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康熙皇帝的集權與激變
書刊名:東吳歷史學報
作者:劉家駒
作者(外文):Liu, Chia-chu
出版日期:1996
卷期:2
頁次:頁55-89
主題關鍵詞:康熙皇帝蘇克薩哈鰲拜吳三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44
     康熙皇帝八歲繼位,由索尼等四大臣輔政,佐理政務,至十四歲而躬親大政。但康熙皇帝的掌握朝中實權則在他即位八年十六歲時剷除權臣鰲拜之後。在其親政掌握朝中實權的過桯中,曾引發二次政治上的激變。一為藉輔政大臣間的政爭而革除不願歸政的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其次則為康熙皇帝親自剷除權臣鰲拜其黨羽的勢力,而確實掌握帝王應有的用人行政大權。在康熙皇帝親政集權剷除權臣的過程中實在非常幊利而未遇任可阻力,其尊崇之權位即由此建立,且日益鞏固。但吳三桂等三藩勢力的存在與清代中央集權的體制相衡突。故康熙皇帝親政集權後的另一措施,則為撤除三藩等所享有的特權,而造成三藩等先後的叛變,為清初政治上最大的變亂。本文即從政治制度上分析探討康熙皇帝親政集權與數次政治上激變之形成及其相互間的關係。
期刊論文
1.劉家駒(1994)。康熙皇帝幼年所受的教育及其影響。東吳文史學報,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家駒(1984)。奏摺裏的玄機。故宮文物月刊,15,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聖祖仁皇帝實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姚元之(1983)。竹葉亭雜記。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一山(1962)。清代通史,第一冊。清代通史,第一冊。臺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治亭(1990)。吳三桂大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昭信(1988)。康熙大帝全傳。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森(198209)。明清史講義。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爾巽、柯劭忞、國史館清史稿校註審查委員會(1986)。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家駒(19640000)。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鄂爾泰(1968)。八旗通志.初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桓、陳壽祺(1985)。國朝耆獻類徵。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戎笙。清代全史。清代全史。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ouvet, J.(1980)。唐熙帝傳。唐熙帝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招槤(1984)。嘯亭雜錄,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圖海。世祖章皇帝實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史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滿州名臣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70)。朝鮮顯宗實錄,韓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劉健(1986)。庭聞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清)魏源(1902)。聖武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四王合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旭。平吳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鈕琇。觚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彭壽。舊典備徵,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清)勒德洪。平定三逆方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