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辨二諦思想之研究
作者:曹志成
作者(外文):Tsau, Ji-cheng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志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6
主題關鍵詞:勝義隨順勝義基礎主義非基礎主義自立論證名言中自相有truthsfoundationalismautonomousestabli-identityin- ferential conscious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9
本論文的主旨,乃是透過當代中文、日文、英文的清辨研究成果,與清辨
梵、藏、中的原典文獻以及當代哲學研究成果,來探討清辨二諦思想的「
基本內容」與「思想義涵」,以及其如何超越「客觀主義」的「常見」與
「虛無主義」的「 斷見」。總括而言,清辨二諦思想乃多種層次的整體
觀,它隱含著四個課題:(一)「兩種勝義」的區分--此課題涉及著人與空
性( 或真如 )之關係,它亦涉及到語言與靜默之關係;(二)「世界結構」
之釐清--此課題涉及到人與世界之關係;(三)重建新的「論證形式」--此
課題涉及到人與人溝通、說理如何可能之問題;(四)「名言中自相有」的
思想義涵--此課題涉及到人與語言之關係。由此四種課題之探討,清辨避
免了「客觀主義」與「虛無主義」之陷阱。首先,就人與空性(真如)之關
係而言,清辨是站在「修的立場」來談「空的三義」以避免「修行的虛無
主義」。同時,清辨透過二種勝義之區分,一方面避免了「基礎主義」對
「不可說勝義」的踰越;另一方面則由於重視了聞思修等「隨順勝義」之
「社會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避免落入「神秘主義」之中。易言之,清辨
是以「非基礎主義」的「社會學習」來避免「虛無主義」。其次,就人與
世界之關係而言,他指出了「世俗諦」的三個特徵--相互依存性、現量共
知、世間名言性--由此避免了與世間相違。另一方面,清辨在「空有之諍
」之中採「非基礎主義」及「語言哲學」之觀點來看人與世界之關係,反
對唯識宗以意識來建構世界之看法。復又,就人與人之間溝通如何可能之
課題而言,我們探討了清辨特有的「 論證形式」--「自續比量」。 清辨
的「自立論證」之「特徵」在於「透過不錯亂的認識成立共許的立論的主
詞,並透過正確的理由三相來成立順己違他的命題全體」。又月稱的「墮
過破」乃是解構對方思想論述的「詮釋策略」,此與清辨重視語言的正面
溝通、論辯與說服的效果不同。 最後,就人與語言之關係而言,我們探
討了「名言中自相有」之問題-清辨自續派與應成派不只涉及到「論證方
式」的不同,也涉及到「存有論」及「認識論」不同,而這些不同又被歸
結為「許不許名言中自相有」之不同。宗喀巴是從「地的相是堅性」的「
能相、所相」問題切入,批判了清辨的「語意實在論」。至於,清辨旳著
作雖無「名言中自相有」一詞,但卻有類似的思想。又清辦的「認識論」
較接近「代表實在論」。至於,所謂的「語言意義」問題,清辨似乎在「
語意實在論」與「約定論」之間徘徊。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