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歸返的解構與建構:論林幸謙的原鄉執念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作者:朱崇科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8)
頁次:185-192
主題關鍵詞:林幸謙原鄉歸返解構華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6
林幸謙的原鄉書寫與追求往往剛烈、濃郁,他既有相對清晰的大馬認同:書寫自我、小家,同時又將其升華為大家、華族與大馬的議題與身份認同探尋;同時,由于他有相對特殊的留學經歷和線路,又讓他可以反思臺港、批判大陸,既有精神原鄉,又有現實歷練。表面上看,林幸謙似乎是一個無地歸返的過客,實際上,他更是一個通過解構來建構華人大同的個體實踐者。當然,我們也要注意,不可將其對中國大陸的濃烈精神原鄉視為中國情結,更要辯證而清醒地看到他的宏闊視野與追求,以及偶爾的宏大敘事。
期刊論文
1.楊宗翰(200009)。從神州人到馬華人。中外文學,29(4),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遠清(2008)。離散族群的邊緣心境--論林幸謙新世紀的華文創作。南方文壇,2008(4),9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小新(1998)。馬華作家林幸謙創作論。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文斌(201103)。詞語之悟與存在之思。蕉風,5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乃喬(1988)。後現代性、後殖民性與民族性--在世紀之交,藝術創作與批評應該追尋一種比較的視野。東方叢刊,19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列耀、馬淑貞(2005)。從"傳承"到"裂變"--論馬來西亞華裔作家林幸謙的詩歌創作。暨南學報,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乃喬(2001)。詩者與思者--一位在海外漂泊的華裔詩人及其現代漢詩書寫。天津社會科學,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君臨(200506)。君臨直觀香港十八詩人。圓桌,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幸謙(2004)。人類是光明的兒子。吉隆玻:馬來亞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幸謙(2003)。漂移國土。吉隆玻:學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幸謙(2005)。千島南洋。吉隆玻:馬來亞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怡雯(2007)。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臺北:萬卷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達(2009)。馬華當代詩論:政治性、後現代性與文化屬性。臺北:秀威資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幸謙(2007)。叛徒的亡靈--我的五四詩刻。臺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幸謙(1995)。狂歡與破碎。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幸謙(1999)。詩體的儀式。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洛夫(20130412)。亡靈的美學:讀林幸謙的《五四詩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國忠(2002)。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和文化的命運。社會變遷與文化詮釋。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一果(2004)。從原鄉追尋到生命原鄉的沉思--林幸謙散文的異客語境與主體風格。人類是光明的兒子。吉隆玻:馬來亞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錦忠(2005)。文化回歸、離散臺灣與旅行跨國性:"在台馬華文學"的案例。千島南洋。吉隆玻:馬來亞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德威(2007)。後遺民寫作。重寫臺灣文學史。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