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文學中的「滿洲」想像及再現(1931~1945)
作者:林沛潔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集叢:臺灣文學學位論文輯刊
ISBN:9789863262176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史文藝思潮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林滿紅(19950600)。臺灣與東北間的貿易(1932-194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4(下),653-6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羊子喬(20060800)。清晰又模糊的鏡像--試析王昶雄的小說〈鏡〉。鹽分地帶文學,5,196-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恆興(20120900)。大道之行也--「滿洲國」大同時期王道思想及文化論述(1932-1934)。漢學研究,30(3)=70,297-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川瀨健一、吳季倫(20100600)。日治時期之臺灣電影史與政策實施--史料之發掘與訪問調查研究。臺灣史料研究,35,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淑(20080600)。文藝復興與文學進路(上)--《華文大阪每日》與日本在華占領區的文學統制。新地文學,4,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淑(20080900)。文藝復興與文學進路(下)--《華文大阪每日》與日本在華占領區的文學統制。新地文學,5,5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下村作次郎(2001)。《サヨンの鐘》物語の生成と流布過程に関実する証的研究。天理大学台湾学会年報,10,155-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恆興(20081200)。女子豈應關大計?:論蕭紅文本性別與國族意識之關涉。文化研究,7,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淑(20070900)。大東亞文學共榮圈--《華文大阪每日》與日本在華占領區的文學統制。新地文學,1,4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柳書琴(20120600)。滿洲內在化與島都書寫:林煇焜《命運難違》的滿洲匿影及其潛話語。臺灣文學研究,1(2),133+135-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雪姬(20041200)。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在「滿洲」的臺灣醫生。臺灣史研究,11(2),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岳東、柳書琴、陳淑容(20131000)。烽火狂瀾伴流離--在臺灣的東北人張岳東先生訪談。傳記文學,103(4)=617,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甘麗娟、柳書琴(20130600)。父輩之志,我的足跡:甘麗娟女士訪談。臺灣史料研究,41,148-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文賓、柳書琴(20130600)。工人學生的東亞旅跡:黃文賓先生訪談。臺灣史料研究,41,161-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鐵錚、柳書琴(20121200)。狂風驟雨於我何傷:林鐵錚先生訪談。臺灣史料研究,40,100-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素梅、柳書琴(20121200)。出奔滿洲之迢迢醫者路:陳素梅醫師訪談。臺灣史料研究,40,118-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元明、柳書琴(20120600)。我的勤勞奉仕經驗--呂元明教授口述。文訊,320,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正中、柳書琴、蔡佩均(20120600)。我們究竟為何而寫?--東北老作家李正中口述。文訊,320,8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四方田犬彥(19930700)。佔領地的女兒--李香蘭小論。聯合文學,9(9)=105,9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柳書琴(20120600)。歷史交錯中的臺灣與東北--東北文學田野筆記。文訊,320,70-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川瀬健一、侯瀕潔、鍾漢清(20110900)。《莎韻之鐘》為何沒在臺灣上映?。電影欣賞,29(4)=148,4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展平(20070600)。重返電影《沙鴦之鐘》現場--(櫻之都)春陽部落。臺灣博物,26(2)=94,4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惠珍(20060400)。揚帆啟航--殖民地作家龍瑛宗的帝都之旅。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29-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蘇碩斌(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讀者想像:印刷資本主義作為空間想像機制的理論初探。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8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閔旭(2008)。滿州在哪裡?《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中的滿洲論述與地方認同驅力。文訊雜誌社。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淑(2002)。「大東亞文學」在「滿洲國」。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589-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橋本恭子(2003)。轉變期在臺內地人之文藝意識的改變。臺日研究生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3-10.04-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姚蔓嬪(2002)。王昶雄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詠揚(2012)。日本的大陸政策之演變(1918-1932)社會建構主義觀點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書琴(1994)。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臺灣的文學活動(1937.7-1945.8)(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佩均(2006)。想像大眾讀者:《風月報》、《南方》中的白話小說與大眾文化建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雅芳(2009)。南方作為帝國慾望: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郁縈(2008)。日治前期臺灣漢文印刷報業研究(1895~1912)--以《臺灣日日新報》為觀察重點(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俊益(2005)。楊逵普羅小說研究--以日據時期為範疇(1927-1945)(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鈺淩(2006)。文學的救贖:龍瑛宗與爵青小說比較研究(1932-1945)(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邱雅萍(2007)。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臺灣式白話文」的面貌(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文星(1979)。日據時期台灣師範教育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勳達(2003)。《台灣新文學》(1935-1937)的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橋本恭子(2003)。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溫浩邦(1996)。歷史的流變與多聲--「義人吳鳳」與「莎韻之鐘」的人類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明純(2010)。東亞圖景中的女性新文學(1931-1945)--以臺灣、滿洲國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明權(2008)。同文論述下的台灣漢詩壇(1931-1945)(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運陞(2011)。扭曲的鏡像:「滿州國」作家古丁創作中的「現代」形象再現(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靜如(2011)。動盪時代中的變異風景--日據時期台灣、「滿洲國」小說中「空間」描寫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昱慧(2011)。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南方想像」--以龍瑛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冠超(1990)。戰時日本報業統治之研究(1931-1945)(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淑賢(2012)。台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1930-1940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國生(1997)。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鈴木隆史、周啟乾(1998)。日本帝國主義與滿洲。金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2011)。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臺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岡田英樹、靳叢林(2001)。偽滿洲國文學。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曉麗(2008)。異態時空中的精神世界:偽滿洲國文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總編室、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會(2010)。偽滿洲國的真相:中日學者共同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川村湊(1996)。「大東亜民俗学」の虚実。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理和、鍾怡彥(2009)。新版鍾理和全集。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中忱(2001)。越界與想像--20世紀中國、日本文學比較研究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柳書琴、張文薰(2011)。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06,張文環(1909-1978)。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恒豪(1991)。臺灣作家全集.短篇小說卷/日據時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香蘭、金若靜(1989)。在中國的日子:我的半生。臺北:林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龍瑛宗、陳萬益(2006)。龍瑛宗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龍瑛宗、陳萬益(2006)。龍瑛宗全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小林英夫(2008)。「滿洲」の歴史。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雅祺(2010)。製造戰爭陰影:論滿洲國的婦女動員(1932-1945)。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四方田犬彦(2001)。李香蘭と東アジア。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承機、楊肇嘉(2009)。六然居存日刊臺灣新民報社說輯錄1932-1935。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慶華、紀剛(2011)。涉大川--紀剛口述傳記。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逵、彭小妍(1998)。楊逵全集。臺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南衡(1979)。賴和先生全集。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龍文出版社(2007)。詩報。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Gunn, Edward M.、張泉(2006)。被冷落的繆斯: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93)。理蕃の友。東京:綠蔭書房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信夫清三郎、呂萬和(1994)。近代日本政治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煇焜、邱振瑞(1998)。命運難違。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建輝、甘慧杰(2003)。魔都上海--日本知識人的「近代」體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密察、國立臺灣博物館(2007)。地圖臺灣:四百年來相關臺灣地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文環、陳萬益、陳千武(2002)。張文環全集。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應鳳凰(2004)。鍾理和論述--1960-2000。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Duara, Prasenjit(2003)。Sovereignty and Authenticity: Manchukuo and the East Asian Modern。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new window
32.川村湊(1998)。文学から見る「満洲」--「五族協和」の夢と現実。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尾崎秀樹、陸平舟、間良沙子(2004)。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戴國煇(1979)。台湾と台湾人--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を求めて。東京:研文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許雪姬、鄭鳳凰、王美雪、蔡說麗(2002)。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史桂芳(2002)。同文同種的騙局--日偽東亞聯盟運動的興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英哲(200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昶雄、許俊雅(2002)。王昶雄全集。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鍾肇政、葉石濤(1997)。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文卿(20100000)。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地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新北市: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明德、矢內原忠雄(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明德(1996)。日本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柳書琴(2009)。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泉(2007)。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史料與研究。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梁華璜(2003)。臺灣總督府南進政策導論。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韓國臺灣比較文化研究會、柳書琴(2011)。戰爭與分界:「總力戰」下臺灣.韓國的主體重塑與文化政治。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惠禎(19940000)。楊逵及其作品研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承禮(1991)。中國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綱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柳書琴、邱貴芬(2006)。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林滿紅、詹慶華(20110000)。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井手勇(2001)。決戰時期臺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1940)。臺灣藝術。臺灣藝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1936)。臺灣公論。臺灣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2002)。映画旬報。東京:ゆまに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1981)。新文學雜誌叢刊。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山口淑子(2008)。李香蘭自傳:戰爭、和平與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大阪每日新聞(1935)。南支南洋を國策的に觀る。大阪:大阪每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惠禎(2011)。楊逵:一九〇六--一九八五。臺南: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陳建忠(2011)。賴和:一八九四--一九四三。臺南: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應鳳凰(2011)。鍾理和:一九一五--—九六〇。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萬益(2011)。龍瑛宗:一九九一--一九九九。臺南: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南衡(1979)。日據下臺灣新文學小說選集。臺北:明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惠珍(2011)。戰鼓中的歌者--龍瑛宗及其同時代東亞作家論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堀和生、中村哲(2010)。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帝國主義下的經濟變動。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豐祥(2009)。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臺北:揚智事業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吳密察、楊永彬、林巾力、溫浩邦(2008)。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的臺灣文化狀況。臺北:播種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建忠(2004)。日據時期臺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岩本憲兒(2004)。映画と「大東亞共栄圏」。東京:森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川瀨健一、李常傳(2002)。臺灣電影饗宴:百年導覽。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大塚信一(2001)。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殖民地。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三澤真美惠(1942)。殖民地下的「銀幕」--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中村孝志(1988)。日本の雨万関与臺湾。奈艮:天理教道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四方田犬彥(2011)。李香蘭と原節子。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解學詩(2008)。偽滿洲國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孫中田、逢增玉、黃萬華、劉愛華(1999)。鐐銬下的繆斯--東北淪陷區文學史綱。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胡昶、古泉、橫地剛、間ふさ子(1999)。滿映--国策映画の諸相。東京:現代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塚瀨進(1998)。滿洲國:「民族協和」の實像。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小林龍夫、島田俊彥(1964)。滿洲事变現代史資料。東京都:みすず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Smith, Norman(2007)。Resisting Manchukuo: Chinese Woman Writers and the Japanese Occupation。Toronto: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new window
81.羽田令子(2006)。李香蘭、そして私の滿州体験。東京:株式會社社會評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堤輝男(2002)。文学と教育のかけ橋:芥川賞作家.長谷健の文学と生涯。東京: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岩瀨孝、佐藤實枝、伊藤洋(1999)。フランス演劇史概說。東京:早稻田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渡邊守章(1990)。演劇とは何か?。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室生犀星、淺野晃(1984)。室生犀星詩集。東京:白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施淑(1992)。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葉碧苓(2010)。學術先鋒:臺北帝國大學與日本南進政策之研究。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固寧(1975)。日本新聞史。臺北:中華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葉龍彥(1998)。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黃惠禎(20090000)。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O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中村孝志、卞鳳奎(2002)。中村孝志教授論文集--日本南進政策與臺灣。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吳佩珍(20120000)。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 : 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子安宣邦、陳瑋芬(2004)。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林繼文(1996)。日本拠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臺北:稲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呂赫若、鍾瑞芳(2004)。呂赫若日記,1942-1944。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McQuail, Denis、陳芸芸、劉慧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下村作次郎(2007)。サヨンの鐘関係資料集解說。サヨンの鐘関係資料集。東京:綠蔭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承機(2009)。殖民地經驗中的「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戰後臺灣「歷史記憶」的構成與演變。東亞的知識交流與歷史記憶。首爾:韓國工北亞歷史財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下村作次郎(2004)。物語の終焉--映画と教科書の「サヨンの鐘」。臺湾原住民の現在。東京:草風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下村作次郎(2002)。日本から逆輸入された「サヨンの鐘」の物語--中央舞臺の臺湾上演吳漫沙の「サヨンの鐘」。臺湾の「大東亜戦争」:文学.メディア.文化。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