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與成效之研究
作者:陳英俊
作者(外文):Yin-Jun Chen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指導教授:范熾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全民國防全民國防教育教育政策政策執行national defense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education policypolicy implement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與成效之相關問題,具體研究目的有四:一、探討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的現況與方式。二、分析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三、探究全民國防教育政策的成效評估。四、瞭解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的問題與改善意見。本文所採用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和訪談法兩種。本研究係以「專家學者、國防部、教育部參與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政策之承辦人員、學校校長、軍訓教官」為訪談對象,共計訪談11位。獲致四項研究結論如下:一、全民國防教育政策之形成受到內在環境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之影響,執行現況雖然略見成效,惟執行方式仍有待創新加強。二、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一)目標雖然明確,惟執行過程所擁有之資源、經費、誘因與時間仍有檢討改進空間。(二)各級機關間的溝通與督導措施尚待加強。(三)機關人員編制不足、師資能力有待建立培訓制度、主管領導尚稱積極、地方首長及各界的支持有待加強。(四)外在經濟、社會與政治以及財政狀況受到其他政策經費之相互排擠,影響全民國防教育政策之執行。(五)爭取政策實施對象應予普遍化、教育專家學者及輿論之支持尚待加強。(六)執行人員之態度與教育局或各級學校首長及成員之支持甚為重要。三、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方式與成效:(一)大體上屬於由上而下,在執行方面可以兼顧上下政府層級間二者之互動,上級機關與執行下屬要多協調溝通。(二)在校學生較偏愛全民國防教育之技能方面,認知、態度方面則有賴軍訓教官持續灌輸觀念,政策執行成效仍有進步空間。四、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的問題與改善意見:(一)全民國防教育政策仍有師資不足、缺乏教材、目標共識忽略等問題。(二)建立目標、充實師資、創新教學、編製教材等措施。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俾供中央主管機關國防部、教育行政機關、各級地方政府及未來研究做為參考。
This study explored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NDE) policy and had the following four research objectives: 1.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nner of N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2.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N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3. Examin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NDE policy. 4. Discern problems in N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is study adopt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as research methods. A total of 11 experts were recruited for interview from the following list: experts and scholars, personnel from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case officer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o promoted NDE, school principals/presidents, and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ors. There are four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First, the formulation of the NDE policy is influenc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though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demonstrates effectiveness, innovations in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re warranted. Second, although the implementation goals of the NDE policy are clear, there are six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improvement regarding: 1. Resources in possession, budget, incentive and time. 2. Communication and supervision measures between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be improved. 3. Improvements are warranted regarding staff shortage and the lack of a system for training instructors, as well as to the seemingly active leadership of department directors and support from local directors and various sectors. 4. External economic, socio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are experiencing mutual exclusion from other policies, thereby affecting N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5. The policy should be universally implemented, and support from education experts and scholar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public should be strengthened. 6. The attitude of the executive officer and the support from the Education Bureau or department heads and members of the schools at all levels is also crucial. Third, N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effectiveness is developed from top to bottom;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higher and lower level depart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implementation, and higher level departments should coordinate and communicate more with their subordinates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ation. 2. Students prefer NDE skills, but their awareness and attitude toward NDE needs to be reinforced by the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ors’ continuous effort in instilling relevant concept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urth, Problems exist in NDE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 the exist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issues. 1. NDE policy still lack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gnore the common consensus issues. 2. Strategies are establish goals, enrich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study proposed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conclusions, which may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fic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for future research.
一、中文文獻
三軍大學(1991)。軍制學。臺北市:國防部。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競爭力。臺灣教育,613,11-19。
王俊南(2014)。我國安全的威脅、機會與因應—全民國防之探討。空軍學術雙
月刊,638,108-121。
王高成、羅慶生(2007)。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96年全民國
防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20。臺北市: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王湘栗(2010)。教育政策行銷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德利(2006)。全民國防教育與全民防衛動員相互配合推展之研究。後備動員
軍事雜誌,73,34-47。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全民國防教育法(2006年2月1日)。
安豐緒、邱伯浩、張彥之、羅慶生(2002)。軍事學導論。臺北市:揚智。
朱家敏(2008a)。軍制學之探討(上)。空軍軍官雙月刊,142,60-67。
朱家敏(2008b)。軍制學之探討(下)。空軍軍官雙月刊,143,51-77。
余永章(2009)。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課程滿意度分析-以政府機(構)關在職教育
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45(503),156-167。
吳京玲(2009)。從期刊與學位論文看西元2000年後臺灣高等教育教學研究之
最新發展。教育政策論壇,12(1),71-105。
吳定(1999)。公共行政論叢。臺北市:天一圖書。
吳定(2000)。公共政策。臺北市:中華電視。
吳定(1996)。公共政策(全)。臺北市:華視文化。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市:臉譜文化。
吳庚(201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三民。
吳俊孟(2009)。從「全民國防教育」論國家安全。國防雜誌,24(2),18-31。
吳清基(1993)。教育的功能。載於莊懷義、謝文全、吳清基、陳伯璋(編著),
教育問題研究。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吳傳國(2011)。全民國防教育5。臺北市: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
李一德(2012)。南部地區高中職以上學生對全民國防教育的認識(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和竹(2006)。迎接全民國防教育時代的來臨。吾愛吾家,326,60-61。
李科、南鋒霞(2006)。日本國防教育的特點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社會科學論壇,
6,118-121。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空大。
杜正勝(2005)。全民國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民國94年全民國防教育師資研
習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汪正洋(2013)。圖解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沈淑惠(2013)。東部地區高中職全民國防教育課程規劃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周大雄(1995)。試論國外的國防教育及特點。社會科學學報,2,79-82。
周明輝(2011)。我國與中共全民國防教育之比較研究--兼論我全民國防教育未
來展望。國防雜誌,26(4),117-134。
孟繁宇(2011)。析論全民國防共識建立與推展。海軍軍官,30(2),56-75。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行政。臺北市:五南。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淑馨(2015)。行政學。臺北市:三民。
林清江(1989)。教育學新論。臺北市:文景。
邱伯浩(2008)。世界各國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內涵探討—以美國、歐洲、日本為
例。憲兵半年刊,70,88。
邱伯浩(2010)。世界各國全民國防教育內涵探討—以美國、歐洲、日本為例。
空憲兵半年刊,70,84-99。
邱伯浩、黃少奇、楊立中(2009)。我國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內涵探討-兼論國防
文物保護、宣導及教育。陸軍學術雙月刊,45(504),140-152。
金壽梅(2006)。「全民國防教育」之推展:社會資源整合的觀點(未出版碩士
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洪志安(2008)。從中共「國防教育」之發展論我國全民國防教育因應與強化之
道。人文資源研究學報,4,55-75。
洪祥(2005)。教育行政。臺北市:鼎茂圖書。
柯三吉(1990)。政策執行:理論與台灣經驗。臺北市:時英。
范佐驊(2006)。現階段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探析。空軍學術雙月刊,595,
70-80。
范熾文(200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
出版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熾文(1998)。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冠學。
范熾文(2012)。教育行政即反省實踐。學校行政雙月刊,77,142~156。
范熾文(2006)。學校經營與管理。臺北市:麗文文化。
范熾文(2008)。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概念與實務。臺北市:冠學。
孫紹蔚(1982)。民防體制概論。臺北市:中央文物。
秦孝儀編(1989)。國父全集(第一冊)。臺北市:近代中國。
國防法(2002年3月1日)。
國防法(2012年6月6日)。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1992)。中華民國8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
  市:黎明文化。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
  市:國防部。
張本(2008)。學校支持與全民國防教育推動策略之研究-以高中職校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永真(2008)。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執行人員觀點(未出版碩士論
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張玉全(2010)。我國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政策之研究:政策行銷觀點(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防大學,臺北市。
張芳全(2000)。教育政策立法。臺北市:五南。
張芳全(2001)。教育問題與教育改革: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商鼎。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臺北市:五南。
張金鑑(1968)。行政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
張明輝(1998)學校行政革新專輯。臺北市:臺灣師大。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教育百科辭典編輯委員會(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市:五南。
莊輝雄(2013)。軍訓制度與全民國防教育探析。彰女學報,1,65-76。
陳子平(2006)。「全民國防」的法制建構與實踐。國防雜誌,21(4),5-26。
陳子平(2007a)。「全民國防」法制化實踐方向。海軍學術雙月刊,41(6),
4-11。
陳子平(2007b)。探究「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之關係與實踐。空軍學術
  雙月刊,598,28-42。
陳明崙(2004)。軍事學架構及內涵之研究。陸軍月刊,471,4-16。
陳津萍(2006)。我國「全民國防」之探析。後備動員軍事雜誌,73,19-33。
陳津萍(2009)。全民國防教育的內涵與實務-兼論中共「國防教育」之發展。
軍事社會科學專刊,7,215-245。
陳烈甫(1985)。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臺北市:臺灣商務。
陳偉華(2003)。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縣:國防大學。
陳偉寬(2008)。論全民國防與全民防衛。空軍軍官雙月刊,140,60-73。
陳義彥(2014)。政治學。臺北市:五南。
陳學志(2008)。軍事與心理學的邂逅與纏綿。應用心理研究,38,9-11。
曹俊漢(1992)。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盛茂仁(2007)。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合作之研究-以資源回收組織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彭文賢(1992)。行政生態學。臺北市:三民。
彭懷恩(2007)。新世紀政治學辭典。臺北市:風雲論壇。
彭懷恩(2012)。政治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彭懷真(2012)。社會學。臺北市:洪華文化。
曾慶華(2004)。「全民國防」之理念與落實。中華戰略學刊,93冬,36-68。
湯文淵(2008)。學校教育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法」之困境與精進-以軍訓教育
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44(498),112-121。
程淑華(2008)。讓夢想具體化:開創本土軍事心理學的美夢人生。應用心理研
究,38,5-8。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楊桂杰(1999)。我國教育立法歷程及其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朝良(1993)。國父心理建設之研究。復興崗學報,49,1-38。
葉堂宇(1999)。全民國防新思維。國魂,643,44-46。
詹火生(1993)。認識社會學。臺北市:正中。
管歐(1978)。現代行政學。臺北市:永大。
褚良才(2001)。軍事學概論。杭州市:浙江人民。
劉振鯤(2013)。法學緒論。臺北市:元照。
劉慶祥(2006)。貫徹全民國防教育,厚植國家精神戰力。青溪雙月刊,501,
66。
劉繼賢(2001)。軍事科學研究與管理。北京市:軍事科學。
潘中道、胡龍騰(譯)(201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原作者:Ranjit
Kumar)。臺北市:學富文化。
潘益修(2009)。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法立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今中(2008)。社會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成功發表祕笈。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文輝(2014)。社會學理論。臺北市:三民。
蔡金倉(2013)。全民國防之構思與落實。海軍軍官,32(2),36-45。
鄧定秩(2000)。泛論全民國防。中華戰略學刊,89,79-102。
鄭文林(2009)。社區大學推動全民國防教育成效之研究-以某社區大學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鄭玉波(2013)。法學緒論。臺北市:三民。
蕭介雲(2006)。全民國防教育全球新風潮。青溪後備軍人雙月刊,501,61-63。
蕭朝琴(2008)。兩岸全民國防政策比較初探。國防雜誌,23(2),121-134。
顏國樑(1997a)。教育政策執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理論建構與運用分析(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顏國樑(1997b)。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顏國樑(2014)。教育政策合法化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顏章豪(2005)。我國全民國防教育之政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大學,臺北市。
羅清水(2000)。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高職實用技能班政策為例(未出
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仲仁(1993)。國防教育暸望。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


二、西文文獻
Anderson, J. E. (2000). Public policymaking: An introduction (4th ed.). Boston. Mass.:
Houghton Mifflin.
Bolks, S, & Stoll,R.J. (2000).The arms acquisition process: The effe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raints on arms race dynamic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44(5), 580-603.
Booth, K., & Smith, S. (1995).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Edward III, G. C., & Sharkansky, I. (Eds.) (1978). The policy predicament.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Elmore, R. F. (1978).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26 (2), 185-228.
Elmore,R. (1980). Backward mapping: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decis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94(4), 601-616.
Guba, E. G. (1984). The effect of definition of policy on the nature and outcomes of
policy analysi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2(2), 63-70.
Huxham, C. (2000).The challenge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ublic Management,
2 (3),72-75.
Hanekom, S. X. (1987). Public policy. New York: International Thamson.
Honing, M. I. (2006).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nfronting
complex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 NY.
Jones, C. O.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3rd ed.). C. A.:
Brooks &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John F.Reichart & Steven R.Sturm (1982). American defense poli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andel, R. (1994). The changing face of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ptual
Analysis.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McLaughlin, M.W. (1976). 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tation: Change in
classroom organiz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 77(3) , 339-351.
Murphy, J. , & Beck, L. G. (1995).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s school reform: Taking stock.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Mclaughlin,M. W.(1976).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tation : Change in
Classroom Organization. New York:Academic Press.
Nakamura, R. T. & Smallwood, F. (1980). The politic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w
Yok: St. Martin Press.
Reavis, C. A., & Griffith, H. (1992). Restructuring schools: Theory and practice. Pennsylvania: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Reichardt, J. F. ,& Steven, S. R. (1982). American defence poli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Ripley, R. B. & Franklin, G. A. (1986).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Bureaucracy.
Chicago, ILL: The Dorsey Press.
Snyder, C. A. (1999).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 New York: Routledge.
Sabatier, P. A., &; Jenkins-Smith, H. C. (1993).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Boulder, CO:Westview.
Sutton, M., & Levinson, B A.U. (2001). Policy as practice: Toward a comparative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olicy. London: Ablex.
Taillieu, T. (2001). Collaborative strategies and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
Leuven: Garant Publication.
Wildavsky, A. B., Pressman, J. L. (1973). Implementation: How great
expecta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akland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