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科技企業組織學習能耐研究
作者:賴志堅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田振榮
李隆盛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高科技企業組織學習組織學習能耐學習型組織high-tech corporates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learning organ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研究旨在了解組織學習能耐的系絡,建構企業組織學習能耐的重要構面及其內涵要項,並據以了解高科技企業組織學習能耐的發展現況。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個案訪談等方法。先針對組織學習能耐的意義、功能、定位及其構面內涵,做分析與歸納,以找出企業發展組織學習能耐的架構雛形。再透過個案訪談,蒐集與彙整10家高科技企業個案資料,做跨個案的對照比較與討論,以提出企業建立與發展組織學習能耐的參考架構與內涵。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包括:(1)企業發展組織學習能耐的主要架構包含學習層級、學習階段和學習環境等三大構面,組織學習能耐的核心在於透過知識儲存所形成的組織記憶,組織學習的層級包括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及學習層級轉化等構面;組織學習階段包括知識的取得、擴散、應用與儲存等階段循環構面;而學習的環境則包括組織學習的氣氛、學習機制、激勵措施和及科技應用等;(2)高科技企業組織學習的焦點對象,需要努力從員工個別學習,轉變為以團隊或組織學習為焦點的學習;(3)不同高科技企業個案對學習型態的選擇,能符合企業所處生命週期的特性需求;(4)高科技企業相當強調且善於利用資訊科技來促進其組織學習能耐的發展;(5)大部分的高科技企業相當重視員工持續教育的學習機制。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pprehend the context, to establish the framework and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LC), and to discribe the status quo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high-tech corporates. To fulfill the study purposes,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were utilized. After analyzing related theoretical litertures of OLC with meaning,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OLC’s contents, ten case studies of famous high-tech corporates were fin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data analysis of each case and cross case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this study established the framework and contents of OLC for high-tech corporat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drawn in the followings:(1)The important framework and contents of OLC consist of learning level, learning stage, and learning enviroment. The organization memory is the core of OLC''s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level includes individual, team, organization and level transferring. The lerrning stage includes knowledge acquire, disseminate, utilize, and storage. And the learning enviorment includes learning mood, learning system, encourag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utilizing; (2)The high-tech corporate need actively to transfer individual learning to team 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3)The choices of learning styles of different high-tech corporates were correspond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fe period of corporates; (4)There are considerably emphasizing and should be good at technology utiliz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OLC’s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corporates; (5) There were attach important to continuous education in mostly high-tech corporates.
大誠行(2000),資訊的管理與運用。2000年10月17日取自http://www.duchy.com.tw/DNS/concept01.htm。
于國欽(1999,10月24日),台灣高等教育十年改革有成。工商時報,14版,數字會說話專欄。
方美智(1996),超越管理迷思—重新探索管理真諦(R. G. Eccles, N. Nohria., & J. D. Berkley, 翻譯)。台北:天下遠見。(原作出版於1992年)。
天下雜誌社(1999),新經濟新贏家--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和一百大金融業排行特刊,台北:編者。
天下雜誌社(2000),一千大跨業總排名、五十大集團特刊,台北:編者。
天下編輯部(1999),梭羅談亞洲新未來。天下,219,224-232。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頁291-353。台北:五南。
王平原(1997),十倍速時代(Grove, A. S., 翻譯)。台北:大塊文化。(原作出版於1996年)。
王玉真(1998),學習為生存之道(P. B. Vaill, 翻譯)。台北:中國生產力。(原作出版於1996年)。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王政彥(1999),自我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載於學習型組織,73-115。台北:師大書苑。
王勝宏(1992),企業技術管理活動之研究--組織學習觀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瓊淑(2000),「知識管理」的定義。2001年1月14日取自http://www.abc-school.com.tw/Life_info/book/knowledge.htm。
孔繁宜(1996),組織學習促進因素與訓練成效之研究。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左俊德(1987),我國高科技產業結構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4月號,20-25。
世界經理文摘(2001),西門子的知識管理。載於EMBA世界經理文摘,176,頁20-21。
田振榮(1998),研究方法之設計。載於技職校院教師研究方法研習資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李宜真(1998),知識密集產業的知識管理架構。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隆盛(2000),人力資源發展概說。載於李隆盛、黃同圳主編,人力資源發展(頁1-24)。台北:師大書苑。
李瑞華(1999),人力資源管理大未來。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演講內容。中華人力資源會訊,84,7-8。
李漢雄(1999),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組織學習策略與核心知能發展之實證研究。中正大學新任教師學術研究計畫報告。
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揚智。
李靜瑤和朱璞瑄(2000),智慧狂潮(J. Botkin, 翻譯)。台北:高寶國際。(原作出版於1999年)。
呂錦珍(1997),標竿學習—向企業典範借鏡(M. J. Spendolini, 翻譯)。台北:天下遠見。(原作出版於1992年)
林金源(1999),推薦序。載於鍾漢清譯,加速度組織。台北:McGraw Hill。
林英峰(2000),知識經濟與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研討會—領導21世紀之經營管理:領導21世紀之經營管理講稿。5月13 - 14日,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林弦逸(1998),組織變革中人力資源策略之研究-以我國國營事業民營化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人力資源組碩士論文。
林建安(1995),組織學習能力對企業引進全面品質管理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益昌(1999),建構企業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麗惠(2000),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載於學習型組織,117-153。台北:師大書苑。
周月娥(1999),摩托羅拉訓練績效評估一級棒。載於李漢雄等作,建立企業優勢:談人才培訓體制與績效評估。頁327-356。台北:職訓研發中心。
周維婷(1998),組織學習心智模式探討--口語資料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
吳芝儀和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M. Q. Patton, 翻譯)。台北:桂冠。(原作出版於1990年)。
吳美勳(1999),組織記憶與學習機制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吳筱琦(1998),構建組織記憶系統之概念性架構-從模控學觀點出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慶國、田克錄(2000),智力資本的策略管理(D. A. Klein, 翻譯)。台北:米娜貝爾。(原作出版於1998年)。
洪明洲(1999),管理:個案、理論、辯證。台北:華彩軟體。
洪榮昭(1999),建立學習型組織—發展企業核心能力。成人教育,49,38-48。
洪榮昭、陳亞玲(1998a),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社教雙月刊,6,21-25。
洪榮昭、陳亞玲(1998b),企業學習型組織之探討。人力資源發展月刊,135,1-11。
南區中小企業研訓中心(2000),數位時代中的知識管理。2000年6月23日取自南方中小企業學習網,http://sme.nsysu.edu.tw/business/5/5_main.htm。
胡幼慧(1996),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71-285。北市: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胡瑋珊(1999),知識管理--企業組織如何有效運用知識(T. H. Davenport, 翻譯)。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原作出版於1998年)。
段世龍(1999),組織學習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
高登第(2000),成長策略(G. Jr. Stalk, 翻譯)。台北:天下遠見。(原作出版於1998年)。
高協聖(1996),高科技事業組織學學習類型與環境回應能耐關聯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慧(1995),學習型組織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蘇英(2000),從知識管理到企業轉型《成功由轉型開始》讀後感。2001年1月14日取自中華民國亞太產業經營研究會會訊,13,http://www.apaba.org.tw/Magazine/第13期/newpage12.htm。
殷允芃(1995),鳥一樣的飛翔—能力導向的未來。載於齊若蘭譯,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上、下(序)。台北:天下遠見。
徐炳勳(1993),企業大轉型—資訊科技時代的競爭優勢(G. W. Keen, 翻譯)。台北:天下遠見。(原作出版於1991年)。
徐順慶(2000),知識管理新行銷作法與運用。知識管理研討會—領導21世紀之經營管理:領導21世紀之經營管理。5月13 - 14日,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徐聯恩(1997),企業新典範:領導及組織變革策略(M. Ray, & A. Rinzler, 翻譯)。台北:牛頓。(原作出版於1993年)。
許史金(2001),知識管理推行實務(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翻譯)。台北:商周出版。(原作出版於1999年)。
郭生玉(198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郭進隆(1994),為人類找出一條新路(中文版序)。載於作者譯: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遠見。
莫菲(1999),無形資產致勝策略(K. E. Sveiby, 翻譯)。台北:圓智。(原作出版於1997年)。
黃月純(2000),論學習型組織的評量。成人教育,54,35-41。
黃河明(1999),電腦科技和資訊應用的演進--知識管理之發展,2001年1月14日取自產業論壇,http://www.itis.itri.org.tw/forum/content/99IF16.htm。
黃瑞琴(1998),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莊素玉(1999),tsmc緊鑼密鼓知識管理。遠見,156,58-70。
莊素玉和張玉文等(2000),張忠謀與台積的知識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曹興誠(2000),知識,企業致勝關鍵。載於張玉文譯,知識管理(序)。台北:天下遠見。
湯明哲(1999),知識建構優勢。遠見雜誌,156,頁112-114。
陳伯俞(1996),企業推動ISO 9000系列活動之研究-以組織學習觀點。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穆(1997),遠距訓練在企業運用可行性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岑(2000),組織記憶與知識管理(A. Kransdorff, 翻譯)。台北:商周出版。(原作出版於1998年)。
陳俊安(1993),資訊科技對組織學習的影響研究。
陳碧芬(1999,1月1日),優秀人才發揚知識經濟。工商時報,十一(財經學園)版。
陳惠民等(1998),高效率團隊。台北:科技圖書。
陳惠芳(1998),組織正當性,組織學習,與組織同形之關係研究--制度理論整合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士翔(1997),對於組織學習的新觀點----如何連結個體學習與組織學習。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文(1999),Harvard教你知識管理(T. Hansen, N. Nohria, & T. Tierney, 翻譯)。遠見雜誌,156,84-98。(原作出版於1999年)。
張玉文(2000),知識管理(Drucker, P. F., et al., 翻譯),49-85。台北:天下遠見。(原作出版於1987,1991,1993,1996,1997,1998年)。
張青傑(1996),以個案研究探討資訊技術之組織學習。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博堯(1999),宏碁學習週。在於李漢雄等著,建立企業優勢:談人才培訓體制與績效評估,頁89-102。台北:職訓研發中心。
馮君宜(1998),組織學習與領導型態對高科技產業員工工作壓力與滿足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丁元、陳慧玲(1996),業競天擇--高科技產業生態。台北:工商時報。
楊子江、王美音(1998),創新求勝(I. Nonaka, & H. Takeuchi, 翻譯 )。台北:遠流。(原作出版於1995年)。
楊碩英(1995),組織學習核心課題之研究:提昇組織對動態性複雜的瞭解及管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研究報告。
齊若蘭(1994/1995),第五項修練(實踐篇)(下) (P. M. Senge, A. Klein, C. Roberter, R. B. Ross, & B. J. Smith, 翻譯)。台北:天下文化。(原作出版於1994年)
榮泰生(1988),組織學習論之探討--企業實施辦公室自動化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賴姿蓉(1999),二十一世紀變革的新趨勢:組織創新。人事管理,35 (12),頁30-40。
樂為良(1999),數位神經系統(B. Gates, 翻譯)。台北:商周。(原作出版於1999年)。
鄭伊真(1998),企業導入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學習團隊發展過程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鄧運林(1999),共同願景與學習型組織。載於學習型組織,221-242。台北:師大書苑。
蔡宏松(1996),組織學習模式與資訊管理程序。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
蔡秀美(1999),學習型組織與成人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407-434)。台北:師大書苑。
蔡敦浩(1999),組織創新能耐、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台灣三家中小企業的個案研究。1999中華民國科技管理論文集。
蔡錫濤(2000),訓練的評鑑。載於李隆盛、黃同圳主編,人力資源發展(頁149-194)。台北:師大書苑。
劉毓玲(2000),21世紀的管理挑戰(P. F. Drucker, 翻譯)。台北:天下遠見。(原作出版於1999年)。
盧盈光(1996),策略性資訊系統規劃認知期的整合性學習模式建立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偉斯(1987),組織學習理論之研究--行動理論觀點與行政組織應用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偉斯(1996a),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偉斯(1996b),組織學習的干預理論:行動理論之觀點。空大行政學報,6,303-322。
盧偉斯(1997),組織學習理論基本議題的分析與比較。公共行政學報,1,103-136。
戴孟萍(1994),從組織學習的概念探討行政能力之重建。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保羅(1999),學習地圖(C. Rose, & M. J. Nicholl, 翻譯)。台北:經典傳訊。(原作出版於1997年)。
鍾漢清(1999a),加速度組織(A. Maira, & P. Scott-Morgan, 翻譯)。台北:McGraw Hill。(原作出版於1997年)。
鍾漢清(1999b),簡評《加速度組織》與學習型組織。載於作者譯,加速度組織,18-33。台北:McGraw Hill。
顏漏有(1999),人與組織知識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推薦序)。載於胡瑋珊譯,知識管理,3-5。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蕭美蕙(2001),未來學大師杜佛勒:最後終將點燃經濟革命。工商時報,4月4日,二版,名家論壇。
藍采風和廖榮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三民。
羅益強(1995),建立能應變的有機組織。載於齊若蘭譯,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上、下(序)。台北:天下遠見。
龔湘蘭(1999),高科技產業組織學習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