,《古微堂內外集》,收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43,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清.嚴可均,《鐵橋漫稿》,收於《叢書集成續編》冊15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心矩齋叢書排印,1989。
清.顧炎武,《日知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清.顧炎武,《亭林詩文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冊33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初刻本影印,1965。
清.顧炎武,《亭林餘集》,收於《四部叢刊初編》冊339,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誦芬樓刊本影印,1965。
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
四、地方志書
淳熙《新安志》,收於《宋元地方志叢書》冊1,台北:中國地志研究會,清光緒十四年刊本,1978。
嘉定《剡錄》,收於《宋元地方志叢書》冊10,台北:中國地志研究會,道光八年刊本,1978。
景定《建康志》,收於《宋元地方志叢書》冊2,台北:中國地志研究會,清嘉慶六年刊本,1978。
至正《金陵新志》,收於《宋元地方志叢書》冊3,台北:中國地志研究會,至正四年刊本,1978。
至正《四明續志》收於《宋元地方志叢書》9,台北:中國地志研究會,咸豐四年刊本,1978。
成化《處州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成化22年刊本。
弘治《重刊興化府志》,台北:傅斯年圖書館藏,明弘治十六年重刊本。
弘治《桐城縣誌》,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弘治3年刊本。
弘治《徽州府志》,收於《中國史學叢書》冊1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1965。
弘治《徽州府志》,收於《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冊7,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正德《松江府志》,收於《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冊6,上海:上海書店,據明正德刊本影印,1990。
正德《建昌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34,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正德十二年(1517)刻本重印,1982。
正德《涿州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正德9年跋刊本。
嘉靖《九江府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永豐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光山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4,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如皋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冊10,上海:上海書店,據明嘉靖刊本影印,1990。
嘉靖《安吉州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冊28,上海:上海書店,據明嘉靖刊本影印,1990。
嘉靖《江西通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嘉靖4年刊本。
嘉靖《沔陽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6,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邵武府志》,《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青州府志》收於《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建陽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洪雅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20,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重修太平府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22,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內閣文庫嘉靖32年刻本影印,1992。
嘉靖《夏邑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4,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浙江通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冊24-26,上海:上海書店,據明嘉靖刊本影印,1990。
嘉靖《尉氏縣志》,收於《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冊15,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惠志略》,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寧波府志》,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嘉靖年間刊本。
嘉靖《廣平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2,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嘉靖《衡州府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8,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隆慶《岳州府誌》,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7,台北: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隆慶《潮陽縣志》,收於《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冊19,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刻本影印,1985。
萬曆《上虞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國會圖書館藏萬曆刊本。
萬曆《六安州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國會圖書館藏萬曆12年序刊本。
萬曆《杭州府志》,收於《中國史學叢書》冊1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1965。
萬曆《青浦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1,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國會圖書館藏萬曆25年序刊本影印,1992。
萬曆《開封府志》,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明萬曆13年( 1585 )刊本。
萬曆《新昌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國會圖書館藏萬曆7年序刊本。
萬曆《雷州府志》,收入《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萬曆42年刻本影印,1990。
萬曆《漳州府志》,收於《中國史學叢書》冊1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1965。
萬曆《福州府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32,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萬曆年間刻本影印,1992。
萬曆《歙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萬曆37年刊本。
萬曆《穎州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明萬曆年間刊本。
萬曆《衡州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國會圖書館藏萬曆21年序刊本。
萬曆《襄陽府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36,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內閣文庫藏萬曆刻本影印,1992。
萬曆《續修嚴州府志》,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冊209,據天津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6。
萬曆《蘭谿縣志》,收於《中國方志叢書》冊517,台北:成文書局,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刊清康熙間補刊本影印,1983。
崇禎《松江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內閣文庫景照崇禎4年刊本
崇禎《海澄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33,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國會圖書館藏崇禎6年刻本影印,1992。
崇禎《烏程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16,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國會圖書館藏萬曆25年序刊本影印,1992。
崇禎《壽寧待誌》,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32,據日本國會圖書館藏崇禎10年刻本影印。
崇禎《肇慶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日本國會圖書館景照崇禎13年刊本。
崇禎《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1995。
順治《汝陽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35,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內閣文庫藏順治年間刻本影印,1992。
順治《松陽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順治11年刊本。
順治《豐縣誌》,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順治13年刊本。
康熙《仁和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6年序刊本。
康熙《江南通志》,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冊51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康熙23年序本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1983。
康熙《江寧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7年序刊本。
康熙《江寧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10,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2元年刻本影印,1992。
康熙《長洲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3年序刊本。
康熙《重修崇明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0年序刊本。
康熙《浦江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12年序刊本。
康熙《烏程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0年序刊本。
康熙《淳安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2年刊本。
康熙《淮安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4年序刊本。
康熙《紹興府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22年序刊本。
康熙《雩都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30,北京:中國書店,據藏康熙元年刻本影印,1992。
康熙《新城縣志》,收於《中國方志叢書》冊152,台北:成文書局,康熙12年刊本,1968。
康熙《當塗縣志》,收於《稀見中國地方志匯刊》冊23,北京:中國書店,據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46年增刻本影印,1992。
康熙《漳州府志》,北京:北京圖書館藏,康熙53年刊本。
康熙《蒙城縣志》,收於《中國方志叢書》冊695,台北:成文書局,康熙15年刊本,1985。
康熙《餘杭縣志》,台北:漢學研究中心景照,日本內閣文庫藏康熙12年刊本。
光緒《餘姚縣志》,收於《中國方志叢書》冊500,台北:成文出版社,據光緒二十五年(1899)刊本影印,1983。
五、今人論著
(一)中文專書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編,《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台北:中國明代研究學會出版,2001。
尹達,《中國史學發展史》,台北:天山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方祖猷,《萬斯同傳》,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王記錄,《中國史學思想通史.清代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2。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4。
王慎榮,《元史探源》,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向燕南,《中國史學思想通史.明代卷》,合肥:黃山書社,2002.2。
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編,《劍橋中國明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據The Ming Dynasty,1368-1644, part 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翻譯。
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3。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女性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2。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
何冠彪,《戴名世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12。
吳,《讀史劄記》,北京:三聯書店,1979。
李小林,《萬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4。
李小林、李晟文主編,《明史研究備覽》,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6。
李宗侗,《中國史學史》,台北:華岡出版部,1975.4。
來新夏,《中國地方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9。
定宜莊,《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彼得.伯克著,姚朋等譯,《歷史學與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
金毓黼,《中國史學史》,台北:鼎文書局1979.10。
南炳文,《輝煌、曲折與啟示:20世紀中國明史研究回顧》,天津: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姜勝利,《清人明史學探研》,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6。
徐浩,《廿五史述要》,台北:世界書局,1977。
柴德賡,《史籍舉要》,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10。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2。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台北:里仁書局,1984.10。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89。
郭丹,《史傳文學:文與史交融的時代劃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6。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8。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台一版10刷。new window
陳祖武,《清初學術思想辨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陳蘭村,《中國古典傳記論稿》,西安:新華書店,1991.10。
陳蘭村編,《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1。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歷史的再思考》,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12。
喬志忠《清朝官方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台大文史叢刊,1998.6。new window
馮爾康,《清代人物傳記史料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8。
黃雲眉,《明史考證》,北京:中華書局,1979-1986。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彰健,《明清史研究叢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9。
逯耀東,《魏晉史學及其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1。new window
楊燕起、高國抗,《中國歷史文獻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12二刷。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new window
劉承幹,《明史例案》,收於《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1975。
鄭天挺,《及時學人談叢》,北京:中華書局,2002.9。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一)》,台北:三民書局,1988.2六版。
戴蕃豫,《范曄及其後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41。
謝國楨,《江浙訪書記》,北京:書店三聯,1985。
謝國楨,《增定晚明史籍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新一版。
謝貴安,《明實錄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1。
韓震.孟鳴歧,《歷史.理解.意義》,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3。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洪業─清朝開國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3。
顧誠,《明末農民戰爭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二)中文論文
Twitchett, D. C.〈中國傳記的幾個問題〉,收於《中國歷史人物論集》,台北:正中書局,1973,原名“Problems of Chinese Biography,” in Confucian Personalities. pp.24-42.
巴兆祥,〈明代佚志略述〉,《文獻》1990:4,頁126-135。
方祖猷,〈天一閣藏萬斯同《明史稿》考述〉,《清史研究》1993:2。
牛建強,〈明初《大明日曆》與《皇明寶訓》的纂修〉,《史學史研究》2000:1,頁67-70。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1。
王汎森,〈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1993.11。
王家儉,〈崑山三徐與清初政治〉,收入《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王嘉川,〈徐元文與《明史》修纂〉,《史學史研究》1995:2。
王夢鷗,〈新唐書列女傳─謝小娥故事質疑〉,收於《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圖書出版公司,1978.10,頁1-8。
王德威,〈歷史.小說.虛構〉,收於氏著,《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三聯書店,1998.9。
王學玲,〈明清之際辭賦書寫中的身份認同〉,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10。new window
王鴻雁,〈明《起居注》的若干問題〉,《史學史研究》1999:4。
白靜生,〈《史記》中的女性形象〉,《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1982:3,頁63-68。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new window
成令方,〈女性主義的歷史挑戰:概念和理論〉,《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1993)
朱希祖,〈康熙本明史列傳稿跋〉,著於1930.5.7,收入《明史編纂考》,頁269-70。new window
朱希祖,〈清內閣所收天啟、崇禎檔案清摺跋〉,《國學季刊》2:2(1929.12)。
朱端強,〈清.楊賓《萬季野小傳》抄跋〉,《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8:5(2001.9)。
衣若蘭,〈《後漢書》的書寫女性:兼論傳統中國女性史之建構〉,《暨大學報》4:1,2000.3,頁17-42。
衣若蘭,〈性別與禮儀:以明代親蠶禮為中心的考察〉,「第六屆全國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討論會」論文,桃園復興,2000.5.19-20。
衣若蘭,〈明熹宗乳母「奉聖夫人」客氏〉,《史耘》3.4(1998.9),頁39-55
衣若蘭,〈近十年兩岸明代婦女史研究評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5,1997.6。new window
衣若蘭,〈被遺忘的宮廷婦女--明代公主的生活〉,《輔仁歷史學報》10(1999.6),頁27-55。new window
衣若蘭,〈最近台灣地區明清婦女史研究學位論文評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6,1998.8。new window
何冠彪,〈『明史』編纂雜考〉,《明代史研究》27(1999.4)
何冠彪,〈清代前期君主對官私史學的影響〉,《漢學研究》16:1(1998.6),頁155-182。new window
何冠彪,〈清高宗自我吹噓的歷史判官形象〉,收於《明清人物與著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12。
何冠彪,〈清高宗對南明歷史地位的處理〉,《新史學》7:1,1996.3,頁1-25。new window
何冠彪,〈清朝官方的「明亡於萬曆」說〉,《國立編譯館館刊》28:1(1999.6)。
何冠彪,〈順治朝《明史》編纂考〉,《大陸雜誌》99:2(1999.8),頁1-22。
余英時,〈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收於《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頁3-52。new window
吳雨蒼,〈修正明史商榷〉,《國專月刊》1:1(1935.3),頁41-45。
吳振漢,〈王世貞〈史乘考誤〉所論嘉、隆之際史事考釋〉,《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17(1998.6),頁65-92。new window
吳振漢,〈明代中葉私修國史之風探析〉,《史匯》6(2002.8),頁1-21。new window
吳智和,〈朱國楨的史學〉,《明史研究專刊》8,1985.12。
吳智和,〈何良俊的史學〉,《明史研究專刊》8,1985.12。
吳智和,〈謝肇淛的史學〉,《中研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6。
吳樹平,〈紀傳體史書中《列女傳》創始考〉,收於《秦漢文獻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8.10。
呂妙芬,〈婦女與明代理學的性命追求〉,「近代中國的婦女、國家與社會(1600-1950)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8.23-25。new window
呂美頤,〈評中國近代關於賢妻良母主義的論爭〉,《天津社會科學》1995:5,頁73-79。
宋晞,〈評介「宋元地方志叢書」〉,收於《宋元地方志叢書》冊1,台北:大化書局,1980。
巫仁恕,〈明清之際江南時事劇的發展及其所反映的社會心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1(1999.6)。new window
李小林,〈淺論明代本朝史的編纂〉,《明清史論文集》2,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李世珍,〈傳統婦女「忍苦成家」故事之研究--以明清短篇小說為主的論述〉,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1。new window
李紀祥,〈歷史與不朽:在時間中的「在」與「逝」〉,收於氏著《時間.歷史.敘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new window
李美娟,〈正史列女傳研究〉,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李貞德,〈婦女、性別與五十年來的台灣方志〉,許雪姬、林玉茹主編,《五十年來台灣方志成果評估與未來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1999.5。
李貞德,〈超越父系家庭的藩籬──台灣地區「中國婦女史研究」(1945-1995)〉,《新史學》7:2,1996.6。
李飛,〈中國古代婦女孝行史考論〉,《中國史研究》,1994:3。
李晉華,〈明史纂修考〉,原載《燕京學報專號》之三,北京:哈佛燕京學社,1933,收於《明史編纂考》,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頁53-180。new window
李媛珍,〈明代的命婦生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李焯然,〈丘濬之史學--讀丘濬「世史正綱」札記〉,《明史研究專刊》7,1984.6,頁163-208。
李曉燕,〈論宋代列女的特質〉,《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97:2,頁13-17。
杜芳琴,〈尚烈與倡節:明清貞節的特點及其成因〉,收於《中國社會性別的歷 史文化尋蹤》,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7,頁95-108。
汪榮祖,〈西方史家對中國傳統史學的理解與誤解〉,收於《史學九章》,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12。
周文英,〈略評遼史對婦女的記載〉,《遼寧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4,頁34-37。
周婉窈,〈清代桐城學者與婦女的極端道德行為〉,收於《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10。
林美惠,〈明代江南地區的婦女〉,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6。
林偉琤,〈唐代家訓所表現的女子教育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維紅,〈明清「貞節」的典型──從顧炎武的母親說起〉,《中國婦女史初探──問題的起源與近代特色》,台北:知音出版社,1991。
林麗月,〈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6(1998.8),頁11-23。new window
林麗月,〈明〈戒殺女歌〉作者考─兼論相關文獻的史料價值〉,《明代研究通訊》 5(2002.12)
林麗月,〈故國衣冠:鼎革易服與明清之際的遺民心態〉,《台灣師大歷史學報》30(2002.6),頁39-56。new window
邱仲麟,〈不孝之孝:隋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考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6。new window
邱仲麟,〈誕日稱觴─明清社會的慶壽文化〉,《新史學》11:3(2000.9)。new window
邱炫煜,〈「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九(開設貴州)校讀:兼論作者的史識與全書的評價〉,《明代研究通訊》 2(1999.7),頁13-39
邱炫煜,〈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的史源新詮〉,《簡牘學報》15,(1994.12),頁235-257。
侯仁之,〈王鴻緒明史列傳殘稿〉,原載《燕京學報》25(1939.6),頁213-238,現收於《明史編纂考》,頁231-59。
俞樟華,〈論司馬遷的傳記文學理論〉,《學術論壇》,2000:2。
姜賢敬,〈劉向列女傳探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5。
施淑緞,〈查繼佐及其史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6。
胡曉真,〈最近西方漢學界婦女文學史研究之評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1994.6。new window
唐力行,〈明清徽州的家庭與宗族結構〉,《歷史研究》1991:1。
孫康宜,〈西方性別理論在漢學研究中的運用與創新〉,《台大歷史學報》28(2001.12),頁157-174。new window
孫康宜,〈性別與經典論--從明清文人的女性觀說起〉,收於《變--新局面的創格》,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刊10,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5。
孫慧敏,〈天下興亡,「匹夫」之責?-明清鼎革之際的夏家婦女〉,《台大歷史學報》29(2002.6),頁63-85。
孫衛國,〈清官修《明史》與王世貞〉,《史學史研究》,1999:2,頁45-50。
徐秉愉,〈遼金元三代婦女節烈事蹟與貞節觀念之發展〉,收於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4。
高世瑜,〈歷代《列女傳》演變透視〉,《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1999,頁136-146。
區志堅,〈明遺民查繼佐《罪惟錄》史學之研究-以身份認同、正統觀、褒貶筆法為中心〉,《明史研究專刊》13(2002.3)。
張文德,〈《明史.西域傳》黑樓考〉,《西域研究》200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