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IT課程的應然與實然
作者:白亦方 引用關係
書刊名: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頁次:235-266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高等教育
主題關鍵詞:IT課程
學門:教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Norris, C.、Sullivan, T.、Poirot, J.、Soloway, E.(2003)。No access, no use, no impact: Snapshot surveys of educational。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36(1),15-27。  new window
2.Selwyn, N.(1999)。Why the computer is not dominating schools: A failure of policy or a failure of practice?。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9(1),77-9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白亦方、鄭兆喻(2004)。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活動設計之歷程探究。2004教育資訊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研究所 。宜蘭:佛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修豪、白亦方(2006)。數位典藏融入社會科教學之研究。2006年台灣學術網路研討會。花蓮: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亦方(2005)。台灣資訊課程的歷史分析。第七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課程發展、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更新,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 (主辦)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白亦方(2005)。台灣族群一家親--創意學習網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erneding, K. A.(2003)。Questioning technology: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and educational reform。NY:Peter Lang。  new window
2.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理論與重建。臺北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用生(2006)。課程理論與實踐。臺北: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Ornstein, Allan C.、Hunkins, Francis P.、方德隆(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高等教育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白亦方(2003)。科技與課程的互動分析。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臺北:高等教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亦方、林宏達(2004)。資料驅動的民主?電腦教育之社會評價。教育、科技、權力:視資訊教育為一種社會實踐。臺北: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ensham, P. J.(1992)。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NY:Macmillan。  new window
4.郭為藩(2005)。網路對校園文化的衝擊--解析「非校園化」的校園文化。教育名家論教育。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光雄(2005)。課程研究--回顧到展望。教育名家論教育。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智穎(2004)。文化歷史觀點的課程改革研究。課程與教學新論。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