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另一類臺灣人才的選拔:1952~1968年臺灣省的高等考試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許雪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Hsueh-ch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2:1
頁次:頁113-152
主題關鍵詞:臺灣省高考考試院檔案分區定額加倍錄取Provincial civil service senior examinationArchives of examination yuanDistrict quota systemDoubling enroll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43
1952 年迄1968 年間,臺灣除了全國高等考試(以下簡稱「高考」)外,還舉 辦臺灣省高考,考試的日期、科目、錄取標準皆與全國高考相同,17 年間一共錄 取了1,581 人。這兩種高考之間到底有何關係,而臺灣省高考又何以產生、結束? 上述問題較少人關切。本文利用「考試院檔案」、《考試院施政編年錄》、《中華民 國考選統計》及回憶錄、口訪資料,就臺灣省高考產生的背景;考試的錄取數、 應考者身分、應考科目、任用;臺灣省高考結束的原因等,進行研究。就研究所 得,臺灣省高考的產生,在於臺籍考生自1952 年後及格的人數大增,但礙於全國 高考以分省/區定額錄取,相對於在臺人數少、定額多的外省籍考生,臺灣當時 只有9 個錄取名額,產生不公平的現象,擔心引起臺灣各界的疑慮,所實施的補 救性考試。1962 年全國高考尚未修法進行「加倍錄取」前,臺籍考生在臺灣省高 考與全國高考錄取比為1,156 比404,可見臺灣省高考及格即錄取的吸引力相當大。 1960 年臺灣省高考取消行政人員、只考建設人員後,吸引力降低,1968 年成 為臺灣省高考的最後一年。再加上自1962 年全國高考以臺籍考生及格即錄取,因 此臺灣省高考錄取者,以在臺灣省政府各單位任職為優先,林金莖、林洋港、楊 寶發等人都由省政單位開始任職,最終進入中央官僚體系。由此可見,臺灣省高 考選拔了不少臺灣人才,稍能平息當時可能產生的省籍矛盾,故有其階段性存在 的必要。
期刊論文
1.李壽雍(19680400)。高普考試及格人員應負之責任。人事行政,2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麗雪(20110400)。公務人員高普考試按省區定額錄取制度沿革。考選論壇,1(2)=2,5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雪姬(2013)。高等考試分省/區定額制的形成與在臺灣的實際運作(1946-1968)。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157-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南榮(2005)。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建制背景與現況改進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丘湟(2006)。國民黨政權在經濟上的省籍差別待遇體制與族群建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建南、李震洲(1991)。國家考試優待法制之研究。臺北:考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考試院秘書處(1946)。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考試院秘書處(1948)。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考試院秘書處(1949)。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考試院秘書處(1950)。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考試院秘書處(1951)。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考試院秘書處(1952)。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考試院秘書處(1953)。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考試院秘書處(1955)。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考試院秘書處(1956)。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考試院秘書處(1959)。考試院施政編年錄。臺北:考試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考選部(1968)。中華民國考選統計。臺北:考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考選部(1982)。中華民國考選統計。臺北:考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考選部(1990)。中華民國考選行政概況。臺北:考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堯峰(2005)。另類回憶錄--七秩再填寫履歷表:回首半世紀仕途來路。高雄:吳堯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官麗嘉(1995)。誠信:林洋港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袁暌九、林國欽(1991)。邱創煥:其人其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正寛、黃有興、劉錦章(1997)。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考銓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總督府(1941)。臺灣總督府及所官署職員錄(昭和十六年七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總督府(1944)。臺灣總督府及所官署職員錄(昭和十九年一月一日現在)。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鄧奇峰(1984)。戴季陶先生與考銓制度。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席裕福(1969)。皇朝政典類纂。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久芳、羅久蓉(200912)。羅家倫先生文存補遺。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雲五(1967)。岫廬八十自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蔣永敬、李雲漢、許師慎(1988)。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自進、簡佳慧(2003)。林金莖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許雪姬,丘慧君(20131107)。洪順天先生訪問紀錄,澎湖馬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雪姬,丘慧君(20131107)。陳泗育先生訪問紀錄,澎湖馬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雪姬,曾品滄,鍾淑敏,林玉茹,謝國興,賴玉玲,吳美慧(20112012)。楊寶發先生訪問紀錄,臺北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泰升(2014)。中國民國法制「去內地化」的進展與侷限。臺灣歷史的多元傳承與鑲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