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50年代臺灣國際觀的塑造:以黨政宣傳媒體和外來中文刊物為中心
作者:林果顯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新北:稻鄉
ISBN:9789866078705
主題關鍵詞:臺灣史臺灣問題國際新聞文集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黃智慧、鈴木洋平、森田健嗣(2009)。台湾における日本観の交錯--族群と歴史の複雑性の視角から。日本民俗學,259,5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果顯(20080600)。戰爭與宣傳:1950年代標語的形成與困境。臺灣史學雜誌,4,4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秀菁(20041200)。戰後國民黨新聞政策與報業自主意識的轉變--以戒嚴時期歷次「出版法」修訂為中心的討論。現代學術研究,13,11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敏玲(20030600)。學習蘇聯:中共宣傳與民間回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0,99-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千惠(20030600)。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47,425-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淑雅(20110300)。蔣介石一瞥:1950年代後期日記中的觀察。臺灣史研究,18(1),185-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道中(20080500)。冷戰時期的聯合國政治--1955年「整批交易」入會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9,161-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稀方(20061200)。五十年代的美元文化與香港小說。二十一世紀,98,87-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汎森(19980200)。戊戌前後思想資源的變化:以日本因素為例。二十一世紀,45,4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淑惠(20150500)。從圖像看日本對甲午戰爭的宣傳。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43,45-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果顯(20140300)。來臺後曾虛白的宣傳工作與理念(1949-1994)。國史館館刊,39,117-119+121-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政誠(20090600)。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讀書生活。兩岸發展史研究,7,4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雪姬(19980600)。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2),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孝庭(20111200)。朝貢制度與歷史想像:兩百年來的中國與坎巨堤(1761-196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4,4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淑雅(20101200)。「主義為前鋒,武力為後盾」:八二三砲戰與「反攻大陸」宣傳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0,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文華(20100300)。如何看待美援下的衛生?一個歷史書寫的反省與展望。臺灣史研究,17(1),175-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薰慧(20000500)。書寫「異己」--五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匪諜」之象徵分析。淡江人文社會學刊,5,125-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淑雅(19940600)。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一九五〇年代中美結盟過程之探討。歐美研究,24(2),5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綺娜(20111200)。觀察美國--臺灣菁英筆下的美國形象與教育交換計畫,1950-1970。臺大歷史學報,48,97-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盛琦(20050300)。戰後初期臺灣的圖書出版--1945至1949年。國史館學術集刊,5,209-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何義麟(20130600)。戰後初期臺灣的國際新聞傳播與管制--以澀谷事件之報導為中心。文史臺灣學報,6,75-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郁升(20081200)。文明世界的接軌--以林獻堂《環球遊記》中博物館參觀經驗為探討內容。臺灣史料研究,32,11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尤靜嫺、江寶釵(20050200)。遊目歐美,遊心臺灣--從林獻堂「環球遊記」看臺灣遲到的現代性。文訊,232,5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果顯(20160500)。「欲迎還拒」:戰後臺灣日本出版品進口管制體系的建立(1945-197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45,193-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世瑛(20110600)。1950年代臺灣政治漫畫初探。臺灣文獻,62(2),351-4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東蘭(2005)。清末•民国期地理教科書の空間表象--領土•疆域•国恥。中国研究月報,685,2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潘光哲(20090500)。「奴隸地位」和「半獨立國」 : 孫中山對中國「國際地位」的論述。孫學研究,6,33-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麗榕(20081200)。日治初期臺灣的官方讀書會。臺灣風物,58(4),1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果顯(20150900)。戰時思惟下的戰後臺灣新聞管制政策(1949-1960)。輔仁歷史學報,35,239-2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潘光哲(20111200)。美國傳教士與西方政體類型知識「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國的發展(1861-1896)。東亞觀念史集刊,1,179-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綺娜(20010300)。美國政府在臺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至一九七〇)。歐美研究,31(1),79-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淑雅(19930600)。安理會停火案:美國應付第一次臺海危機策略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下),61-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淑雅(20011200)。臺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6,231-233+235-2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雪姬(19911200)。臺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29(4),155-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淑慧(20081200)。敘事、再現、啟蒙--林獻堂一九二七年日記及《環球遊記》的文化意義。臺灣文學學報,13,65-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黄智慧(20060300)。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文化論」に見られる対日観。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71,147-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果顯(20071200)。日常生活中的反共知識建構--以《廣播雜誌》為中心(1952-1956)。國史館學術集刊,14,181-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陳翠蓮(20021200)。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9(2),14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任育德(20091100)。中國國民黨宣傳決策核心與媒體的互動(1951-1961)。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2,221-2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翠華(20081200)。美援對臺灣的衛生計畫與醫療體制之形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2,9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趙綺娜(2004)。一九五0年代的香港美國新聞處:美國在亞洲之反共宣傳活動。冷戰時期海峽兩岸的政經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1.4-5)。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純秀(2008)。冷戰現代性的國族╱性別政治:《今日世界》分析(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敏亨(2010)。美國冷戰時期的文化外交與美國形象的塑造:美國新聞總署及《今日世界》的發行(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宜娟(2007)。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1949~2000)(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永綽(1972)。中央聯合兩報在新聞報導中所塑造的韓國映像(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力友(2007)。戰後初期臺灣官方出版品與黨國體制之構築(1945-194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錦蓉(200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世界觀教育知識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凌澤沛(1978)。「中央」、「聯合」兩報塑造的日本映象研究--中日外交關係友好時期與斷交時期比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長智(1968)。美國國際宣傳(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珍寧(1995)。日治時期台灣思想控制法令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森棟(1970)。傳播媒介塑造映象之實例研究--「今日世界」塑造中國人對美國人良好映象之方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 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深串徹(2014)。戦後台湾における対日関係の公的記憶1945-1970(博士論文)。青山学院大学,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曾薰慧(2000)。臺灣五O年代國族想像中「共匪/匪諜」的建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果顯(2009)。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hitfield, Stephen J.(1996)。The Culture of the Cold War。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濱下武志(1990)。近代中国の国際的契機:朝貢貿易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叔河(1985)。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新命(1957)。新聞圈裡四十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楚崧秋(1986)。滄海微言:隨侍先總統蔣公一得。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岡本隆司(1999)。近代中国と海関。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oble, Parks M. Jr.(1991)。Facing Japan: Chinese Politics and Japanese Imperialism, 1931-1937。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四組(1952)。宣傳手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川島真(2004)。中国近代外交の形成。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佐々木揚(2000)。清末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観と西洋観。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佐藤慎一(1996)。近代中国の知識人と文明。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ahn, Harold(1993)。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閻沁恆(19990000)。轉變中的中英關係。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文隆(2004)。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和影響(1960-197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elmonte, Laura A.(2008)。Selling the American Way: U.S. Propaganda and the Cold War。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16.Osgood, Kenneth A.(2006)。Total Cold War: Eisenhower's Secret Propaganda Battle at Home and Abroad。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new window
17.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秦孝儀(2004)。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秦孝儀(2002)。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臺北:財團法人中正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吉澤誠一郎(2010)。清朝と近代世界19世紀。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凌霄(1996)。中國國民黨新聞政策之研究(1928-1945)。臺北: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Fairbank, John King(1968)。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3.陳玉慧(2004)。海神家族。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Kirby, William C.(1984)。Germany and Republican China。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Fairbank, John King(1982)。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New York:Harper & Row。  new window
26.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2003)。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川島真、清水麗、松田康博、楊永明(2009)。日台関係史1945-2008。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宮嶋博史、李成市(2004)。植民地近代の視座--朝鮮と日本。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明輝(1995)。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彭明敏(1995)。自由的滋味。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奧平康弘(2006)。治安維持法小史。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濱下武志(1997)。朝貢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任育德(1999)。雷震與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侯坤宏、楊蓮福(2011)。民間私藏民國時期暨戰後臺灣資料彙編(政治篇)。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臺灣省政令宣導人員手冊。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Tucker, Nancy Bernkopf(1994)。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s。Twayne Publishers。  new window
37.高郁雅(20050000)。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單德興(20090000)。翻譯與脈絡。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鍾珮(1986)。我在台北及其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秀菁(20050000)。臺灣戒嚴時期的新聞管制政策。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謝東閔(1988)。歸返:我家和我的故事。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LaFeber, Walter(2008)。America, Russia, and the Cold War, 1945-2006。Boston:McGraw-Hill。  new window
43.臺灣省新聞處(1952)。新聞業務手冊。臺北:臺灣省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奇生(2003)。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Hansen, Allen C.(1989)。USIA: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computer age。New York:Praeger。  new window
46.松田康博(2006)。台湾における--党独裁体制の成立。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呂芳上(2015)。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爾敏(1995)。晚清政治思想史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潘光哲(2014)。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劉志偉(2012)。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臺北:啟動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Henderson, John W.(1969)。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New York:Praeger。  new window
52.曾虛白(1990)。曾虛白自傳。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茂木敏夫(1997)。変容する近代東アジアの国際秩序。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蔣中正(1957)。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余敏玲(20150000)。形塑「新人」:中共宣傳與蘇聯經驗。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坂野正高(1973)。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史。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馮啟宏(1998)。法西斯主義與三○年代中國政治。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臺灣省文獻會(1958)。台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文化事業篇。臺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1953)。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五月至十月第四组工作簡況暨統計圖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手代木有児(2013)。清末中国の西洋体験と文明觀。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日本新聞協会(1956)。日本新聞協会十年史。東京:日本新聞協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加藤陽子(2009)。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爭」を選んだ。東京:朝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吉田忠(2010)。19世紀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国際秩序観の比較研究。京都:財団法人国際高等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呂芳上、黃克武、王景玲(2002)。楚崧秋先生訪問紀錄ー覽盡滄桑八十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柯偉林、牛大勇(2007)。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國際化、內化與外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炎憲(2008)。李登輝總統訪談錄一:早年生活。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郭寄嶠(1972)。邊疆政策之研究。臺北:蒙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郭寄嶠(1970)。邊疆與國防。臺北:蒙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玉慧(2014)。時代的摺痕。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湯晏(20150000)。葉公超的兩個世界:從艾略特到杜勒斯。新北:衛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貴志俊彦、土屋由香(2009)。文化冷戦の時代:アメリカとアジア。東京:国際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2002)。新聞自由。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齊邦媛(2009)。巨流河。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1972)。黨營文化事業專輯二中央日報。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Bernhard, Nancy(2003)。U.S. Television News and Cold War Propaganda, 1947-196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6.Fairbank, John King(1949)。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7.章逸天(1960)。總動員法規彙纂續編。臺北:國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黃英哲(20070000)。「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張淑雅(20110000)。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新北市:衛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若林正丈(2008)。台湾の政治:中華民国台湾化の戦後史。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高全之(2003)。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陳永發(20010000)。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蘇瑞鏘(2005)。戰後臺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齊錫生(20110000)。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菅野敦志(2012)。台湾の言語と文字:「国語」‧「方言」‧「文字改革」。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曾虛白(1977)。美遊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Rawnsley, Gary D.(1999)。Cold-War Propaganda in the 1950s。Macmillan。  new window
89.並木賴寿(2008)。日本人のアジア認識。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筱峰(2007)。久違的符號--從「政治標語」圖像看兩蔣政治。台灣近現代史論集。台北市: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岡本隆司(2009)。中国近代外交へのまなざし。中国近代外交の胎動。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義麟(2007)。光復初期台灣知識份子的日本觀(1945-1949)。光復初期的台灣:思想與文化的轉型。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義麟(2008)。戰後臺灣禁用日文政策之變遷。日本語在臺灣.韓國.沖繩做了什麼?。致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樹森(2004)。東西冷戰、左右對壘、香港文學。通識人文十一講。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應鳳凰(2007)。「反共 + 現代」:右翼自由主義思潮文學版--五○年代臺灣小說。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國祁(20010000)。激情與理性 : 二十世紀中國歷史演進的省思--帝國主義、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互動。「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文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果顯(1954)。兩次臺灣危機的戰爭宣傳布置(1954-1958)。冷戰與台灣危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茂木敏夫(2009)。中国の世界像の変容と再編。シリーズ20世紀中国史1--中華世界と近代。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三井(20010000)。晚清知識份子法國觀的考察。「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論文選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秀菁(2015)。戰後媒體管制體系的建立與實踐。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光哲(20070000)。中國近代「轉型時代」的「地理想像」(1895-1925)。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薛化元(20000000)。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臺灣省政府主席任內為中心的探討。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ao, Yen-p'ing、Wang, Erh-min(1980)。Changing Chinese views of Western relations, 1840-95。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11 Late Ch'ing, 1800-1911。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Rawnsley, Gary D.(2000)。Taiwan's Propaganda Cold War: The Offshore Islands Crises of 1954 and 1958。The Clandestine Cold War in Asia, 1945-65: Western Intelligence, Propaganda and Special Operations。London:Frank Ca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