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曲論「雙美說」與清初傳奇之發展
書刊名:國文學報. 高師大
作者:張錦瑤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4
頁次:頁161-195
主題關鍵詞:雙美說清初傳奇本色與文采情理案頭場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2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蔡運長(1993)。劇曲的本色與文采--漫談劇曲的特點之一。戲曲藝術,19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根勝(1999)。明清戲曲境界論的美學意蘊。戲劇、戲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剛(2006)。清代戲曲審美風格理論初探。内蒙古社會科學,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葵(2006)。清代戲曲理論的趨向、成就和影響。中華戲曲,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英德(1997)。論清前期的正統派傳奇。文學遺産,19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璦玲(2004)。論湯顯祖劇作與劇論中之情、理、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04/27-28)。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相哲(1996)。明代戲曲創作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鄺采芸(2008)。明末清初傳奇多元對應關係研究--以李玉、李漁、洪昇、孔尚任為主(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文政(2008)。李玉傳奇的舞台搬演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佳蓮(2001)。清初蘇州劇作家硏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依容(2003)。論馬致遠「以劇寫詩」的創作傾向。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琦(197007)。衡曲麈譚。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2007)。花部與雅部。花部與雅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學人、侯作卿(198404)。中國古典編劇理論資料匯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房玄齡、褚遂良等(1990)。晉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左丘明、杜預、孔穎達。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丘慧瑩(2000)。乾隆時期戲曲活動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梅(1971)。中國戲曲概論。臺北:廣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臧晉叔(1958)。元曲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惠綿(1998)。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驥德(197007)。曲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權(197007)。太和正音譜。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天成(197007)。曲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沈德符(197007)。顧曲雜言。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德清(1970)。中原音韻。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大椿(197007)。樂府傳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凌濛初(197007)。譚曲雜劄。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良運(2002)。中國歷代賦學曲學論著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長海(1987)。中國戲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馮夢龍、橘君(1985)。馮夢龍詩文。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青木正兒、王吉廬(1936)。中國近世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何良俊(197007)。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祁彪佳(197007)。遠山堂曲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國維(1993)。宋元戲曲考。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康保成(1993)。蘇州劇派研究。廣州: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龔鵬程(1993)。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廖奔、劉彥君(2000)。中國戲曲發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尤侗(1970)。西堂雜俎。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周妙中(1987)。清代戲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英德(1997)。明清傳奇綜錄。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英德(1999)。明清傳奇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湯顯祖、徐朔方(1999)。湯顯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毅(1989)。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盧前(1971)。明清戲曲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敬(19860000)。明清傳奇導論。臺北:華正。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丹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譚帆、陸煒(1993)。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玉(1987)。南音三籟。善本戲曲叢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世貞(197007)。曲藻。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周星(1970)。製曲枝語。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漁(1970)。閒情偶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余從(2003)。中國戲曲史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胡雪岡(1978)。孔尚任和桃花扇。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徐振貴(2000)。孔尚任評傳。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金登才(2006)。清代花部戲硏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黃錦鋐(199403)。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錦瑤(2007)。關王馬三家雜劇特色及其在戲曲史上的意義。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