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關、王、馬三家雜劇特色及其在戲曲史上的意義
作者:張錦瑤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集叢:語言文學類;AG0067
ISBN:9789866909689
主題關鍵詞:中國戲曲歷史研究考訂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0
期刊論文
1.陳伯松(1998)。元代文人的心態與元曲創作。咸寧師專學報,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白(2001)。元人之隱:一種社會性的退避。呼蘭師專學報,17(3),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金望(1994)。元雜劇中所反映的文人心態特徵。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4(1),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建民(1989)。中國戲曲文學的斷裂帶。影劇月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景深(1982)。中國戲曲的起源和發展脈絡。文史知識,198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崇濤(2000)。中國戲曲本質--兼及東方戲劇共同特徵。戲曲藝術,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星煜(1981)。《西廂記》受南戲、傳奇影響之跡象。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1(4),8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寶琨(1984)。曲藝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今古傳奇,19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漢城(1983)。知識分子在戲曲發展中的作用。川劇藝術,19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維齋(1989)。明傳奇興盛原因初探。浙江師範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仕忠(1997)。南戲北劇之形成與發展。文學遺產,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閔宏(1986)。馬致遠《漢宮秋》的主題與創作。許昌師專學報,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卉(1995)。馬致遠的散曲藝術。中國文學研究,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齊森華(1985)。略談《西廂記》的藝術特色。文科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恩宗(1982)。略談關漢卿劇作的藝術特色。韓山師專學報,19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子方(1999)。略論明雜劇的歷史價値。藝術百家,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景乾(2001)。淺談馬致遠的散曲創作。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海興寧(2001)。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淺談清初雜劇劇本的三個特徵。見戲曲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雪梅(2000)。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論道教思想對馬致遠神仙道化劇的影響。中國文學研究,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蔣星煜(1995)。散曲和劇曲的比較和欣賞。河北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彭飛(1985)。愁霧悲風般的抒情--從馬致遠的《漢宮秋》說起。文科月刊,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沈國儀(1990)。感傷情緒--元代社會對雜劇作家的心理感應。戲劇藝術,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麼書儀(2003)。說到關漢卿。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紹華(1980)。論關漢卿戲劇的結構藝術。揚州師院學報,198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闕真(1994)。論關漢卿雜劇的兩個貢獻。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粵民、袁啓明(1984)。論《王西廂》寫景狀物的語言藝術。湖南師院學報,19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申士堯(1999)。論馬致遠「仙道」劇的主體意識及其與宗教的關係。陝西教育學院學報,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蓉蓉(1992)。論中國古代戲曲的詩化。戲劇藝術,19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幗屏(1997)。論中國古典戲劇的「虛」與「實」。中國文學研究,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陶慕寧(1989)。論明代中葉以後雜劇創作的主體意識。南開學報,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元驤(1981)。論典型化。中國文學研究年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運長(1993)。劇曲的本色與文采--漫談劇曲的特點之一。戲曲藝術,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曉鈴(1987)。關漢卿里居考辨。河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乃黎(1980)。關漢卿生卒年考。寧夏大學學報,198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孔繁信(1982)。關漢卿散曲漫談。山東師大學報,19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嫚平(2001)。關於戲曲發展的思考。戲曲藝術,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康保成(1989)。戲曲起源與中國文化的特質。戲劇藝術,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庚(1986)。戲曲規律與戲曲創新。文藝研究,19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佘德余(1984)。《竇娥冤》是元雜劇中的典範之作。紹興師專學報,19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子方(1998)。「關、鄭、白、馬」與元曲四大家。漳州師院學報,1998(1),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曾永義(1990)。所謂「元曲四大家」。河北師院學報,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顏天佑(20000900)。試析孟稱舜曲論及其在明代曲論史上的意義。古典文學,15,431-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錦瑤(20050600)。明代曲論「雙美說」。興大人文學報,35(上),217-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璦玲(19980900)。明清抒懷寫憤雜劇之藝術特質與成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3,37-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天佑。從劇詩抒情特色看金批《西廂記》的人物心理分析。第四屆清代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璦玲。論湯顯祖劇作與劇論中之情、理、勢。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會議日期: 2004/04/27-0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禎(2001)。論「曲祖」《琵琶記》。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華書局。126-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幼嫻(1995)。關漢卿雜劇的生命情感(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鐘雪寧(1996)。所謂「湯、沈之爭」的形成與發展(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憲忠(1978)。現存元人度脫雜劇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炫國(1993)。明代嘉靖隆慶時期三大傳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瓊慧(1993)。祁彪佳戲曲理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芳英(1983)。明代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諶湛(1983)。元雜劇中道教故事類型與神明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相喆(1996)。明代戲曲創作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侯雲舒(1994)。明清戲劇理論之結構概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祥穎(1999)。金批西廂記人物心理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碧珠(1998)。張協狀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美玲(1978)。關漢卿雜劇研究(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簡隆全(1995)。元散曲隱逸意識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渡邊雪羽(1986)。元雜劇中的道教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尹昌洙(1996)。明清四段式組合短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盈盈(1988)。明代一折短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曉瑩(1995)。晚明曲論主情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依蓉(2003)。論馬致遠「以劇寫詩」的創作傾向(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百蓉。李漁及其戲劇理論(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佳蓮(2001)。清初蘇州劇作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書珮(199706)。明代戲曲理論的對峙與合流:以《西廂記》、《拜月亭》、《琵琶記》的高下之爭為線索(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鄺采芸(1996)。晚明戲曲理論之發展與轉型--以《牡丹亭》的流轉討論為線索(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瓊連(1986)。西廂記之版本及其藝術成就(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錦瑤(1999)。關公與李逵--以元、明(初)雜劇中人物形象研究爲論(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唐桂芳(1976)。馬致遠雜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昭炎(200304)。意境概說--中國文藝美學範疇研究。大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凌濛初(1959)。譚曲雜劄。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大杰(199007)。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南(2002)。中國詩性文化與詩觀念。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陸林(199909)。元代戲劇學研究。大陸: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聖嘆(199809)。金批水滸傳。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吉川幸次郎(198710)。元雜劇研究。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麼書儀(1997)。元人雜劇與元代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誼(1986)。花間集注釋。四川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俞為民、孫蓉蓉(1998)。中國古代戲曲理論史通論。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秦學人、侯作卿(198404)。中國古典編劇理論資料匯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恩壽(1959)。詞餘叢話。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常靜之(1995)。中國戲曲及其音樂。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寧宗一、陸林、田桂民(199208)。明代戲劇研究概述。大陸: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鐘翔(198810)。中國古典劇論概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秋雨(198505)。戲劇審美心理學。大陸: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家駱主編(197405)。全元雜劇外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家駱(197906)。全明雜劇。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實甫(1980)。西廂記。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董解元、楊家駱(1977)。西廂記諸宮調。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致遠、蕭善因(1985)。馬致遠全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致遠。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振鐸(1969)。清人雜劇二集。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鄒式金(1979)。盛明雜劇。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國維、徐調孚(1986)。人間詞話。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平步青。小棲霞說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元史。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應麟、任中敏。少室山房曲考。臺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文暘、無名氏、管庭芬(1959)。重訂曲海總目。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圖珌(195907)。看山閣集閒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蔣一葵、任中敏。堯山堂曲紀。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笠閣漁翁(1959)。笠閣批評舊戲目。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孟珙(1967)。蒙韃備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任中敏(1974)。陽春白雪。臺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65)。摭言。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陶宗儀(1967)。輟耕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馬廉、楊家駱(1960)。錄鬼簿新校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賈仲明、楊家駱(1982)。錄鬼簿。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大椿(1959)。樂府傳聲。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羅貫中、金聖嘆、毛宗岡(1969)。三國演義。臺北:文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漢民(2002)。中國戲曲小說初論。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郭英德、過常寶(2003)。中國古代文學史。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1987)。中國歷代文論選。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傅惜華。元雜劇考。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曾永義、王安祈(1992)。元人散曲選詳註。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忠林、應裕康(197702)。元曲六大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顏天佑(1991)。元雜劇八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傅惜華(1972)。元代雜劇作家傳略。臺北:文泉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涂秀虹(200411)。元明小說戲曲關係研究。大陸: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國維(1983)。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傅惜華(1972)。全元雜劇作家傳略。臺北:文泉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驤華(198808)。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辭典。大陸:上海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蔣星煜(1997)。《西廂記》的文獻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璦玲(199803)。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臺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曾影靖(1995)。清人雜劇略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任二北。散曲之研究。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蘇雪林(1969)。遼金元文學。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良運(2002)。賦學曲學論著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商韜(1986)。論元代雜劇。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季烈、劉富樑(1969)。螾廬曲談。臺北:進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靖之(198702)。關漢卿三國故事雜劇研究。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漢秋、周培維(1990)。關漢卿散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雲生(1990)。關漢卿傳論。北京:開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盧元駿(1977)。關漢卿考述。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麗貞(200212)。「瓊筵醉客」關漢卿。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許子漢(2003)。元雜劇的聲情與劇情。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惠綿(199212)。王驥德曲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吳新雷(1996)。中國戲曲史論。江蘇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吳梅(1971)。中國戲曲概論。臺北:廣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曾永義(1999)。明雜劇概論。臺北:學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王季思(1977)。孤本元明雜劇。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楊家駱(1973)。全元雜劇三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泰瑞•伊果頓、吳新發(200204)。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徐振貴(199709)。中國古代戲劇統論。大陸: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中國歷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編纂委員會(1986)。中國歷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陸志平、吳功正(19931100)。小說美學。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曹利華(1999)。中華傳統美學體系探源。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汪志勇(1996)。元人散曲新探。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方彥壽(1990)。元典章。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教友(2005)。長春道教源流考。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臧晉叔(1958)。元曲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孫崇濤(2001)。南戲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隋樹森(1959)。元曲選外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何文煥(199109)。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寧宗一、陸林、田桂民(1987)。元雜劇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鄭紹基(1991)。元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羅錦堂(1983)。中國散曲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呂效平(200309)。戲曲本質論。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浦安迪、樂黛云、張文定(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鄭騫(196204)。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馮夢龍、橘君(1985)。馮夢龍詩文。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張琦(1959)。衡曲塵譚。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孟元老、鄧之誠(198403)。東京夢華錄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耐得翁(1983)。都城紀勝。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李叔還(1987)。道教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鄭振鐸(1984)。中國俗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沈德符(1959)。顧曲雜言。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蔭柏(1990)。元代雜劇史。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陳芳(20020000)。清代戲曲研究五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臧懋循、王學奇(1994)。元曲選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徐子方(1994)。關漢卿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張燕瑾(1995)。中國戲曲史論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譚正璧(1982)。元曲六大家略傳。臺北:莊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楊家駱(198810)。全元雜劇二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劉靖之(1990)。元人水滸雜劇研究。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王忠林、左松超、皮述民、金榮華、邱燮友、黃錦鋐、傅錫壬、應裕康(1985)。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陸萼庭(2002)。崑劇演出史稿。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何良俊(1967)。四友齋叢說。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王驥德(1959)。曲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李漁(1992)。閒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隋樹森(1983)。全元散曲。臺北:漢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關漢卿、吳國欽(1998)。關漢卿戲曲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青木正兒、隋樹森(1981)。元人雜劇序說。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葉長海(1993)。曲律與曲學。台北:學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楊海明(1996)。唐宋詞史。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鄭騫(1972)。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王世貞(1959)。曲藻。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毛晉(1958)。六十種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何良俊(1959)。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姚燮(1959)。今樂考證。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傅謹(1995)。戲曲美學。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黃文華(1984)。詞林一枝。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張次溪(1988)。清代燕都梨園史料正續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龔鵬程(1993)。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顏天佑(1984)。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張燕瑾(1993)。中國戲劇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王明蓀(19920000)。元代的士人與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曾永義(1992)。參軍戲與元雜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葉長海(1987)。中國戲劇學史稿。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廖奔、劉彥君(2000)。中國戲曲發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謝柏梁(1994)。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蘇國榮(1987)。中國劇詩美學風格。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蕭馳(1999)。中國抒情傳統。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周妙中(1987)。清代戲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林鶴宜(19940000)。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臺北:學海。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徐子方(2003)。明雜劇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梁一成(1977)。徐渭的文學與藝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郭英德(1997)。明清傳奇綜錄。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郭英德(1999)。明清傳奇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葉長海(1999)。曲學與戲劇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青木正兒、王吉廬(1988)。中國近世戲曲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韓幼德(1987)。戲曲表演美學探索。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肖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莊一拂(1986)。古典戲曲存目彙考。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劉熙載(1988)。藝概。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楊家駱(1985)。全元雜劇初編。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湯顯祖、徐朔方(1999)。湯顯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李調元(1959)。雨村曲話。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蔡毅(1989)。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葉慶炳(1987)。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朱權(1959)。太和正音譜。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盧前(1971)。明清戲曲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羅錦堂(1960)。現存元人雜劇本事考。中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夏庭芝(1959)。青樓集。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祁彪佳(1959)。遠山堂劇品。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祁彪佳(1959)。遠山堂曲品。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呂天成(1959)。曲品。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沈寵綏(1959)。度曲須知。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徐渭(1959)。南詞敘錄。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焦循(1959)。劇說。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梁廷枏(1959)。曲話。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錢南揚(1980)。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余秋雨(1987)。中國戲劇文化史述。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俞為民(1994)。宋元南戲考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夏寫時(1988)。論中國戲劇批評。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丹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陳世驤、楊牧(1972)。陳世驤文存。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余大平(1994)。馬致遠雜劇研究。湖北: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耿湘沅(1987)。元雜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譚帆、陸煒(1993)。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王實甫、王季思(1995)。西廂記。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支豐宜(1959)。曲目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光憲(199112)。段相踏金蓮。北夢鎖言外十二種。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士儀(1999)。論戲劇的本質與任務。戲劇論文集:議題與爭議。臺北:和信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德清(1959)。中原音韻。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恩壽(1959)。續詞餘叢話。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