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揚帆啟航--殖民地作家龍瑛宗的帝都之旅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王惠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ui-che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
頁次:頁29-58
主題關鍵詞:龍瑛宗殖民地作家帝都之旅帝國文壇交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日治時期台灣作家中龍瑛宗是少數未曾留過學的作家。1937 年4月他以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榮獲第九回改造懸賞創作獎,因受改造社之邀展開一個多月(1937 年6月1日-7月13 日)的帝都之旅。本文根據龍瑛宗所藏的書信資料和回憶文等,綰統殖民地作家龍瑛宗的帝都經驗,解開他的記憶密碼,探討他如何利用此行建立與改造社、文藝首都社的互動關係,形成日台文化交流平台,進而說明此行在龍瑛宗文學中的積極意義,釐清殖民地作家與帝國文壇的依存關係。 其次,龍瑛宗在日期間之所與數位文化人的相互來往,留下深刻印象,約可歸納出下列幾項原因:(1)因他在報章雜誌上閱讀有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的評論後,直接捎信給作者,在此次造訪日本時,經改造社的介紹,取得聯絡進而拜會他們。(2)因《文藝首都》主編保高德藏、芹澤光治良、青野季吉都是出身於早稻田的文學者,龍瑛宗對於早稻田出身的文學者相對的較具好感,而對他們留下的印象。(3)經S君的介紹,認識一些在日本曾參與過普羅文化活動的人物。龍瑛宗雖未親身經歷左翼文學運動,但在帝都之旅中卻與左翼文化人進行交流,此趟帝都之旅帶給他不同的左翼經驗。 最後,經由筆者在核對多方資料之後確認,龍瑛宗是搭乘日本郵船的新銳「富士丸」返台,完成他精采的帝都之旅走向他的文學之路。
期刊論文
1.龍瑛宗(1945)。歌。台湾文藝,2(1),1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瑛宗(1937)。TOKYO.あかげつと。文藝,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橋丈雄(1934)。《改造》當選者會。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瑛宗(1969)。潮州鎮にて。今日之中國,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37)。台灣は特種檢閱「蒼茫」にあらし。日本學藝新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龍瑛宗(1939)。台灣一周旅行。大陸,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37)。編集だより。文藝首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38)。編輯後記。文藝首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37)。各地支部通信。文藝首都,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龍瑛宗(1940)。宵月。文藝首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龍瑛宗(1937)。東京の鴉。文藝,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龍瑛宗(1986)。怎麼樣也看不懂。開南校友通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龍瑛宗(1985)。回憶七七抗戰。幼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龍瑛宗(1984)。我的足跡。南開校友通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龍瑛宗(1981)。《文芸台湾》、《台湾文学》。臺灣近代史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37)。日本學藝新聞。日本學藝新聞,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柳書琴(2001)。荊棘的道路: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以《福爾摩沙》系統作家為中心(博士論文)。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惠珍(2004)。龍瑛宗研究--台湾人日本語作家の軌跡(博士論文)。關西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關忠果(1977)。雜誌〈改造〉の四十年 付改造目次總攬。雜誌〈改造〉の四十年 付改造目次總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瑛宗(1999)。夜の流れ.夜流。夜の流れ.夜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栗坪良樹(1978)。文芸首都。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保高みさ子(1961)。花実の森─小說文芸首都。花実の森─小說文芸首都。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河原功(2003)。楊逵の生涯-貫した抵抗精神。講座 台灣文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下村作次郎(1994)。文学読む台湾 支配者.言語.作家。文学読む台湾 支配者.言語.作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helly, Percy Bysshe(1986)。雪萊抒情詩選。雪萊抒情詩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田切秀雄(1975)。人と文学。筑摩現代文学大系55 阿部知二.中山秀義。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進藤純孝(1979)。芹澤光治良人と文学。石坂洋次郎.芹澤光治良。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1)。日本郵船戦時船史。日本郵船戦時船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龍瑛宗(1982)。一個望鄉族的告白--我的寫作生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7)。中央文壇の慧星/「パパイヤのある街」の作家/龍瑛宗君を訪ふ,大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湾文壇の新人/颯爽、檜舞台に登場/劉君の「パパイヤのある街」/「改造」懸賞創作に入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瑛宗(1986)。文學隨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瑛宗(1939)。知人的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下村作次郎(1996)。龍瑛宗の『宵月』について:『文藝首都』同人、今史良の手紙か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龍瑛宗(1981)。讀書遍歷記,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龍瑛宗(1989)。秀姑巒溪在呼喚,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芹澤光治良(1937)。文藝時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龍瑛宗(1939)。芥川賞の「鶏騒動」─『文芸首都』と保高さ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37)。今日の船,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1. 評[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2. 評[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 (Waltham, Massachusetts: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評[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
4. 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
5. 禮儀中的觀念--再論春秋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的靈魂觀
6. 以「詩人」身分力圖恢復--論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之精蘊
7. 北宋「李照樂」之論爭與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
8. 斯文不喪--中古儒學傳統與隋代唐初的政治文化
9. 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
10. 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
11. 《莊子》書中專家的「身體感」--一箇道家新研究視域的開展
12. 春秋至兩漢的「兵死」者內涵探究--以葬禮及死者家屬安頓為討論核心
13. 喪禮儀式中的空間象徵、遞變與倫理重整--以三禮書之喪禮空間象徵、轉化為核心進行探討
14. 評Chün-fang Yü (于君方),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香光莊嚴--當代臺灣的香光尼僧團與比丘尼)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15. 評Sean Hsiang-lin Lei (雷祥麟),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非驢非馬:醫療與中國現代性之爭)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