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北京史研究的方法審視與境界提升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王建偉
作者(外文):Wang, Jianwe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2:4=76
頁次:頁179-189+204
主題關鍵詞:近代北京城市史國家視野空間維度Modern BeijingUrban historyNational visionSpatial dimens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齊春風(2010)。北平黨政商與濟南慘案後的反日運動。歷史研究,2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章英華(19900300)。二十世紀初北京的內部結構:社會區位的分析。新史學,1,2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麗紅(20160900)。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北平工潮與國民黨的蛻變。近代史研究,2016(5),60-78+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熊遠報(20160100)。八大胡同與北京城的空間關係--以清代和民國時期北京的妓院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6(1),30-44+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蘊茜(2009)。空間維度下的中國城市史研究。學術月刊,200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齊春風(2010)。黨政商在民眾運動中的博弈--以1928-1929年的北平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0(4),5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錦章(2015)。清末民初北京銅器作坊的轉型與發展。北京社會科學,20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曉萍(2006)。流動的代理人:北京舊城的寺廟與鋪保。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錦章(2011)。論民國時期的北京商業鋪保。北京社會科學,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景漢(1925)。北京人力車夫現狀調查。社會學雜誌,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房安福原(1931)。中國的人力車業。社會月刊,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孔雪、岳永逸(2014)。生計、文學與政治:被消費的身體。清華大學學報,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升遠(2013)。“近代”的明暗與同情的國界--近代日本文化人筆下的北京人力車夫。外國文學評論,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鞠熙(2016)。民初北京公園理念與傳統公共空間轉型:以1914-1915年北京城市改造為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桑兵(2007)。抗戰時期國民黨對北平文教界的組織活動。中國文化,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善慶(2016)。何以自處:北平留守知識分子的心態與境遇。北京社會科學,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賈迪(2017)。1937-1945年北京西郊新市區的殖民建設。抗日戰爭研究,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唐曉峰(2010)。哈維的城市空間。讀書,2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葉文心(2013)。空間思維與民國史研究。南京大學學報,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曉峰(2016)。新華街:民國北京城改造個案述評。中國歷史地理論叢,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建偉(2018)。空間概念與近代北京城市史研究。福建論壇,20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鮑寧、趙寰熹(2016)。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歷史地理研究中的應用--以近代北京城市分區研究為例。理論月刊,20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松凡(1989)。歷史上北京城市場變遷及其區位研究。地理學報,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建偉(2016)。王府井與天橋:民國北京的雙面敘事。學術月刊,201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皓(2011)。北平臨時分會的設置與撤銷:國民黨各派對華北的角逐。晉陽學刊,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賀江楓(2015)。蔣介石、黃郛與1933年北平市公安局易長風潮。抗日戰爭研究,2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袁一丹(2013)。北平淪陷的瞬間--從“水平軸”的視野。文化研究,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蔭明(2003)。由七七事變引起的北平社會動盪。中共黨史研究,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季劍青(2013)。“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近代史研究,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坤睿(2012)。王孫歸不歸? --溥儀出宮與北洋朝野局勢的變化。南京大學學報,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怡、張敏(2008)。“中心”與“外圍”:文化意義的生成與生長--以北京文化與巴蜀文化的比較為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潘靜如(2017)。“兩京”淪陷區清遺民的“位置”--以〈雅言〉〈同聲月刊〉雜誌為中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季劍青(2015)。民國北京的現代經驗。讀書,2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崢(2015)。北京公園:現代性的空間投影(1860-1937)(博士論文)。北京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一丹(2013)。北平淪陷時期讀書人的倫理境遇與修辭策略(博士論文)。北京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侯仁之、唐曉峰(2000)。北京城市歷史地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岳永逸(2007)。空間、自我與社會:天橋街頭藝人的生成與系譜。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早(2008)。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rand, David(1989)。Rickshaw Beijing: 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5.張復合(2004)。北京近代建築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浩(2008)。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文人團體:1920-192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為坤、楊可(2015)。勞作的女人:20世紀初北京的城市空間和底層女性的日常生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泉(2005)。抗戰時期的華北文學。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大衛.哈維、黃煜文(2010)。巴黎城記:現代性之都的誕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平原、王德威(2005)。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季劍青(2011)。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產:1928-193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enjamin, Walter、劉北成(2013)。巴黎,19世紀的首都。北京市: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興濤、陳鵬(2016)。民國北京史研究精粹。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亞男(2008)。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規劃與建設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志紅(2012)。現代律師的生成與境遇:以民國時期北京律師群體為中心的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丁芮(2013)。管理北京:北洋政府時期京師警察廳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煦(2014)。舊都新造:民國時期北平市政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杜麗紅(2015)。制度與日常生活:近代北京的公共衛生,1905-193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庚(2016)。傳承與新變:近代化進程中的北京戲劇市場研究(1912-193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少兵(2016)。北京的“洋市民”:歐美人士與民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靜(2016)。民國北京犯罪問題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秀麗(2016)。北京婢女問題研究(1912-1937)。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江麗(2016)。民國北京的公共衛生。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孫冬虎、王均(2015)。民國北京(北平)城市形態與功能演變。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言(2016)。忽值山河改:戰時下的文化觸變與異質文化中間人的見證敘事(1931-1945)。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升遠(2017)。文化殖民與都市空間:侵華戰爭時期日本文化人的“北平體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基朗(2012)。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動態發展--人文空間的新視野。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姜德明(1992)。北京乎:現代作家筆下的北京。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姜德明(1997)。如夢令:名人筆下的舊京。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一達(2006)。讀城:大師眼中的北京。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平原、鄭勇(2010)。北京讀本。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季劍青(2017)。重寫舊京:民國北京書寫中的歷史與記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邱國盛(2010)。中國城市的雙行線:二十世紀北京、上海發展比較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慧琦(20080000)。故都新貌 : 遷都後到抗戰前的北平城市消費 (1928~1937)。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園(2002)。北京:城與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泉(1994)。淪陷時期北京文學八年。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許小青(2008)。首都遷移與“最高學府”之爭--以北大、中央大為中心的探討(1919-1937),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斐亞(2009)。淪陷時期的北京高校:可能與局限,1937-1945。戰時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平原(2005)。五月四日那一天--關於“五四”運動的另類敘述。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