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70年代《香港時報》「時報詩頁」與「詩潮」之研究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須文蔚翁智琦 引用關係顏訥
作者(外文):Shiu, Wen-weiWeng, Chih-chiYen, Na
出版日期:2019
卷期:36
頁次:頁137-155
主題關鍵詞:臺港文學文學傳播副刊現代詩香港時報Taiwan and Hong Kong literatureLiterary communicationSupplementary researchModern poe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也斯(19970400)。解讀一個神話﹖--試談「中國學生周報」。讀書人,26,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宗翰(20030900)。臺灣「現代詩」上的香港聲音--馬朗.貝娜苔.崑南。創世紀詩雜誌,136,140-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貴祥(20000300)。經驗與概念的矛盾--七十年代香港詩的生活化與本土性問題。中外文學,28(10)=334,130-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須文蔚、翁智琦、顏訥(20140800)。1940-60年代上海與香港都市傳奇小說跨區域傳播現象論--以易金的小說創作與企畫編輯為例。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6,33-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樊善標(2008)。學生的園地還是園地的學生--香港《星島日報.學生園地》初探。現代中國,11,243-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編輯部(1977)。詩朗誦、詩園地、詩話。大拇指,66,版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須文蔚(20180600)。1950年代臺灣的香港文化與傳播政策研究:以雷震之赴港建議與影響為例證。中國現代文學,33,171-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遠清(2007)。香港詩人文化身份的認同定位--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新詩。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5(3),1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古劍(2002)。一個自學者曲折的成長歷程--葉輝訪談錄。文學世紀,2(12),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國賢(1989)。從「文社」到「詩社」--香港詩社及詩刊發展初探。香港文學,52,4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小樺(2002)。平淡中的複雜--關夢南訪問。文學世紀,11,7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杜家祁(2009)。「眾聲交響」匯聚而成的獨特嗓音--從香港七十年代詩歌的發展到香港文學史的撰寫問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41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樊善標(2016)。1940、50年代之交香港《華僑日報》兩個學生「園地」的青年文藝培養。台北:里仁書局。3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訥(2017)。五○年代香港「南來文人」的「中國想像」與「在地認同」。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51-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顏訥(2011)。台灣香港存在主義文學傳播現象--以五○至七○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報刊與書籍為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昱文(2015)。臺灣香港一九七○年代現實主義文學傳播現象--以《龍族》、《羅盤》詩刊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肇豊(2015)。台灣、香港本土論的發展與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馮品佳(2004)。通識人文十一講。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智德(2009)。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亨、遲景德、林秋敏(1998)。徐亨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呂大樂(2012)。那似曾相識的七十年代。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谷城(2005)。香港中文報業發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友蘭(1977)。香港報業發展史。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秉鈞、譚國根、黃勁輝、黃淑嫻(2010)。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智德(20130000)。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玉珍(1999)。破冰。臺北:商周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學然(2014)。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大樂(2007)。唔該,埋單--一個社會學家的香港筆記。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古蒼梧(1971)。新詩的出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樹森(2004)。1997前香港在海峽兩岸間的文化中介。通識人文十一講。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樹森(2004)。東西冷戰、左右對壘、香港文學。通識人文十一講。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西野由希子(2010)。劉以鬯《對倒》和一九七○年代香港文學。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貴祥(2010)。劉以鬯與資本主義的時間性。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香港:香港公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