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運2.0: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書刊名:應用倫理評論
作者:王顥中
作者(外文):Wang, Hao-zho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62
頁次:頁69-83
主題關鍵詞:後殖民性/別政治雙向運動中國人身份歷史PostcolonialGender/sexuality politicsDouble movementChineseIdentity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甯應斌(20140300)。人民民主20年後的尋思:反公民、反進步、反臺灣的知識路。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4,157-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卡維波(20160300)。「中國作為理論」之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2,257-2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純德(20161200)。客家「村姑」要進城:臺灣客家男同志的認同型塑及其性/別、族群與城鄉的交織展演與政略。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5(12月號),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甯應斌(2012)。人民民主:20年後。人間思想,2,115-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剛(20160300)。臺社是太陽花的尖兵嗎?給臺社的一封公開信。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2,227-2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機器戰警(1991)。台灣的新反對運動。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華山(1997)。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迪斯•巴特勒、厄尼斯特•拉克勞、斯拉沃熱•齊澤克、胡大平(2004)。偶然性、霸權和普遍性:關於左派的當代對話。江蘇: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edgwick, Eve Kosofsky(2003)。Touching Feeling: Affect, Pedagogy, Perfonnativity。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趙剛(2015)。敬答劉紀蕙教授--台灣社會運動真的在創造新的可能性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人鵬、丁乃非(2007)。含蓄美學與酷兒政略。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