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晉佛教居士研究
作者:紀志昌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h-Chang Ch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麗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佛教居士兩晉Two Jin DynastiesBuddhismLay Buddhi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9
本文嘗試結合學術思想史與宗教社會史的研究方法,對兩晉時期的佛教居士面貌作一全幅的整理、觀照與詮釋。基於佛教在六朝時代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名士」背景,而與其相關之社會、文化莫不可分,故兩晉居士研究的問題意識,在於發現佛教與中古家庭、門第發展之機緣,並尋繹「士」於文化傳承、社會角色等多重意義底下,宗教流傳其中之作用,與士人信受、反饋佛教之機制……。經由此番研究,不僅豁顯出「僧」「俗」命題之別,從而鉤勒出此一時期居士信仰之型態與特徵,修道之理論與實踐,對教理的接受觀點與所旁涉之「儒」「佛」論爭問題。
在問題的處理方法上,以合理的互證,資料的相互參酌、繫聯、互補與辨正,來鉤稽兩晉居士佛教信仰的概貌,釐清史實的真相,還原其情境,並賦予合理性的詮釋與宗教社會史的意義,以對本題研究視野與相關線索有一整全、宏觀而客觀之建立。
參考資料

一、佛教經典

(一) 大正藏本

•般泥洹經 ? 大正藏 No. 6 T01
•太子瑞應本起經 吳.支謙譯 大正藏 No.185 T03
•法句經 法救撰,吳.維祇難等譯 大正藏 No.210 T04
•出曜經 姚秦.竺佛念譯 大正藏 No.212 T04
•正法華經 西晉.竺法護譯 大正藏 No.263 T09
•添品妙法蓮華經 隋.闍那崛多、笈多譯 大正藏 No.264 T09
•般舟三昧經 後漢.支婁迦讖譯 大正藏 No.418 T13
•佛說維摩詰經 吳.支謙譯 大正藏 No.474 T14
•大安般守意經 後漢.安世高 大正藏 No.602 T15
•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 後漢.支曜譯 大正藏 No.630 T15
•四十二章經 後漢.迦葉摩騰、法蘭譯 大正藏 No.784 T17
•孛經抄 吳.支謙譯 大正藏 No.790 T17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東晉.竺難提譯 大正藏 No.1043 T20
•優婆塞戒經 北涼.曇無讖譯 大正藏 No.1488 T24
•十住毘婆沙論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 No.1521 T26
•陰持入經註 陳氏 大正藏 No.1694 T33
•觀音義疏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記 大正藏 No.1728 T34
•注維摩詰經 後秦.釋僧肇 大正藏 No.1775 T38
•維摩義記 東晉.釋慧遠 大正藏 No.1776 T38
•中觀論疏 隋.吉藏 大正藏 No.1824 T42
•肇論疏 唐.釋元康 大正藏 No. 1859 T45
•肇論新疏 元.文才 大正藏 No. 1860 T45
•佛祖統紀 宋.志磐 大正藏 No. 2035 T49
•釋氏稽古略 明.覺岸 大正藏 No. 2037 T49
•續高僧傳 唐.釋道宣 大正藏 No. 2060 T50
•比丘尼傳 釋寶唱 大正藏 No. 2063 T50
•廬山記 宋.陳舜? 大正藏 No. 2095 T51
•弘明集 梁.僧祐 大正藏 No.2102 T52
•廣弘明集 唐.釋道宣 大正藏 No.2103 T52
•辯正論 唐.釋法琳 大正藏 No.2110 T52
•法苑珠林 唐.釋道世 大正藏 No. 2122 T53
•釋氏要覽 宋.釋道誠 大正藏 No. 2127 T54
•一切經音義 唐.慧琳 大正藏 No. 2128 T54
•開元釋教錄 唐.智昇 大正藏 No. 2154 T55
•中觀疏記 (日) 安澄 大正藏 No. 2255 T65
•肇論疏 陳.慧達 卍續藏經 T150

(二) 單行刻本、校注本

•弘明集 梁.僧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8頁 1994.4
•弘明集 吳遠釋譯 臺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 261頁 1998.2
•廣弘明集 唐.釋道宣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72頁 1994.4
•廣弘明集 鞏本棟譯 臺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 435頁 1998.2
•出三藏記集 梁.釋僧祐撰,蘇晉仁、蕭鍊子點校本 北京:中華書局 587頁,索引112頁 1995.11
•高僧傳 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本 北京:中華書局 568頁 索引82頁 1997.10
•觀世音應驗記三種 孫昌武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87頁 1994.11
•觀世音應驗記三種譯注 董志翹譯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84頁 2002.1
•肇論 洪修平釋譯 臺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 272頁 1998.2
•雜阿毗曇心論 蘇軍釋譯 臺北︰佛光事業有限公司 1998.2
•維摩詰經 鳩摩羅什譯,蕭振士今譯 臺北:恩楷出版 238頁 2002.3

二、一般古籍 (集釋本、譯注本、新排本)

•周易正義 魏.王弼、東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215頁 1955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318頁 1955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6
•禮記集解 清.孫希旦 北京:中華書局 1487頁 1998
•孝經 唐.玄宗明皇帝御注,宋.邢昺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181頁 1955
•四書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臺北:長安出版社 388頁 1991.2
•國語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 臺北:里仁書局 728頁 1981
•史記 西漢.司馬遷,瀧川資言考證本 臺北:天工書局 1988.4
•漢書 東漢.班固 臺北:鼎文書局 1977.12
•後漢書 劉宋.范曄 臺北:鼎文書局 1987.1
•後漢紀 東晉.袁宏,周天游校注本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
•三國志 晉.陳壽 臺北:鼎文書局 1976.10
•晉書 唐.房玄齡等 臺北:鼎文書局 1976.10
•宋書 南齊.沈約 臺北:鼎文書局 1975.6
•魏書 北齊.魏收 臺北:鼎文書局 1975.9
•北史 唐.李延壽 臺北:鼎文書局 1976
•南史 唐.李延壽 臺北:鼎文書局 1976
•世說新語校箋 楊勇 臺北:宏業書局 698頁 1971
•世說新語校箋 徐震鄂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554頁 1985
•世說新語箋疏 劉宋.劉義慶撰,余嘉錫箋疏 933頁 索引138頁 臺北:華正書局 1989.3
•荊楚歲時記校注 梁.宗懍,王毓榮校注 臺北:文津出版社 268頁 1992.6
•水經注疏 北魏.酈道元注,陳橋驛疏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冊 3508頁 索引62頁 1999.8
•洛陽伽藍記集證 北魏.楊衒之著,清.吳若準集證 臺北:廣文書局 1960.1
•洛陽伽藍記校注 北魏.楊衒之著,范祥雍校注 臺北:華正書局402頁 1980.4
•洛陽伽藍記校箋 北魏.楊衒之著,楊勇校箋 臺北:正文書局273頁 1982.9
•洛陽伽藍記校釋 北魏.楊衒之著,周祖謨校釋 北京:中華書局246頁 1987.1
•建康實錄 唐.雪C撰,張忱石點校本 北京:中華書局 840頁 1986.10
•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 臺北:華正書局 648頁 1981
•老子註譯及評介 陳鼓應 北京:中華書局 491頁 1994.8
•莊子集釋 晉.郭象注,清.郭慶藩集釋 臺北:天工書局 1118頁 1989.9
•韓非子集釋 陳其猷校注 臺北:華正書局 1240頁 1982.8
•論衡集解 東漢.王充著,劉盼遂集解 北京:古籍出版社 650頁 1957.7
•潛夫論集釋 東漢.王符著,胡楚生集釋 臺北:鼎文書局 778頁 1979
•抱朴子外篇校箋上 東晉.葛洪著,楊明照校箋 北京:中華書局 639頁 1996.9
•古小說鉤沉 魯迅 臺北:盤庚出版社 539頁 1978.10
•搜神記 晉.干寶 臺北:里仁書局 263頁 1980.4
•靖節先生集 東晉.陶潛著,清陶澍注 臺北:華正書局 481頁 1996.8
•陶淵明集校箋 東晉.陶潛著,龔斌校箋 580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12
•詩品集注 梁.鍾嶸著,曹旭集注 上海:上海古集出版社 478頁 1994
•文心雕龍注釋 周振甫 臺北:里仁書局 929頁 1984.5
•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 嚴可均輯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通典 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5冊 1988
•藝文類聚 唐.歐陽詢編 臺北:新興書局 4冊2558頁 1969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編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冊4560頁 1968
•太平廣記 宋.李昉等編 臺北:新興書局 4冊1083頁 1962
•事類賦 宋.吳淑 臺北︰新興書局明刊本 1969.11

三、近人專著

(一)佛教部分

•佛教征服中國 陴z和著,李四龍、裴勇等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631頁 1998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37頁 1997.9
•理學.佛學.玄學 湯用彤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74頁 1991.2
•中國佛教史 (第一卷) 任繼愈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79頁 1997.12
•中國佛教史 (第二卷) 任繼愈主編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76頁 1997.12
•中國佛學思想概論 呂澂 臺北:天華出版社 434頁 1993.5
•印度佛學思想概論 呂澂 臺北:天華出版社 397頁 1987.1
•中國居士佛教史 (上) 潘桂明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74頁 2000.9
•中國佛教史論集一:漢魏兩晉南北朝編 (上) 張曼濤主編 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356頁 1977
•中國佛教史論集四:漢魏兩晉南北朝篇 (下) 張曼濤主編 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400頁 1977
•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 方立天 北京:中華書局 308頁 1982
•中國佛教史學史:東晉至五代 曹仕邦 臺北:法鼓文化 382頁 1999new window
•道家思想與佛教 (日) 蜂屋邦夫著,雋雪豔、陳捷等譯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394頁 2000.10ˉ
•般若思想 (日)梶山雄一著,閉v主譯 臺北:法爾出版社 321頁 1989
•漢唐佛寺文化史 (上) (下) 張弓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44頁 1997.12
•漢唐佛教社會史論 謝重光 臺北:國際文化事業公司 383頁 1990.5new window
•晉南北朝隋唐俗佛道爭論中之政治課題 孫廣德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7頁 1972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 陳垣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37頁 2001.8
•江南佛教史 嚴耀中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93頁 2000.11
•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 蕭登福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77頁 1989.11
•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 (日) 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 北京:中華書局 395頁 1993.6
•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 侯旭東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78頁 1998.10
•晉唐彌陀淨土信仰研究 劉長東 成都:巴蜀書社 526頁 2000.5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信仰與神話 王青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86頁 2001.8
•牟子叢殘新編 周叔迦輯撰,周紹良新編 北京:中國書店 209頁 2001.7
•冥祥記研究 王國良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66頁 1999.12new window
•中國古代僧尼生活 王景琳 臺北:文津出版社 236頁 1992.1
•慧遠 區結成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62頁 1987.12
•慧遠研究 -研究篇- 木村英一編 東京:創文社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 543頁 索引19頁,英文23頁 1981
•慧遠評傳 曹虹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420頁 2002.5
•目蓮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 陳芳英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 189頁 1983.6
•梁武帝 顏尚文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29頁 1999.10

(二) 魏晉學術與史學部分

•中國哲學史 第二冊 兩漢魏晉南北朝部分 任繼愈主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 任繼愈主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 914頁 1988.4
•漢晉學術編年 (上) 劉汝霖 臺北:長安出版社 192頁 1979.10
•漢晉學術編年 (下) 劉汝霖 臺北:長安出版社 258頁 1979.10
•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六卷 劉汝霖 臺北:長安出版社 492頁,附索引51頁 1979.10
•魏晉思想合篇五種 (甲編三種) 賀昌群等 臺北:里仁書局 1984
•魏晉思想合篇五種 (乙編三種) 賀昌群等 臺北:里仁書局 1984
•漢晉學術論稿 江建俊 臺北:學海出版社 134頁 1984.2
•魏晉三大思潮論稿 田文棠 陝西:人民出版社 329頁 1988
•魏晉玄學史 釦雈芚? 西安:陝西師大出版社 527頁 1989
•魏晉學術思想研索 江建俊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00頁 1990.2
•中古學術論略 張蓓蓓 臺北:大安出版社 363頁 1991.5
•六朝思想史 孫述圻 江蘇:南京出版社 397頁 1992.12
•魏晉清談 唐翼明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49頁 1992.10new window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 (古代篇) 余英時 臺北:聯經出版社 372頁 1993.5
•五朝門第 (附高門權門世系婚姻表) 王伊同 成都: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2冊 1943
•余嘉錫論學雜著 余嘉錫 北京:中華書局 682頁 1953
•陳寅恪先生全集 陳寅恪 臺北:九思出版社 (2冊) 1977
•魏晉南北朝史演講錄 陳寅恪著,萬繩楠整理 安徽:黃山書社 368頁 1987.4
•魏晉南北朝史 傅樂成主編,鄒紀萬著 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213頁 1990.11
•兩晉南朝的士族 蘇紹興 臺北:聯經出版社 267頁 1993.11
•中古士族現象研究 陳明 臺北:文津出版社 363頁 1994.3
•魏晉南北朝文化史 萬繩楠 中和:雲龍出版社 459頁 1995.6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唐長孺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493頁 1996.4
•東晉門閥政治 田餘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2頁 1996.5
•漢唐間政治與文化探索 梁滿倉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419頁 2000.9
•魏晉學術人物新研 張蓓蓓 臺北:大安出版社 283頁 2001.12new window
•史學方法論 杜維運 臺北:三民書局 516頁 2003.2new window
•世族與六朝文學 程章燦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309頁 1998.10
•中國美學史 (上) 李澤厚、劉綱紀 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470頁 1999.5

四、期刊論文

•南朝高僧與儒學 唐長孺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1993:1=1 頁38-42 1993
•佛教的中國化與東晉名士名僧 孫昌武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1993:4=4 頁32-38 1993
•東晉南朝士大夫與佛教的關係 (上) 張宇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2 頁128-137 1993.8
•東晉和后秦佛教界的交往 周健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3 頁127-133 1994.12
•神仙與高僧─魏晉南北朝宗教心態試探 蒲慕州 漢學研究 8:2=16 頁149-176 1990.12new window
•六朝士人對輪迴學說的接受 李申 中原文物 (特刊) (魏晉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藝術討論會論文選集) 頁51-59 1985
•東晉蕭梁間名衲達士對於善惡報應命運窮通之論述選輯 陳祚龍 海潮音 73:4 頁5-14 1992.4
•因果報應論述評 (上) 方立天 哲學與文化 20:7=230 頁702-713 1993.7new window
•因果報應論述評 (下) 方立天 哲學與文化 20:8=231 頁784-794 1993.8new window
•漢魏六朝思想界對「報施多爽」問題的討論 陳寧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3 頁293-255 1998.9new window
•自然與因果―從東晉玄佛之交涉談起 周大興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22 頁91-126 2003.3new window
•東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觀世音靈驗故事雜談 樓宇烈 中原文物 (特刊) (魏晉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藝術討論會論文選集) 頁100-114 1985
•談王琰的《冥祥記》和佛教短篇小說 (蘇) 葉馬克 世界宗教研究 1991:3=45 頁93-102 1991.9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宣佛小說 鄭欣 文史哲 1992:2=209 頁72-77 1992.3
•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詰與觀世音 孫昌武 社會科學戰線 1993:1=61 頁246-253 1993.1
•佛教八關齋與中古小說 陳洪 江海學刊 (文史哲版) 1999:4=202 頁159-163 1999.7
•六朝小說中的觀音信仰 孫昌武 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研討會論文集 (文學部份) 佛學會議論文彙編 2 (1998) 臺北:法鼓文化 頁201-228 1998
•論中國佛教譯場之譯經方式與程序 曹仕邦 新亞學報 5:2 1963.8new window
•記兩種由中國譯場方式編纂的非翻譯佛典 曹仕邦 新亞書院ЁN年刊 11 頁109-120 1969.9new window
•儒教思想對佛典漢譯帶來的影響 中村元 世界宗教研究 1982:2=8 頁26-34 1982.5
•竺法護引導佛法「廣流中國」的民族背景 曹仕邦 大陸雜誌 72:1 頁26-28 1986.1
•論漢地佛教的方術靈神化、儒學化與老莊玄學化–從思想理論的層面看佛教的中國化 洪修平 中華佛學學報 12 頁303-315 1999.7new window
•後漢三國西晉時代佛教寺院之分佈 顏尚文 歷史學報 (師大) 13 頁1-44 1985.6new window
•東晉南朝時期湖南佛教的流布 張偉然、李世紅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91:6=87 頁50-53 1991.1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巴蜀佛教 楊耀坤 冰蠶彩絲集——紀念繆鉞教授九十壽辰暨從教七十年論文集 (四川大學歷史系編) (成都:成都出版社) 頁159-179 1994.9
•漢唐間洛陽佛教述略 郭紹林 洛陽師專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4:1 頁47-51 1994
•魏晉南北朝的山東佛教概說 趙凱球 文史哲 1994:3=222 頁76-84 1994.5
•漢魏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甘肅佛教 劉成有 佛教知識 1994:4 頁39-41 1994
•東漢六朝時代的浙江佛教 莫幸福 浙江學刊 1994:4=87 頁93-96 1994.7
•東漢末年嶺南佛教史跡小考 程存浩 廣東社會科學 1998:2=70 頁73-75 1998
•佛教海上南傳中國之探討 蔡翼倫 普門學報 頁47-56 2002.1
•支愍度學說考 陳寅恪 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 (北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頁1-18 1933new window
•逍遙遊向、郭義及支道林義探源 陳寅恪 清華學報 12:2 頁309-314 1937.4
•慧遠與道�硠G難「心無義」之時間的考察 林顯庭 中國文化月刊 96 頁73-90 1987.1
•泛說佛教毗曇學與玄學崇有派 杜繼文 中華佛學學報 12 頁339-351 1999.7new window
•支道林莊子逍遙義新詮及其般若學 蔡振豐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 24 頁185-212 2001.12new window
•般舟三昧の研究資料と其の意義に就ついて 西義雄 惠古先生古稀記念「淨土教の思想と文化」 惠谷隆戎先生記念會編輯 佛教大學發行 頁1265-1285 1972.3.23
•廬山慧遠年譜 竺沙雅章 慧遠研究-研究篇- (東京:創文社) 頁535-543 1981
•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的理論基礎 周伯勘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 第9期 頁67-92 1982.12
•夾紵像與戴逵父子 嚴一萍 大陸雜誌 5:6 頁14-17 1952.9
•戴逵與宗炳 張總、牛鶴 佛教文化 1995:3=17 頁14-15 1995.5
•郗超の佛教思想─東晉佛教の一性格 福永光司 塚本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史學論集 (京都:塚本博士頌壽記念會) 頁631-646 1961.2
•范寧の生活と學問 吉川忠夫 東洋史研究 25:4 頁119-145 1967.3
•周續之の「難釋疑論」について 竹內肇 宗教研究 53:1=230 (第三十五回學術大會紀要特集) 頁183-184 1976.12
•王坦之〈廢莊論〉的反莊思想:從玄學與反玄學、莊學與反莊學的互動談起 周大興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18 頁269-325 2001.3new window
•東晉居士謝敷考 紀志昌 漢學研究 20:1=40 頁55-83 2002.6new window
•清談與魏晉政治 繆鉞 中國文化研究 8 頁11-29 1948.9
•東晉思想史年表 (日) 塚本善隆編 肇論研究 京都:法藏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報告) 1955
•清談與佛教 村上嘉實 塚本博士頌壽紀念佛教史學論集(京都:塚本博士頌壽記念會) 頁818-831 1961.2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清談論辯的主題 林麗真 中國書目季刊 10:4 頁15-24 1977.3
•世說新語所謂的小品 林顯庭 鵝湖月刊 2:12=24 頁26-31 1977.6new window
•小品與東晉清談 林顯庭 中國佛教 23:5 頁41-47 1979.2
•魏晉南朝的君父先後論 唐長孺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頁233-248 1983.5
•魏晉清談名士之類型及談風之盛況 林麗真 中國書目季刊 17:3 頁96-104 1983.12
•從隋志之著錄看魏晉清談及學術之跡象 林麗真 國立編譯館館刊 14:2 頁75-78 1985.12
•魏晉人對傳統禮制與道德之反省—從喪服論、同姓婚論與忠孝論談起 林麗真 臺大中文學報 4 頁109-141 1991.6new window
•魏晉的孝道觀念及其與政治、哲學、宗教的關係 林麗真 臺大文史哲學 報 40 頁25-52 1993.6new window
•魏晉玄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林麗真 第17次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發表論文要旨 (韓國中國學會主編) 頁120-143 1997.8
•玄風中的反玄 江建俊 國際中國學研究 創刊號 (韓國) 頁319-332 1998.12
•論四玄 江建俊 成大中文學報 第8期 頁179-206 2000.6new window
•世說新語所引胡語蘭闍考:為紀念陳寅恪先生而作 吳其昱著,陶僖u譯 中國書目季刊 20:1 頁192-203 1986.6
•魏晉南北朝瑯琊王氏家族研究 王汝濤 北朝研究 1996:1=21 頁3-11 1996.3
•東晉詩家孫陵嬼糧q考 張蓓蓓 文史哲學報 46 頁295-324 1997.6
•漢魏六朝的乳母 李貞德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0:2 頁439-481 1999.6new window
•《世說新語》的史料價值―由人物傳記資料的保存來看 紀志昌 中國文學研究 14 頁133-178 2000.5new window
•試論「尋陽三隱」―陶淵明交游詩試析 齊益壽 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 2001.8

五、學位論文

•佛教之社會機能初探—東晉至隋唐嶺南佛教為例 蘇瑤崇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83頁 1988 黃敏枝指導
•東晉時期士大夫對佛教的態度和反映 裴承東 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6頁 1995 何啟民指導
•從《弘明集》看佛教中國化 王志楣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39頁 1996 董金裕、熊琬指導new window
•魏晉佛學格義問題的考察—以道安為中心的研究 蔡振豐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46頁 1997 林麗真指導new window
•慧遠、僧肇聖人學研究 盧桂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74頁 1999.6 林麗真指導new window
•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及其宗教意涵 林淑媛 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90頁 2000 張夢機指導new window
•「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 羅因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02頁 2001.12 林麗真指導new window
•廬山慧遠研究 李幸玲 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479頁 2001 王開府指導new window
•唐代寺院結構及其運作 林韻柔 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6頁 2001 張榮芳指導
•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 林麗真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450頁 1978 何佑森指導new window
•漢晉人物品鑑綜合研究 張蓓蓓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84頁 1983 何佑森指導
•魏晉玄理與玄風之研究 (上) (下) 江建俊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60頁 1986 黃錦鋐指導new window
•六朝時代的建康 劉淑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55頁 1982 傅樂成、孫同勛指導new window
•唐代的節日―以七月十五日為主探討 楊欽堯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99頁 2000.6 陳弱水指導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