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楚莊王看《公羊傳》的「夷夏之辨」
書刊名:國立屏東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
作者:陳莉萍
作者(外文):Chen, Lip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
頁次:頁115-140
主題關鍵詞:楚莊王春秋公羊傳夷夏之辨King Zhuang of ChuChun QiuBiography GongyangThe debate of the civilized and uncivilized (Yi-Xi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汪高鑫(2003)。司馬遷與董仲舒夷夏觀之比較。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4),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德昌(2003)。儒家與夷夏之辨。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令(2012)。鄭莊公、楚莊王形象比較--以《左傳》為例。河南社會科學,20(4),8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德華(2002)。楚莊王的霸業與楚國的出路--楚民族政治理性與民族個性精神的雙重提升。史學月刊,264(10),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大龍(2004)。傳統夷夏觀與中國疆域的形成--中國疆域形成理論探討之一。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4(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汪高鑫(2011)。漢代民族關係與夷夏之辨。人文雜誌,2011(2),13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正明、滕壬生、張勝琳(1984)。鳳鬥龍虎圖像考釋。江漢考古,10(1),96-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常金倉(1997)。「夷夏之辨」與「以德懷遠」說。陝西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1),113-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其泰(2014)。晚清今文公羊學盛行所傳遞的文化信息。社會科學戰線,2014(4),22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開國(2007)。公羊學的異內外的寳貴價值。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3),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志田(1996)。夷夏之辨的開放與封閉。中國文化,14(2),213-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濟襄(20051000)。《春秋》書法的常與變--論董仲舒、何休二種解經途徑所代表的學術史意義。經學研究集刊,1,129-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永炎(2008)。春秋社會變遷初探--以《左傳》賓禮為考察重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向奎(1989)。繙經室學術文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左丘明、杜預、孔穎達(2001)。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司馬遷、裴駟集、司馬貞、張守節(1739)。史記。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昌(1996)。楚國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尚慈(2010)。春秋公羊傳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向、王瑛、王天海(1996)。說苑。臺北市:台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之奇(1992)。尚書全解。山東:山東友誼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公羊壽、何休、徐彥(2000)。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先慎(1983)。韓非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寧、陸德明、楊世勛、喻遂生(2004)。春秋穀梁傳註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業、聶崇岐、李書春、馬錫用(1983)。春秋經傳引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董仲舒、鐘肇鵬、于首奎、周桂鈿(1994)。春秋繁露校釋。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