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文化研究」作為第三隻眼:從我的精神與知識構造入手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郭佳
作者(外文):Kuo, Jia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9
頁次:頁178-195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化研究知識構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卡維波(20160300)。「中國作為理論」之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2,257-2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甯應斌(20181200)。揚棄同性戀、返開新男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11,165-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甯應斌、趙剛、孫歌、徐進鈺、瞿宛文、崔之元、鄭鴻生、何春蕤、戴錦華、汪暉(20181200)。回首我們的知識道路:臺社同仁北京2018座談會。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11,275-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佳(2013)。一個廢物的中國自白:耳朵・土地・革命。人間思想,4,138-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賀照田(20100600)。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陳映真80年代的思想湧流析論之一。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8,11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卡維波(2016)。中國/左派。人間思想,2016(5),253-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甯應斌(2015)。晚明男色小說:邁向「中國派」的性思考。性/別廿年國際研討會,臺灣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辦) (會議日期: 2015/05/16-0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甯應斌(2015)。中國做為理論:中國派的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臺北:臺灣社會研究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Nandy, Ashis、丘延亮(2012)。殖民主義的心理學:不列顛印度中的性別、年齡和意識形態。貼身的損友:有關多重自身的一些故事。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