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特色社會學學術話語體系構建的若干思考
書刊名:社會學研究
作者:李友梅
作者(外文):Li, Youme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27-37+242
主題關鍵詞:中國社會學發展學術話語體系構建文化自覺歷史擔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2
習近平同志在2016年5月17日的重要講話為中國社會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出了更明確的方向。中國社會學正處于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需要從更高的位置、更廣闊的視野認真思考如何構建和發展自身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需要汲取社會學前賢在中國化和理論化方面的優良傳統,在深入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回答中國問題中,不斷提升文化自覺和學科水平;需要增強整體合力和擔當精神,主動為推進中國社會學自信地走向世界、讓國際社會實際地認識和理解中國而發揮積極作用。
期刊論文
1.吳曉明(2011)。論當代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自主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11(2),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雪光、練宏(2011)。政府內部上下級部門間談判的一個分析模型--以環境政策實施為例。中國社會科學,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渠敬東、周飛舟、應星(2009)。從總體支配到技術治理--基於中國30年改革經驗的社會學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09(6),10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杭生(2011)。學術話語權與中國社會學發展。中國社會科學,2011(2),2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雲虎(2016)。努力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月刊,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費孝通(1980)。邁向人民的人類學。社會科學戰線,198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宗智(2005)。認識中國--走向從實踐出發的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2005(1),83-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培林(1992)。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中國社會科學,19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培林(2007)。東方現代化與中國經驗。社會理論,2007(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培林(2008)。現代性與中國經驗。社會,200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瑋、羅教講(20150500)。新計算社會學:大數據時代的社會學研究。社會學研究,2015(3),222-241+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渠敬東(2015)。返回歷史視野,重塑社會學的想像力:中國近世變遷及經史研究的新傳統。社會學研究,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立平(2005)。社會轉型:發展社會學的新議題。社會學研究,20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肖瑛(2014)。從"國家與社會"到"制度與生活":中國社會變遷研究的視角轉換。中國社會科學,2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肖瑛(2014)。社會學研究的歷史轉向。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肖瑛、曾煒(2007)。中國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挑戰、危機和超越的尋求。社會,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立中(2007)。結構--制度分析,還是過程--事件分析? --從多元話語分析的視角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應星(2016)。「把革命帶回來」:社會學新視野的拓展。社會,2016(4),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杭生、黃家亮(2012)。"中國故事"期待學術話語支撐--以中國社會學為例。人民論壇,20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飛舟(2016)。論社會學研究的歷史維度--以政府行為研究為例。江海學刊,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友梅(2008)。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邊燕杰、盧漢龍、孫立平(2002)。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美國社會學者分析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孝通(2010)。文化與文化自覺。北京:群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宗智(2007)。連接經驗與理論:建立中國的現代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耀基(2016)。中國文明的現代轉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強(2008)。中國社會變遷30年:1978-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友梅、徐中振、陸銘(2009)。市場 社會 政府--共和國60年發展理論解讀。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友梅、黃曉春、張虎祥(2011)。彌散與秩序:制度與生活視野下中國社會變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學藝(2013)。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建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習近平(2016)。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靜(2007)。基層政權:鄉村政治諸問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柏(20160111)。2016:後全球化時代的開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宣(20121128)。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杭生(20121017)。促進公平正義:社會建設的本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立平(2000)。"過程-事件分析"與當代中國國家-農民關係的實踐形態。清華社會學評論:特輯。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立平、郭于華(2000)。軟硬兼施:正式權力非正式運作的過程分析--華北B鎮定購糧收購的個案研究。清華社會學評論。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文藻(1987)。〈社會學叢刊〉總序。社會學叢刊。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