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近代之自強與求富
書刊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作者:王爾敏
出版日期:1980
卷期:9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中國自強求富近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3
圖書
1.鄭觀應(2005)。盛世危言。呼和浩特頑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韜。弢園文錄外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薛福成。籌洋芻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啟、胡禮垣。新政真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薛福成(189203)。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上海:醉六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嵩燾。養知書屋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樂知(1968)。萬國公報。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虬。經世博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湯彝。柚村文選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洋務運動(第五冊)。洋務運動(第五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葛士晉。皇朝經世文續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李鴻章。李文忠公明僚函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怡祖。張季子九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李鴻章(1995)。李文忠公奏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馮桂芬。校邠盧抗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籌辦夷務始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觀應。盛世危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救時要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邵氏危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幾道詩文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道咸同光奏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海防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左文襄公書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海防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三星使書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清)薛福成。庸庵文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清)薛福成。庸庵文外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出使日記續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格致書院課藝,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清)薛福成。庸盦文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清)黃遵憲。日本國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清)薛福成。出使奏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惠敏公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鄭觀應。盛世危言正續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瀛環志略續集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76)。經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魏源。[聖武記]序。聖武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論清代後期外國銀幣的流通
2. 評佐藤仁史,《近代中國の鄉土意識: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導層と地域社會》(研文出版,2013年)
3. 評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和生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 評:陳姃湲:《從東亞看近代中國婦女教育--知識份子對「賢妻良母」的改造》 (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2005)
5. Hu Siao-chen's Cainü Cheye Weimian: Contributions and Questions [書評:胡曉真, 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 (臺北:麥田出版社, 2003)]
6. 無聲亦有聲--評介呂芳上等編《無聲之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社會、文化)(1600-1950)》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7. 游移於傳統與現代之間 [書評:李孝悌,《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臺北市:一方出版社, 2002)]
8. 探尋中國法律傳統的近代意義--《中國法律近代化論集》主題述評
9. 評王伯琦先生著《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 (臺北:法務通訊雜誌社, 1993)
10. 傅斯年與中國近代實證史學
11. 臺灣洋務科技初探(1887-1895)--從臺灣鐵路、臺北機器局與基隆煤礦出發的初步討論
12. 譚嗣同「仁學」思想的社會政治分析--儒家思想的承繼與批判
13. 譚嗣同「仁學」思想的社會政治分析--儒家思想的承繼與批判
14. 中國近代文學史的突破:王國維的文學觀
15. 誰應對近代中國的價值迷失負責[評陳旭麓著《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