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睹畫思人:十五至十九世紀朝鮮燕行使的紀念圖像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衣若芬
作者(外文):I, Lo-fe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33:2
頁次:頁51-82
主題關鍵詞:朝鮮燕行使肖像畫文化交流洪大容KoreaEmissaries to BeijingPortrait paintingCultural exchangeHong Dae-yo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
  • 點閱點閱:108
期刊論文
1.夫馬進、張雯(201311)。朝鮮洪大容《乾淨衝會友錄》及其流變--兼及崇實大學校基督教博物館藏本介紹。清史研究,4,9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鳳宣(2003)。揚州八怪畫風對朝鮮末期畫壇的影響。美術與設計,2003(3),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左江(2007)。清代朝鮮燕行使團食宿考。域外漢籍研究集刊,2007(3),3-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朴現圭(2011)。日下題襟集的編撰與版本。國際漢學研究通訊,2011(4),268-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朴現圭(200301)。朝鮮使臣與北京琉璃廠。文獻,1,269-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衣若芬(2015)。翁方綱藏蘇軾〈天際烏雲帖〉與十九世紀朝鮮「東波熱」。域外漢籍研究集刊,2015(11),344-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祁慶富、金成南(2004)。清代北京的朝鮮使館。清史研究,2004(3),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畏冬(199210)。《皇清職貢圖》創製始末。紫禁城,1992(5),8-1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畏冬(199212)。乾隆時期《皇清職貢圖》的増補。紫禁城,2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畏冬(199303)。嘉慶時期《皇清職貢圖》的再次増補。紫禁城,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光華、李書琴(2005)。清代中國與朝鮮繪畫交流蠡論。美術觀察,2005(1),8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衛國(2014)。清道咸時期中朝學人之交誼--以張曜孫與李尚迪之交往為中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95-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衛國(2010)。朝鮮王朝最後一任朝天使:金堉使行研究。域外漢籍研究集刊,6,219-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佳(20140100)。重整冠裳:洪武時期的服飾改革。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8,113-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維(200806)。凊道咸時期中朝文人交往方式探析--以李尚迪為中心。延邊大學學報,41(3),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琴知雅(2001)。朝鮮申緯的《奏請行卷》研究--以燕行和申緯與翁方綱的文墨緣為主。韓國學論文集,9,7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美子、禹尚烈(2004)。朝鮮燕行使與中國琉璃廠。東疆學刊,21(2),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溫兆海(2013)。朝鮮詩人李尚迪與晚清詩人張曜孫交遊行述。東疆學刊,30(1),1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葛兆光(2005)。大明衣冠今何在。史學月刊,2005(10),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葛兆光(201001)。不意於胡京復見漢威儀--清代道光年間朝鮮使者對北京演戲的觀察與想像。北京大學學報,47(1),84-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晶(2012)。明代玉河館門禁及相關問題考述。安徽史學,2012(5),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樂然(201306)。凊代朝鮮人西洋觀的形成--以洪大容燕行為研究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0(1),299-3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權純姬(2000)。乾淨衕與甘井胡同。當代韓國,2000(1),98-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欒凡(2007)。明朝對中朝朝貢的組織管理及其影響。西南大學學報,33(5),4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松尾尊兌(2008)。池大雅と朝鮮通信使。美學,59,5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千金梅(200907)。通過《中朝學士書翰集》來看金在行與杭州學士的交流。東亞人文學,14,133-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英淑(200904)。明末的中國社會與朝鮮使臣的外交活動--以金培的『朝京日錄』與『朝天錄』為中心分析。明清史研究,31,67-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毅(2012)。洪:大容與淸代文士來往書信考論。韓國學論集,46,289-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琴知雅(2005)。朝鮮申緯의『奏請行卷』研究--燕行과 翁方綱의과 文墨緣을 중심으로。例上古典研究,21,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鄭恩主(201004)。在赴京使行時製作的朝鮮使臣的肖像。明清史研究,3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洪善构(199803)。朝鮮後期通信使隨行書員의續書活動。美術史論壇,6,187-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金陵、文貞姬(199512)。羅聘的給畫與朝鮮友人。美術史論壇,2,347-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朴柱碩(200802)。與照片的第一次相會--發掘 1863 年燕行使李宜翼一行的照片。韓國寫真協會會誌 AURA,18,5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朴現圭(2013)。朝鲜朴齊家、柳得恭和清畫家羅聘的畫緣。韓國學論集,50,6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賴毓芝(20120300)。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與帝都呈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5,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祁慶富(2001)。中韓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關於新發現的《鐵橋全集》。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1),7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衣若芬(2015)。乾隆千叟宴朝鮮使節圑活動及其歴史意義。故宮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暨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15年10月10-11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莉莉、福廣瑜(2011)。像應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澳門藝術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祁慶富、權純姬(1999)。《日下題襟合集》概説--關於燕行學者洪大容研究史料的新發現(之一)。第三屆韓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宣妃(2009)。圖肖像以顯文治:陳鑑如《李齊賢像》及其製作。2009臺大藝術史研究所學生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學生會。199-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廉松心(2004)。十八世紀中朝文化交流研究(博士論文)。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裴英姬(2009)。十八世紀初中朝文人物品交流及其中國觀感:以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申緯(2003)。警修堂全藁。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朴齊家(2003)。貞蕤閣集。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尚迪(2003)。恩誦堂集。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正喜(2003)。阮堂先生全集。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堉(2003)。潛谷先生遺稿。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景善(2003)。燕轅直指。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錫胄(2003)。息庵先生遺稿。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俞弘濬(2002)。阮堂評傅。首爾:學古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大容(2003)。湛軒書外集。首爾:財團法人民族文化推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史編纂委員會(1969)。承政院日記。首爾:大韓民國文教部國史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史編纂委員會(1958)。朝鮮王朝實錄。首爾:東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嚴誠(1850)。日下題襟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夫馬進、伍躍(2010)。朝鮮燕行使與朝鮮通信使:使節視野中的中國.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東日(2010)。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以《燕行錄》、《朝天錄》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莊吉發(1989)。謝遂《職貢圖》滿文圖說校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大阪歴史博物館(2001)。朝鮮通信使と民畫屏風:辛基秀コレクションの世界。大阪:大阪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元植(1997)。朝鮮通信使の研究。京都:思文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泰俊(1988)。虛學から實學へ--十八世紀朝鮮知識人洪大客の北京旅行。東京:東京大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善杓(2008)。朝鮮王朝の繪畫と日本:宗達、大雅、若冲も學んだ隣國の美。大阪:読売新聞大阪本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藤塚鄰(1947)。日鮮清の文化交流。東京:中文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藤塚鄰、藤塚明直(1975)。清朝文化東傅の研究:嘉慶.道光學壇と李朝の金阮堂。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基中(2006)。燕行錄研究。首爾:일지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首爾歷史博物館(2015)。탑골에서 부는 바람。首爾:首爾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國立中央博物館(2007)。國立中央博物館韓國書畫遺物圖錄第15輯:朝鮮時代肖像晝。首爾:韓國博物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國立中央博物館(2011)。中國使行歸來的畫家們。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國立中央博物館(2011)。肖像畫的秘密。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韓國民族美術研究所(1995)。澗松文華。首爾:韓國民族美術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韓國美術史學會(2007)。朝鮮後半期美術與對外交涉。首爾:예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신익철(2013)。燕行使與北京天主堂。首爾:보고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鄭恩主(2012)。朝鮮時代使行記錄畫:從古畫讀的韓中關係史。首爾:사회평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鄭珉(2014)。18世紀韓中知識人的文藝共和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見藤塚收藏。경기도파주시:문학동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實學博物館(2012)。燕行的文化史。首爾:景仁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實學博物館(2010)。實學博物館。首爾:통천분화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박향란(2013)。燕行錄筆談研究:以洪大容、朴耻源為中心。首爾:보고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Hostetler, Laura(2001)。Qing Colonial Enterprise Ethnography and Cartography in Early Modern China。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36.Jungmann, Burglind(2004)。Painters as Envoys: Korean Inspiration in Eighteenth-Century Japanese Nanga。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7.楊雨蕾(2011)。燕行與中朝文化關係。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金昌業(2001)。老稼齋燕行日記。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基中、夫馬進(2001)。燕行錄全集。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燕杭詩牘,http://nrs.harvard.edU/urn-3:FHCL:1386371, 2014/02/14。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衣若芬(2011)。〈九歌〉、〈湘君〉、〈湘夫人〉之圖象表現及其歴史意義。遊目騁懷:文學與美術的互文與再生。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鄺健行(2010)。朝鮮洪大容《乾淨衝筆談》編輯過程與全書内容述析。朝鮮人著作兩種:乾淨衝筆談.清脾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吉田宏志(1979)。朝鮮通信使の繪畫。江戶時代の朝鮮通信使。東京:每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輝濱(1979)。關於來朝中國人畫家孟永光。全海宗博士華甲紀念史學論叢。首爾:ᅳ潮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崔完秀(1995)。秋史墨緣記。澗松文華。首爾:韓國民族美術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Popova, Irina(2014)。Depictions of Tributaries of the August Qing 皇清職貢圖 and Hyacinth Bichurin's First Album。高田時雄教授退職記念:東方學研究論集。京都:臨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