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潔的文本,純淨的革命情愛?--論《青春之歌》中的身體書寫與情欲潛流
書刊名:淡江中文學報
作者:石曉楓
作者(外文):Shih, Hsiao-fe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2
頁次:頁257-285
主題關鍵詞:青春之歌十七年小說新人身體革命加戀愛The Song of the YouthSeventy year novelNew manBodyRevolution plus lov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茅盾(1959)。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中國青年,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其芳(1959)。〈青春之歌〉不可否定。中國青年,19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世德(1959)。不能簡單機械地評價文學作品。中國青年,19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可立(1959)。談談郭開同志對《青春之歌》的批評。中國青年,19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楊(2000)。成長、政治、性--對「十七年文學」經典作 品《青春之歌》的一種閱讀方式。黃河,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麗華、李俏梅(2013)。「靈魂的改造」與「身體的改造」--從《青春之歌》看身體的現代性進程。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洪軍(2012)。顯文本與潛文本之間的建構與解構--論《青春之歌》中的革命與愛情。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虹(1959)。林道靜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嗎?。中國青年,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懿紅(2005)。「革命」:作為女性寫作的《青春之歌》。蘭州大學文學院,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開(1959)。略談對林道靜的描寫中的缺點。中國青年,195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一倪(2011)。林道靜:成長,或被改造與消融的客體--從女性主義角度重讀《青春之歌》。青年文學家,20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鷹(1959)。《青春之歌》是小資產階級的自我表現嗎?。中國青年,19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鋒(20090700)。閱讀五十年代。現代中文文學學報,9(2),196-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清華(2012)。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海德堡講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愛國(2003)。解構十七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劍敏(2010)。中國當代紅色敘事的生成機制研究:基於1949-1966年革命歷史小說的文本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毛澤東(1966)。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宏宇(2004)。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版本校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劍梅、郭冰茹(2009)。革命與情愛: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中的女性身體與主題重述。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蓉(2014)。「十七年文學」(1949-1966)的身體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魯迅(199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老鬼(2005)。母親楊沫。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敏玲(20150000)。形塑「新人」:中共宣傳與蘇聯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雪峰(1983)。雪峰文集。北京:人民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erger, John、吳莉君(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雲覽(2008)。小城春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閎(2007)。感官王國--先鋒小說敘事藝術研究。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沫(2010)。青春之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金麟(2005)。政體與身體:蘇維埃的革命與身體,1928-1937。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翔(2010)。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1966)。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董之林(2004)。舊夢新知:「十七年」小說論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