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
作者:羅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w Y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麗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魏晉玄學般若玄學六家七宗中觀阿含經有部僧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8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般若學到了東晉便大大的流行起來。佛教般若學以一外來的宗教思想,而能在玄學盛行的魏晉時代流行,其中必有與玄學相應之處。本文就是要研究般若思想為何能在魏晉時代流行的學說理論上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結論認為:一、般若學不住、無著的工夫理論,與玄學「損之又損」、「忘」等工夫理論,頗有相似之處;二、般若學能所雙忘的境界,與玄學遺彼忘我的境界,也頗有相應之處;三、在存有論方面,般若學與玄學都同屬於主觀境界之絕對之廣被,因此,般若學與玄學在存有論方面,又有著相同的學問型態。基於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等方面,般若學與魏晉玄學都頗有相應相似之處,故般若思想能在玄學盛行的魏晉時代大大的流行。
雜阿含經
相應部
中阿含經
長阿含經
舍利弗阿毘曇論
發趣論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順正論論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般光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
大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智度論
中論
般燈論釋
中觀論疏
中論疏記
成唯識論述記
肇論
肇論疏
肇論略疏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法華玄義釋籤
四教義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異部宗輪論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佛所行讚
名僧傳
高僧傳
弘明集
景德傳燈錄
歷代三寶紀
出三藏記集
開元釋教錄
閱藏知津
新校漢書集注
新校後漢書
魏書
晉書
周易正義
呂氏春秋校釋
後漢紀校注
三國志補注
淮南子校釋
莊子集釋
王弼集校釋
老子今註今譯
世說新語箋疏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