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方以智的生平與思想
作者:張永堂
作者(外文):Zhang, Yong-Ta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方豪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77
主題關鍵詞:方以智傳記清代思想理學均的哲學中國文學文學1611-16711671FANGYI-ZHIBIOGRAPHYGING-DYNASTYTHOUGHTPHILOSOPHYCHINESE-LITERATURE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2) 專書(5)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0
方以智,安徽桐城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卒於清聖祖康熙十年
(一六七一)。是明末清初(即相當於十七世紀)一位風格奇特的思想家。就其思想
上說,他卻正逢一個轉變過渡、百家爭鳴的時代;他不但要集朱子、王陽明之大成,
而且要集儒、釋、道三教之大成,甚至要集中、西文化之大成;他不但要把古今中外
學問當做藥材一樣地匯集於一爐,加以烹炮燒煮,而且更要進一步以此藥方醫治天下
之千疾百病,以及那些不諳靈素而「爭掛單方招牌」的庸醫之病,其樂觀態度始終一
致,是名符其實的所謂「大醫王」。他這種「大傷心人」與「大醫王」的性格在當時
已頗具特色,而且備受推崇。江子長曾譽之為「四真子」,即所謂「真孝子、真忠臣
、真才子、真佛祖」;張英也稱他「為才人、為學人、為忠臣、為孝子」;黃宗羲不
但很推崇他在醫學與易學方面的成就,對其奇才尤表驚服,甚至視為四位畏友之一;
王夫之對他的科學研究推崇備至,對其會通三教、重建儒學的努力更是仰慕終生、嘆
為觀止。全文約二十萬言,分上下二篇。上篇探討方以智的生平,分四章:一、時代
,二、家世,三、著述,四、略傳,(附)、簡譜;下篇探討方以智的思想,分五章
:一、思想淵源,二、均的哲學,三、知識主義,四、物理研究,五、三教合一。
一、一位思想家的生平與思想都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要了解一位思想
家首先應了解他所處的時代。方以智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漢滿政權轉移的時代、宋明理
學過渡到清代經學的時代、儒釋道三教融合的時代、同時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時代。
二、除了時代以外,影響方以智最大的是他旳家世。這種影響主要可以分人格與學問
兩方面來說。
三、方以智著述甚富,最為人熟知的有早年完成的通雅與物理小識,其次有晚年完成
的東西均與藥地炮莊。
四、方以智一生約可分為六個時期,即在鄉時期(一六一一─一六二九)、出遊及流
寓金陵時期(一六三○─一六三九)、仕宦北京時期(一六四○─一六四四)、流離
嶺南時期(一六四四─一六五○)、逃禪前期(一六五一─一六六四)、逃禪後期(
一六六四─一六七一)。目前還沒有一部關於他的傳記或年譜。我雖然曾搜集了不少
資料,但距離撰寫還達,故作「略傳」與「簡譜」二章,將來希望能進而完成「方以
智傳」與「方以智年譜」。
五、方以智的思想卻主要來自其家學,特別是方學漸所建立的理學。其主要特點有三
,一是主性善說,反對王畿(浙中學派)學李贄(狂禪派)等的性無善無惡說;二是
主崇實論,以聖人之「藏虛於實、潛無於有」,反對王學末流及二氏之「捨實而求虛
,難有而索無」;三是主「藏陸於朱」,目的在藉朱子之學以挽救陽明學末流之弊。
其次是易學。方氏易學是一種均衡調和的易學,同時也是一種崇實的易學。最後是佛
學。方以智的佛學主要淵源於外祖吳應賓與覺浪道盛禪師。
六、方以智以家傳易學與理學為主要根據而建立了「均的哲學」,並以「∴」(讀伊
)的象形符號代表之。
七、方以智的崇實論最明顯的是表現在其知識主義上。因為不滿意王學末流捨實言虛
、捨學言悟之弊,故提出「藏通於雅」、「藏悟於學」、「藏理學於經學」的主張。
八、方以智既主張「藏陸於朱」,故亦主張「藏『求理於內心』於『求理於外物』」

九、方以智「均的哲學」中有崇實與調和兩種精神。這兩種精神不但貫穿於其知識主
義與物理研究,而且貫穿於其會通中西與三教合一的主張之上。
總之,方以智是明末清初重建儒學運動中的一位極具特色的思想家,他所提出來的方
案不但遠勝清初三大儒的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而且更是我們今日復興中國文化
運動中最好的借鏡。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