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我國兒童少年性剝削防治立法--以兒童少年福利保護為中心理念之法律社會學觀點
書刊名: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
作者:施慧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ee, Amy Huey-li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
頁次:頁45-75
主題關鍵詞:雛妓童妓兒童少年性剝削兒童少年福利保護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兒童福利法少年福利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法律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1
     從民國七十六年起,本土的社會運動者與民間志願團體即著手進行所謂「雛妓問題」的防治立法工作,經過不斷的檢討與修正,終於在八十四年推動通過「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該條例乃我國第一部針對「雛妓問題」防治所制定的特別法,其內容綜合了宣導教育、保護處遇以及處罰等相關規範,且以保護兒童少年、使其免於淪為性交易對象的立法原則貫穿整部法律。為彰顯其特別立法的效力,新法清楚劃分各主管機關及相關行政單位的權責,且不論就被害兒童少年之保護安置流程,或各種加害行為之構成要件及罰則,皆有分明詳細的規定。然而,如此一部鉅細靡遺的法律,其執行效果非但不盡理想,還滋生許多法律體系上或適用上的疑義與困境,亦從而無法有效發揮其保護兒童少年的功能。本文嘗試以學術研究的立場,運用法律社會學中法概念化理論以及法律功能論與極限論的觀點,並秉持筆者對於兒童少年福利保護的立法原則之主觀價值,回顧評析七十六年至今,我國法律對於所謂「雛妓問題」的因應規範,並展望未來之法制發展方向。據此,本文主張:基於福利保護之觀點,「雛妓問題」中的受害兒童少年,實為遭受性剝削的受虐者。因此,「雛妓問題」應為「兒童(少年)虐待問題」之一環,而其防治規範亦應劃歸兒童福利保護之範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