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監軍制度初探
書刊名:軍事史評論
作者:劉振仁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5
頁次:頁5-36
主題關鍵詞:明代監軍制度宦官監軍文臣監軍總督巡撫巡按御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4
明代監軍制度發軔於永樂朝,隨著京師三大營與鎮守制度的成形,不論是京軍或邊鎮,均可見監軍宦官之設計;而在軍隊進行前線作戰任務時,君主更是時常派遣宦官隨行。明代中葉以後,朝廷慢慢在宦官監軍外,又逐漸形成文臣監軍的體系。這種文臣監軍不僅與原有之宦官監軍不相違背,同時更與宦官監軍相互制衡,真正做到確保明代統治者皇位之高枕無憂。換言之,為有效控制軍隊,明帝國自永樂朝以後逐步發展出一套相配合的監軍制度。此種監軍制度,大體秉持上下相制、以文制武、內外交制等原則運作。這種多重監督軍隊的方式,確保明代軍隊始終為君主所用,不至發生叛變或指揮調度不靈的情況。 從另一層面分析,明代軍事事務之順利運作,均仰賴「鐵三角」即武臣、文臣與內臣之配合而來。這三者之間關係,一方面是以文臣壓制武臣,以內臣控制外臣,最後又是文臣彼此間相互制約抗衡。如此層層節制確實可以使軍隊為國家所用,將歷代藩鎮割據或將帥專兵的弊病降至最低。 明代監軍制度跟中國歷代一樣,非由單一機構組成;其組成單位有憑恃君主信任而獲得監軍權力者,如宦官;有因應後來局勢發展而逐步形成的組織,如總督、巡撫;有屬國家法定監察機關者,如巡按御史、地方各道等。環顧明代實際政治狀況,確實曾發揮其預期之集權中央、鞏固皇權之目標。然監軍機構彼此間過度之牽制,卻會干擾前方主帥與領軍將領之獨立專業判斷,無法實現「兵貴神速」、「制敵機先」之理想。
期刊論文
1.李國祁(19720700)。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上),13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申時行(1976)。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談遷。國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學聚(1965)。國朝典彙。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夏原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62)。明憲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曉(1969)。今言。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光昇(1993)。昭代典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司馬遷(1980)。司馬穰苴列傳。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司馬遷(1980)。秦始皇本紀。史記。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鴻緒(1962)。兵志。明史稿。台北:文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宦官傳一.曹吉祥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玉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鶴鳴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震孺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左光斗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學聚(1965)。總督巡撫。國朝典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學聚(1965)。御史。國朝典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職官志三。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沈德符(1976)。內府諸司。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宦官傳一。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谷應泰(1985)。王振用事。明史記事本末。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申時行(1976)。兵部十七.京營。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兵志一。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學聚(1965)。京營。國朝典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鄧球(1965)。兵制。皇明泳化類編。台北:國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子龍(1974)。建置五團營疏。于忠肅公文集。台北:國聯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仁錫(1965)。兵制.京營重兵。皇明世法錄。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職官志五。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申時行(1976)。兵部九。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傅維鱗(1984)。戎馬志。明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朱英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學聚(1965)。中官考上。國朝典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申時行(1976)。兵部。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清高宗(1963)。兵考.兵制二。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清高宗(1963)。兵考.兵制三。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忬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學聚(1965)。兵部十一.邊臣功罪。國朝典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沈德符(1976)。提督軍務。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徐學聚(1965)。吏部二一.總督巡撫。國朝典彙。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沈德符(1976)。總督軍務。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雷禮(1970)。都察院年表。國朝列卿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職官志二。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申時行(1976)。都察院一.都察院.風憲總例。大明會典。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七卿年表一。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職官志四。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章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熊廷弼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甡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蘇銑(1990)。請革莊浪參將帶管西寧疏。重刊西寧志。蘭州: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嗣昌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廣西土司一。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清高宗(1963)。大都督府。續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太袓紀六。明通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胡宗憲傳。明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