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3-6歲幼兒“家”概念的發展及對家庭教育的啟示
書刊名:教育研究與實驗
作者:王任梅薛燁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38-43
主題關鍵詞:幼兒生理需要社會心理需要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通過訪談90名3-6歲幼兒,本研究探討了3-6歲幼兒"家"概念的發展,主要包含家的物理空間、家的組成、家的定義、家的功能、家的活動、家的體驗等主題。研究結果表明,3-6歲幼兒對家的理解與體驗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整體,根植于兒童的生活經驗,且存在一定的年齡差異性。幼兒"家"概念的發展可以給家庭教育以啟示,成人應尊重幼兒對家的獨特的理解與體驗,關注幼兒日益凸顯的社會心理需要,不斷反思并改進自身的教養方式。
期刊論文
1.儲小平(2003)。中國「家文化」泛化的機制與文化資本。學術研究,2003(11),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rris, Paul B.、Brown, Barbara B.、Werner, Carol M.(1996)。Privacy Regulation and Place Attachment: Predicting Attachment to a Student Family Housing Facilit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6(4)。  new window
3.Day, Evelyn Diez-Martinez、Remigy, Marie-José(1999)。Mexican and French Children's Conceptions About Family: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30(1)。  new window
4.Qvortrup, J.(1996)。Childhood in a post-industrial world。Development,39(1)。  new window
5.王艶、邊霞(2016)。西方兒童地理學的興起:背景、代表人物、主題及啓示。學前教育研究,201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淳、朱竑(2015)。衝突與協商:西方兒童地理學的發展及啓示。熱帶地理,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馬麗娜(2008)。5-6歲幼兒對"家"的理解研究(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隆基(2004)。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普林格爾、禹春雲(1989)。兒童的需要。北京:春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梭、李平漚(1982)。愛彌爾。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大衛.帕金翰、張建中(2005)。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成長的兒童。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建移、張英萍(2005)。學校教育與兒童社會性發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