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宗教理念與社會結構的演變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何蓉
作者(外文):He, Ro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9:2
頁次:頁189-213
主題關鍵詞:宗教理念社會結構韋伯宗教社會學宗教社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8
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理論賦予宗教可以被分為多種類型,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現實屬性;而特定宗教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最終可以追溯到具有倫理特性的宗教精英階層身上。在這個意義上,韋伯有關印度種姓制度的研究揭示了宗教的階層屬性對於社會分層與流動方式的作用。本文利用韋伯的“宗教稟賦”和“卡理斯瑪”這兩個概念,以西方近代新教教派為例,指出了宗教作為文化分層的機制作用於社會結構與社會演化的方式,並試圖語這一視角初步接近中國社會的宗教與社會演化過程。
期刊論文
1.錢杭(2000)。論通譜。史林,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牟鍾鑒、張踐(1997)。中國宗教通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繼文、黃明信(2001)。佛教小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韋伯(1989)。宗教與世界。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ber, Max、簡惠美、康樂(1996)。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屹(2005)。敬天與崇道--中古經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嚴耀中(1991)。中國宗教與生存哲學。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湯用彤(2000)。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四龍、葉朗(1997)。中國佛教與民間社會。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eber, Max、于曉、陳維綱(1987)。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96)。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葛兆光(2000)。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永海(1988)。中國佛性論。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Zürcher, Erik、李四龍、裴勇(1998)。佛教征服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93)。宗教社會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澄(1979)。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荒木見悟、杜勤、舒志田(2005)。佛教與儒教。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eber, Max(1946)。The Protestant Sects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牟鍾鑒(1991)。[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卷前語。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長孺(1983)。北朝的彌勒信仰及其衰落。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長孺(1983)。論北魏孝文帝定姓族。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