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馬致遠戲劇中「神仙道化」的抒情本質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張錦瑤
作者(外文):Chang, Jiin-yau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1
頁次:頁63-93
主題關鍵詞:馬致遠神仙道化抒情本質雜劇Ma ZhiyuanShern-shian daw huahLyrical essencePoetic drama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41
期刊論文
1.彭飛(1985)。愁霧悲風般的抒情--從馬致遠的《漢宮秋》說起。文科月刊,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雪梅(2000)。萬花叢中馬神僊,百世集中說致遠--論道教思想對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影響。中國文學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蕭憲忠(1978)。現存元人度脫雜劇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桂芳(1976)。馬致遠雜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隆全(1995)。元散曲隱逸意識研究。私立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瑤。中國文學史。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吉川幸次郎(198710)。元雜劇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楷第(1981)。元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家駱(1982)。明雜劇考。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忠林、應裕康(1977)。元曲六大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庚、郭漢城(1980)。中國戲曲通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臧晉叔(1958)。元曲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燕瑾(1995)。中國戲曲史論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世貞(1959)。曲藻。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謹(1995)。戲曲美學。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國維(1971)。曲錄。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實甫(1977)。孤本元明雜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燕瑾(1993)。中國戲劇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季國平(1993)。元雜劇發展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國榮(1987)。中國劇詩美學風格。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天佑(1996)。元雜劇八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錦鋐(1974)。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家駱(1985)。全元雜劇初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寵綏(1959)。度曲須知。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日章(2000)。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余秋雨(1987)。中國戲劇文化史述。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余培林(1997)。新譯老子讀本。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大平(1994)。馬致遠雜劇研究。湖北: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郭英德(1996)。元雜劇與元代社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馬致遠、蕭善因(1993)。馬致遠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騫(1981)。曲選。台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商韜(1989)。論元代雜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馮承鈞(1999)。馬可波羅行紀。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錦瑤(2007)。關王馬三家雜劇及其在戲曲史上的意義。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