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美與教育的關係
書刊名:教育資料與研究
作者:陳新轉
作者(外文):Chen, Xing-zhu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88
頁次:頁111-128
主題關鍵詞:審美教育AestheticsAppreciation of aesthetics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91
期刊論文
1.桂強(2005)。鮑姆嘉通美學思想評述。廣西社會科學,2005(2),108-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新轉(20070500)。鄉土美感教育的美學理論與實務:「炭礦夫之歌」一首臺語詩教材的創作歷程。教育研究,157,83-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雪麗(20061200)。儒家君子人格在當代師資培育的實踐:以華梵大學師資培育經驗為例。初等教育學刊,2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光潛(1995)。談美。台北市: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ant, G.、牟宗三(1992)。康德:判斷力批判。台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荀況(1996)。荀子。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agan, J.、張宜慈(2001)。發展三讓思。台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立勛、邱紫、吳予敏(2005)。西方美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unt, M.、李斯(1993)。心理學的故事。台北市:究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愼(1965)。說文解字。台北市: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舒新城(1989)。近代中國教育史料。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蘭、LeDoux, J.(2001)。腦中有情。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澤厚(1996)。美學四講。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Postrel, Virginia、閻蕙群、陳俐雯(2004)。風格美感經濟學:美感是生活必需。台北市:商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曉波(1989)。悲劇、審美、自由。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uismann, Dénis、欒棟、關寶豔(1990)。美學。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aquet, Jacques、Blundell, David、武珊珊、王慧姬、袁汝儀(2003)。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振華、李明輝(2005)。論康德哲學。臺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宗白華(1981)。美學的散步。台北:洪範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法(2004)。美學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崔光宙、方志華(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玉体(1987)。西洋教育史。臺北:文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Seligman, M. E. P.、洪蘭(2003)。真實的快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熹(1991)。論語•先進篇。四書集註。台北市:大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1991)。孟子•離婁。四書集註。台北市:大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91)。孟子•告子篇。四書集註。台北市:大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雪麗(2008)。尋回良善本性的歴程:華梵大學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服務課程體現「充實之謂美」。品格與創新教學專論文集。花蓮市: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