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存「南投燒」款陶器窯口之歸屬問題初探(上)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陳新上
作者(外文):Chen, Hsin-sha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01
頁次:頁98-120
主題關鍵詞:南投燒協德陶器工場南投陶器所龜岡安太郎劉樹枝劉案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5
南投陶器發展到日治時期,由常滑陶師龜岡安太郎(Kameoka Yasutarō)引進朱泥陶與樂燒釉陶,這種新陶器與南投傳統陶器的風格不同,成為「南投燒」的重要產品。現存一批日治時期南投燒文物,過去的研究學者認為它們都是劉樹枝所經營的協德陶器工場所生產。然而筆者從日本常滑龜岡安太郎的家屬中取得幾份明治時期的原始文件,發現這種論點有商榷的餘地,因而提出本論文。本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分類法將這些文物的落款分為16式,再依銘款的內容,將此16個款式作品分為「南投燒劉」、「南投燒」與「臺灣南投」三群。經由風格分析後,確定各群的主要風格特徵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再以新的文獻與文物為證據,判斷第一群「南投燒劉」為劉家協德陶器工場的作品,而第二群與第三群主要為「南投陶器所」的作品。而同樣是南投陶器所的作品中,第二群為前期的作品,第三群為後期的作品。本文也論證南投陶器所的印款與產品的確有混入協德窯作品的情形,成為一種挪用的現象。然而其間的差異相當明顯,區隔並不困難。筆者認為即使協德窯有挪用印款與模具的情形,然而把日治時期南投燒的作品全部歸屬於協德窯的論述是有問題的。由於過去學界因為材料的限制,不知道有「南投陶器所」這家窯場,以致發生錯誤的判斷。本文依據新的文件資料與文物的特徵,還原其本來應有的歸屬。由於南投燒陶器技術與造形學自日本,並可追溯到與歐洲現代陶瓷的關係,成為文化交流與全球化的一環。
期刊論文
1.古賀貞二(1930)。臺灣の陶器業。臺灣時報,125,103-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新上(20141200)。「南投陶器所」新探。臺灣文獻,65(4),13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榮聰(19921200)。南投陶瓷的歷史沿革與演變。臺灣文獻,43(4),5-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富隆(1993)。泥土的故事--南投陶發展與變遷概要。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投郡役所(1939)。南投郡管內概況。南投:南投郡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常滑市民俗資料館(1997)。朱泥龍卷展。常滑:常滑市教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愛知縣陶磁資料館學藝課(2007)。煎茶陶芸の美と伝統--人間国宝三代山田常山への道。瀨戶:愛知縣陶磁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40)。工場名簿。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寺內信一(1937)。尾張瀨戶•常滑陶瓷誌。東京:學藝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龜岡安太郎(19000906)。履歷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龜岡安太郎(1905)。履歷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新上(19950413)。南投劉案章錄音訪問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柏木麻里(2012)。三代山田常山の陶芸--初公開の出光コレクション。三代山田常山--人間国宝その陶芸と心。東京:出光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