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用科學博物館展示輔助學校環境教育--以科工館「水資源利用」展示設施為例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黃嘉郁
出版日期:2000
卷期:4:2
頁次:頁47-61
主題關鍵詞:環境教育科學博物館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學校課程環境化Environmental education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Natural science museumNatural science museumEnvironmentalization of school cours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4
  • 點閱點閱:17
     「科學博物館」泛指以科學相關議題為主要展示內容的社會教育機構;科學博物館的展示設施同時具有科學教育與環境教育的功能。學校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科學博物館進行科學學習的同時,亦可將科學博物館的展示設施與學校課程相互結合,使學生在運用科學博物館的各項資源時,同時亦能獲得環境相關知識,因此科學博物館在「學校課程環境化」的過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本文除探討科學博物館的環境教育功能、學校課程環境化的理論,以及科學學習與環境議題教育間的關係以外,並以現行國中理化與地球科學為例,以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工館)「水資源利用」為主軸,說明學校各科課程進行過程,如何與科學博物館的展示設施相互結合,提供有意從事環境教育推展的學校教師課程進行參考之用。
期刊論文
1.靳知勤(1998)。親子觀眾在科學博物館恐龍廳中之參觀偏好、口語互動與行為特性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6(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靳知勤(19960900)。博物館解說在大眾科學教育中的角色與功能--科學解說人員的觀點。科學教育學刊,4(2),197-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ugust, Raymond S.、張譽騰(1988)。博物館的法律定義。博物館學季刊,2(2),3-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淑婉(19970400)。日本環境教育的近期發展。環境教育季刊,33,4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unnicliffe, S. D.(1997)。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two adults-chaperones or teachers - on the content of the conversations of primary school groups during school visits to a natural history museum。Journal of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9(1),49-65。  new window
6.Griffin, J.、Symington, D.(1997)。Moving from task-oriented to learning-oriented strategies on school excursions to museums。Science education,81(6),763-779。  new window
7.Dow, P. B.(1993)。Teaching with objects: No fault learning?。Social studies,84(5),230-231。  new window
8.Lord, G. D.、May, M.(1996)。Planning for museums on campus。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24(2),13-18。  new window
9.Hamilton, W. B.、Hardesty, V. D.(1987)。Museum university partnerships。College board review,145,22-25+33-34。  new window
10.黃嘉郁(19990600)。解決臺灣水資源問題的基石--水資源教育的實施與落實。節約用水,14,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嘉郁(19990300)。臺灣地區環境教育學位論文研究主題之分析。中師數理學報,2(2),6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靳知勤、段曉林、高慧芬(19970300)。科學博物館實施教師研習之理論探討與規畫研究。科學教育學刊,5(1),85-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靳知勤(19940400)。由科學教育的目標看科學博物館在教育上的定位。博物館學季刊,8(2),65-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Chin, C. C.(1995)。Interpreters' Perceptions about the Goals of the Science Museum in Taiwan。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in San Francisco,(會議日期: April 22-25, 1995)。San Francisco。  new window
2.黃嘉郁(1999)。水資源工作者水資源教育推動困境之初探。第十五屆科學教育研討會。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嘉郁(2000)。大眾水資源教育實施者之參與理念與動機之研究。海峽兩岸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福州市: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臺灣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福建省環境科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嘉郁(1999)。環境教育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分析之初探。第十五屆科學教育研討會。彰化市: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嘉郁(1999)。臺灣地區新手環境教育研究者學位論文主題分析。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高雄市: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鑫、呂光洋、周昌弘、晏涵文、郭允文、楊國賜(1987)。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臺灣大學地理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UNESCO(1977)。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Tbilisi:Paris:USSR:UNESCO。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嘉郁(1998)。我國水資源工作者參與水資源教育之現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聰明(1979)。環境教育。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ybee, Rodger W.(1997)。Achie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rom purposes to practices。Portsmouth, NH:Heinemann。  new window
3.鍾聖校(1995)。國小自然科課程教學研究。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陽鍾仁(1988)。科學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UNESCO(198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Vendome:Presses Universities de France。  new window
6.楊冠政、王鑫、張子超(1999)。編撰「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指導手冊」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冠政、周昌弘、王鑫、陳佩正、周儒(1993)。環境教育學門--資源整合規畫報告。台北市:國科會科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政弘、張沛華(19950000)。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臺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霄亭(1988)。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冠政、國立編譯館(1997)。環境教育。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Bruckerhoff, C.,BruckerKoff, T.(1996)。The Connecticut museum collaborative for science education: 1995-1996 annual report(ED401119)。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chool Council(1974)。Project Environment, Harlow Longman。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NY:Routledge。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