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作為理論」之前
書刊名: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作者:卡維波
作者(外文):Ning, Yin-b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02
頁次:頁257-284
主題關鍵詞:中國社會中國研究中國社會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卡維波(2016)。中國/左派。人間思想(大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少鵬(2012)。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婦女:為什麼中國需要重建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批判。開放時代,2012(12),98-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小江(2000)。50年,我們走到了哪里?: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歷程回顧。浙江學刊,2000(1),5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凌斌(2013)。從湯武到辛亥:古典革命傳統的現代意義。新史學,2013(7),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甯應斌(20140300)。人民民主20年後的尋思:反公民、反進步、反臺灣的知識路。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4,157-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甯應斌(2016)。中國作為理論:中國派的重新認識中國。開放時代,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剛(2016)。中(國左)派。人間思想(大陸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志偉、孫歌(2015)。歷史的侷限與整體:關於中國原理。人間思想(大陸版),2,332-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isenstadt, S. N.、曠新年、王愛松(2006)。反思現代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uhn, Thomas S.、王道還(1989)。科學革命的結構。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bu-Lughod, Janet L.、杜憲兵、何美蘭、武逸天(2015)。歐洲霸權之前。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甯應斌(2015)。重新認識中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喬萬尼.阿里吉、路愛國(2009)。亞當.斯密在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葛兆光(2014)。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志強(2015)。「經典時代」還是「子學時代」?「中國哲學史」的敘述開端與「中國文明的主體性」問題。重新認識中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甯應斌(2015)。中國作為理論:中國派的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acking, Ian(1992)。Making up people。Forms of desire: Sexual orientation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ist controversy。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