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高中排球聯賽男子扣球攻擊戰術及攻擊得分結構之研究
書刊名:文化體育學刊
作者:郭國隆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8
卷期:6
頁次:頁51-58
主題關鍵詞:攻擊型態接發球攻擊防守攻擊Attack typeReceiving attackDefending attac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
  • 點閱點閱:31
本研究係以參加95學年度高中排球聯賽男子甲組前八名隊伍為研究對象,複、決賽之場次(合計8場),應用統計分析探討高中男子各項攻擊形態與戰術表現、得分結構,評量分析所得結果,高中四號位置攻擊40.7%高於三號位置攻擊34.7%高於二號位置攻擊17.8%高於後排攻擊高中6.8%,高中男子還是以傳統的四號位置攻擊為最頻繁,其次為三號位置攻擊,再次為二號位置、後排位置。然而,可見高中男子排球的比賽型態目還是以四號為攻擊為主,二、三號位置攻擊為輔之組織型態,而後排攻擊之組織效果顯現比較弱。而戰術表現高中長高球攻擊所佔55.7%高於快速攻擊所佔25.5%高於時間差攻擊所佔11.9%高於後排攻擊6.9%。顯示高中還是以長高球為主要戰術,配合快速攻擊及時間差的戰術攻擊為主要之得分戰術,但後排攻擊戰術使用率較低。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from first to eighth in senior high school's volleyball contest in 2006, introduces the plays of quarterfinals and finals to the number of eight. According to statistic analysis, it discusses senior high school male's all assailant form, strategic performance, and scoring form. The consequence is the number fourth's assailant ratio 40.7% is higher than the number third's 34.7%, number second's 17.8% and the back row's 6.8%. Generally, they use the fourth's attack is frequently than third's、second's and the back row. The main attack of senior high school male's contest is the fourth, and the supplementary attack is the second and third but the attack of the back row's effect seem to be use feebleness. In strategic form, it shows that long lob is the main strategy, matching with high speed attack and delayed spike as the main scoring strategy. Therefore, the use of back row attack is rare.
期刊論文
1.宋凱(1990)。對我國女排四項技術指標的分析與評價。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報,10,3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安格(1991)。排球比賽技術、戰術水平發揮的定量分析評價系統。中國體育科技,1991(2),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建毅(1995)。排球運動攻防戰術訓練應用探討。中華體育,35,105-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承玉(2001)。從第8屆女子排球世界盃比賽探討女子比賽得失分因子及規律。中國體育科技,37(5),4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國隆、黃碧月、游能揚、秦文華(20060100)。大專女子排球比賽得分結構不同對勝負影響之研究--以92學年度大專排球運動聯賽女子一級決賽前八名為例。復興崗體育,11,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學諒(20040200)。2002年韓國釜山亞運會男子排球賽前六強攻擊型態探討。大專體育,70,38-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竹茂(1955)。排球攻擊技術運動生理學暨訓練策略研析。臺灣師大體育研究,1,12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函潔(2001)。排球比賽得分結構的差異性探討。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7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Eom, H. J.、Schutz, R. W.(1992)。Statistical analyses of volleyball team performance。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3(1),11-18。  new window
10.杜曉偉、楊勁蒼(1999)。每球得分制新規則對男排比賽得分規律影響的初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6(2),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儷勻(19991000)。排球運動中發球、攔網、扣球相互關係之探討。大專體育,45,79-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昭元、余清芳、游能揚(2004)。2003世大運女子排球賽前八強得分方式評量分析之探討。中華排球,112,108-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豐任(19960400)。排球扣球技術的生物力學理論基礎及其應用。大專體育,25,92-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湯慧娟、蔡崇濱、宋一夫(19991100)。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影響的初步研究。成大體育,33,104-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杏麗、陳麗蘋(2004)。女子排球不同扣球位置、扣球戰術的應用分析。九十三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體育學院。117-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元、郭國隆、游能揚(2007)。92學年度大專院校排球聯賽男子第一級前四強得分方式與比賽成績關聯性之探討。2007銘傳大學國際禮育運動舆健康休聞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顯丞(2004)。2003年亞洲排球四強挑戰賽攻擊戰術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稅尚雪(2003)。赢球得分制實施後對排球技戰術表現之影響--以90年度大專院校男子第一級決賽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丁嘉(2002)。1999年規則修訂後南子排球技、戰術運用及訓練策略之研究--以2000年世界男子排球聯賽前六名為例。大千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煌典(1986)。女子排球比賽中基本技術之比較分析。長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曲正中、張西振(1993)。排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應龍、王汝英(1992)。中國優勢競技項目制勝規律。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