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全球連結」與國族建構: 解嚴後台灣高中歷史課程的變遷與爭議
作者:陳靜玉
作者(外文):Chen, Ching-Yu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姚人多
汪宏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全球化歷史教科書課綱爭議民族主義非意圖後果GlobalizationHistory textbookdispute over curriculum guidelinesnationalismunintended consequ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摘要
本研究以「全球連結」(Global Connectedness)指稱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參考教科書之全球化趨勢,嘗試將歷史學習放在區域關聯性的脈絡下,積極吸收全球文化與價值的傾向。在全球化潮流的影響下,台灣高中歷史課程朝向重視培養全球公民意識,認同全球規範與價值的進步意識的改革方向前進,呼應更多現代公民議題與倫理想像。高中歷史課程與全球連結相當程度地強化了台灣民族主義意識。既有民族主義文獻大多聚焦於本土文化在國族建構的重要性,而本研究則進一步提出全球文化與價值對推動國族建構的可能性,並提出三點發現:第一、馬英九政府時期多起反中、反威權的公民運動激化年輕世代的出現與政治啟蒙。2015年高中生反黑箱課綱運動不僅帶來十二年國教社會綱領的重修,也讓課綱的制定走向法制化,促成高中歷史課程的重大轉變;第二、課綱修訂不盡然由國家權力掌控,尚涉及國家對於公民社會的治理能力,以及課綱修訂的複雜制度機制,同時在這個複雜過程有許多偶發因素介入的可能。而課綱微調爭議後的制度變革,更加深了公民社會介入與監督課綱的機會;第三、台灣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演變歷程並非理所當然,改革者的動機與後續的發展充滿歷史偶然發展下的非意圖後果。簡言之,高中歷史課程與教科書內容演變,不只受到國家內部種種因素的影響,還參考了全球課程改革潮流,其帶入進步價值,形成一種符合在地脈絡的全球化論述,不僅有助於台灣主體意識的形塑,同時也成為一種抗中策略。從台灣個案中可以發現,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中不斷增強與全球的連結,更容易吸納外來價值與理念,進而影響課程實質內容,值得我們重視。
關鍵字:全球化、歷史教科書、課綱爭議、民族主義、非意圖後果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the term “global connectedness” to refer to the phenomenon wherein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reform imitates the global trend in textbook development, which is inclined to put history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relevance, and proactively absorb global culture and values. Under this global influence, the history curriculum of Grades 10 to 12 in Taiwan has gradually reinforced its content’s global relevance, aiming for cultivation of an awareness of global citizenship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global norms and values as the direction for reformation, which accords with the issues and ethical ideals of a modern citizen. In Taiwan, the tendency toward global connectedness has further strengthened Taiwan'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Most literature on nationalism has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culture in nation-building, but in comparis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that global culture and values may also have a role to play in facilitating nation-building. This study shows three main findings. Firstly, the many incidents of anti-China and antiauthoritarian civic movements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rmer Taiwan president Ma Ying-jeou served as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stark 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of politics. In particular, the 2015 Anti-Black Box Curriculum Movement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tributed to a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consequent reexamination of the initially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for social studies, as well as the institutionalized curriculum formulation. Secondly, the curriculum revision is not entirely under state control.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involved, including the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over civil society, as well as the sophisticated mechanisms for revising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the many possible contingencies that may intervene in or influence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troduced after the dispute over the proposed minor changes to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has provided civil society with a greater opportunity to get involved in and monitor the process. Thirdly, the reform of Taiwan’s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did not spontaneously occur; instead, the motives of the reformers 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s on curriculum reform have shown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from the contingent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sum, the present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is not only impacted by local factors, but also realized through its imitation of the global trends in curriculum reform. Specifically, by integrating progressive values, it has formed a globalized discourse aligned with the local context, and it is helpful to reinforce Taiwan'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 turn becomes a strategy against China. From this case study of Taiwan, it is evident that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reform has consistently emphasized global connectedness, become more open to introduced values and ideas, and further influenced the actual curriculum content, which is arguably worth more attention.
Keywords: Globalization, History textbook, dispute over curriculum guidelines, nationalism, unintended consequ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編,1991,《走出二二八的陰影: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1987-1990)》。台北:自立晚報。
王文隆,2008,〈台灣中學地理教科書的祖國想像(1949-1999)〉。《國史館學術集刊》17:201-246。
王日吟,2010,《臺灣意識與歷史教育的變遷(1945-2011)》。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王甫昌,2001,〈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臺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台灣史研究》8(2):145-208。
——,2011,〈聯合國族群議題宣言與台灣族群相關概念的發展〉。頁3-30,收入洪泉湖編,《當代族群關係》。台北:商鼎文化。
王育德,1979,《苦悶的台灣》。台北:前衛。
王建民,1997,《中國民族學史(上):1950-1997》。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王健文,2007,〈帝國秩序與族群想像:帝制中國初期的華夏意識〉。頁149-180,收入甘懷真編,《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王等元,2015,〈課程綱要法制化相關問題探究〉。《教育政治論壇》18:111-138。
王晴佳,2002,《臺灣史學50年(1950-2000)):傳承、方法、趨向》。台北:麥田。
王曉波等,1997a,〈歷史篇〉。頁9-54,收錄入王仲孚、王曉波主編,1997,《認識臺灣國中教科書參考文件》。台北:臺灣史研究會。
——,1997b,〈讓學術的回歸學術—國中「認識台灣」教科書內容是否妥當公聽會〉。頁129-143,收入王仲孚、王曉波編,《認識臺灣國中教科書參考文件》。台北:臺灣史研究會。
卯靜儒、甄曉蘭、林永豐,2012,〈高中課程改革之政策形塑與實施的歷程分析:以95課程暫綱為例〉。《課程與教學》15(3):181-205。
卯靜儒,2012,〈尋找最大公約數?-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與審查互動過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1):83-122。
台灣歷史學會,2007,《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畫報告書》。台北:台灣歷史學會(教育部委託辦理)。
史明,2017,《簡明 台灣人四百年史:圖文精華版》。台北:前衛。
石計生等,1993,《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台北:前衛。
夷將‧拔路兒,2008a,〈原住民運動的興起〉。頁15-25,收入夷將‧拔路兒編著,《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史館。
——,2008b,〈我們必須要說—台灣高山族正面臨著種族滅亡的重大危機〉。頁28-33,收入夷將‧拔路兒編著,《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史館。
——,2008c,〈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頁192,收入夷將‧拔路兒編著,《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史館。
——,2008d,〈原運一貫的目標:正名與自治〉。頁205-217,收入夷將‧拔路兒編著,《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史館。
——,2008e,〈原住民—我們為什麼選擇這個名稱〉。頁224,收入夷將‧拔路兒編著,《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史館。
江仁傑,2006,《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台北:三民。
江宜樺,2005,〈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1-57。
——,2007,〈台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思想》5:64-81。
何明修,2015,〈「公民運動在臺灣」專號導言〉。《思與言》53(2):1-6。
——,2016,〈政治機會、威脅與太陽花運動〉。頁163-206,收入林秀幸、吳叡人編,《照破:太陽花運動的振幅、縱深與視域》。台北:左岸文化。
——,2019,《為什麼要佔領街頭?從太陽花、雨傘,到反送中運動》。台北:讀書共和國。
吳乃德,1999,〈家庭社會化和意識型態: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世代差異〉。《台灣社會學研究》3:53-85。
——,2000,〈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主化〉,《台灣政治學刊》4:57-104。
——,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2:1-34。
——,2008,〈書寫民族創傷: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記憶〉。《思想》8:39-70。
——,2012,〈歷史記憶中的模糊與未知:二二八死難人數的爭論〉,《思想》21:179-194。
吳介民,2009,〈中國因素與台灣民主〉。《思想》11:141-157。
——,2015,〈港台的抵抗運動為何呈現趨同性?〉。《文化研究》:162-167。
吳介民、廖美,2016,〈佔領,打破命定論〉。頁117-163,收入林秀幸、吳叡人編,《照破:太陽花運動的振幅、縱深與視域》。台北:左岸文化。
吳俊瑩等,2015,《我們為什麼反對課綱微調》。台北:玉山社。
吳俊瑩,2015,〈九八歷史課綱比一〇一好在哪裡?〉。頁112-131,吳俊瑩等,《我們為什麼反對課綱微調》。台北:玉山社。
吳密察、江文瑜編,1994,《體檢國小教科書》。台北:前衛。
吳鯤魯、李福鐘,2003,〈侵犯人權體制的強人威權體制之建構與演變〉,頁93-182,收錄入薛化元等著,《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吳叡人,2001,〈「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頁43-110,收入林佳龍、鄭永年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呂實強,1996,〈國中新課程—「認識台灣(歷史篇)」科設立的經過與教材教學有關的幾項問題」〉。《國立編譯館通訊》9(2):17-24。
李壬癸,1979,〈從語言的證據推論台灣土著民族的來源〉。《大陸雜誌》59(1):1-14。
——,2011,《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增訂新版)》。台北:前衛。
李亦園,1989,〈傳說與課本:吳鳳傳說及其相關問題的人類學探討〉。《國立編譯館館刊》8(1):1-22。
李怡俐,2016,《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台北:元照。
李筱峰,1995,〈台灣近代歷史的特性〉。頁185-200。收入張炎憲等著,《知識寶庫廣播節目台灣歷史系列演講專集》,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李禎祥、林世煜、林芳微、胡慧玲、曹欽榮、鄭純宜,2002,《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台北:玉山社。
李憲榮,2006,〈制定台灣新憲法的必要性〉。《臺灣民主季刊》3(1):1-26。
宋興洲,2013,〈東亞政經情勢與兩岸經貿關係〉。頁37-57,收入廖坤榮編,《ECFA與兩岸和平發展機制》。台北:翰蘆。
杜正勝,1995a,〈中國史在台灣研究的未來〉。《歷史月刊》92:79-85。
汪宏倫,2001,〈制度脈絡、外部因素與台灣之「national question」的特殊性:一個理論與經驗的反省〉。《台灣社會學》1:183-219。
沈松僑,1997,〈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8:1-77。
——,2000,〈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77-158。
沈暐婕,2017,《臺灣天然獨世代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正仁著、邱麟翔、陳聖薇譯,2018,《歷史課的攻防戰:成為全新歷史公民的韓國經驗》。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化。
季節,2014,《高中歷史課綱史觀變遷之研究:1990年代迄今》。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樑楷,2010,〈歷史的尊嚴和歷史的留白:談高中歷史教育及課程綱要〉。《當代》244:42-54。
周馥儀編,2017,《記憶的戰爭:反微調課綱紀實》。台北:青平台。
林文程、林正義,2006,〈臺灣修憲與台美中三角關係〉。《臺灣民主季刊》3(4):125-163。
林宗義等,1989,《臺灣的敎育硏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立晚報。
林桶法,2006,〈從溪口到台北:第三次下野期間蔣介石的抉擇〉,《國史館學術集刊》13:89-121。
林果顯,2009,《一九五〇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青萸,2005,《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
林琮舜,2014,《臺灣史研究在高中教科書中的落實與落差》。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傳凱,2015,〈白色恐怖口述史的檢討〉。頁91-142,收入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編,《台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第二冊)》。新北:衛城。
林滿紅,2002,〈界定臺灣主權歸屬的國際法─簽訂於五十年前的《中日和約》〉。《近代中國》148:63-72。
林濁水,1991,〈福爾摩沙人〉。頁1-11,收入林濁水編,《瓦解的帝國》。台北:前衛。
若林正丈,2009[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2014,《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胡月涵,1978,〈有關臺灣歷史之荷蘭文獻的種類、性質及其利用價值〉。《台灣風物》28(1):4-17。
柯怡禎,2006,《二二八歷史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施正鋒,2014,〈歷史教育、轉型正義及民族認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4):1-25。
侯坤宏,2007,〈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139-203。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著、陳永國、張萬娟譯,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孫大川,1997,〈一個新的族群空間的建構:台灣泛原住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頁157-168,收入於游盈隆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
夏春祥,2000,《媒介記憶與新聞儀式---二二八事件新聞的文本分析(1947-2000)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論文。
郭廷以,1954,《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書局。
張正修,1994,〈公民意識與民主觀念〉。頁187-198,收入吳密察、江文瑜編《體健國小教科書》。台北:前衛。
張茂桂,1997,〈台灣的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頁37-71,收入施正鋒編,《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2014,〈黑不黑箱有關係:從課綱修訂到服貿協議、審視臺灣民主問題〉。《教育研究月刊》244:5-17。
張隆志,2009,〈當代臺灣史學史論綱〉,《臺灣史研究》15(4): 161-184。
許全義,2017,〈公民史學宣言,反微調課綱〉。頁172-174,收入周馥儀編,《記憶的戰爭:反微調課綱紀實》。台北:青平台。
許維德,2013,《族群與國族認同的形成:台灣客家、原住民與台美人的硏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曹永和,1978,〈臺灣荷據時代研究的回顧和展望〉。《台灣風物》28(1):18-39。
——,1979,《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
——,1990,〈台灣史研究的另一個途徑:「台灣島史」概念〉。《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5:7-9。
陳君哲等,2017,《反什麼課綱啦!教改,捍衛台灣未來》。台北:城邦。
陳其南,1981,〈再論「吳鳳」〉。《時報雜誌》51:119-127。
陳冠華,2001,《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文化。
陳冠華,2003,〈實現歷史教育價值的關鍵:培養歷史科核心能力〉。《歷史月刊》186:117-122。
陳翠蓮,2009。〈台灣戒嚴時期的特務統治與白色恐怖氛圍〉。頁43-70,收入張炎憲、陳美蓉主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台北:台灣歷史學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08,〈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 16:179-222。
——,2015。〈課綱「微調」變黨綱〉。頁49-53,收入玉山社主編,《我們為什麼反對課綱微調》。台北:玉山社。
莊德仁,2009,〈《清華歷史教學》與當代臺灣歷史教改:以教科書為中心的討論〉。《歷史教育》15:251-278。
黃丞儀,2017,〈進入正當性危機的時代〉。頁146-152,收入周馥儀編,《記憶的戰爭:反「課綱微調」紀實(2013-2016)》。台北: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
黃彥文、姚明俐,2017,〈霸權的轉移: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事件之論述與再製〉。《教育學報》45(2):25-42。
黃國超,2015,〈反運反挫、運動刊物與黨外勢力-以台灣原住民族運動(1983-87)為分析場域〉。《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5(3):45-74。
黃政傑,2015,〈課綱微調之研修審議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9):83-92。
黃樹民,2011,〈百年來的考古學:傳承與轉型〉。頁175-200,收入國立政治大學編,《中華民國發展史:學術發展(上)》。台北:聯經。
黃繁光,2000,〈從「舊」看「新」--閱讀新編《高中歷史》上冊的初步印象〉。頁85-105,收入鄭欽仁等著,《認識中國史論文集》。台北:台灣歷史學會。
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北京:中華書局。
——,2014,《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葉浩,2014,〈太陽花照亮民主轉型的未竟之處:318運動的政治哲學側寫〉。《思想》27:161-182。
詹素娟,2012,〈從「山胞」到「民族」:臺灣原住民的身分認定與族群意識變遷(1945-2000)〉。頁253-280,收入余敏玲編,《兩岸分治:學術建制、圖像宣傳與族群政治(1945-200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楊智穎,2020,〈課程與政治:台灣高中課綱的社會歷史分析〉。《國立屏東大學學報:教育類》4:219-242。
當代編輯室,1997,〈從「認識台灣」座談歷史教育〉。《當代》120:55-67。
鄧建邦,1995,〈歷史、身份建構、與台灣民族主義:以宜蘭縣及高雄縣鄉土歷史教材為主的分析〉。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元豪,2014,〈公民不服從?還是民主法治倒退嚕?〉。《思想》27:149-159。
臧振華,2001,〈從“Polynesian origins: Insights from the Y chromosome”一文談南島民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語言暨語言學》2(1):254-260。
劉美妤,2014,〈一夜長大:台灣當代青年社會參與之濫觴〉。《思想》27:111-128。
蔡友月,2014,〈基因科學與認同政治:原住民DNA、台灣人起源與生物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台灣社會學》28:1-58。
蔡沛蓉,2019,〈析論我國高中課綱修訂過程中的權力第三面向〉。《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8:133-154。
蕭阿勤,2010,《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聯經。
賴澤涵,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台北:時報文化。
薛化元編,1999,《臺灣開發史》。台北:三民。
薛曉華,1996,《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台北:前衛。
戴寶村,1996,《臺灣島.臺灣省.臺灣國:歷史文化評論集》。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2017,〈高中歷史新課綱與台灣史〉。《台灣學通訊》100:4-5。
鄭祖邦,2017〈中國因素與台灣教科書爭議〉。頁147-187,收入吳介民、蔡宏政、鄭祖邦編,《吊燈裡的巨蟒:中國因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台北:左岸文化。
鄭欽仁,1983,〈台灣史研究與歷史意識之檢討〉。《台灣文藝》84:7-17。
——,1989,〈歷史文化意識對當前政策之影響〉。論文發表於「國家政策與社會倫理研討會」,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2000,〈當前中國史研究的反思〉。頁1-12,收入鄭欽仁等著,《認識中國史論文集》。台北:台灣歷史學會。
謝世忠,2017,《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玉山社。
謝居福,2010,〈從憲法變遷——修憲看我國的憲政發展〉。《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9:193-220。
謝聰敏,2001,〈白色恐怖補償兩法案立法過程之探討〉。頁186-200,收入朱浤源等,《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1949-1987》。台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五南。
——,2010,《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台北:華騰文化。
藍博洲,2000,〈台灣白色恐怖帶給受害者家族的苦痛與悲哀〉。《海峽評論》117:57-61。
魏復古(Karl A. Wittfogel)著、蘇國良等譯,1999,〈中國遼代社會史(907-1125)總述〉。頁1-69,收入鄭欽仁、李明仁編著,《征服王朝論文集》。台北:稻鄉。
譚光鼎,2000,〈國家霸權與政治社會化之探討-以「認識台灣」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1-137。
譚光鼎、康瀚文,2006,〈論九五高中課綱改革:意識型態與課程的辯證關係〉。《課程與教學》9(1):19-31。
羅宜芬,2012,《臺灣政治案件平反與轉型正義——以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為中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若禮,2007,《糾結中誕生的歷史教科書:從九五課綱爭議談起》。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忠華,2010,〈國會監督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臺灣民主季刊》7(1):157-163。
二、外文文獻
Ahn, Yonson, 2008, “Introduction: De-Nationalising and Re-Nationalising the Past.” Pp. 11-24 in Contested Views of a Common Past: Revisions of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edited by Steffi Richter. New York: Campus Verlag.
Alexander, Jeffrey C.,2003, The Meanings of Social Life: A Cultural Sociology.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Benedict著、吳叡人譯,2010,《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Anderson, Benedict, 1983,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Rev. and extended ed. London: Verso.)
Anderson, Perry, 1989, 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 London: Verso.
Appadurai, Arjun著、鄭義愷譯,2009,《消失的現代性 : 全球化的文化向度》。台北:群學。(Appadurai, Arjun, 1996, Modernity at Large: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Minneapolis, 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Apple, Michael W., 1993, Official Knowledge: Democratic Education in a Conservative Age. New York: Routledge.
——, 2004[1979],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3rd ed.). New York: Routledge.
Apple, Michael W. and Linda K. Christian-Smith, 1991, “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Pp. 1-26 in 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edited by Michael W. Apple and Linda K. Christian-Smith. New York: Routledge.
Armstrong,John, 1976, “Towards a Theory of Nationalism: Consensus and Dissensus”. Pp.34-43 in Notions of Nationalism, edited by Sukumar Periwal.Budapest: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Baer, Alejandro and Natan Sznaider, 2017, Memory and Forgetting in the Post-Holocaust era : the Ethics of Never Again. 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 ; New York, NY : Routledge.
Bartlett, Frederic C.著、李維譯,1998,《記憶 : 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
究》。台北:桂冠。(Bartlett, Frederic C. 1995.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navot, Aaron, Yun-Kyung Cha, David Kamens, John W. Meyer and Suk-Ying Wong, 1991, “Knowledge for the Masses: World Models and National Curricula, 1920-1986.”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6(1):85-100.
Bernstein, Basil B, 1975, Class, Codes and Control, Volume 3. London: Routledge and K. Paul.
Bowles, Samuel and Heart Gintis, 1976,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Bromley, Patricia, John W. Meyer, and Francisco O. Ramirez, 2011, “The Worldwide Spread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in Social Studies, History, and Civics Textbooks, 1970-2008.”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55(4): 517-545.
Buckner, Elizabeth and Susan Garnett Russell, 2013, “Portraying the Global: Cross-national Trends in Textbooks’ Portrayal of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Citizenship.”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57(4): 738-750.
Calhoun, Craig, 1997, Nationalism. Minneapolis, 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arretero, Mario, Mikel Asensio, and Maria Rodriguez-Moneo, eds., 2012, History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ies. Charlotte: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Chang, Lung-chih, 2011. “Telling Histories of an Island: the Academics and Politics. of History Textbook in Contemporary Taiwan.” Pp. 117-134 in Designing History in East Asian Textbooks: Identity Politics and Transnational Aspirations, edited by Gotelind Müller. New York: Routledge.
Chatterjee, Partha, 1986. Nationalist Thought and the Colonial World:A Derivative Discourse?Atlantic Highlands, NJ: Zed Books.
Cole, Wade M., 2016, “World Polity or World Society? Delineating the Statist and Societal Dimensions of the Global Institutional System.”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32(1):86-104。
Colin, Hay, 2007, Why We Hate Politics. Cambridge, U.K. ; Malden, Mass.: Polity.
Corcuff, Stephane, 2005. “History Textbooks, Identity Politics, and Ethnic Introspection in Taiwan: The June 1997 Knowing Twaiwan Textbooks Controversy and the Questions It Raised on the Various Approaches to ‘Han ‘Identity.” Pp.133-170 in Histor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East Asia, edited by Edward Vickers and Alisa Jones. New Yorkz; London: Routledge.
Dierkes, Julian, 2008, “The Stability of Postwar Japanese History Education amid Global Changes.” Pp. 255-274 in Contested Views of a Common Past: Revisions of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edited by Steffi Richter. New York: Campus Verlag.
Duara, Prasenjit, 1995.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2009.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in China's Nation-Forma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Durkheim, Émile, 1984,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New York.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1995,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 New York: Free. press.
Frank, David John, Suk-Ying Wong, John W. Meyer, and Francisco O. Ramirez, 2000, “What Counts as History: A Cross-Na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tudy of University Curricula.”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44(1): 29-53.
Gellner, Ernest, 1964, Thought and Chang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李金梅、黃俊龍譯,2001a,《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聯經。(Gellner, Ernest,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李金梅譯,2001b,《國族主義》。台北:聯經。(Gellner, Ernest, 1997, Nationalism. Washington Square,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63, “The Integrative Revolution:Primordial Sentiments and Civil. Politics in the New States.”Pp.105-157 in the 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The Quest for Modernity in Asia and Africa, edited by Clifford Geertz. London: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Giddens, Anthony, 1985.The Nation-State and Violence. Oxford : Polity Press.
Green, Andy, 1997,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 Stat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Held, David and Anthony McGrew, 2002, Globalization & Anti-Globalization.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Hobsbawn, Eric著、李金梅譯,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台北:麥田。(Hobsbawm, Eric, 1992,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Real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bsbawm, Eric 和 Terence Ranger著、陳思文等譯,《被發明的傳統》臺北 : 貓頭鷹出版社。(Hobsbawm, Eric and Terence Ranger, 1983,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pken, Wolfgang, 2008. “History Textbook in Post-war and Post-conflict Societies: Precondition and Experiences in Comparative Perpective.” Pp.373-395 in Contested Views of a Common Past: Revisions of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edited by Steffi Richter. Frankfurt ; New York: Campus Verlag.
Hroch, Miroslav, 1996. “From National Movement to the Fully-Formed Nation:
The Nation-Building Process in Europe.” Pp.60-78 in the Becoming National,
edited by Geoff Eley and Ronald Grigor Suny. New York an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edourie, Elie, 1993[1960], Nationalism.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Kim, Hyungryeol and Stephanie K. Kim, 2019, “Global Convergence or National Identity Making? The History Textbook Controversy in South Korea, 2004-2018.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39(2): 252-263.
Levenson, Joseph R.(1968).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A Trilog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u, Mei-hui, Li-ching Hung, and Edward Vickers, 2005, “Identity Issue in Taiwan’s History Curriculum.” Pp. 101-131 in Histor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East Asia, edited by Edward Vickers and Alisa Jones. New York: Routledge.
Luntinen, Pertti, 1988,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Revision by and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Part I.” Internationale Schulbuchforschung 10(4): 337-348.
MacIntyre, Alasdair. 1984. After Virtue :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Notre Dame, In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Marx, Karl. 1977. “The German Ideology.” Pp.159-191 in Karl Marx: 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David McLellan.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Crew, Anthony, 1992, “A Global Society ?” Pp.61-102 in Modernity and its Futures, edited by Stuart Hall, 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Meyer, John W., Francisco O. Ramirez, and Yasemin Nuhoḡlu Soysal, 1992, “World Expansion of Mass Education, 1870-1980.”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5(2): 128-149.
Meyer, John W, Patricia Bromley, and Francisco O. Ramirez, 2010, “Human Rights in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Cross-National Analyses, 1970-2008.” Sociology of Education 83(2): 111-134.
Mouffe, Chantal, 1979, “Hegemony and Ideology in Gramsci.” Pp. 168-204 in Gramsci and Marxist Theory, edited by Chantal Mouffe.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Müller, Gotelind, 2011, “Introduction.” Pp. 1-6 in Designing History in East Asian Textbooks: Identity Politics and Transnational Aspirations, edited by Gotelind Müller. New York: Routledge.
Nairn, Tom, 1996, “Scotland and Europe.” Pp.79-105 in the Becoming National, edited. by Geoff Eley and Ronald Grigor Suny. New York an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lick, Jeffrey K. 2016, The Sins of the Fathers : Germany, Memory, Method. Chicago;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ingel, F., 2010, UNESCO Guidebook on Textbook Research and Textbook Revision. Paris: UNESCO.
Renan, Ernest, 1990. “What Is. A Nation ?”Pp. 8-22 in Nation and Narration, edited by Homi K. Bhabha.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Robertson, Roland, 1992, Globalization: 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Sage.
Schneider, Claudia, 2008, “National Fortresses Besieged: History Textbooks in Contemporary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Japan.” Pp.245-270 in Contested Views of a Common Past: Revisions of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 edited by Steffi Richter. Frankfurt ; New York: Campus Verlag.
Smith, Anthony D., 1991, National Identity. Reno: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 1996, ”The Origins of Nations.” Pp. 106-131 in Becoming National: A Reader, edited by Geoff Eley and Ronald Grigor Sun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 Philip, 2001, Cultural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Malden, Mass.: Blackwell.
Spencer, Philip和 Howard Wollman著、何景榮、楊濟鶴譯,2012,《民族主義:一個批判性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Spencer, Philip and Howard Wollman, 2002, Nationalism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 SAGE. )
Teitel, Ruti G.著、鄭純宜譯,2017,《轉型正義 : 邁向民主時代的法律典範轉移》。台北:商周。(Teitel, Ruti G., 2000, Transitional Justice .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mlinson, Joh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2003,《文化全球化》。新北市:韋伯文化。(Tomlinson, John, 1999,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Cambridge, U.K. : Polity Press.)
Vickers, Edward, 2005, “Introduction History, Natio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Memory.” Pp.1-30 in Histor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East Asia, edited by Edward Vickers and Alisa Jones. New York: Routledge.
Wang, Horng-luen, 2000, “Rethinking the Global and the National: Reflections on National Imaginations in Taiwan.”Theory Culture & Sociey17:93-117.
Williams, Raymond, 1977, Marxism and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oung, Michael F. D. 1971. Knowledge and Control: New Directions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Yuval-Davis, Nira, 1997. Gender and Nation. London: Sage.
Wertsch, James V, 2002, Voices of Collective Remembering.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報章、網頁、影像資訊及其他
中國時報,2003a,〈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紙上論壇」座談會〉。中國時報,A16版,2003年11月3日。
——,2003b,〈重視台灣史 兼啟學生視野〉。中國時報,A16版,2003年12月14日。
四一○教育改革會, 1994,〈四一○教育改造運動聲明全文〉。慈林台灣社會運動史料中心。
公視新聞網綜合報導,2018,〈歷史新課綱採「分域」架構 突破本位史觀〉。公視新聞網,2018年8月14日。https://reurl.cc/kZV9Qq,取用日期:2021年6月2日。
王立柔,2014a,〈抗獨史陣線:對岸是中華民國管轄範圍〉。風傳媒,2014年2月7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27087,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2014b,〈公民課綱刪除「白色恐怖」 教部:提高層次〉。風傳媒,2014年2月10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27210,取用日期:2021年6月13日。
朱蒲青,2015,〈時代力量首度表態國家定位 「天然獨是創黨DNA」〉。民報,2015年7月8日。https://reurl.cc/bX6kql,取用日期:2021年5月26日。
自由時報,2007,〈台灣人在血統上大多有別於中國人〉。自由時報,2007年11月21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9653,取用日期:2021年6月
——,2015a,〈「馬英九們」的「造假」工程〉。自由時報,2015年6月11日。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8417,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b,〈若找到「喜馬拉雅山是我國最高峰」 國民黨重賞5000元〉。自由時報,2015年6月1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
gnews/1347064,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2015c,〈蔡英文:朝野協商結論 確定課綱微調未依規定辦理綱〉。自由時報,2015年8月4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00835,取用日期:2021年 10月16日。
——,2016,〈黑箱課綱爭議再起 綠委將提案撤銷微調課綱〉。自由時報,2016年1月28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87411,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00835
吳俊瑩,2014,〈課綱說:平埔族的歷史不用寫〉。「吳俊瑩」臉書,2014年2月17日。https://www.facebook.com/notes/809617102914578/,取用日期:2021年8月10日。
吳思華,2015,《吳思華踹共!課綱微調調什麼?》。內閣踹共(Youtube網路直播節目),2015年6月15日,https://reurl.cc/En836K,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吳柏軒,2015,〈高中生反課綱 開黑傘反黑箱微調〉。自由時報,2015年7月5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69710,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8,〈高中歷史改採「分域」中國史納入東亞/課審會定調 撇除中國天朝史觀〉。自由時報,2018年8月14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24258,取用日期:2021年6月2日。
吳展良,2003,〈下一代需要什麼樣的史觀?〉。中國時報,2003年9月19日。
——,2004,〈診斷新版歷史課程綱要〉。聯合晚報,第2版,2004年11月10日。
李宇欣、李欣芳、林曉雲,2014,〈偷渡課綱案 立委要蔣偉寧下台〉。自由時報,2014年2月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52232,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李欣芳,2012,〈綠批郝扭曲史實 在傷口上撒鹽〉。自由時報,2012年2月2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6274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4a,〈學者斥馬 站北京立場修教科書〉。自由時報,2014年1月2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48926,取用日期:2021年5月30日。
——,2014b,〈小英:台獨是年輕世代天然成分〉,自由時報,2014年7月20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97533,取用日期:2021年5月30日。
——,2018,〈課綱審議納轉型正義 促轉會表示肯定〉。自由時報,2018年8月15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20535,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李彥甫、楊蕙菁,1997,〈高中歷史 台灣將作主軸:教科書編審大突破,規劃88學年度起高一上歷史整學期讀台灣史〉。聯合報,第3版,1997年3月20日。
李容萍,2015,〈反黑箱課綱 「奪回桃園青年陣線」號召遊行〉。自由時報,2015年5月3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34705,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杜正勝,1995b,〈歷史教育要如何鬆綁〉。聯合報,第11版,1995年1月23日。
——,1997,〈歷史教育新猷〉。自由時報,1月6日。
沈渝,2020,〈歷史新課綱 三國消失 武后不見…〉。聯合報,2020年9月7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840274,取用日期:2021年6月13日
周婉窈,2010,〈新政府撥亂反正?還是歷史教育大復辟?——高中歷史課綱要改成怎樣,請大家來關心!〉。南方電子報,2010年2月8日。https://reurl.cc/1YjdXQ,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4,〈史記文化高一台灣史教科書的前因後果〉,周婉窈Facebook,2014年5月6日。https://www.facebook.com/notes/28209674296509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解構臺灣史課綱所謂十七項「爭議」:根本是假議題,不要跟著起舞!〉,「周婉窈」臉書,2015年7月23日。https://reurl.cc/lR03Wq,取用日期:2021年6月3日。
周樑楷,2008,〈給各位參與高中歷史科新課綱委員的一封公開信〉。周樑楷的史學園地網站,2008年10月29日。 http://lkchou3.blogspot.com/2008/10/blog-post_29.html,取用日期:2021年5月29日。
孟祥傑,2003,〈中華民國腰斬 課程綱要專案小組說誤解〉。聯合報,2003年9月23日。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text/20030923-2.htm,取用日期:2020年4月25日。
林秀姿、馮靖惠,2016,〈全面免試、廢課綱…新教長潘文忠 火速推6新政〉。聯合報,A2版,2016年5月22日。
林冠妙,2014,〈受難者現身控訴馬調課綱 連半調子的轉型正義都不見了〉。民報,2014年2月22日。https://reurl.cc/GmQZQG,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林泉忠,2015,〈何謂「天然獨」:臺灣與香港新一代「去中國」思維的特徵〉。大紀元,2015年12月8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15/12/8/n4590940.htm,取用日期:2021年5月26日。
林飛帆,2015,〈616站出來!「憲」在一定要改!〉。自由時報,2015年6月15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89441,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林朝億,2014,〈大反彈 139位歷史學者連署抗議課綱調整〉。新頭殼Newtalk,2014年3月9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4-03-09/45068,取用日期:2021年6月6日。
林媽利,2007,〈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自由時報,2007年8月11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6875,取用日期:2021年6月3日。
林慈淑,2019,〈我對12年國教歷史新課綱的憂慮:逾越歷史之所以為歷史的分際〉。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19年3月6日。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4727,取用日期:2020年3月1日。
林曉雲,2010,〈台灣史上溯三國 學者斥強銷統派史觀〉。自由時報,2010年9月1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27240,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2012,〈高中歷史教科書爭議 鄭麗君赴教育部送意見書〉。自由時報,2012年7月10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664588,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a,〈反黑箱微調課綱 189校臉書聲援〉。自由時報,2015年6月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3656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b,〈課綱無喜馬拉雅山 聯盟︰教育部急澄清忽略學生提問〉。自由時報,2015年6月1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
1345859,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c,〈「我國最高山珠穆朗瑪峰」 抓到了,是他講的……〉。自由時報,2016年6月1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6305,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d,〈「汝思華 吾思台」20多校高中生赴教部抗議〉。自由時報,2015年6月1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7964,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5e,〈反黑箱課綱 中學生推動體制內「立委計畫」〉。自由時報,2015年7月2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94978,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2017,〈社會新課綱 中國史放東亞脈絡討論〉。自由時報,第A1版,2017年6月19日。
林曉雲、王冠仁,2015,〈反黑箱微調課綱 高中生突襲教部潑紅漆〉。自由時報,2015年6月25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92167,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林曉雲、胡清暉,2010,〈爭議性素材入課綱/台灣史上溯添困惑 家長聯盟︰放孩子一馬吧〉。自由時報,2010年9月14日。https://reurl.cc/rgaeNb,取用日期:2021年6月3日。
林曉雲、孟慶慈,2012,〈「血染」蔣介石像 校方擬懲處╱成大零貳社 海內外各校聲援〉。自由時報,2012年3月1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67635,取用日期:2021年6月3日。
林濁水,2010,〈老台獨•新台獨和不台獨〉。《美麗島論壇》,2010年12月6日。
——,2014a,〈年輕世代的「自然獨」(一)〉。想想論壇,2014年7月25日。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2275,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2014,〈【華山論劍】自然獨之三:被遺忘的光復和被抗爭的九七〉,想想論壇,2014年10月30日。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324,取用日期:2021年6月13日。
——,2015,〈【華山論劍】自然獨之三:慷慨激昂的台獨和跳過偉大儀式的台獨〉,想想論壇 ,2015年2月5日。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695,取用日期:2021年6月13日。
花亦芬,2014,〈公民社會如何讓教科書政策走向「去國家化」?〉。歷史學柑仔店,2014年5月12日。https://reurl.cc/lRlk8d,取用日期:2020年3月4日。
花孟璟,2015,〈「首都南京」?大學教授:想看馬英九回南京發表元旦文告〉。自由時報,2015年6月1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6340,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邱佩玲,1994,〈打破禁忌 228事件走進國中教科書〉。聯合晚報,第5版,1994年5月12日。
金仕起,2014,〈高中歷史課程中的中國史〉。歷史學柑仔店,2014年11月28日。https://kamatiam.org/高中歷史課程中的中國史/,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2017,〈12年國教社會領綱成員現身說法:歷史新課綱有哪些突破性的嘗試?〉。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17年8月4日。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542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孟慶慈、黃博郎、洪瑞琴,2012,〈《紀念二二八》成大蔣介石雕像仍存 師生抗議〉。自由時報,2012年2月2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64588,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洪金立,1990,〈淪陷前後 大陸地圖〉。聯合報,第3版,1990年7月22日。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2014,〈要求撤回高中課綱微調 原住民團體聯合聲明稿〉。「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臉書,2014年2月9日。https://reurl.cc/Dgxb1Q,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2015,〈【反課綱違調】原住民 vs 原住民族到底在爭什麼?〉。「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臉書,2015年8月6日。https://www.facebook.com/Indi-genousYouthFront/posts/1131990210162649/,取用日期:2021年8月11日。
徐偉真、程平、林敬殷,2015,〈課綱爭議下台階?〉。聯合晚報,A1版,2015年8月4日。
祝平一,2015,〈為什麼101與104的高中中國史課綱是一場教育災難?〉。歷史學柑仔店,2015年8月15日。https://kamatiam.org/為什麼101與104的高中中國史課綱是一場教育災難/,取用日期:2021年6月2日。
郝柏村,2012,〈正視中學史地課本〉。聯合報,2012年2月21日。
高明士,2003,〈十年歷史教育 四個亂字!〉。聯合報,2003年9月26日。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text/26-1.htm,取用日期:2020年4月25日。
國小生活與倫理教科用書編輯小組,1980,〈吳鳳其人其事——兼答陳其南先生:一則捏造的神話:「吳鳳」〉。民生報,第7版,1980年10月16日。
國教署,2015,〈教育部就法論法回應微調課綱效力〉。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5年8月2日。https://reurl.cc/O0bO1A,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張茂桂,2017,〈張茂桂談社會領綱:為什麼要把中國史放在「東亞脈絡」中來理解?〉。《親子天下》,2017年7月17日。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4593,取用日期:2021年8月10日。
張益勤,2019,〈108課綱新課本僅20本通過審查,國中社會、科技領域課本全數退回重編〉。《親子天下》,2019年3月15日。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278,取用日期:2021年8月10日。
張錦弘,2017,〈高中歷史課綱重大變革 中國史內容縮減〉。聯合報,第A1版,2017年7月4日。
張顏暉,2008,〈九八課綱 呷緊弄破碗〉。聯合報,第23版,2008年4月11日。
郭乃日,1990,〈教科書編撰 將遭衝擊〉。聯合晚報,第9版,1990年6月13日。
郭復齊,2014,〈高中公民竟不談白色恐怖〉。蘋果日報,2014年1月22日。https://reurl.cc/dGxxek,取用日期:2021年6月5日。
陳以箴,2015,〈抱歉,但新課綱「原住民族」四字並非消滅平埔族群的真兇!〉。MATA‧TAIWAN,2015年7月31日。https://www.matataiw-an.com/2015/07/31/the-reason-indigenous-say-no-to-the-new-textbook/,取用日期:2021年5月30日。
陳伃軒、黃邦平、黃立翔、林曉雲、曾韋禎,2015,〈王曉波:首都在南京 立委:殭屍國復活〉。自由時報,2015年8月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03168,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陳其南,1980,〈一則捏造的神話:「吳鳳」〉。民生報,第7版,1980年7月28日。
——,1982,〈歷史的斷層與褶曲:吳鳳、連橫和日本人〉。民生報,第7版,1982年1月26日。
陳叔倬,2019,〈陳叔倬:新課綱多元觀點更須注重證據力〉。蘋果日報,2019年9月7日。https://reurl.cc/qgm9xn,取用日期:2021年6月2日。
陳彥廷,2014,〈課綱召集人王曉波:228殺2萬人小case〉。自由時報,2014年3月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58326,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陳彥廷、陳怡靜,2013,〈「瞎」公文:我國首都在南京 教育部道歉更正〉。自由時報,2013年12月4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35763,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陳信仁,2015,〈課綱微調這樣調? 中華民國最高峰竟變聖母峰〉。自由時報,2015年6月9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44122,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陳曼玲,2004,〈學者、老師:刪除涉主觀判斷字眼,勿將歷史科推向歷史〉。中央日報,第3版,2004年11月15日。
陳鈺馥、林曉雲、簡惠茹,2018,〈12年國教新課綱 美化黨國體制〉。自由時報,2018年6月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07499,取用日期:2021年6月6日。
陳碧華,1990,〈二二八事件 將編入教科書〉。聯合報,第1版,1990年6月14日。
陶儀芬,2011,〈ECFA與台灣的全球經略〉。兩岸關係論壇,2011年1月3日。https://reurl.cc/zegvD7,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傅星福,2012,〈身在台灣 心在中國〉。自由時報,2012年7月13日。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59916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曾韋禎、林曉雲,2012,〈教部配合檢視教科書 立委質疑統一前奏曲〉。自由時報,2012年2月22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62748,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程士華,2018,〈花亦芬:轉型正義教育 重點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民報,2018年4月26日。 https://reurl.cc/eEnm7b,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黃以敬,2015,〈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高中微調課綱 違法.黑箱.外行〉。自由時報,2015年5月4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7088,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黃丞儀,2014,〈從民族主義教科書中拯救憲法〉。黃丞儀網站,2014年1月29日。http://idv.sinica.edu.tw/chengyi/blog_140129.htm,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楊肅獻,2010,〈新政府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是「向上提升」?抑或「往下沈淪」?——為台灣高中歷史教育的未來祈禱!〉。「98高中歷史課綱.大家談」部落格,2010年2月28日。 http://98history.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4786.html,取用日期:2014年8月8日。
鄒景雯,2014,〈課綱表決 審議委員接到動員電話〉。自由時報,2014年2月6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51943,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廖浩翔,2017,〈課審委員廖浩翔:嚴正要求高金素梅立委向課審會審議大會四位學生委員道歉〉。蘋果日報,2017年10月3日。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71003/4K747WX3ET3HRKEF3IUGNXXUUY/,取用日期:2021年10月13日。
樂鍇‧祿璞崚岸,2014,〈文化霸權下缺席的原住民歷史〉。自由時報,2014年2月12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753572,取用日期:2021年6月2日。
蔡慧貞、林諭林和張瀛之,2004,〈台灣主權定位 馬引爆內閣激辯〉,中國時報,第A6版,2004年11月11日。
蔡彰盛,2015,〈竹中首場反黑箱課綱 近700學生連署〉。自由時報,2015年5月26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29752,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蕭婷方、蔡淑媛,2016,〈建中生撕黨徽貼銅像 盼與威權走入歷史〉。自由時報,2016年2月2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62537,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蕭竹均,2018,國中小普通高中社會領域提案內容,「蕭竹均」臉書,2018年8月11日。https://www.facebook.com/zhujun.xiao.3/posts/203208410477303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賴恆盈,2015,〈依法論法 微調課綱沒效力〉。自由時報,2015年8月2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03146,取用日期:2021年5月27日。
賴筱桐,2015,〈台灣最高的山?朱:台灣是玉山、憲法是喜馬拉雅山〉。自由時報,2015年6月1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345717,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聯合報,2007,〈文明社會不容許用「血統論」煽動對立情緒〉。聯合報,第2版,2007年11月23日。
薛荷玉,2008,〈九八課綱急煞車 延後一年再決定〉。聯合報,第10版,2008年5月30日。
蘇永耀、林曉雲,2012,〈立委踢爆 馬政府要將高中歷史「去台灣化」〉。自由時報,2012年6月1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90871,取用日期:2021年5月25日。
蘇孟娟、吳柏軒、林曉雲,2015,〈黑箱課綱引疑慮 中一中校長籲教部暫緩〉。自由時報,2015年5月2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6596,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蘇龍麒,2010,〈吳揆:高中中國史比例不變〉。中央社,2010年2月26日。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1189855,取用日期:2021年8月11日。
顧頡剛,1939,〈中華民族是一個〉。《益世報》,1939年2月13日。
四、官方及教育部相關資料
立法院,1983,《立法院公報第72卷第24期1613號》。台北,立法院。
——,1985,《立法院公報第72卷第23期1821號》。台北,立法院。
——,1995,《立法院公報第84卷第07期2764號》。台北,立法院。
——,2003a,《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45期3319號》。台北:立法院。
——,2003b,《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專案報告》(出自《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45期3319號》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記錄)。台北:立法院
——,2016,《立法院公報105卷第33期4330號》。台北:立法院。
——,2017,《立法院公報106卷第77期4479號》。台北:立法院。
吳文星,1996,《「台灣史」課程規劃研究成果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教育部,1983,《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高中七二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含鄉土教育)》。台北:教育部。
——,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含認識臺灣)》。台北:教育部。
——,1998,《高級中學課程標準(高中八八課綱)》。台北:教育部。
——,2003,《九五歷史暫綱》第一次草案。出自《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專案報告》(立法院第五屆第四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記錄)。
——,2004,《九五歷史暫綱》第二次草案。相關連結遺失。
——,2009,《九八公民課綱》。台北:教育部。
——,2010,《一○一歷史課綱》草案。相關連結遺失。
——,2014,《一○四歷史課綱》微調草案。相關連結遺失。
——,2017a,《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高中九五暫綱)》。http://history.csghs.tp.edu.tw/xoops2/,取用日期:2017年7月14日。
——,2017b,《高級中學課程綱要(高中九八課綱)》。http://history.csghs.tp.edu.tw/xoops2/,取用日期:2017年7月14日。
——,2017c,《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一○一歷史課綱)》。 https://reurl.cc/6a9llk,取用日期:2017年7月14日。
——,2017d,《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一○四歷史課綱)》。 https://reurl.cc/6a9llk。搜尋日期:2017年7月14日。
——,2017e,《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領域草案公聽會版》。http://12basic-forum.naer.edu.tw/?q=node/403,取用日期:2017年7月14日。
——,2018a,《107年度課審會【審議大會】第63次會議逐字稿》。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資訊公開平台https://ccess.k12ea.gov.tw/meeting.php?function=-all&mid=1,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2018b《107年度課審會【審議大會】第68次會議逐字稿》。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資訊公開平台https://ccess.k12ea.gov.tw/meeting.php?func-
tion=-all&mid=1,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2018c,《107年度課審會【審議大會】第69次會議完整發言資料》。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資訊公開平台,https://ccess.k12ea.gov.tw/export/preview_speak.php?mid=517,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社會領域(一○八歷史課綱)》。https://www.naer.edu.tw/PageDoc/Detail?fid=55&id=1293,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潘慧玲、王如哲,2005,《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綱要發展之基礎研究:普通高中必選修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張茂桂等,2011,《臺灣變遷趨勢對 K-12 課程的影響 期末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99-12-A-1-07-00-3-01)。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前導研究」整合型研究 子計畫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和生活課程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 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AER-102-06-A-1-02-04-1-13)。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20,〈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6月~2020年12月)〉統計資料,,取用日期:2021年6月7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新舊課綱變動差異之說明〉新聞稿。相關連結遺失。
——,2018,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意見回應表。相關連結遺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德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納粹德國》(十二年國教新綱歷史科教學手冊)。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監察院,2009,「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高中九八課綱)調查報告(字號098教調0041)。
五、教科書資料
《認識台灣》
國立編譯館,2003a,《認識台灣‧社會篇》。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3b,《認識台灣‧歷史篇》。台北:國立編譯館。

《七二課程標準》
國立編譯館,1988,《三民主義(上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1989,《歷史(第二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1990,《歷史(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八八歷史課綱》
龍騰,1999,《高級中學歷史上》。台北縣:龍騰,1999年8月。
龍騰,2000,《高級中學歷史下》。,台北縣:龍騰,2000年2月。
南一,2000,《高級中學歷史下》。台南:南一,2000年2月。
正中,2000,《高級中學歷史下》。台北:正中,2000年2月。
三民,2000,《高級中學歷史下》。台北:三民,2000年2月。
《九五歷史暫綱》
龍騰,2006,《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北縣:龍騰,2006年8月。
全華,2006,《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北縣:全華,2006年8月。
南一,1999,《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北:南一,1999年8月。
翰林,2004,《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翰林,2004年8月。
《一○一歷史課綱》
南一,2017,《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南一,2017年8月。
三民,2013,《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北:三民,2013年8月。
翰林,2014,《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翰林,2014年8月。

《一○四歷史課綱》
泰宇,2016,《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新北:泰宇,2016年3月。
南一,2015,《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南一,2015年8月。
翰林,2015,《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翰林,2015年8月。
康熹,2015,《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新北:康熹,2015年8月。
《一○八歷史課綱》
三民,2019,《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北:三民,2019年8月。
南一,2019,《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南一,2019年8月。
翰林,2019,《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台南:翰林,2019年8月。
龍騰,2019,《高級中學歷史(第一冊)》。新北:龍騰,2019年8月。
三民,2020,《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北:三民,2020年1月。
南一,2020,《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南:南一,2020年1月。
翰林,2020,《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台南:翰林,2020年1月。
龍騰,2020,《高級中學歷史(第二冊)》。新北:龍騰,2020年1月

六、會議與演講相關資料
2015年6月9日台中一中微調課綱校園說明會(逐字稿編號:FS0001)。
2015年8月3日反黑箱課綱運動學生代表與教育部長國家圖書館會談(逐字稿編號:FS0002)。
2017年8月9日「歷史課綱:一個開放的探究與對話平台」嘉義場(逐字稿編號:FS0003)。
2018年1月13日作歷史先備團」第五場工作坊:「觀看中國史的新方式」(逐字稿編號:FS0004)
2018年5月19日台灣歷史學會「世界脈絡史下的台灣」周樑楷主題演講(逐字稿編號:FS000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